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走近太空之子
8425700000005

第5章 群星闪耀:在太空留下足迹的美国人(2)

对于许多美国青年来说,进入西点就意味着自己从此有条光明的坦途。西点军校的校规极其严格,学员的日常学习、训练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着极其明确的纪律规范和处罚条例。可以说,一言一行都得按照规定办事。在这里,年轻的奥尔德林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不甘人后的他始终按照校规军纪来严格要求自己。1951年,年仅21岁的奥尔德林以年级排名第三的优异成绩从西点军校顺利毕业。

立志成为航天员

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奥尔德林被派往空军部队服役。后来他又担任了一段时间空军军官学校的飞行教练。1956年,他被派往另一空军基地服役。这时,他认识了怀特(怀特曾乘坐“双子星座4号”宇宙飞船升空),两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为挚友。后来怀特不幸在“阿波罗”飞船的一次发射训练中丧生。备受打击的奥尔德林也随后申请回国,前往父亲的母校麻省理工学院深造。在求学期间,他获悉美国的载人飞船计划,从此立志成为一名航天员。

奥尔德林与执行“双子星12号”

任务的另一成员洛威尔1961年,奥尔德林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飞行教练的经历为他成为一名航天员铺平了道路。在其参加的美国航空航天局举办的第一期航天员选拔赛进行到第二阶段时,他意外落选。不过,这次打击并没使奥尔德林气馁,他继续潜心研究更加高深的航空航天知识,为下一次选拔做更充分的准备。1963年,正值奥尔德林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之际,美国航空航天局开始选拔第三期航天员学员。机会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这次奥尔德林志在必得,特别是在必须具备的“飞行教练”这一最苛刻的选拔资格审查中,他一举成为当中的佼佼者并顺利入选。是年,水星计划结束,双子星座太空飞行计划进入初级准备阶段。双子星座计划的核心人物是由第一期和第二期毕业的航天员加上第三期毕业的具有较高军衔的毕业生组成的一个航天员航天机组,奥尔德林赫然在列。

无奈成为登月第二人

1969年7月20日,奥尔德林作为“阿波罗11号”的航天员与阿姆斯特朗一道登上月球的土地。在登月之前,奥尔德林被选为“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舱上的驾驶员。当时,他对自己即将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这一事实可谓成竹在胸。主要原因是,迄今为止的所有太空飞行中都明确规定:在飞船外活动时,指令长无论如何都必须留在飞船里负责指挥,只有机组的其他成员才可以出舱活动。这样一来,身为指令长的阿姆斯特朗不能出舱,那登月的肯定就是他了。

然而后来事情发展的结果众所周知,是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了人类的第一步。这样一来,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类英雄自然就是阿姆斯特朗而不是奥尔德林了。

当时在登月舱内,两人还为此事发生了争执,奥尔德林有理有据。无论按照先前的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惯例还是两人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奥尔德林均技高一筹,登月第一人非他莫属。然而面对人类第一次登月这一巨大诱惑,阿姆斯特朗也是志在必夺。他们同时向休斯敦指挥中心请示。为了顾全大局,休斯敦破例做出了历史性的决定:命令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月,让其书写人类历史上光辉的一页,理由是阿姆斯特朗的军衔略高于奥尔德林。

后来,阿姆斯特朗在自己的传记中讲到这一情景时也承认,他没有勇气和力量来战胜自己,使即将成为人类第一登月人的唯一机遇擦肩而过,尽管他深知这对奥尔德林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永远无法挽回的极其残忍的致命打击。5分钟后,奥尔德林第二个登上月球表面。

用圆珠笔撬开舱门

尽管对休斯敦指挥中心下达的命令心存不满,奥尔德林还是以一个职业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随后,他和阿姆斯特朗准备走下登月舱,开始对月球的探索之旅。但在此之前,他们需要先将登月舱“秃鹰”安置好,以确保他们能够安全返回地球。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开始月球探测工作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秃鹰”的舱门打不开了!尽管压力读数为零,但由于舱内积攒了太多的空气,导致舱门紧闭。

当时奥尔德林心生一计,他用随身携带的圆珠笔将舱门撬开如头发丝一般粗细的一条小缝,这样,舱内的空气得以流向舱外。这些空气一溢出来,顷刻间在空中形成了亮晶晶的冰圈。奥尔德林告诉阿姆斯特朗:“听着……你头往前,然后向我这边来点,再往左边来点,再坐得直一些,你的空间足够了……你朝平台上移一点,左脚向右边挪点,再往左边来点……”

这时,舱门缓缓敞开,阿姆斯特朗调整身姿,慢慢走出“秃鹰”。他回身检查了一下舱门的状况,发现心细的奥尔德林已经将圆珠笔顶在舱门边上,使门虚掩着,以确保在发生任何意外的情况下都可以随时轻松打开舱门,返回“秃鹰”。这个细节足见奥尔德林的细心,他也无愧于登月飞行的最佳人选。

月球漫步

当时,阿姆斯特朗迈出舱门,登上寂静的月球。奥尔德林在“秃鹰”内也急着下来,渴望尽早加入阿姆斯特朗的行列。当时他喊道:“尼尔,我是否可以出来?”阿姆斯特朗的回答是肯定的,于是他走下旋梯。

奥尔德林后来回忆说:“踏上月球表面,我惊呆了,这时太阳已落山,天空出奇的黑,‘秃鹰’发动机已关。四周静极了,只有迈步时宇航服发出的摩擦声。时间仿佛凝固了,景色太美了,这真是绝美的荒芜啊!”

“月球表面土壤很松,但当你踩得深一些时,就会感到脚下越来越坚硬的土壤。靴子踩上去留下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印子。当我开始迈步时,一团小小的半圆形的尘土在我脚前徐徐散开。很奇怪,因为在地球上,尘土不是这样飞扬的,地球上有时是溅起来的尘土,有时是沙子。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这些尘土缓缓游走,所以尘土飞起,又在同一时间落下形成美丽的半圆。”

“我试图将我的所见所闻组成文字,但在月球上太困难了!”奥尔德林加重了说话语气,“难于你所见过的一切。我只能用‘不真实,如同在梦中’来形容这一切!”

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在月球上拍摄的照片一直吸引着世人的关注,也包括对照片真伪的质疑。其中有一张是一名航天员站在美国国旗旁,旗帜似乎在迎风飘扬,天幕是一片黑色,不见星星。奥尔德林说:“星条旗旁的航天员就是我。”

很多人认为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走路应该很快,但传回的电视画面却显示他们的步伐缓慢——和在地球上行走并无多大差异。奥尔德林描述了真实的情况:“如果你们记得我们发回来的电视图像,你们就会记得我在试图展示不同的行走姿势。我在摄像机前来回走,我试着像大袋鼠那样跳,然后由于惯性,跳几步就得变换一个方向,我发现最好的方式是缓步前进——先迈一脚而后再迈另一只脚,而不是像骏马那样一二、一二地疾驰。”

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的鞋印他接着说:“那张我站在星条旗旁的照片上,我的身体有些前倾,这是因为我背包的缘故。在月球上,很难预测你何时会失重,当你向一边或另一边倾倒时,你很容易跌倒,但同时也很容易用双脚着陆。月球表面是如此容易踏上去,是如此的自然化,估计任何一个人都会适应。”

奥尔德林感觉在月球上的时间是如此有限,以至于没有时间去享受伟大而美妙的时刻。

“当我们在月球上时,我们没有时间品味每时每刻,看上去好像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如此的伟大,以至于我们感觉有些超现实。当然我们不是借一时冲动来做纯粹的旅行的,我们有我们的任务。在那一刻,我意识到一切的一切都被我们远抛到38万千米以外了。同时这里的一切以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会被千秋万代记录下来。”

“我突然感觉到好像是一个三四年级的孩子忽然被叫到台子上,要求面对全校师生背诵《葛底斯堡宣言》。他不能在意周围的一切,他只能将精力集中在他所做的事情上。事实上正是如此,在那一刻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盯着我们,如果我们做错了什么将会悔之不及。”

“回想起来,我仍然记得我们停留的时间太短了,当离开月球的时间进入倒计时20秒的时候,休斯敦控制中心传来了命令:‘保持安静,准备起飞!’我回答:‘遵命,我们已进入跑道。’”奥尔德林最后说:“在那一刻,我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已成为第一。”

晚年生活

从月球归来后,奥尔德林经历了一段人生低谷,有人质疑人类第一次登月的真实性,认为登月是假的,是导演出来的。当时的怀疑主要是针对他们插在月球上的美国国旗。怀疑者指出,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风,旗子怎么会飘起来?(事实上那是他们事先将一面旗子用钢丝固定住以求达到迎风招展的效果)奥尔德林掩饰不住对这种不实之词的愤怒,给了谣言制造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退休后的奥尔德林他逐渐开始变得精神沮丧并且疯狂酗酒,他的妻子也和他分了手。奥尔德林回忆说,当他在月亮上行走时,曾有一种“灵魂出窍”的奇异感觉,这种感觉甚至折磨了他一生。

多年后,意大利籍的斯坦福大学高材生露易丝来到他的身边。1988年,奥尔德林和露易丝喜结连理,他们这个重新组合的家庭一共有6个孩子。其中他最引以为骄傲的是他的儿子安迪·奥尔德林,他目前是波音公司的副总裁,负责运载火箭。

“他可以说是我航天事业的接班人,可惜他生不逢时,没有生在我们那样英雄辈出的年代,否则他会更有出息!”对此,奥尔德林不无遗憾。

如今,已经70多岁的奥尔德林成功戒酒,一家人居住在洛杉矶一所豪华公寓中。除了撰写小说、在图纸上设计“未来派”太空船外,他还呼吁人类重返太空。

奥尔德林建议人类可以开始探测火星的工作。他说:“我们现在应该着眼于火星——探测火星,我们眼光应放得远些更远些。我们将来可以在月球上过圣诞节,也可以在火星上过新年。这对许多人来讲是天方夜谭,但我认为它们都可以实现。我的《返回》(Return)一书写的是载有NBA超级球星的航天飞机被印巴战争的氢弹击中进而殃及在空中运行的卫星和国际空间站……”

奥尔德林已经开始了实际行动,他计划通过彩票筹钱的方式来发展太空旅行。“这虽然是科幻小说,但一切均有可能。我的‘共创航天基金会’就是计划通过彩票集资1000万美元,用来发射航天飞机,使彩票中奖者成为太空旅客,而每个买彩票的人只需投入10美元,就有机会赢得亚轨道的旅行,中大奖的人还可获得许可进入太空站。我计划在未来的15年建成人类第一个由太空站改造成的太空旅馆。旅馆内设有氧吧和赌场,未来总会有一天,人们会像等待登上加勒比海邮轮旅行一样,排队等待进入太空旅馆。”

知识点月球上的“风”

月球上没有空气,不可能有大气活动,不会有风。只有“太阳风”能“吹”到月球上。太阳风指的是从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日冕,向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物质粒子流。很早以前,人们看到彗星的尾巴老是背着太阳,猜想这大概是从太阳“吹”出来的某种物质造成的。1958年,通过人造卫星上的粒子探测器,探测到了太阳上有微粒流发出。这种微粒流是从日冕的冕洞中喷射出来的。美国科学家帕克给它取名为“太阳风”。

格伦:七旬高龄,重返太空

1998年10月29日,已77岁高龄的约翰·格伦再次穿上宇航服,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他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大的航天员。

辉煌的飞行员生涯

约翰·格伦(JohnGlenn),1921年7月18日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坎布里奇,这个小镇十分不起眼。在入学前,幼小的格伦随父母搬到了附近的新康科德,在那里读完小学、中学和大学。孩提时代,他就是个模范学生。中学时代,格伦不仅成绩出众,而且在同学中威望很高,一直担任班长等职务,同时还是足球、篮球和网球运动员,也是学生剧团的台柱演员。除此之外,他还在一支爵士乐队里担任小号手,并以歌手的身份在礼拜天参加教堂的合唱班。

中学毕业后,格伦考入本地的一所大学。第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格伦应征入伍,并被编入战斗机群担任驾驶员。不久,他参加了马绍尔群岛的战斗。由于表现出色,战争结束后,他被提升为上尉。后来,他又参加了朝鲜战争。在飞行员生涯中,格伦总共执行过149次战斗任务,并出色完成。1953年,他进入海军试飞员学校学习,后被派到海军航空局战斗机设计处工作。他曾在1957年以3小时23分创造了横贯美国大陆的超音速飞行速度纪录。格伦辉煌的飞行员生涯为他成为航天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次太空之旅

1959年,38岁的格伦被选为“水星号”宇宙飞船的预备航天员,参加了由7人组成的美国第一批航天员培训计划。7人中,格伦的年纪最大。无论从资历还是待人接物上论,格伦很快就众望所归地成为航天员中的核心人物。他不仅关心大家的日常生活,还负责调节同事矛盾等琐事。当然,在这里,他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和同事们一道经受严格的航天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