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湖南衡阳有位以教书为生的张先生,学识渊博,他的学生当中有不少人考中状元。所以,张先生在当地很有名气,乡亲们都把孩子送到他的私塾中读书,希望自家孩子日后也能高中状元,光耀门楣。
张先生虽为儒生,但并不死板,教学方法也很灵活,常常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一年春天,他带学生们踏春。一路上,学生们尽情嬉笑、打闹,不知不觉中到了一条大河边。这河缓缓而流,波澜不惊,四周绿树成荫,小鸟啾啾,交织一曲别致的交响乐,令人心旷神怡。
张先生见状,心胸顿开,脱口吟道:
树映泗潭,鱼跃枝头鸟宿水;
此联寥寥数十个字,便描绘出一副生动的大自然画面:从河水中看到了树的倒影,又从倒影中看到了栖息枝头的小鸟,以及河里的鱼儿在树影的枝叶间欢快畅游。多么美妙情景呀!这时,一个叫徐波的学生,听了先生的上联,深受启发,便对出了下联:
浪吞山影,龙腾峰顶虎居渊。
如果说,上联是描绘眼前的情景,下联则是奇思妙想、天马行空之作。其中的“龙”与“虎”,都是根据前面的“浪”和“山”,大胆想象出来的。
张先生听了大喜,连连夸奖徐波。徐波也不负众望,在来年的考试中高中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