10.2.1预测的重要性一家公司应当保持足够的现金来防止一时的现金短缺,但又不要把过多的资金置于这种低收益的用途之上。商品销售出去后,他们需要预测未来可能的现金收支的数量和时间。
没有一家公司希望发生现金短缺。一旦发生支付困难,公司可能被迫变卖资产来偿还债权人,或者在很高的成本及不利的条件下借新债还旧债。
准确地预测未来现金收支将带来以下好处:
(1)可以在实际收支发生以前了解经营计划的财务结果。
(2)可以发现未来需要融资的时间和数量,而这样的融资往往需要提前几个月的安排时间。
(3)可以避免大量的资金累积和闲置,而这些现金并不带来利息收入。
最关键的预测通常是销售额的预测。销售额常常是企业的主要现金来源。当然,销售额的多少依赖于许多因素。所以,对销售额的预测常常误差很大。具体来说,对销售额的预测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的预测,每项预测均可能变为:
(1)销售产品的数量。
(2)单位产品的平均价格。
(3)支付货款的平均延迟时间(赊销时间的长度)。
10.2.2确定销售预算水平的方法
某项销售预算的水平取决于其在公司营销组合的重要性,在许多公司销售部门是唯一实现收入的部门,这些收益影响着其他部门的活动,所以,销售部门的预算常常具有优先权。一般情况下,只有当销售预算确定后,营销活动的具体内容才可以逐步确定下来。
销售经理总是力图用各种方法确定销售预算水平。有时用一种方法无法精确地表示销售预算时,可采用多种方法配合使用。
1.最大费用法。
最大费用法:总费用减去其他部门的费用,余下的全部作为销售预算。
这个方法最大的缺点在于费用偏差太大,在不同的计划年度,销售预算也不同,不利于销售经理进行计划。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因此很少被采用。
2.销售的百分比法。
用这种方法确定销售预算时,最常用的作法是用去年的费用与销售百分比,结合今年的销售预测量来确定销售预算;另外一种作法是把最近几年的费用——销售百分比加权平均,其结果作为今年的销售预算。这种作法,往往忽视了公司的长期目标,不利于公司大胆开拓市场。例如,公司为增加销售额需要增加新的销售人员,但短期内这种决策的效果显示不出来,而从长期来看,增加人员可以提高销售量,扩大占有率,有可能降低费用——销售百分比。有时只重视短期目标有可能导致销售量下降,费用下降;费用下降,销售量下降的恶性循环。因此还需要更为灵活大胆的预算管理方法。
3.同等竞争法。
同等竞争法是以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的销售费用为基础来制订的。同意用这种方法的销售经理都认为销售成果取决于竞争的实力,用这种方法必须对行业及竞争对手有充分的了解,做到这点是需要及时得到大量的行业及竞争对手的资料,但通常情况下,得到的资料都是反映往年的市场及竞争水平状况,如2010年发表的购买力指数可能实际上是2008年的信息。所以用这种作法,分配销售预算,有时不能达到同等竞争的目的。
4.边际收益法。
边际收益是每增加一位销售人员所获得的收益。
边际收益法,用来确定销售人员数量。由于销售潜力的存在,随着销售人员的增加,其收益会越来越少,而每个销售人员的费用是大致不变的,因此存在一个点,再增加一个销售人员,其收益和费用接近,再增加销售人员,费用反而比收益要大。边际收益法要求销售人员的边际收益大于零。边际收益法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在销售水平、竞争状况和市场其他因素变化的情况下,确定销售人员的边际收益是很困难的。
5.零基预算法。
表10-2零基预算例表
销售任务在促销任务中的相对价值×人员销售贡献百分比=人员销售总的贡献百分比(%)(%)(%)市场开发开拓潜在市场15609.0树立产品形象5301.5市场培育5301.5总计25销售签约10707.0启发顾客兴趣10505.0销售2010020.0总计40服务跟踪电话5804.0处理问题10707.0商誉5703.5总计20市场信息5502.5开拓市场5301.5趋势5301.5竞争者5301.5总计1564.0在一个预算期内每一项活动都从零开始。销售经理提出销售活动必须的费用,并且对这些活动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优先选择那些对组织目标贡献大的活动。这样反复分析,直到把所有的活动按贡献大小排序,然后将费用按照这个序列进行分配。这样有时贡献小的项目可能就得不到费用。另外,使用这种方法需经过反复论证才能确定所需的预算。
6.任务——目标法。
任务——目标法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分配达成目标的任务。以下举例说明任务——目标法的用法。
如果公司计划实现销售额140000000时的销售费用为5000000,其中,销售水平对总任务的贡献水平若为64%,那么,用于销售人员努力获得的销售收入=140000000×64%=89600000,费用÷销售收入=500000÷89600000=5.6%,假设广告费用为2000000,广告对总任务的贡献水平为25.6%。由于广告实现的销售收入=140000000×25.6=35840000;广告费用÷销售率=2000000÷35840000=5.6%。
这种情况下,两种活动对任务的贡献是一致的。否则,例如广告的收益低,公司可以考虑减少广告费,增加人员销售费用。
这种方法要求数据充分,因而管理工作量较大,但由于它直观易懂,所以很多公司使用这种方法。
7.投入产出法,是对目标——任务法的改进。
任务目标法是在一定时间内费用与销售量的比较。但有时有些费用投入后,其效应在当期显示不出来,则无法真实反映费用销售量比率,投入——产出法,不强调时间性,而是强调投入与产出的实际关系,因此克服了上述任务——目标法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