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博弈学(历代经典文丛)
8433100000012

第12章 负和零和,正和——是俱伤,还是共赢(1)

如果用一种最简单的现象来帮助人们理解零和博弈,其实就是赌博,在赌场里,赢家赢得钱与输家输掉的一样多。同样的一群人,面对的是同样的处境,可他们的结果却是相差甚大。事实上,由于人类所过的是一种群体生活,人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离不了与其他人的交往,而这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关系。其实,这也是一种利益关系,因为人要追求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满足。追求过程中的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就是一种博弈。

同样是一群人,差别怎么这么大

有一群人跟着一个魔法师来到了一间二层楼的屋子里。在进第一层楼的时候,他们发现里面有一张长长的大桌子,并且桌子旁都坐着人,而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虽然他们不停地试着让自己的嘴巴能够吃到食物,但每次都失败了,没有一个人能吃得到。因为大家的手臂都受到魔法师诅咒,全都变成了直的,手肘不能弯曲,而桌上的美食夹不到口中,所以个个愁容满面。他们听到楼上却充满了愉快笑声,便好奇地上了楼,想看个究竟。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二楼同样也有一群人,他们的手肘也不能弯曲,但是,大家却吃得兴高采烈。原来他们每个人的手臂虽然不能伸直,但是因为与对面人的彼此协助,互相帮助夹菜喂食,结果使每个人都吃得很尽兴。

在这场博弈中,他们都有如下的选择:其一,双方之间互相合作,共同获利;其二,互相不合作,各顾各的,自己努力来获得利益。我们可以看出,在这场博弈中,也只有那些互相合作、相互帮助的人才能够真正达到双赢,这种博弈可以称为正和博弈。事实上,正和博弈正是一种非对抗性博弈。对于人际交往来说,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应该采取这种非对抗性的博弈。而例中一楼那些互不合作的人,等待他们的只有挨饿的命运,他们进行的博弈是负和博弈,美食在前,谁也吃不到,只能干流口水。

如果在楼上的那群互相喂食的人中,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甲、乙之间互喂食物,从而达成了一种合作关系。结果,当甲喂给乙食物时,乙身边的丙突然抢走了食物,那么乙当然不愿意,于是对丙进行指责,乙和丙之间开始了一场纷争,他们之间的博弈就是零和博弈,丙抢走的就是乙失去的,他们的收益总量没有增加,丙做的是损人利己的事。

同样的一群人,面对的是同样的处境,可他们的收益结果却相差很大,这就是不同类型的博弈造成的必然结果。

零和博弈:赌徒的游戏

如果用一种最简单的现象来帮助人们理解零和博弈,那就是赌博:赌桌上赢家赢得的钱就是输家输掉的。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发现零和博弈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背后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从个人到国家,从政治到经济,到处都有零和博弈的影子。

在一个家属院里住着四五家人,由于平时都太忙,邻里之间就如同陌生人一样,各家都关着门过着平静的生活。不久前,这个家属院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原因是,有一家的9岁小女孩买了一把小提琴,由于她没有学过小提琴,但又喜欢每天去拉,拉得特别难听,而且还总挑人们午休的时候拉,弄得整个家属院的人都有意见。

于是矛盾便产生了,有性格直率的人直接找上门去提意见,结果闹了个不欢而散,小女孩依然我行我素。大家私下里议论纷纷,有个年轻人出了一个“主意”,让每家买一个铜锣,到午休的时候一齐敲,看女孩拉琴的声音大,还是敲铜锣的声音大。结果,几家人一时间没能理性地考虑问题,听从了这个年轻人的建议。

最终,他们达到了不让小女孩拉小提琴的目的,但是后来的日子,小女孩见了这些邻居,就如同见了仇敌一样。小女孩一直认为,是这些人使她不能再拉小提琴的。邻里关系一落千丈。

其实,这种典型的一方吃掉另一方的零和博弈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对于这件事,双方都有好几种选择。对于小女孩这一家来说:其一,他们可以让女儿去培训班参加培训;其二,在被邻居告知后,完全可以改变女儿拉小提琴的时间;其三,被邻居告知后,不去理会。而其邻居也有如下选择:其一,建议这家的家长,让小女孩学习一些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其二,建议他们让小女孩不要在午间休息时拉琴;其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但其结果,双方的选择很令人遗憾,因为他们选择了最糟糕的方案。很多事实证明,在很多时候,参与者在人际博弈的过程中,往往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做出最不理智的选择,而这些选择都是由于人们为己之利所得出的结果,要么是零和博弈,要么是负和博弈,都是非合作陛的对抗性博弈。

理性分析:避免一方吃掉另一方的局面

有这样一个诉讼案件:

李先生向王先生借了5万元钱,后来,王先生由于家人有病,等着用钱,于是,便向李先生讨要。由于王先生多次找李先生,都被其用各种理由推脱了,王先生十分着急,便发火了。李先生见状,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把抢过借条,撕得粉碎,从窗口扔了下去,并对王先生说,现在好了,谁也不欠谁的钱了。王先生知道李先生想赖账,便急忙跑到楼下,拾起了那些已经被撕碎的借条,并一片一片对了起来。可是,李先生根本不认账,最后,王先生只好把李先生告到了法院。可是,在法庭上,李先生却说,自己已经把钱还给了王先生,所以才撕了借条的,弄得王先生百口莫辩,法庭一时也无法判断到底是谁在讹诈谁,因为李先生说的也有道理,如果不给对方钱,王先生怎么会让他将借条撕掉呢?后来,法庭觉得李先生的理由虽然有合理之处,但毕竟还有许多疑点,所以又做了大量调查。最后,王先生又提供了一通录音电话作为证据,说明王先生曾在向李先生讨要欠款时发生过争吵,再加上李先生夫妻俩在说什么情况下还的钱时口径并不一致,最后判李先生败诉,并归还王先生的钱。

可以说,像李先生这样的人,本来就不是善与之辈,他在人际关系博弈中,本来就想赖账不还,达到把别人的财产归自己的零和博弈的目的,是令人不齿的。不过,最终他还是让法庭抓住了狐狸尾巴。

所以,面对博弈中的人际关系,一定要理性地分析,不可为了一己之利,或一时的胜利而使良好的人际关系呈现出一种吃掉一方的“零和博弈”的现象。

负和博弈:收益总和为负数

在很久以前,北印度有一个木匠,技艺高超,擅长以木头做成各式人物。所做女郎,容貌艳丽,穿戴时尚,活动自如,并能斟茶递酒,招呼客人,与真人无异,非常神奇,唯一不足之处就是不能说话。

当时,在南印度有一位画师,画技非常了得,所画人物栩栩如生。有一次,画师来到北印度,木匠久闻此画家大名,于是备好酒菜,请画师来家做客,又让自己所做的木女郎斟酒端菜,招呼十分周到。画师见此女郎秀丽俊俏,心生爱恋。木匠看在眼里,故作不知。

在酒酣饭饱之后,天色已经很晚了,于是,木匠便要回自己的卧室去。临走时,他故意将女郎留下,并对画师说:“留下女郎听你使唤,与你做伴吧!”画师听了非常高兴。等木匠走后,画师见女郎伫立灯下,一脸娇羞,益发可人,便叫她过来,但是女郎不吭声,没有动静。画师看她害羞,便上前用手拉她,这才发觉女郎是木头人,顿时自觉惭愧。心想:“我真是个傻瓜,被这木匠愚弄了!”画师越想越生气,要想办法报复。于是他在门口的墙上,画了一幅自己的像,穿着与自己一模一样,并画了一条绳在颈上,像是上吊死去的样子。又画了一只苍蝇,叮在画中人的嘴上。画好像后,他便躲到床底下睡觉去了。

等到第二天早上,木匠见画师久久没有出来,画师屋的门紧闭,叩门又没有人应。木匠透过门窗缝隙向内望去,赫然看到画师上吊了。惊恐万分的木匠马上撞开门,用刀去割绳子,但等割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只是一幅画而已,这木匠很是恼火,一气之下打了画师。

负和博弈是博弈时局中人都得不到好处,彼此受到损害的博弈。可以说,负和博弈是当事人最不明智的选择。

上文之例是一个典型的人际负和博弈,本应皆大欢喜的事情,结果却以两败俱伤的尴尬局面为结局。我们不妨从头分析一下整个事件的原委:由于画师不知女郎是木头所做,见其秀丽,便心生爱慕。而如果此时木匠能告诉他事实,画师就不会去动女郎;再说,即使木匠故意戏弄画师,如果画师知道真相后不去报复木匠,那么也不会发生后来木匠的惊慌。不管怎么说,两人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这样的结果只能使他们因为两败俱伤而不再交往。如果他们能够彼此欣赏,而不是彼此戏弄,那么这场争斗也就不会发生了。结果,你一刀,我一剑,采用戏弄的手法互相炫耀作品,导致彼此都伤了和气。

这就是所谓的“负和博弈”,从总体上来看,是指双方冲突和斗争的结果,是所得小于所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其结果的总和为负数,也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博弈,结果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负和博弈造成两败俱伤的悲惨结局

在生活中,兄弟姐妹之间相互争东西,其结果就很容易形成这种两败俱伤的负和博弈。

一对双胞胎姐妹,妈妈给她们两人买了两个玩具,一个是金发碧眼、穿着民族良装的捷克娃娃,一个是会自动跑的越野车。看到那个捷克娃娃,姐妹俩同时都喜欢上了,而都讨厌那个越野车玩具。她们一致认为,越野车这类玩具是男孩子玩的,所以,她们两个人都想独自占有那个可爱的娃娃,于是矛盾便出现了。姐姐想要这个娃娃,妹妹偏不让,妹妹也想独占,于是,干脆把玩具扔掉,谁都别想要。

姐妹俩互不让步,最后,干脆扔掉玩具,谁都别想得到,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其中一方的心理不能得到满足,另一方的感情也有疙瘩,双方都有损失,双方的愿望都没有实现。剩下的也只能是姐妹关系的不和或冷战,从而对姐妹间的感情造成不良的影响。

事实上,由于人类所过的是一种群体生活,人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离不开与其他人的交往,而这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关系——人际关系。其实,它也是一种利益关系,因为人要追求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满足。也因此,在追逐的时候就会产生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而冲突的结果就是一种博弈关系,负和博弈就是其中的一种。不难看出,交际中的负和博弈使双方交锋的结果都没有所得,或者所得到的小于所失去的,其结果还是两败俱伤。双方受挫交际中的负和博弈,只能加大双方的矛盾和抵触,使双方失和。如果交际中发生负和博弈,那么,一般情况下都会因为两败俱伤而不再交往或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