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英雄篇
8438800000009

第9章 张自忠(5)

面对步步逼来、怪声吼叫的大批日军,这些跟随张自忠多年的忠诚士兵,表现出惊人的勇敢和顽强,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用血肉之躯将绝对优势之敌阻于山脚下达两个多小时。

厮杀在雨中持续,手枪营士兵所剩无几,王金彪连长也在激战中阵亡。张自忠眼看前方弟兄一个个倒下,再也按捺不住,提起一支冲锋枪,大吼一声,向山下冲去,扣动扳机向日军猛烈扫射,十几名日军应声倒毙。就在这刹那间,远处的日军机枪向他射来,他全身数处中弹,右胸洞穿,血如泉涌。马孝堂见他突然向后一歪,飞奔上前为他包扎,鲜血溅了马少校一身。

伤口还未包扎好,日军就一窝蜂地冲了上来。危急中,张自忠对身旁的张敬、马孝堂等人说:“我不行了,你们快走!我自已有办法。”大家执意不从,张自忠拔出腰间短剑自裁,卫士大惊,急忙将他死死抱住。

弥留之际,张自忠躺在地上,脸色苍白,平静地说:“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你们快走!”

这时,日军步兵已冲至跟前,多处负伤的张敬高参举枪击毙数名日军,被蜂拥而上的日军用刺刀捅死。

第四分队的藤冈元一等兵,是冲锋队伍中的一把尖刀,他端着刺刀向张自忠冲去,张自忠从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盯住藤冈。当二人只有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一等兵从张自忠射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

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君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张自忠的头部。

与此同时,藤冈一等兵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张自忠刺去。在这一刺之下,张自忠再也支持不住,像山体倒塌似地轰然倒地。

时间仿佛蓦然停止,历史留下一个静穆的场面,殷红的热血交织着迷蒙细雨,构成一个永恒的瞬间,一代名将,壮烈殉国,与他同时殉国的还有500多人。

是年,张自忠49岁。杨靖宇

1.精忠报国

1939年秋,日军关东军司令部制定了旨在消灭东南满抗日游击区的抗联第一路军的“东边道治安肃正计划”,并成立了“日满军警宪特东边道联合讨伐司令部”,以关东军第2独立守备队队长野副昌德少将为司令官,纠集了7.5万余人的兵力,“讨伐”伪间岛、通化省全部,伪吉林省的舒兰、蛟河、敦化、桦甸、磐石,以及伪牡丹江省的宁安等地区。在日伪军的疯狂进攻下,抗联第1路军最后不得不进入通化及东满的密林山区,处于极度艰难困苦的境地。

在如此险恶的形势下,第1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和中共南满省委书记兼第1路军副总司令魏拯民于1939年10月1~5日在烨甸县头道溜河召开中共南满省委和第1路军主要领导人会议,商讨对敌斗争策略。会议决定,为保存实力,将队伍化整为零,编成小部队,分散活动,以冲破敌人的“讨伐”。

为牵制敌军,使抗联各部队顺利转移,杨靖宇率领第1方面军一部和总部直属警卫旅400余人,转战于桦甸夹皮沟、蒙江瓮圈。金川回头沟等地。入冬后山林里气温常常在-40℃以下,大雪封山,抗联部队的衣食极度困难,战斗空前激烈。往往甩掉一般敌人,又遇上一股敌人,很难有机会休整。杨靖宇所部在恶劣环境和残酷斗争中不断减员和失散,最后只剩杨靖宇只身一人。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蒙江县城西南保安村三道缴子陷敌重围,壮烈牺牲。残暴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肠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这种不畏困难,威武不屈,战斗到最后一息的英雄气概,使敌人也为之震惊。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的光辉业绩,人民政府于1946年将湛江县改为靖宇县。杨靖宇牺牲后,抗联第1路军在副总司令魏拯民领导下,继续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

杨靖宇1905年出生河南确山,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河南刘店秋收起义,任确山农民革命军总指挥、中共豫南特委书记等职。1929年,杨靖宇至东北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他先后担任东北反日救国会总会会长、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第一路军总指挥、中共南满省委书记等职。

从少年时代,杨靖宇就特别愿听大人讲故事。他非常崇敬抗金英雄岳飞的文武双全,智勇无比,崇拜他率岳家军一次次打败金国的入侵。他痛恨张邦昌、秦桧等卖国求荣之人;他钦佩岳母为岳飞刺字的大义情怀,“精忠报国”四个字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里。

1926年秋,杨靖宇从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初级班毕业,因当时正处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北伐革命军节节胜利,即将进军河南。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杨靖宇遵照党的指示毅然辍学返回确山,从事组织、发动农民运动的工作。在确山,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工作,1927年2月15日在洪沟庙镇玉皇庙由张家铎、杨靖宇主持召开的确山县农民协会成立大会上,杨靖宇被选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9年5月,杨靖宇被河南省委派往上海,参加中共中央举办的训练班,学习革命理论。在听了周恩来的讲课后,他很受启发。杨靖宇认识到中国革命将是一场漫长而又艰难的斗争,深切地领悟到革命理论对革命者的重要性,只有用革命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更好地为党工作。7月,中共中央派杨靖宇赴东北工作,中共满洲省委任命他为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化名张贯一。

“九·一八”事变后,在杨靖宇指挥下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纵横吉辽两省,驰骋三十余县,同凶残的日本侵略军进行殊死搏斗,严重威胁着伪满洲国的傀儡统治,扰乱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战略部署,牵制日军几十万兵力,推动了全民族的抗战进程。

岔沟突围战是抗联斗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此战彻底粉碎了日伪苦心谋划20余天的包围、全歼杨靖宇部的计划,使陷入困境中的抗联一军转危为安,充分显示了杨靖宇过人的胆魄和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

2.战重围,巧妙跳出包围圈

岔沟,地处浑江县,人迹稀疏,偏僻荒凉,是一条沟连沟、山接山的大山沟。岔沟的东面、西面和北面,都是高山密林,沟里有一条溪流,缓缓地从沟口流向浑江。

1938年初,日军对抗日联军的“扫荡”和“铁壁合围”更加残酷了。在南满,日军为了围歼杨靖宇率领的抗日联军,一次“扫荡”就出动了11个军管区的兵力。在茫茫的林海雪原中,为了打破日军的“围剿”,开辟新的抗日战场,抗日联军采取了两大对策,一是向西远征,二是分区作战。

寒冬,皑皑白雪,覆盖着山峰、河川,世界一片洁白。杨靖宇将军率领抗日联军总部和第1师等部队离开桓仁北上,进人辑(集)安,到老岭山区开展游击战争。杨靖宇早在1929年赴东北担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时,曾经指挥所属部队奇袭三源浦、智取凉水河子、攻占八道江,先后经历数百次战斗,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这次部队行动,时值严冬,是在雪地里行军,也是在雪地里战斗。

3月13日,抗联将士来到通化至辑安铁路上的老岭隧道工程附近时,发现这个正在修筑之中的隧道施工现场,有日军和伪满警备队驻守,这些日伪军每隔50米设置一个帐篷,严格搜查来往的行人,发现可疑人员,立即逮捕,形势十分严峻。杨靖宇查明敌情后,立即集中500多指战员,趁夜暗突然向日伪军发动袭击。这一仗,不仅使日伪当局遭受近20万日元的经济损失,还使隧道工程被迫停工两个月。战斗结束后,这支部队兵分三路,连续袭击日军控制的一个隧道施工现场、发电站和供应仓库,歼灭了守卫的日伪军,破坏了大批建筑设备,粉碎了日本侵略军掠夺东北通化地区资源的计划。

4月,杨靖宇率领这支部队,一举拔除了太平沟等日伪军据点。5月初,南满省委书记、抗日联军第2军政治委员魏拯民率领部队来到老岭游击队区,与杨靖宇会合。

5月11日至6月初,中共南满省委和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部在老岭五道沟的一个秘密营地里,召开了军政干部联席会议,即抗联斗争史上的第一次老岭会议。

这次老岭会议,主要研究部队的活动方向问题。会上,经过激烈讨论,作出了三项重要决定。会议确定了今后的作战方针,即:“在坚持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游击战争中,保存实力,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会议提出了要打通与关内八路军联络的策略,为此,要组织部队再次进行西征。会议补选魏拯民兼任第1路军副总司令。

一次成功的会议,既是一次强大的动员,也是一次深刻的宣传。它能使部队官兵的精神面貌发生变化,能使部队的战斗力产生飞跃。第一次老岭会议结束后,抗联第一路军接二连三地打了几个漂亮的胜仗。

6月6日,魏拯民率领部队攻克了通辑公路上的蚊子沟日伪军据点。

6月12日,杨靖宇指挥部队巧妙设伏,歼灭伪军索景清旅第32团的1个营,共百余人。这支自吹“包打杨靖宇”的伪军,再次领教了杨靖宇的战斗作风,再次尝到了打败仗的滋味。19日,第1军教导团和第2师的部分官兵突然袭击土口子隧道、老岭河桥梁工地等日伪军驻地,使日伪军把这天看做是“通辑线建设史上用血染成的最悲惨的日子”。

6月24日,杨靖宇指挥第一军教导团等部队袭击土口子隧道工程,歼灭了日伪军,解救了中国劳工多人,当一个名叫福间一夫的日本人要求加入抗联时,抗联指战员向他伸出了热情的双手。

7月,第2军一部在向北转移途中,果断地在通化七道沟袭击日本的武装勘探队。

正当老岭山的抗联将士连续作战,捷极频传时,却从本溪传来了一个十分意外的消息。抗联第1军第1师师长程斌经不起艰苦斗争的考验,在本溪境内接受了另一名叛徒送去的“长岛工作班”劝降书,叛变投敌,成为可耻的叛徒。杨靖宇得知这一严重事件,立即意识到,日军有可能掌握了第一路军的作战行动计划,部队必须改变行动预案。

7月中旬,杨靖宇等人再次在辑安老岭召开紧急高级干部会议,这是第二次老岭会议。

这次老岭会议作出了处置紧急情况的一些重要决定,其中明确:改变部队编制,取消原来第1军和第2军的番号,把所属部队改编为3个方面军和1个警卫旅,第1、第2军的教导团合编为警卫旅,由杨靖宇直接领导;取消抗联第3师再次西征的作战计划;主力部队迅速转移,从老岭游击区向桦甸、临江、蒙江山区转移;为了分散日伪军的兵力,各部队进行分区作战,坚决挫败日伪军的“讨伐”计划。

这次老岭会议,明确了第1路军反“讨伐”的发展方向。

8月初,杨靖宇将军率领总司令部警卫旅以及原第1军第2师一部,共约450人,从辑安向金川、河里出发。8月2日上午,当部队行至辑安西北的长岗时,侦察员前来报告,发现伪军骑兵第42团和步兵第32团前来“讨伐”,这股伪军大约300多人。

杨靖宇将军一听,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伪军骑兵第42团是索景清旅的部队,这个伪军旅号称“满洲剿匪之花”,杨靖宇早就计划要除掉他。今天狭路相逢,杨靖宇当机立断,命令部队迅速埋伏,一部分人埋伏到埋才沟和八宝沟交叉处的山林草丛中,另一部分人埋伏到公路东南的一处制高点上。

下午3时,当伪军进入伏击地域以后,杨靖宇将军指挥部队猛烈冲杀,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毙伤伪军索景清旅的官兵60多人,俘虏30多人,缴获轻机枪9挺,步枪130多支,手枪30多支。这一仗,有力地打击了伪军的反动气焰,鼓舞了部队士气。

部队在胜利的鼓舞下,继续北上。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杨靖宇指挥的这支部队在转移途中,沿途同日伪军连续作战14次,给日伪军不小的打击。船早已被日伪军控制了。东北的深秋,江水是平静的,但冰寒透骨。杨靖宇向对岸望了望,毫不犹豫地把枪弹举过头顶,向江中走去。战士们见此情形,纷纷下水,在夜暗中顺利地渡过了浑江。

当杨靖宇一行来到临江县(今浑江)境内的外岔沟时,已经是18日清晨了。

岔沟静悄悄的,沟里的几户人家都闭门锁户,不知去向。杨靖宇命令部队稍作休息,准备按原定计划,通过四方顶子向河里前进。

杨靖宇刚刚坐下,一名战士突然叫喊起来:飞机,鬼子的飞机来了!

杨靖宇抬头一看,果然发现天空中出现了几架机翼上贴着“红膏药”的日军飞机,立刻警觉起来。飞机飞得很低,大概已经发现了抗日联军的行踪,在岔沟上空转了几圈以后,撒下了一片片传单,传单在空中纷纷扬扬,飘散开来。传单上写着:匪首杨靖宇,我们已经摆下铜墙铁壁,你们无路可走了……

杨靖宇知道,日军飞机一旦发现抗日联军的队伍,马上就会调动日伪军包围过来。为了争取主动,杨靖宇果断命令部队转移,迅速离开岔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