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进魔术世界:校园小魔术
8433700000009

第9章 扑克类魔术(1)

四A碰头

表演者请甲乙两位观众上台协助表演,拿出一副扑克牌,牌面朝上披开,交代后把它分成两叠,横排在左右两边。右手放到右边的一叠牌上,拇指放到牌的左侧,食指按在牌的上面,其他三指放在牌的右侧,用拇指拨起牌来,使牌一张一张地向下落。

然后对甲观众说:“请你随时说停,我就停止拨牌。”甲说声“停”,表演者便立刻停止拨牌,并把上面还没有落下的牌拿起来,放到旁边不用。

接着表演者再用右手到左边的一叠牌上,仍用同样的方法拨牌,请乙观众随时说“停”,然后把没有拨的牌放到旁边。

表演者把两份拨过的牌反转过来,使牌背朝上。将甲说停的一份牌交给甲,乙说停的一份牌交给乙。请甲、乙二人各拿起一份牌,从上面开始,一张一张地向桌上放,叠成一堆。然后再各自把牌按左、右,左、右的顺序放在桌上,这样甲乙两人就各分完了两堆牌。接着请甲乙两人各把两堆牌的最上面一张牌翻开。奇怪的是,四张牌都是A牌了。

事先准备扑克牌一副,预先找出四张A牌,把两张A牌放在全牌的最上面,另两张A牌放在全牌的中间。

表演时,表演者拿牌时正面向上,把牌披开交代,让观众看清是一副普通扑克牌,其实是为了寻找夹在中间的两张A牌,等找到牌的中间两张A后,即把牌稍微翘起一些,不给观众看到牌面,随即从两张A牌的后面分成两段,使这两张A牌放在上一叠牌的最下面。并把牌理齐放到桌上右边。再把下一叠牌理齐放到桌上另一边。这两叠牌都是牌面向上,而且最下面两张牌都是A。

把两堆拨过的牌翻转,使牌背向上,分别交给甲、乙两位观众,这时两堆牌的最上面两张牌都是A牌,再请甲、乙二人把牌一张一张地放在桌上,叠成一堆,目的是把两张A牌移到牌的下面,再经过下一步按左、右,左、右拆开分为两堆,从而达到两堆的最上面一张牌是A牌,最后翻开四堆牌的最上面一张牌,向观众亮牌,结果四张牌都是A牌了。

国王度假

为了更经济一点儿,两位国王红心K和方块K以及他们各自的王后红心Q和方块Q决定同享一座王宫。表演者将这四张牌放在一个小盒子里。这样,国王和王后搬进了他们的新居。两位王后决定首先应该彻底进行一次大扫除,而两位国王认为他们恰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度假。表演者从盒里拿出那两张K,把它们放在桌上那叠扑克的上面。他们就这样出了王宫去度假了。

当然,王后们是不可能甘心留在王宫的。再说,有那么多仆人,打扫卫生是完全用不着她们去操心的。于是,王后也要去度假了。表演者反倒盒子,找遍王宫,全空了,王后也去度假了!

表演前准备两副完全相同的扑克(其中有一张特制方块K),一只小盒子。

表演按以下步骤进行:

(1)在开始表演之前,先制作一张特制方块K。制法如下:拿一张方块K,把它反放在桌上。再从另外一副扑克中拿出一张方块K、一张方块Q、和一张红心Q,然后将这三张牌修剪,把它们贴在反放在桌上的那张方块K的背面。要使它们在粘贴起来之后,完全像一张牌。

(2)拿一张普通的红心K,把它和特制方块K放在一起,要用红心K把那张方块K假的一面遮盖一部分,这时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两张K和两张Q。

(3)把它们一同放进小盒子里。一定要小心,不能把那张特制方块K假的一面让观众看出破绽。这样两位国王和他们的王后就搬进了他们的新家。

(4)现在把这两张牌从盒中拿出,将红心K放在那张特制方块K的后面,要红心K和方块K正对观众。当然那块特制方块K是在被从盒里拿出之前给偷偷地翻过来的。

(5)给观众看完这两张K之后,再把这两张K面向下,放回桌上那叠牌的最上边。

(6)表演者边讲边演,在将盒子反倒过来,要观众看到它是空的时候,秘密地将桌上的那叠牌反过来。现在从这叠牌最上面拿起两张牌,自然是两张K,而且是普普通通的两张K。这时可以随意把这两张牌的正反面让观众看到。原来,这两张K是表演者事先就放在桌上那叠牌的最下面的(连同其他十几张牌一起面朝上放着)。这样也就自然未给观众留下任何可疑的线索。

冒名顶替

表演者拿出一副牌,请观众任意抽出一张放在观众自己的衣袋里。接着,表演者从牌中找出大王牌对观众说:“大王牌是侦察兵,它能探知您衣袋里装的是什么牌。”说完把大王牌放入观众的衣袋里。过一会儿把大王牌取出,放在耳朵旁一听,立即就说出了观众袋中是什么牌。观众取出一看,果然就是表演者所说的。

这套魔术的表演方法是,先让观众抽出一张牌,但不许他看牌面就直接放入衣袋中。表演者从全副牌中把大王牌找出来时,在大王牌的后面暗暗地夹带了一张(表演者应看清夹带这一张的牌面)。由于大王牌与夹带牌对齐,观众是不知道的。接下来,表演者将两张牌一同放入观众的衣袋,把夹带牌留下,而把观众放入的牌放在大王牌后面带出。至于放在耳朵旁听一听,其实只不过是装腔作势,创造气氛。观众袋中是什么牌,表演者早就知道了。

当然,如果观众的衣袋太小,表演中换牌不方便,观众抽出牌后,改藏在一纸箱或布口袋中则更好。

手指识牌

把一副扑克牌随意分发给四五位观众,并请他们每人从中抽出一张,记住是什么,但不能让表演者看见。然后表演者将这几张牌收起来掺进剩余的扑克中,再把这副扑克放进一个盒子里,用一条手绢将盒子盖上,反复将这个盒子摇动。最后,表演者揭开手绢,即可从中找出刚才那几位观众所抽出的牌,而且知道哪位抽的是哪张牌。

事先准备一副扑克、一枚回形针、一只盒子。

表演按以下步骤进行:

(1)表演者把扑克分给四五位观众,请他们各人从中抽出一张,并记住自己抽的牌。表演者不能看见这些牌。

(2)收起所抽的牌,把它们正面向下放在一起。这样观众就不会怀疑表演者能看见牌。现在走向桌子去拿剩余的扑克,在这同时迅速、准确地将所抽的扑克插进桌子上的回形针里。回形针短的一端在扑克正面。

(3)把用回形针夹起来的那几张牌掺进剩余的扑克里,然后把它们全部放进盒子里,用一条手绢把盒子盖上。现在请一位观众上来,用向上、向下、向左、向右任何一种方式来摇晃或颠倒这只盒子。但无论如何晃动这只盒子,那些被抽出的牌仍旧是用回形针夹在一起的。

(4)现在从盒中取出夹在一起的那几张牌。最初表演者从观众中收取他们所抽出的那些牌时,是按次序收回的。第一个人的牌就是现在夹在回形针中的最后一张。以此类推,最后一位的牌自然就是现在的第一张。由于回形针长的一头儿在扑克的背面,所以从中抽取其中任意一张是比较容易的。

表演者表演时,可以这样问抽牌的第一位观众:“您是否乐意告诉我您所抽的牌是什么?是不是黑桃K?”(或其他的)。然后接着说:“真是一张好牌,原来在这儿。”这时抽出最后一张,把它展示给观众。就这样轻松、自然地找出了第二、第三、第四位……所抽的牌。找完牌后,要将回形针仍旧藏在手里,在去放回盒子的时候,把回形针藏在桌上的物品后面。

剪牌不断

表演者拿了一只信封和一张纸牌,举起来向观众交代。然后将纸牌塞进信封内,用一把剪刀将信封从中间剪断。观众都以为纸牌一定同时被剪成两截了,但是表演者却从断信封中抽出一张完整的纸牌来,一点也没有剪过的痕迹。

奥妙在信封上。信封背面中间,预先用刀片横着划一条裂缝。纸牌塞入信封时,左手捏住信封的下半段,使纸牌的一半由裂缝中穿出。拿起剪刀时,暗将信封换一头拿着,再用手指将纸牌弯下来,然后再用剪刀剪没有纸牌的一部分,当然不会将纸牌剪断。剪时要当心,不能让观众看到信封的背面。

一箭中牌

助手请观众挑一张扑克牌。观众并不是事先串通好的,不过却仍照着表演者的意愿把牌挑出。表演者取出小型弓箭,当助手把一组牌撒向空中时,表演者开始放箭,结果射中一张牌。而这张牌竟然与观众最初所挑出的牌完全一样。

表演者在箭的凹痕(箭最下方所附着的沟道)处绑一条细而有力的橡皮绳,橡皮绳的一端通过表演者的衣袖固定在胸部内。表演者应该要射出的箭,其实就这样缩进衣袖中隐藏起来。

另一方面,在助手所拋出去的大型扑克牌中的一张,是动过手脚的。这张扑克牌的中央又预先附着一枝箭。这张扑克牌的中央穿着一个像细铁丝一样的弹簧,其左右各接着切成一半的箭。助手把箭折妥,让他紧贴着扑克牌而抓在手里。

当助手从手中放开箭时,箭就会弹起来。此时,为了避免箭翘得太高。可以在弹簧的正上方加上固定器。当助手往上抛起扑克牌时,紧贴着扑克牌的箭就会弹开来,看起来,简直就像被表演者射中一样。而整个魔术的重点就在于——怎样设法让观众挑出与做过手脚的那张扑克牌同样花色及同样数字的一张牌?还有,表演者与助手在时间上的配合也是很重要的。

空手取牌

表演者站在台的中间,右手平伸出去。手掌朝前,掌心里是空的。突然,向空中一抓,在拇指与食指间,立刻出现了五张纸牌,牌面是A、10、5、7和6。接着,将五张纸牌理成一叠,直着平放在手掌中。然后,右手由下而上极快地一挥,手掌再展开,这五张一叠的纸牌不见了。

接着,右手极快地向空中一抓,食指与拇指之间,立刻出现了一张A,扔在桌上,手掌里是空的,再极快地向空中一抓,又出现了10……就这样,手掌里明明是空的,却一次又一次地从空中把五张纸牌都抓了回来。

表演程序共分以下几步:

(1)表演前,五张纸牌理成一叠,平铺在右手背上,左右两边分别夹在食指、中指和小指、无名指的指缝中。表演时,右手向右平伸出去,手掌对着观众,纸牌隐藏在手背后,看来觉得手掌里是空的。接着右手在空中极快地一挥,手指曲向掌心,拇指将五张纸牌捏到前面来并用食指帮助将五张牌展开。

(2)当众将五张纸牌夹在右掌内。

(3)右手又极快地在空中上下挥动(目的是使观众的视线无法集中),乘机将无名指及中指弯进纸牌叠的背面,小指及食指仍小心地夹住纸牌的左右两边,使纸牌不致脱落下来。

(4)四指再伸直,纸牌就被翻到手背上去了,左右两边仍被食指及小指夹着。这时,纸牌在手背的情形。

(5)右手仍不断在空中挥动,四指又乘机向掌心弯进,纸牌也随着竖起。这时拇指顶住第一张纸牌(即A)的下半段,食指在后面略微伸直抵着纸牌背面,拇指在前面顶着第一张纸牌的正面向右移动,第一张纸牌就被揭了下来。四指马上伸直,将其余四张纸牌仍翻回手背去,仅将这一张A捏在拇指与食指中。

(6)按照第五步的方法,将其余四张纸牌依次一张张地变出来。

背后摸牌

表演者拿出一副扑克牌,请一位观众在牌内任意抽出一张,不给表演者看见。记清花色点数后将牌背面朝上,插入牌叠中,表演者将牌反复操洗一遍,再放到背后,一会儿工夫,就将观众所抽的牌点摸出来。即使让在座观众轮流抽牌,表演者同样能连摸连中。

将整副扑克牌每张牌的右上角统一剪去一点,牌上就成为一只大角,三只小角了。但因角的误差不大,一般还是不容易看出来的。观众抽出牌后,表演者非常自然地将整副牌调过头,于是观众抽出的这张牌插入牌叠里面时,其对角之间就错了位,使小角凸出在大角外面。所以将牌放到背后时,只要摸一下剪过的牌角,就能摸出凸出大角外面的小角,这就是观众所抽的牌点了。

未卜先知

表演者拿着一副牌,请一位观众随意从中挑选一张,并在牌背面签上自己的名字。表演者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只钱包,里面早就有一张他本人签上名字的牌。两人把牌一对照,正好是同花同点,丝毫不差!

表演这个节目,需要准备几样简单的小道具。一只笔记本型的钱包或是一个小笔记本、一支钢笔、一小段透明胶纸和一副普通的牌,你还必须从另一副牌里拿来一张牌,为便于说明,假设是一张“红心4”吧。这张牌就起到“未卜先知”的作用。这张牌的背面最好是不同颜色和图案的。

表演之前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把钱包掰开,将准备好的“红心4”背面签上你的名字后,仆放在钱包的左半边,把钱包右半边合上。

(2)把钱包整个合好,在外面搭口部分贴上胶纸圈。胶纸圈很容易做,只要剪一段约8厘米长的透明胶纸,胶面朝外弯过来,把两头粘接上,用手指捏平就行了。这种胶纸圈两面都能粘住东西。

(3)把钱包贴有胶纸圈的一面朝里放进上衣左胸前口袋里,再放进一支钢笔。然后把从表演用的一副牌里找出的一张“红心4”(图中标有×号)放在这副牌的顶部,即准备妥当了。

表演按以下步骤进行:

(1)表演时把整副牌背面朝上,用双手展开,请一位观众随意点一张。

(2)表演者用左手把观众点的这张牌放到右手这部分牌的顶上。再将右手上的牌叠到左手牌上面,这样,观众点的牌就正好位于你准备好的“红心4”上面(为便于解释,图中观众点的牌标上了字母Z)。

(3)左手握牌,右手从上衣口袋里取出钱包,很自然地把贴有胶纸的一面放到左手牌上。注意,做这些动作时,不要让观众看到钱包另一面贴着的胶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