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趣味科学馆丛书:军事世界大扫描
8431200000013

第13章 战争中的经典战役(2)

淮河战役总前委成员

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对杜集团围而不歼,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

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

战果统计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66天。国民党军先后投入7个兵团、2个绥靖区,34个军,86个师,共约80万人,出动飞机高达2957架次。解放军参战部队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连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地方部队共约60万人。战役中共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及其所指挥的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1个绥靖区,正规军连同其他部队共555099人,约占其参战兵力的69%,其中俘虏320355人,毙伤171151人,投诚35093人,起义改编28500人。国民党少将以上高级将领被俘124人,被击毙6人,投诚22人,起义8人。以上战果还不包括其溃散和逃亡人数。主要缴获有火炮4215门,轻重机枪14503挺,长短枪151045支,飞机6架,坦克装甲车215辆,汽车1747辆,马车6680辆,炮弹120128发,枪弹20151万发。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解放军阵亡25954人,伤98818人,失踪11752人,合计136524人。敌我损失比为406∶1。武器装备损失计有坦克1辆,山炮、野炮、榴弹炮共34门,迫击炮、步兵炮共219门,掷弹筒26具,轻重机枪1884挺,长短枪14588支,各种炮弹679943发,各种枪弹20149万发,炸药(缺双堆集战场统计数字)97025斤。在大决战的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解放军的伤亡最大,超过其他两次战役伤亡的总和,占大决战总伤亡的538%,各种武器的损耗和弹药的消耗也最大,其中火炮损耗占总损耗的486%,长短枪损耗占总损耗的694%,轻重机枪的损耗占总损耗的618%,炮弹的消耗占总消耗的687%,子弹的消耗占总消耗的627%,炸药的消耗占总消耗的574%。歼敌总数则最多,占总歼敌数的358%,缴获则最少,淮海战役的激烈可见一斑。

其中华野歼敌约44万,约占淮海战役歼敌总数的80%;华野伤亡约91万,约占淮海战役解放军总伤亡人数的67%。

战役总结

淮海战役是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同国民党重兵集团展开的决定性的战略决战,最后以解放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是中央军委、总前委的正确决策,华野、中野的密切配合,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的结果,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迹。20世纪80年代,美国西点军校专门派出考察团来到淮海战场旧址进行实地考察,对这一结果的评价是“不可思议”。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是统帅部的决心一变再变,各兵团互不配合,最主要最关键的原因是国民党政府失去了人心。对于这一战役,作战双方对胜败的原因都进行过总结。

国民党军方面,徐州“剿总”司令刘峙认为此次战役,战略之失败多于战术,战术之失败多于战斗。他总共列举了十三条失误,主要有:对进退大计,迟疑不决,结果临时应战,而不是有计划、有准备的会战,以致形成兵力、态势上的劣势;顾虑长江与淮河防务,结果处处顾虑,处处薄弱,以致分散了兵力;战区间协同不良,兵力转用欠灵活,尤其是黄维兵团未能及早东进参战,失去战机;杜聿明放弃徐州,本属冒险,却不能发挥勇敢果断精神,以迅速的行动击破解放军,以致陷全军于危殆;各部队长个人之间,平时精神上有隔阂,战时不能有效协同,以致虽有大军,也难发挥最大合力。

国民党统帅部战后检讨说:失败的主要原因,乃为战略错误,其次为战术缺乏改进,难以支持战略。其他如持续战斗力之保持,战斗力统合发挥及反情报等方面,均有重大错失。

共产党方面,1949年1月20日粟裕在华野前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淮海战役的胜利,有中央军委、毛主席、总前委的正确领导,后方党政军民的全力支援,各兵团、各兵种的协同作战,到会各同志机动灵活的指挥,全体指战员不辞辛劳的英勇作战。

陈毅在1951年2月11日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介绍淮海战役情况,概括说明决战胜利的原因:一是敌人错误判断,认为我们没有力量,不会集中兵力与他决战。二是在战役战术上分批分割歼敌,主要以近战夜战,发挥我们的长处。三是庞大深厚的民力支援,实际上成为500万对80万,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四是战役过程很艰苦,好比钝刀切脖颈,难以一下把敌人歼灭,是靠战士勇敢、献身精神和天才的创造力来完成战略战役上的正确决策。五是发挥了政治攻势的作用,在战役中敌军有5个师起义,1个师投诚。在俘虏政策上,实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敌人实行分化。在这些原因中,人民的支援才是胜利的根本保证。正如中野在《双堆集作战总结》中所说的,作战中的物资供应,是达到较圆满之要求的,无论在粮食弹药的接济,还是医疗救护等方面,都未感到意外的特殊困难,这是此次作战胜利的有力保障,没有这种保障,要想取得这次作战的胜利,是无法想象的。陈毅对尤金淮海战役支前民工特别强调,500万支前民工,遍地都是运粮食、运弹药、抬伤员的群众,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淮海战役的胜利也真正是人民的胜利。

知识点华东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后改为第三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是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中编制最庞大的威猛之师。

华东野战军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在华中的新四军大部和山东的八路军一部为基础编制的。1947年2月1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并,成立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和前委书记,粟裕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委,陈士榘任参谋长。194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又发出指示,指出:根据战争的发展,去年11月1日关于各野战军冠以军区地名已不适合,决定改为按序数排列,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

珍珠港事件:成功的偷袭战例

事件背景

日本从1941年开始向东南亚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为了给日本一点颜色,美国冻结了对日本的经济贸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没有石油,日本的飞机无法升天,舰艇无法在海中行驶,日本就无法继续对外扩张。

加上日本的石油只能维持半年的时间,日本明白,要么从中国撤兵,停止对外扩张,外交上向美国靠拢。要么自组旗帜,南下夺取战略资源,继续加强对外侵略。南洋有美国、英国、荷兰的殖民地,进军南洋就等于向美英两国宣战。

珍珠港事件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枢纽,夏威夷东距美国西海岸,西距日本,西南到诸岛群,北到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峡,都在2000~3000海里之间,跨越太平洋南来北往的飞机,都以夏威夷为中续站。日本认为先在太平洋上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就意味着南下的道路畅通无阻,必须先摧毁珍珠港,于是日本策划了珍珠港突袭。

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他们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计划是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中的一个战略步骤。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袭击珍珠港计划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洲。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海军开始为这次行动进行严格的训练。

日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1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这篇国书在日本递交美国前就已经被美国解码了。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在读过这篇国书后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了一张紧急警告,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紧急”标志。袭击数小时后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将这张电报送到了美军司令部。

事件过程

11月26日,日本海军一支由6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中舰队保持彻底的无线电静默。除这6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3艘潜艇。此外还有8艘油轮和2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8日早晨,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瓦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的飞机被摧毁,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12艘战列舰和其他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被破坏,2403名美国人丧亡。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

日本参加这次袭击的航空母舰是“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这6艘航空母舰共计搭载舰载机414架,其中包括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其中55架被毁。这些飞机分两波攻击。南云中将决定放弃第三波攻击而将主力撤回。

根据当事人报导和后来美国和日本军方发表的军事文件,袭击珍珠港的过程如下:

3:42一美国扫雷艇在檀香山港前发现一个潜望镜。

6:00距珍珠港370海里的航空母舰“企业”号从370海里外派出18架侦察机飞往珍珠港。

6:10南云中将得到攻击的命令后下令第一波起飞。日本舰队此时位于瓦胡岛北220海里。

6:20第一波的183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起飞飞向珍珠港。

6:30一艘美国供给船在珍珠港外发现一艘潜艇。这个发现被传递给一艘美国“沃德”号驱逐舰,一架侦察机被遣往当地。

6:45“沃德”号驱逐舰向潜艇发动攻击。潜艇被击沉。

6:53“沃德”号驱逐舰报告攻击潜艇。

7:02位于瓦胡岛北部的一个雷达站在岛北132海里处发现不明飞机。

7:10雷达站向空防司令部报告发现不明飞机的消息。

7:15攻击潜艇的报告到达美军司令部。与此同时167架第二波日本飞机起飞。

7:20美军空防司令部认为不明飞机是从大陆来的B-17轰炸机,他下令雷达站关闭。

7:40第一波到达瓦胡岛北岸。

7:49第一波指挥官下达攻击令。

7:53第一波指挥官向南云发送“虎!虎!虎!”的消息报告偷袭成功。

7:55—8:25由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进行的第一波攻击。

7:58美国海军向所有船只发出警告:“珍珠港受空袭,这不是演习!”

8:00从美国大陆来的B-17轰炸机和从“企业”号起飞的侦察机同时到达珍珠港,但他们毫无准备,因此无法插手。

8:02“内华达”号战列舰开始对从右舷攻击的飞机开火。2架飞机被击落。“内华达”号在尾部受一条鱼雷攻击。“内华达”号是唯一试图逃出珍珠港的战列舰,但它多次中弹后不得不在沙滩上搁浅以防止船沉没。

8:08KGMB电台中止其节目号召所有军人回到他们的岗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