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趣味科学馆丛书:军事世界大扫描
8431200000002

第2章 武器装备大盘点(2)

纳粹屠刀——MP38/40冲锋枪

每部描写“二战”的影片中都可以看到MP38/40的身影,凶神恶煞般的德国士兵手持MP38/40扬威逞能,虽然它成为一代名枪,却被冠上MP40冲锋枪了“纳粹屠刀”的恶名。MP38/40于1938年由德国天才枪械设计大师施梅瑟研制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支采用合金塑料制造并具有折叠枪托的冲锋枪,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枪托折叠后,全枪显得短小精悍。由于实际使用中出现“走火”伤人事件,施梅瑟又对其进行改造,推出MP40冲锋枪。MP40伴随德国军队东征西讨,到处侵略,犯下了滔天罪行。但由于它便于携带,可靠耐用,不仅德军官兵十分喜爱,甚至许多美、英、苏军也大量使用缴获的MP40冲锋枪,对其性能大加赞赏,可见一代名枪的“魅力”果然不小。MP40冲锋枪枪托折叠时枪长630毫米,枪托打开时833毫米,口径9毫米,重43千克,装弹32发。

精巧的微型冲锋枪

微型冲锋枪微型冲锋枪简称“微冲”,枪长一般不超过35厘米,可隐藏在大衣中携带,因此深受保镖喜爱,也是黑社会杀手、恐怖分子的“宠儿”。闻名遐迩的微冲有:捷克“蝎”式微冲,口径762毫米,枪长26厘米,重16千克,装弹20发。在数次政治暗杀中,刺客使用的都是该枪。美国“英格拉姆”微冲,枪长仅22厘米,重15千克,装弹32发。每分钟发射1200发子弹,轻轻一扣扳机就是十几发子弹,火力十分猛烈,曾深受哥伦比亚贩毒分子喜爱。美国KG9微冲,枪长31厘米,重13千克,装弹32发,除警察、保安人员使用外,流入黑社会,美国许多街头流氓分子均使用此枪。美国“卡利克”冲锋枪,长35厘米,使用一种新颖的“滚筒”式弹鼓,装在枪身上方,十分小巧,可装弹50至100发,火力强大,现仅为美国特警专用,并少量出口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微型冲锋枪因便于隐蔽携带,火力猛,因此一般不在市场公开出售,但一些犯罪分子不惜冒生命危险也要搞到一支,危害社会。因此微冲已被限量生产,如“英格拉姆”冲锋枪已被停产。

机枪

机枪从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了。许多战争影片都对机枪的威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家都不会陌生。机枪一“发言”,敌人便成片成片地倒下。机枪是战场上对步兵进行支援的主要武器。可分为轻机枪、重机枪、高射机枪、坦克机枪等。后两种基本属于重机枪。那么,如何区别轻机枪和重机枪呢?轻机枪使用步枪弹,有效射程为500~800米。枪身比较轻,一般来说一个强壮些的士兵就可以操纵自如;重机枪使用大威力枪弹,口径一般也比较大,射击时固定在三脚架上,射程一般在1000米以上,是连级单位的主要支援武器,需要两到三个人来“伺候”它。第二次世界美国M294轻机枪大战后,诞生了通用机枪,一挺轻机枪在更换枪管,加装三脚架后就成为重机枪。最早的机枪是英国的“加特林”机枪。它更像一门炮,有6个枪管,用枪身上方的368发弹鼓供弹。射击时,一个人摇动手柄,6个枪管开始旋转,另一人扣动扳机,子弹射出。今天看来,十分可笑。

霰弹枪

霰弹枪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武器,我们经常可以在银屏上看到它:主人公用它一枪就把门轰得千疮百孔,或把敌人打得飞了出去,这并不夸张。霰弹枪发射一种大号霰弹,口径一般在185毫米左右,每颗霰弹内装50~120粒钢珠,一枪出去,不亚于“万箭齐发”。霰弹枪在近战中特别厉害,敌人出现时,不必精确瞄准,只需对准大致方向轰上一枪,即使不能全部命中,让敌人挨上几十粒钢珠亦非难事。即使完全没有命中,敌人看到墙上布满蜂窝状的弹孔,也会吓得六魂出窍而丧失抵抗能力。

自动霰弹枪同样,在黑暗的情况下,在丛林战中,霰弹枪同样可以大显身手。美国仅在越南战争中就装备了几万支霰弹枪。霰弹枪一般射程在50米左右,贯穿力不强,即使身中几十粒钢珠,只要能及时抢救,一般不会丧命。这一特点更使霰弹枪深受警察喜爱。在闹市区发生枪战时,警员最担心自己射出的子弹穿透罪犯身体后,伤及无辜群众,对于手持霰弹枪的警察来说,他就可以放心开枪射击了,只要使用得当,远处的流弹不会造成很大伤害。这种近处威力大,远距离伤害小的枪支,自然深受宠爱。美国警察每辆警车即装备一把霰弹枪,成为震慑犯罪的利器。

霰弹枪可分为军用、警用和民用三种。军用多为全自动连发射击,警用为半自动射击,民用为单动射击,每发射一发子弹,用手推拉前护木完成退壳上弹的过程。军用霰弹枪代表是意大利弗兰奇SPAS15,一扣扳机,6发霰弹全部射出,每发霰弹内装120粒钢珠,一次连发,可射出720粒钢珠,敌人就算有通天之能,也难逃一死。警用霰弹枪代表首推弗兰奇公司的SPAS12型枪,该枪长80厘米,重43千克,装8发霰弹,既可半自动射击,也可单动射击。此枪别具特色之处是可折叠的枪托上有一倒钩,可以扣住手臂,实施单手射击。民用枪首推美国雷明顿M870型,长96厘米,重31千克,装6发霰弹,主要用于防身、打猎之用,只能单动射击。

知识点步枪的发展趋势

加强步枪的火力。采取的技术途径是提高弹头效能、命中概率和战斗射速,而射程则可不大于400米。

减小步枪的质量,提高便携性。

实现步枪的点面杀伤能力和破甲一体化。主要途径是加挂榴弹发射器,发射反坦克榴弹和杀伤榴弹,以加强步兵反装甲、反空降的能力。

狙击步枪更趋多样化。狙击步枪口径将有762毫米、556毫米、127毫米或15毫米等数种,尤其是127毫米或15毫米大口径狙击步枪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但它尚需进一步改善瞄准装置。

战争之神火炮

火炮时代的到来——中国古代火炮

中国古代火炮是一种口径和重量都较大的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它由身管、药室、炮尾等部分构成,滑膛多为前装,可发射石弹、铅弹、铁弹和爆炸弹等,大多配有专用炮架或炮车。自元朝以后,古代火炮开始成为中国军队的重要装备,主要用于攻守城塞,也用于野战和水战。

中国发明和使用火炮不迟于元朝,到明初已大批生产和装备部队。元末明初使用火炮作战的记载在《元史》、《明史》及其他历史文献中已经屡见,元朝和明洪武年间制造的火炮在中国各地博物馆中亦有收藏。

从16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火炮仍有发展。嘉靖年间制造的虎蹲炮,长1尺9寸(约合06米),重36斤(约合215千克),配有铁爪、铁绊,发射前可用大铁钉将炮身固定于地面,形似虎蹲,这种炮克服了发射时后坐力大、跳动厉害的缺点。

在此期间,欧洲火炮开始传入中国,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佛朗机铳和红夷炮。佛朗机铳约在正德末年(公元1521年左右)从葡萄牙传入中国,它有一母铳和若干子铳,母铳身管细长,口径较小,铳身铸有准星、照门,可瞄准射击。铳身后有“巨腹”,腹上开有长孔,用以装填子铳。子铳类似一小火铳,一般备有5~9个,可预先装好弹药,战时轮流发射,提高了火炮射速。嘉靖初,中国开始成批仿制佛朗机铳,形制很多。

西方火炮的传入,促进了中国明朝后期火炮技术的发展,改善了军队的装备。据《练兵实纪·杂集》记载,戚继光的车营装备佛朗机铳256门,辎重营装备佛朗机铳160门。天启六年,袁崇焕以红夷炮凭城固守宁远(今辽宁兴城),击退了后金兵,毙伤敌数百人,后金统帅努尔哈赤在该役中受重伤,不久死去。

清朝前期,清政府为适应统一全国及平定三藩叛乱等战争的需要,大量制造火炮。主要有三种类型:

1红衣炮(即红夷炮)型,这种炮在中俄雅克萨之战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广东虎门抗英炮台2子母炮型,类似佛朗机铳,如“子母炮”、“奇炮”等。

3大口径短管炮,如“冲天炮”、“威远将军炮”等。

康熙时比较重视火炮,仅据《清文献通考》记载,从康熙十三年至六十年,共造大小铜铁炮约900门。随着火炮的大量生产,康熙三十年,清政府成立火器营,专习枪炮。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清政府又规定各省绿营兵每千名设炮十位,火炮成为清军的重要装备之一。清朝中期以后,火炮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直至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为抗击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各地军民又造了一些重型火炮,广东省虎门、江苏省镇江市等地至今仍保存有当时的抗英火炮。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清政府大量购买西方近代火炮,同时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制造近代火炮,中国古代火炮逐渐被近代火炮所取代。

贯穿陆军装备始终的迫击炮

迫击炮是对遮蔽目标实施曲射的一种火炮,多作为步兵营以下分队的压制武器。其最大本领是杀伤近距离或在山丘等障碍物后面的敌人,用来摧毁轻型工事或桥梁等,也可用于施放烟幕弹和照明弹。迫击炮从诞生到现在,一直都是陆军的重要装备。

世界第一门真正的迫击炮诞生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期间,发明者是俄国炮兵大尉尼古拉耶维奇。当时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旅顺口而展开激战。

67式迫击炮俄军占据着旅顺口要塞,日本挖筑堑壕逼近到距俄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俄军难以用一般火炮和机枪杀伤日军。于是尼古拉耶维奇便试着将一种老式的47毫米海军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结果竟然有效杀伤了堑壕内的日军,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这门炮使用长型超口径迫击炮弹,全弹质量115千克,射程为50~400米,射角为45~65度。这种在战场上应急诞生的火炮,当时被叫做“雷击炮”,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迫击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堑壕阵地战的展开,各国开始重视迫击炮的作用,在“雷击炮”的基础上,研制出多种专用迫击炮。1927年,法国研制的斯托克斯-勃朗特81毫米迫击炮采用了缓冲器,克服了炮身与炮架刚性连接的缺点,结构更加完善,已基本具备现代迫击炮的特点。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迫击炮已是步兵的基本装备,如当时美国101空降师506团E连的编制共140人,分为3个排和1个连指挥部。每排有3个12人的步兵班和1个6人的迫击炮班,每个步兵班配备1挺机枪,每个迫击炮班配备1门6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此时,迫击炮的结构已相当成熟,完全具备了现代迫击炮的种种优点,如射速高、威力大、质量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特别是无需准备即可投入战斗这一特点使其在二战中大放异彩。据统计,二战期间地面部队50%以上的伤亡都是由迫击炮造成的。世界上最大的迫击炮“利特尔·戴维”就诞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现存放于美国马里兰州军械博物馆。该炮的口径为914毫米,炮筒质量为65304千克,炮座质量为72560千克,发射的炮弹质量约为1700千克。它是为当时盟军正面攻破德军“齐格菲”防线而秘密设计制造的。然而,这门独一无二的迫击炮刚刚造好,战争就结束了。因此该炮还没有来得及放一炮,就宣布退役了。

步兵的火力支援——加农炮、榴弹炮

加农炮是指发射仰角较小,弹道低平,可直瞄射击,炮弹膛口速度高的火炮。常用于前敌部队的攻坚战中。榴弹炮则是发射仰角大,弹道较高而弯曲,不能直瞄射击而炮弹能飞越障碍物攻击目标的火炮,一般射程较加农炮远,常用于第二线的阵地上对最前线的火力支援和对敌阵的火力压制。现代军事装备上还有将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功能合而为一的火炮——加农榴弹炮,简称加榴炮。

榴弹炮

二次大战前后,口径在105~108毫米的加农炮得以迅速发展,炮身长一般为30~52倍口径,初速达880米/秒,最大射程30千米。20世纪60年代,炮身长为40~70倍口径,初速达950米/秒,最大射程达35千米。20世纪60年代以后,加农炮基本没研制新型号,性能仍保持在20世纪60年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