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遵纪守法
8433400000044

第44章 尹伯敏有权不谋私

功莫美于去恶而为善,罪莫大于去善而为恶。

——《新书·修政语上》

尹伯敏是中共山东省嘉祥县委书记。他的弟弟一直在村务农,后来因病早逝,留下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由尹伯敏接进城里抚养。

这个孩子叫尹永平。他自幼体弱多病,尹伯敏夫妇总是把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为他多方求医调治和购买补养品。因此熟悉情况的人都说:“尹伯敏对待侄儿比儿子还亲。”

但是尹伯敏对永平的要求也很严格。从小就教育他无论大事小事都要按制度的规定去办。有一次,机关给干部们发电影票。负责发票的那个同志顺手就给了永平一张。尹伯敏知道后,立即让永平退了回去。那个发票的同志说:“这种小事何必那么认真?”尹伯敏却严肃地说:“当领导的背后有千万双眼睛,所以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模范地遵守党纪国法,不能一走过去就让群众戳脊梁骨。”

尹永平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想让伯父在县城里给安排个正式工作。可永平是农村户口,这怎么行呢?

于是尹伯敏耐心地开导侄儿:“你在县城工作不符合政策,还是回村安心务农吧。把咱家乡建设好,不是也很好吗?”

尹永乎说:“你是县委书记,只要说句话,事情就办成了。”

尹伯敏说:“我说句话给你安排个工作是不难,可我办了这件事别人会怎么说?群众会怎么看?我这个县委书记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于民,不能用于私!”

尹伯敏还满怀深情地对侄儿说:“今后你在村里建房、结婚,我都可以给点钱。你在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不违反政策,我都可以帮忙。”

这一席肺腑之言终于打通了侄儿的思想。不久,永平就高高必兴地背着铺盖回农村老家去了。

尹永平回到农村老家后,尹伯敏为了省钱给侄儿建房,从各方面紧缩开支,有一年多的时间连肉也舍不得吃。可是有一次,永平承包的责任田因为缺少柴油不能开动机器,浇水很困难。怎么办?他想让伯父们帮助买点柴油。

尹永平提了个塑料桶进城找到伯父。他不敢直说,但尹伯敏已经猜到了他的来意,就说:“柴油是上级按计划分配的,县城的柴油也很紧,各乡各村都闹着要柴油,你想想,如果我批个条子,哪怕是十斤八斤,还怎么要求别人不办这种事呢?我看,你还是回村多花点力气,用人工浇水吧!”

尹水平提着空桶回村去了,他没有要来柴油,但却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心里是很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