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飞机的故事
8423800000017

第17章 蓝天之殇——空难(6)

苏-27是原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护航和海上巡逻等。北约组织给予它的绰号是“侧卫”。该机于1969年研制,1977年首飞,1979年批量生产。1989年,在法国巴黎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该机基本上沿袭了美国优秀战机F-15的式样,也采用翼身融合体概念,悬臂式单翼,翼根外弧形外缘边翼,双垂尾。该机以完成“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动作一举成名。在此之前,1987年9月,挪威派出一架P-3B反潜巡逻机,靠近苏联海岸飞行。苏联国土防空军派出苏-27升空拦截,挪威飞机一见苏机离开,又恢复原状,继续贴苏联海岸线飞行。苏-27因此返回,但P-3B仍然不肯离开。于是苏-27竟从P-3B机身下方穿过,用垂尾将P-3B的4号发动机舱割开,使之立刻停车。P-3B知道了厉害,仓皇逃离。不过,苏-27被用于出风头,屡屡肇事,最丢脸的一次是在巴黎,这个苏联急于炫耀而坠落图-144超声速运输机的地方。当前,苏-27主要用于出口。

乌克兰总统立刻中断休假,赶往利维夫。他说,这是一起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可怕悲剧,真像一场噩梦,相关责任人必须受到法律制裁。次日,乌克兰总检察院认为,乌克兰空军在飞行训练及本次飞行表演的组织工作中都存在严重疏漏。乌克兰空军总司令和14军司令涉嫌触犯乌刑法“因玩忽职守导致严重后果”条例,14军副司令及其助理涉嫌触犯刑法“违反航空器使用规定并造成灾难和其他严重后果”等条例,可判处5~15年有期徒刑。上述4人随即被检察院拘留。

乌克兰空军其他高级官员认为,表演现场应该留有必要的安全空域,避免发生重大伤害事故。从播放的电视画面来看,事故主要负责人应该是航空表演的组织者。按照乌克兰规定,进行特技表演时,飞行高度不低于400米,表演区和观众区的距离不少于300米,禁止在观众头顶上低空飞行。乌克兰空军总司令在法庭调查时已经表态说,飞行员在飞行时违反了规定。总统前军事顾问在电视上公开指责说,飞行员与其说是失误,不如说是在逞能。国防部长于2002年7月28日向总统递交辞呈,他是顶替大半年前因导弹误射俄罗斯客机而辞职的前任国防部长的。没想到,不到一年,乌克兰空军再次遭受重大打击。

乌克兰总统签署命令,宣布29日为全国哀悼日。这一天,乌克兰全国各地降半旗,机关团体门前悬挂的国旗顶端还加系了黑纱带。最主要的街道也相当安静,不得不外出的行人也表情严肃。这个时候,最繁忙的地方要算教堂了,全国各地的教堂都在举行哀悼仪式,里面挤满了前来祈祷的群众。人们还纷纷赶到坠机现场,点燃蜡烛,布置鲜花和花圈,寄托哀思。

为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总统在同一天签署总统令,禁止今后使用军用飞机或其他武器装备进行娱乐活动。政府还拨出专款,救助罹难者亲友料理后事。全国百姓和军人赶到当地医院和采血站献血。由于献血者太多,甚至需要通宵排队等候。

两位飞行员在飞机坠毁前一刹那成功弹射,死里逃生。他们是自己走出坠毁地点的,看起来没有受到严重伤害。他们表示是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才决定弃机弹射的。这个决定十分及时,表现出他们精湛的飞行素养,只是,他们换取自己生命的代价过于沉重。

2002年8月1日,乌总统宣布,不接受国防部长辞呈,建议其继续履行职责。国防部长随即向全国人民道歉,表示将制定一套军事训练和表演的规定,以防悲剧再次重演。

令人震惊的洛克比空难

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而有时一心念念不忘想报复,往往低估了要付出的代价。1988年12月21日,又是一个圣诞节前夕,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已经进入节前最繁忙的运输飞行阶段。可是,这一天,却是公司永远的噩梦刚刚开始,并最终使这家美国著名航空公司走向彻底灭亡。

早在两周前,美国驻芬兰赫尔辛基大使馆收到一个威胁电话通知说,他们将炸毁德国法兰克福与美国之间的美国航空公司的一个航班飞机。赫尔辛基是芬兰首都及最大城市,位于该国南方,濒临芬兰湾,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斯一世于1550年创建,1640年迁到现在的地址。1809年,赫尔辛基随芬兰一道落入俄国统治之下,1812年成为芬兰首都。1917年,芬兰宣布独立后,基本保持安定状态。但是,由于这个小国家与周围邻国和平共处,出入十分方便,这样的电话,无法有效追踪其来源。

美国联邦航空局为此发布了大众旅行通知,希望他们考虑或修改自己的旅程。可是,美国人经常接到针对大众旅行安全的通知,而且,这样泛泛的“安全须知”也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人们还是需要旅行和工作,不可能因为这样的通知就停顿下来。对于恐怖分子来说,这可不是泛泛而谈,他们已经选定了目标,那个电话也不是声东击西。当然,他们的目标就是从伦敦起飞的泛美103航班。

整个计划还是相当周密的。恐怖分子虽然事先发出了威胁,但为了避免暴露计划,又能够最大程度地引起公众关注,对今后的电话威胁不得不信,他们采取了与印度航空公司182航班爆炸案同类的手法。泛美103航班不是直接从法兰克福机场始发,而是衔接了一个从那里过来的波音727航班。在这个航班上,只有49名旅客搭乘泛美103航班,前往美国。他们的行李在法兰克福机场已经检查过,在伦敦中转时,就不需要再次安全检查了。

洛克比空难泛美103航班已经有194名旅客和16名机组成员,加上这49位中转旅客,这架波音747一共有259人。一个半小时后,飞机从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起飞,返回美国纽约。40分钟后,飞机已经进入正常的巡航高度,沿着320度航向平稳飞行。天色已经完全暗了,只有天边还有一点点光泽。不料,飞机前货舱左部突然发生强烈爆炸,当场炸毁了飞机。飞机残骸从高空飘落下来,物品和旅客遗体散落在一个非常宽广的范围,最大的一块残骸是一部分机翼和一段中央机身,坠落到洛克比郊区的舍伍德科瑞森特,还在地上砸出一个面积约50平方米、深度10米左右的大坑,并激烈燃烧。飞机上259人和地面11人同时罹难,数十间建筑被毁。

当晚,全世界就被这场惨剧震惊了。特别是相关国家的舆论界,通宵达旦,连篇累牍地报道,次日的报纸头版上,也充满了有关文章。不过,人们没有预料到,这会是持续最久的民航恐怖案的新闻题材。

一个星期后,英国当局宣布可以肯定飞机失事原因是炸弹爆炸。在现场已经找到一种叫做塞姆汀的塑胶炸药成分,这是一种高能炸药成分。进一步检查发现,这个炸弹是安放在一台当时刚刚开始流行起来的便携式收录机里面的。这个收录机作为散件行李放在前货舱里。

爆炸分为两次。第一次炸开了容纳行李的集装箱,使飞机结构和附近蒙皮变形,接着就是第二次。第一次爆炸后的气体没有办法释放出去,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形成了再次爆炸,把飞机蒙皮炸出了一个大洞,碎片飞扬,飞机附近部位和发动机都被炸坏了。

这个大洞有1.5米宽5米长,位于主翼前端,同时造成主地板损坏。3秒钟后,飞机前半部彻底解体,掉了下去。飞机失去了机头,激烈摆动起来,翻滚着下坠。大约在5800米高度上时,飞机半截机身已经完全呈垂直俯冲状态,像竹筒倒豆子那样,把飞机里的物品和人甩了出来,从高空四下抛散。飞机的4台发动机在空中就与飞机分离了,后机身由于垂直撞地,像个被砸扁的铁皮罐。一部分机身砸进了夜晚的民宅,机头连同驾驶舱掉在4千米开外的山坡上,由于当时强大的西风,轻小的物品和人员遗体沿途散落,长达130多千米,惨不忍睹。

失事飞机所属国美国、失事现场所在地英国和其他有关国家形成了联合调查组,对可能的肇事方进行分析和追踪。基本论点认为,这是由伊朗提供资助的“人民战线基地组织”进行的,这个组织的基地位于利比亚境内。

当时,利比亚是反美强硬国家之一,自然成为西方社会的众矢之的。两年半后,英美联合调查组认定利比亚政府应该对此负责。虽然利比亚政府始终否认,但是,英美联合调查组有计划地一步步公布证据,彻底把对方置于被动地位,利比亚政府这才发现,自己有些顶不住了。

起初,英国警方公布的消息说,怀疑这起事件由叙利亚人支持的恐怖组织所为。之后,从利比亚阿拉伯航空公司标签残片中找出了利比亚涉嫌这宗案件的蛛丝马迹。这些残片表明,那只装有炸弹的手提箱先由马耳他航空公司从马耳他的瓦莱塔运至法兰克福,然后转到泛美航空公司103航班上。接着,美国公布了一条消息:就在爆炸的第二天夜晚,美国监听卫星截获了从利比亚的黎波里发往柏林一家利比亚机构的无线电消息,消息称“任务已经完成”。

利比亚政府当然继续对这些指控统统予以否认,努力洗刷恐怖分子就在自己国家的国际形象。可是,美国不断加紧对恐怖分子的打击力度,不仅对利比亚进行了全面制裁,而且,多次鼓动联合国通过各种反恐怖声明、宣言和其他针对利比亚政府的制裁活动,达到了这笔账年年算、天天算的地步。同时,美国利用它的强大优势,通缉要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全美十大要犯通缉榜》上,有关嫌疑人一直在榜,悬赏金额逐渐加码,直到超过千万美金。包括好莱坞所有的动作大片,都直接以利比亚人或中东人为恐怖分子对象。随着这些大片在全世界的流行,利比亚的国家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害。后来,不少阿拉伯国家也在暗自流传这种电影录像带了。

时机渐渐成熟了,美国加紧了威胁利比亚的步伐。1991年11月,美国司法部点名指出两名嫌疑分子,要求利比亚政府引渡他们。这是直接向利比亚政府摊出的第一张底牌。同时,罹难者家属要求赔偿的经济案件也上升到国家之间的高度。利比亚起初还否认,后来又宣布绝对不能向美国妥协,坚决不交人,更不能让美国人借着反恐怖的名义,登堂入室。

1992年1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利比亚政府交出嫌疑分子。1992年4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对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并禁止利比亚的航空旅行。利比亚继续执行坚决反美政策,只是,步履越来越沉重。鼓破万人捶,阿拉伯国家纷纷改变了当初的同情立场。

1999年4月5日,利比亚政府终于交出了这两名嫌疑人,他们都是利比亚籍。当然,是以志愿“自首”的名义交付给荷兰,接受特别法庭依照苏格兰法律进行审判。

2000年5月3日,审判正式开始,数百名罹难者亲友赶往荷兰旁听审判,一千多名证人出庭作证。一位瑞士商人称他卖给利比亚20个电子定时器,正是其中一位嫌疑人代表利比亚情报局进行谈判的。一位马耳他服装老板说,事情发生前夕,一名酷似嫌疑人的男子买了衣服和一把伞。在飞机爆炸现场中找到了这些物品的碎片。

2000年11月,嫌疑人承认制造了1985年丹麦犹太教堂爆炸事件,但否认参与制造洛克比空难。特别法庭表示终结案件。

利比亚政府虽然已经吃亏,可英美两国仍然不肯放过利比亚,他们分别声称,判刑一两名罪犯不足以立即解除对利比亚的制裁,还需要利比亚政府承担全部责任,包括全部经济赔偿。至此,以联合国名义进行的经济制裁已经长达10年。

2003年8月15日,利比亚政府致函联合国安理会,正式宣布对洛克比空难事件负责,并要求联合国立即解除对其长达11年的一系列制裁措施。信函中说,根据安理会有关决议,利比亚为涉嫌制造洛克比空难的两位嫌疑人接受法律制裁提供了便利,并愿为他们的行为承担责任。此外,利比亚已与美英两国就向遇难者家属提供赔偿事宜达成了协议,准备向270名遇难者家属提供总额为27亿美元的赔偿。同时,利比亚政府还承诺在国际反恐斗争中提供合作。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证实,美英分别向安理会提交信函,证明利比亚已满足解除联合国对其实施制裁条件。但有报道称,法国表示,除非利比亚增加对1989年一架法国联合航空运输公司客机爆炸事件的赔偿额度,否则法国将在联合国安理会行使否决权。

2009年08月20日,苏格兰司法部门宣布,出于同情原因,释放因制造洛克比空难而在英国服刑的唯一罪犯、身患前列腺癌的利比亚特工迈格拉希。这标志着轰动一时、旷日持久的洛克比空难一案最终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