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趣味科学馆丛书:伟大的绿色革命
8423200000021

第21章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未来(1)

尽管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但是治理污染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污染,才去治理。人们必须寻求一条和谐发展之路,让人类社会的进步不再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在发展中保护环境的模式代替先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为了我们在宇宙中唯一能居住的家园,全人类第一次不分彼此,努力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色技术的兴起、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理念的传播,无不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实践。作为社会的一员,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来,地球和人类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绿色的。绿色革命需要每一个人,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地球和人类换一个绿色的未来!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个概念是在1987年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提出的,它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必须满足当代人特别是穷人的需求,否则他们就无法生存;二是今天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这一定义包含的思想原则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和运用。

可持续发展就是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三方面的协调统一,它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益、关注生态和谐、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可持续发展虽然起源于环境保护问题,但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它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

可持续经济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做到了可持续经济,就能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降低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达到可持续生态。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强调环境保护,但不同于以往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对立的做法。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换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类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而不是要人类放弃高科技和现代化,再回到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中去。这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社会。

总之,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

可持续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很长一个时期。18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先后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在这之后的100多年中,人类创造了比人类有史以来的创造还要多的物质财富,人类被一种假象所迷惑:似乎自然环境可以向人类提供无限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服务,人类可以随意支配和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人类对环境无需承担责任,无需管理,只需索取和改造。在这段时间内,人类开始大规模改变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改变环境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系统;也开始大规模无限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同时向环境排入一些原来自然界所没有的化学合成物质。这使得人类在享受现代工业化革命所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开始遭受到环境的报复。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举世闻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就是最好不过的证明。

人类已开始认识到:人和自然是有机整体,人类任何作用于自然的行动都会引起自然的反响。虽然支配经济活动的是经济规律,但绝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不能不考虑经济活动将给自然造成的后果。人和自然的关系已不是谁主宰谁的主仆关系了,如果人类奴役自然,得到的将是加倍的惩罚。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是人类开始关心环境问题的标志,也是人类开始重新认识人与环境关系的起点,自此后,第一次环境革命便首先在工业发达国家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97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如果将今天的时代称为“环境时代”的话,那么斯德哥尔摩会议可以说就是环境时代的最重要的里程碑。

同年,《增长的极限》发表。该报告虽然有些不足,但它尖锐地指出了地球潜在的危机及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使得人们对发展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的不协调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全球的环境运动,也促使人们开始思考和自问:人类的发展能否继续下去?我们过去的发展模式是否是可持续的?我们应该寻找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去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困境。

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术语而第一次明确地阐述是在1980年《世界资源保护》大纲中,它改变了过去就保护论保护的做法,而是把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发展经济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保护性地合理利用生物圈。两者结合的目的是既要使目前这一代人得到最大的持久性利益,又要保持其潜力,以满足后代的需要和愿望。这一定义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奠定了基本的轮廓。此后,可持续发展就常见于众多的国际性讨论中了。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坏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贯穿了整个报告,它对当前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并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就像狂飙一样席卷全球,并成为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理论基调。这是人类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183个国家和地区、数十个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参加,盛况空前。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和文件,特别是《21世纪议程》,它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就政治平等、消除贫困、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生产方式、立法、国际贸易、公众参与(特别是妇女、青年和社区群众),以及加强能力建设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在许多重要行动领域达成共识。

建设绿色文明的绿色技术

当前,国际上兴起了一股“绿色浪潮”,冠以“绿色”的众多新名词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其中,在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绿色技术”这一新名词。

“绿色技术”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实质上是指能够促进人类长远生存和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科学技术。它不仅包括硬件,如污染控制设备、生态监测仪器以及清洁生产技术,还包括软件,如具体操作方式和运营方法,以及那些旨在保护环境的工作与活动。

根据绿色技术对环境的不同作用,可将绿色技术分为3个层次:末端治理技术、清洁工艺、绿色产品。

末端治理技术是指通过对废弃物的分离、处置和焚化等手段,减少废弃物污染的技术,如烟气脱硫技术。清洁工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工艺与减少污染物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原材料替代、工艺技术改造、强化内部管理和现场循环利用等类型。绿色产品是指产品的消费过程不会给环境带来危害,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含义:产品的消费过程和消费后的残余物及有害物质最少化(包括合理的产品体积、合理的包装与使用功能等);可拆卸型设计;产品回收后再循环利用。

绿色技术有4个基本特征。首先,绿色技术不是只指某一单项技术,而是一整套技术。不仅包括生态农业、清洁生产,也包括生态破坏防治技术、污染防治技术以及环境监测技术等,这些技术之间又互有联系。其次,绿色技术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密不可分,绿色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再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绿色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尤其是作为绿色技术根据的环境价值观念会不断发生变化,技术也就会随之变化。最后,绿色技术和高新技术关系密切。高新技术可以在绿色技术中找到许多用武之地,两者互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文明历经沧桑:最早的农业文明破坏了森林、草原等植被,使大片的黄土地裸露,所以人们把它称为“黄色文明”;后来的工业文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天空变得黑烟弥漫,水体变得乌黑发臭,所以人们把它称为“黑色文明”;而现在,人们正努力建设“绿色文明”,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只有重视绿色技术,不断地研究推广绿色技术,才能使地球恢复青春。

发展沼气

我们知道,沼气是用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等发酵产生的,就其原料来说,大量的还是植物性物质。而这些物质是由太阳光合作用制取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沼气能来源于太阳能。

由于太阳的照射,地球上每年可以由植物生产出很多生物质,其中农作物的秸秆,数量就很大。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缺柴,秸秆多被当柴烧掉,仅我国农村,每年烧掉的作物秸秆就有5亿吨以上。由于秸秆不能还田,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变得板结不肥。而燃烧秸秆,只利用了碳素,大量的氮、磷、钾肥分都损失了。把秸秆变成沼气后,不仅利用了碳素,而且沼气渣还是很好的肥料,沼气渣上地,等于秸秆还了田。因此,发展农村沼气,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沼气池可以消化很多有机废物,如有机工业废水、废渣等,均是沼气的来源。有了沼气池,不但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还有利于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工业,可谓“一举几得”。所以,世界各国都重视发展沼气。在发展中国家,沼气能源占的地位更重要,我国尤为重视沼气池的发展和应用。

绿色发电设备

“绿色发电设备”并不是指把发电设备涂上绿的颜色,而是另有所指。让我们看看以色列宣称的“绿色发电设备”,便明白了。原来,它指的是地热发电和工业余热发电。地热发电当然无可多说,这余热发电就很动了一番脑筋。如他们将一套发电设备由两台汽轮机组成,一台高温的,一台低温的,高温蒸汽在高温汽轮机中出来后,并不让它溜走,而是让它再去带动低温汽轮机,就好像穷人家孩子多时,老大穿过的衣服再让老二穿,甚至让老三老四也穿,直到穿得不能穿为止。这样做可以节约能源。至于“绿色发电设备”之名,主要指它无污染。就是说,地热发电无污染,利用工业余热发电则减少了污染,所以冠以“绿色”二字。

环保高效的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这一术语是在1989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先提出的,它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两方面的内容,即不仅要实现生产过程的无污染或少污染,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使用和最终报废处理过程中,也不对环境造成危害。

我们人类正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一方面我们正在耗费巨资来保护环境,控制污染,比如,美国每年用于保护环境的投资达800亿~900亿美元,日本达700亿美元以上;另一方面环境仍在向我们发出警告,老的环境问题未彻底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出现了。人们在反省过去所采取的环境保护策略和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手段时发现,过去更多地把环境保护的重点放在了污染物的“末端”控制和处理上,即已形成污染后再去控制和处理。结果,在社会生产中,有70%~80%资源最终成为废物进入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如果我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就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和预防,使社会需要的最终产品尽量少地成为废物进入环境中,这样就能大大减轻环境污染的程度,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就是“清洁生产”的思想。

“清洁生产”的内涵相当广泛。比如:工厂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削减排污量,降低能源消耗,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节省了治理环境的费用;通过清洁生产,大量降低工业用水和矿产资源的消耗,改变我国目前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的现状;推广“绿色产品”,最典型的是生产和使用可降解塑料,消除“白色污染”,等等。

发达国家在推进清洁生产方面已走在我们前面。如美国,自1970年以来,人口增长了22%,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约75%,而能源消耗量仅增长了不到10%。同时,美国大气中的铅、烟尘、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均大幅度下降,其他气体排放物的含量保持稳定。20世纪70年代污染严重的河流,绝大部分已获得再生。这是美国重视清洁生产的结果。

清洁生产是对保护环境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是治“本”,而不是治“标”。我国工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特点表明,要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摈弃过去那种高消耗、高投入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走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的集约化的道路。

知识点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和乡村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