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情绪平和,孩子幸福一生:如何做一个不吼不叫、温和坚定的好妈妈
83928600000001

第1章 前言:妈妈不吼叫,孩子更出色

吼叫,已然成了很多妈妈“日用而不知”、“日用而不觉/绝”的一种坏习惯了。吼叫,具有某种黏性,一不留神就偷偷黏在妈妈们的“嘴边”,伺机“作案”。当妈妈的话刚一出口时,这个具有黏性的“吼叫”就会施展某种魔力,立马增大提升“话语”的力度与音调,试图吓孩子一跳,试图让孩子听话。“告一段落”之后,它就又“乖乖潜伏”下来,等待妈妈们下一次冲孩子“发威”的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很多妈妈都认为“吼叫”不是自己的本心之愿,所以就只好让“吼叫”来背这个“黑锅”了。难道不是这样吗?

当然,这是一个玩笑。吼叫,怎么不是你的本心所愿呢?你不就是打算唬住孩子的吗?不就是借此机会跟孩子发泄一下情绪,展现一下自己的“威风”吗?但你知道这个行为在孩子看来是什么样的吗?

晚饭前,3岁半的孩子执意要吃零食,妈妈自然不允许,但是孩子也很执拗。妈妈劝说无果,怒气上来,大声吼叫起来,孩子不情不愿,却也被吓唬住了。

待到平静下来,妈妈问孩子:“妈妈刚才冲你吼,你是不是觉得很害怕?”

孩子点点头:“妈妈刚才,那么对我喊,就好像怪兽一样。”

孩子也会有自己的判断,他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让他感觉愉悦的,什么是让他觉得难过的。妈妈与怪兽,两个原本毫无关联的角色,却只因为吼叫,而被孩子直接划了等号。

不仅是小孩子不喜欢妈妈的吼叫,即便是成年人,对吼叫的印象也是难以接受的。

一位年轻的妈妈就说:“……现在已经过去十几年了,我已经工作结婚,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依然记得母亲朝我吼叫时那张愤怒的脸。”

按道理来讲,母亲原本应该是孩子最愿意亲近的人,母亲的音容笑貌也是孩子铭记内心最珍贵的礼物,可是,让一个成年人记忆深刻的却是母亲吼叫时愤怒的脸,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网上曾经有过一个“戒吼”活动,主题是“全力吼叫,不如温柔拥抱”30天线上打卡,鼓励家长通过打卡的形式戒吼。150多位家长参与,参与者多为妈妈,孩子的年龄从3岁到12岁不等。但最终结果,却是没有一个家长能坚持下来,似乎吼叫已经成了现今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如果少了吼叫,反而让家庭教育不那么完整了。

但是,吼叫教育,对孩子真的有效吗?答案是否定的。

妈妈的吼叫中充满了怒气、抱怨,充满了对孩子的种种不满,但却唯独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耳中的吼叫,全是对他的否定,对他未来的负面预言。接收了太多这样的信息,孩子要么变得毫无自信,凡事不敢自我决定,不敢努力尝试;要么就变得无所谓,反正也不过就是被吼一顿,没有任何实质的改变。

明代苏士潜在《苏氏家语》中说:“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

不吼不叫的家庭,才是能够正常开展教育的家庭。妈妈不吼叫,意味着可以更冷静地去看待孩子的种种变化,意味着可以从孩子各种表现之中看到他的身心成长,在这样的前提下去给出建议、意见,送上帮助,才会让孩子从教育中有收获。

前面那位被孩子形容为“像怪兽一样”的妈妈,在听到孩子这样说之后,接下来是这样回答的:“哦,妈妈之所以会变成那样,是因为你不听话啊。你如果好好听话做个乖孩子,妈妈也就不对你吼叫了。”

这个回答背后的意义是什么?是妈妈在将所有责任推卸到孩子身上,在妈妈看来,归根到底还是孩子的错,只有孩子不犯错了,妈妈自然也就不吼叫了。

错误的认知让很多妈妈一直坚持这种错误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在承受着这种方法屡试屡败的痛苦。

所以是时候改变了。

没有什么教育内容是必须要靠吼叫才能进行下去的,倒不如说,所有的教育内容都不需要吼叫。作为妈妈,你也应该积累一些更合理的教育智慧了,丢掉吼叫,学习在不吼叫的时候如何应对,让孩子在正常的教育之下去成长吧。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已经形成的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全改变的。而且,并不是说吼叫的妈妈都不是好妈妈。没有人是完美的人,我们也不需要一跃而成为完美妈妈。我们需要做的,是今天比昨天少吼叫一点,明天再比今天少一些吼叫。

这本书里所描写的诸多场景、事例,可能有你经历过的,也会有你没经历过的,你要做的不是跟着书本再做一遍,你需要根据这些已有的经历,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去思考自身,通过对照、比较,通过回忆、思考,来认识到吼叫对你、对你的孩子、对你的家庭所带来的影响,并产生想要改变的决心。

就当是给你一个提醒,提醒你注意你的生活中可能潜在这些吼叫的状况,也提醒你可能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对孩子释放了怨气和怒气,这些都预示着你需要改变。

就当是给你一个建议,建议你在什么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不用吼叫,建议你应该如何处理各种你原本觉得无法应对的事情。

就当是寄予一个希望,希望你会对吼叫这种教育方式产生思考,让你能注意到作为妈妈你完全可以不用吼叫,就能对孩子开展教育,并且还能教育得很好。

每一位妈妈都想要成为一个好妈妈,而一个好妈妈最基本的标准,显然就是能对孩子温柔相待,不吼不叫。妈妈的教育不仅影响孩子自身的未来,也将影响孩子所建立家庭的未来,“妈妈模式”是会传承的,一代又一代,你永远想象不到你给孩子留下的印象会造成多么深远的影响,所以有时候我们也要想得长远一些。

如果你的孩子原本不出色,那么当你丢掉吼叫,选择更适合他特点的平和的教育方式,你会发现他将会比之前更出色。

所以我们说,妈妈不吼叫,孩子更出色,不是说不吼叫孩子就变得了不起了,但至少我们不吼叫,孩子会比之前做得更好,他的未来便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每个孩子都有变得更出色的希望,只要妈妈不吼叫,他走上这条路的可能性就会变大许多。

最后,应该反复告诉自己这样一段话:

作为妈妈,应该向孩子展示心平气和、善解人意的一面,与孩子更融洽地相处。长久之下,孩子也会保持内心的平静,并对一切心怀善意。这样的状态,才是我们所追求,也是在现如今如此繁杂的时代中,我们所最为需要的。

你完全可以戒掉吼叫,心态平和地去面对孩子、面对生活,只要你努力。

加油,每一位妈妈!

鲁鹏程

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