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环虎绕:大丹初成
丹屋、丹坛、丹灶、丹鼎和丹药都已经准备就绪后就可以正式起火炼丹了。道门中人炼丹首重火候,这在号称“万古丹经王”的经书《周易参同契》中有着明确的记载。
也许在现代人的观念世界中,起火炼丹不过就是点燃一堆干柴火罢了。可是,在道门中人眼里,起火就绝不是一件简单粗暴之事,而是一件十分神圣庄严的充满宗教仪式感的事情。一般来说,起火要在农历的十一月份,因为此月正是一阳始生的时节,在此月起火正是上合阴阳交替,阳始生、阴始退的天道更替运行之规律。所以,道门中人炼制丹药要定十一月为丹炉举火之时刻。
丹炉一旦起火,必须昼夜有人守护,并准确地计算时间,要按时辰变化来添加或减少炭火,以与每年、每月、每日、每时的天地阴阳二气进退变化相协调。对于从事炼丹活动的道门中人来说,每一个时辰、每一个月份都有详细的或增或减火候的秘诀。这些秘诀一般都是道门中人内部口耳相传的,外人很难窥晓其中的奥妙。
自起火之后,老祖天师张陵和他的弟子们共三四人日夜守护着丹炉,一人专管鼎器,添换水火;一人观察天地四时阴阳变化情况,按照《周易》的卦象来告知是该进火还是该退符,不得有分毫差错。特别是午夜时分,尤其需要注意,守候丹炉的三四人要一齐向苍天祈祷,以助鼎中丹药能炼就仙丹。夜晚要换班,只能轮流歇息。
春花秋月,道人炼就大丹约需要耗时一年,才能做到五行初步地完满,四象基本上齐全。据记载,老祖天师张陵花了三年时间才最终炼成太清神丹。可是,老祖天师张陵后来才发现,太清神丹只能起到一般的延寿益命的作用,并不能起到飞升成仙的功效。于是,老祖天师张陵还不得不又在此基础上耗费了另外三年的光阴,才最终炼就九鼎神丹。九鼎神丹也叫“龙虎大丹”。据说,当老祖天师张陵炼成龙虎大丹的时候,云锦山周围的山势呈现出龙腾虎跃的姿态,天上的白云随之变幻出各种动物的形状,还隐隐地传来悦耳异常的阵阵仙乐之声,似乎是在祝贺老祖天师张陵成就大丹。那天上的白云变幻来变幻去,环绕着云锦山的龙虎形状的山峦。那天上的一朵最大的白云最后还幻化成了一头巨大的大象,在泸溪河畔走来走去,最后它的头就化成了今天龙虎山地区所看到的象鼻山了。
这以后,因为老祖天师张陵炼就大丹而龙虎现这件事,后人就把云锦山改名为“龙虎山”了。这龙虎山是名副其实的,因为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龙形山峰,右边则是白虎山峰,恰似龙虎相争,龙虎对峙,十分神似。
到九鼎神丹炼成的时候,老祖天师张陵已经快60岁了。因为平时注意养生,常行导引、服气和辟谷之术,加上先前服食了太清神丹,所以,老祖天师张陵看上去是鹤发童颜,精神抖擞。尤其是在看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终于快有回报的时候,老祖天师张陵看上去益发精神百倍了。这龙虎山中的山山水水之间所发生的一切似乎看上去都那么美好!
在度过了不知多少个无眠之夜之后,在历经了不知多少岁月的磨砺,克服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之后,老祖天师张陵和他的弟子们总算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在小心翼翼地避免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的种种微小的失误后,在历经了近六年的反反复复的进火退符这种在今人看来显得枯燥异常的重复操作步骤之后,那传说中异常神奇的仙丹总算平静、安稳地躺在丹鼎之中了。在黑夜之中看那药鼎,还隐隐地焕发出红光。在中国文化中,红色永远是吉祥、幸福和喜悦的象征!这又怎么不让人激动异常呢?
二、月朗星稀:若有所思的夜晚
总算到了可以开取鼎盖撷取仙丹的时刻了。老祖天师张陵率领他膝下的数名弟子,先斋戒沐浴三日,穿上新缝制好的道服,头带星冠,面向南方先行跪拜之礼。然后手捧药鼎,焚香净身,向上苍虔诚祷告并感念上天的恩泽,以让丹药顺利生成。另外又口中念诵祷词,奏请大道天尊、各路神仙护佑左右,以免山中的妖邪搞破坏。
启开鼎盖,只见那一粒粒金丹安详地置身于鼎室之中,通体泛发出红光,宛若刚刚出生的婴儿,让人满怀喜悦,令人充满无穷的希望和遐想。这时,其中有一位性子急的弟子欲伸出手去,想亲自触摸一下那正处于沉睡之中的丹丸。老祖天师张陵赶忙喝止那位性急的弟子,让他先别乱来。因为道门中人在炼好大丹之后并不是马上就可以服食的,还要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先以仙丹祭祀天、地、日、月、北斗、太乙、井灶、河伯、山神、社稷、门户等天界和地上的各路神仙,这样才能达到最后的完满。另外,因为长期的丹火的作用,使得刚出炉的丹丸火毒之气太大,所以还要把丹药埋置于清冷的溪水河畔,以吸收山中的阴冷之气来制伏大丹的火毒之气。倘若不认真对待,急急忙忙地随意吞服,必遭天谴。
这是一个等待着最后的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喜悦与焦虑情绪同在的时刻。喜悦是因为光明和希望从来没有离老祖天师张陵和他的弟子们这么近,近得似乎触手就可及,恰如老祖天师张陵老祖天师的弟子那样,只要一伸出手就可触及仙丹一般;焦虑是因为这成功和胜利竟然还隔着这似乎还很难以跨越的一步!
同时,这也是一个略显沉重的时刻。这一个时刻承载了老祖天师张陵心中太多关于世俗的沉重的理想和希望。因为在老祖天师张陵看来,这小小的丹丸的历史使命不仅仅在于使某个个人的肉体长存久视,还在于,这小小的丹丸是化解社会苦难的灵丹妙药——是的,它是拯救多灾多难的社会的灵丹妙药,它还指引着芸芸众生奔向一个象征着永恒之欢乐、幸福的理想社会的道路。
喜悦和躁动情绪过后是片刻的静寂,静寂得让人能听得见彼此的呼吸,听得见小虫子的啁啾之声。还是老祖天师张陵打破了这有些沉重的静寂,老祖天师告诫他的众弟子们,先在泸溪河畔、龙虎山中找一个清泠阴冷的地方,挖一个洞穴掩埋好大丹以制伏其中的丹毒火气。然后,要另行择定吉日,在祭祀天地四方诸神之后才可服食大丹。
启开丹鼎后的第二天晚上,有月光,月朗星稀。
有月光的晚上总是能让人的那些焦虑情绪得到些许平静的;有月光的晚上总是美丽的,美丽得如同老祖天师张陵及其膝下众弟子们的心情。这月光洒满龙虎山的山林水木之间,像为这山山水水涂上了一层银灰之色。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恬淡、自然、和谐和柔美,无形中使人心中产生了一种神圣的安宁之感。
老祖天师张陵抬头看看那一轮近乎满月的圆月,那圆月的月宫之上可有琼楼和玉宇?再低下头来平视这十五年来在龙虎山中所栖居于其间的山山水水——对,这对人充满友好之情的山山水水,这洒满了月光银灰之色的山山水水,心中不禁升起了感叹:那月宫之上、神仙所居之处大概也不过如这有月光的晚上而已吧?!天上众神仙所见到的玉树琼楼大概也如此情此景吧!老祖天师张陵心中不禁生出对此情此景的浓烈的依恋,或许,还有一点点——十分轻微的一点点——对神仙世界的失落情绪。也不知为什么,在这个有月光的晚上,老祖天师张陵心中竟然闪过这样的念头。也许在老祖天师张陵的潜意识之间,感觉到了在自己所栖身的这片充满诗意的大地上,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或是有什么事情做得还不够完满似的!
按照中国人的习俗,逢上大喜的日子照例是要摆上酒席饮上几杯,以示庆贺的。求道问道之人的生活是简朴而略显清贫的,求道问道之人的心是好向清静之境的。老祖天师张陵于是吩咐弟子们买来水酒,摆上几个素菜,以天为幕,以地为席,于这月朗星稀的晚上庆贺起来。
月光如流水,洒满地上,更洒在老祖天师张陵的心上。老祖天师张陵在若有所思之间,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当下,老祖天师张陵老祖天师问他的弟子们:此刻有几个月亮?
其中一位弟子说,只有一个月亮。老祖天师张陵点点头说,你的心灵是实诚的!
另一位弟子接着回答说,有两个:一个在天上,另一个在杯中。只见老祖天师张陵微微一笑道,你的心灵是善于观察宇宙自然的运化之道的。
此时,只见王长欠了欠身子,说道:“依弟子看来有三个,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杯中,另有一个在心中。”老祖天师张陵听后频频点头。心中有月,正如心中有仙,不需假借外求,世间的一切本来都是那么圆融美满,可是常人因沉沦于变幻莫测的世事间太久,受到各种欲念的污染太久,因而使得本来亮如明镜的心灵上洒满了灰尘,以至于看不清、想不明这样一个简单的人生的事实了!老祖天师张陵的频频点头是想表达这一层意思么?
时间在这良辰美景之间悄无声息地流逝着。也许是老祖天师张陵因为此情此景而开心吧,也许是王长回答老师问题的空灵感感染或是抚慰到了老祖天师张陵那已经沧桑了的心境吧,与众弟子觥筹交错,几杯之后,竟然感觉有了几分醉意涌上心头。弟子们连忙扶着老师进屋内歇息。
月光从窗外爬入老祖天师张陵床上,是的,静静地,月光也静静地爬上了老祖天师那略显沧桑的脸上。这是一张并不太苍老的脸,但却能让人明显感觉到它的主人经历的不平凡,它红润而健康,并处处透露出智慧的神采。
老祖天师张陵也许是太累了吧,一会儿便能听见微鼾之声渐起——此时此刻的老祖天师张陵老祖天师应该是进入梦乡了吧。那一瞬间,仿佛风儿也有意地减轻了她的脚步,虫儿也停止了歌唱。
据被后世道教尊称为南华真人的庄子他老人家说,圣人是从不做梦的。这倒不是说圣人在睡觉后什么都不会觉察到,而是说圣人会把梦中的东西与现实中的东西连为一体,梦中的东西也在现实中出现,现实中的东西同时也是在梦中。所以南华真人才说,不知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这一晚,我们这位未来的道教创立者——老祖天师张陵老祖天师——也做了这样一个庄周梦蝶式的梦。在梦中他先是听见天际边传来一阵阵悦耳至极的仙乐,于是便举目望去,只见半空中飘来一团紫云,紫云中一位老者骑着青牛,缓缓而下,径直落在老祖天师张陵身前。这老者,头顶圆光,两耳垂肩,白眉长垂,直罩双眼。不过,长长的白眉毛却遮挡不住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眼。见此情景,老祖天师张陵那尘封已久的儿时记忆一下子就打开了。
有些人,虽未曾谋过面,但你只要读过他写的书,你就会想象得出其音容笑貌。前文已经提及,老祖天师张陵很小的时候便阅读过老子的《道德经》,在他那幼小的心灵间,早就勾勒出了一副关于老子的神态。而当老子真的降临在自己跟前的时候,老祖天师张陵立马凭直觉就知道眼前的这位老者正是《道德经》一书的作者老子所化身而成的太上老君。
只见太上老君乐呵呵地在老祖天师张陵跟前说道:“恭喜你呀,终于炼就了大药仙丹。”
老祖天师张陵赶忙向前,深施一礼,点头言谢。太上老君随即又说话了,“我已经察看过你炉鼎中的仙丹了,一共只有十粒,对吗?”
老祖天师张陵点点头,回答称是。
“那你如何以区区十粒仙丹普救天下苍生于水火呢?”老君又问道。
老祖天师张陵听到这话,先是一怔,随之默然。因为太上老君这一问恰恰触及了老祖天师张陵老祖天师的心病。为了这十粒仙丹,老祖天师张陵和他的众弟子们已经花费了数十年的心血,耗费了不知多少人财物力。这如何是挽救生民于水火之道呢?
老祖天师张陵想到这里,心中不由得深深地陷入一种失望的情绪之中,难道自己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事业突然间得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吗?一想到这,老祖天师张陵的心中尤其难过,便问太上老君:“请老君明示。”只见老君用手一捻胡须,摇摇头说道:“办法倒有,只是我怕你年事已高,恐难以担当此重任。”
听完太上老君的这番话,老祖天师张陵在一瞬间陷入了沉默之中。但瞬间的沉默过后,一种希望在老祖天师张陵的心中升起,给他以一种强大的冲动力,随之,这种冲动力就转变成一股股温暖的力量,流遍了老祖天师张陵的整个身体。只见老祖天师张陵用异常淡定而坚毅的口气说道:“我这身体纵使老迈,也要为解救天下百姓的痛苦而寻找一条出路,贡献绵薄之力。”
太上老君听完老祖天师张陵的回答后,紧锁的眉头稍微舒展开来,并说道:“你可携众弟子西入昆仑山下,巴山蜀水之间,青城鹤鸣山一带,传授我书中的道法。该地民风淳朴,易于教化,在这些地方创治设教,尝试着寻找一条拯救生民以化成天下之道。该地将因你而名,你将永为后人记住。我已把我的道法悉数记于《道德经》之中,你要好好地研读,体味其中的真意。另外,我还要传授予你剑、经、印、符箓、冠履、道袍等信物,你可作为镇妖降魔之用。在你之后,上天将于龙虎山中世世荫佑你张氏一脉的子子孙孙。鹤鸣青山之时,将是你飞升之日。”说完,太上老君交付给老祖天师张陵数件信物,然后骑着青牛渐渐远去。
第二日晌午,老祖天师张陵醒来,窗外有很灿烂的阳光,那些太上老君于梦中托付给他的信物整整齐齐地放在床边的桌子上。老祖天师张陵于是把膝下的弟子们召集在一起,把昨晚老君于梦中的教诲向众弟子讲述了一番,并把太上老君交付给他的信物拿给众弟子们观看。讲完昨晚的经历之后,老祖天师张陵便问他的弟子们是否愿意跟随他远赴西方的巴山蜀水之间传授太上老君的大道,并教化那里的百姓。
众弟子听完师父这番话后,马上陷入良久沉默之中。确实,这是一个让任何人都会作激烈思想斗争的时刻。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也是一个进行命运抉择的时刻,每个人都会慎之又慎地面对这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人生抉择。
难道有谁天生就应该放弃唾手可得的幸福和成功而投入另一场压根儿至少当下还看不到有什么结果的奋争么?难道老祖天师张陵和他的弟子们现在不应该享用他们历尽艰辛得来的劳动成果么?是的,没有任何先验的不言自明的崇高的理由可以证明老祖天师张陵和他的弟子们应该放弃眼前的仙丹而投入另一场尚看不见光明前途的传道活动!
宗教徒是虔诚的,他们只听从自己内心深处的神明和良心的召唤。按照世俗的法则,付出了一分努力,就理应得到一分的酬劳。可这个看起来是天经地义的世俗社会之间的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像老祖天师张陵这种对“道”有着虔诚信仰的信徒来说并不完全适用。也许他们付出了十分的努力,结果却只得到一分甚至更少的回报,但这却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他们所相信的东西,他们仍然能愉快地从事着自己所做的事情,坚持自身所选择的道路。宗教信徒所看重的是,自己的行为能为这个社会带来什么样的积极作用,而不是斤斤计较于自身的利益得失!他们做了,却压根儿没有期望为自身带来什么回报,这才是真正的有信仰的人应该具备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祖天师张陵这个时候已经彻底地转变成为道教信徒,只听从自己内在良知的召唤,而不是对外在利益得失的斤斤计较!
再说,我请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想一想,如果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遵循着等价交换的原则来组织和进行的话,那么我们从哪里寻找到高尚和永恒呢?我们如何能区别什么是高贵什么是低俗呢?因此,在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宗教的神明的力量来支撑我们作出某种选择,这种选择虽然从世俗的观点看起来,有点近于荒诞不经,让常规的思绪无法理解。因为听从了神明的召唤,所以我们可以忽略并超越于等价交换的原则之上,可以不计较外在利益的得失,去追寻那些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家园。人为万物之灵,其灵性也许就表现在他能自觉地区分出高贵和低俗,并自觉地追寻那些至真、至善、至美的东西吧。
这时候,众弟子们看着老祖天师张陵那张略显沧桑之感的脸,一阵微风吹来,吹动了他耳际旁刚出现的几根白发。那几根白发可是昨晚刚刚变白的么?
那一会儿,每一个人都心情沉重。无语,长久的无语;沉默,绵延不绝的沉默!
老祖天师张陵这时候开口接着说道,我不会责怪你们,即使你们选择在这里服食仙丹,即使你们不愿意随我远赴巴山蜀水。服食仙丹是你们应得的结果,而远赴巴山蜀水传道和教化当地百姓从某种意义上,只是为了帮助师父完成私人的愿望!你们如果做出了这种选择,它对于你们来说是一条太过于艰辛的道路。并且,为师也觉得那样的话,对于你们来说也显得不公平,因为这是太上老君托付给我的职责。但,为师希望你们能跟随我去西蜀传道,你们会因为自己的这一选择而在精神人格上获得真正的充盈和圆满!
弟子中有一人欲伸手,想取鼎中的仙丹。其他的弟子则猛地回过神来,眼光随之齐刷刷地射向那刚伸出手的弟子。只见那欲伸出手的弟子竟将手又缓缓收了回去。老祖天师张陵微微一笑,慈祥地看了看那位弟子,并无责怪之意。
时间已过了晌午时分了吧!正午的太阳光洒满了山上、林间,也洒在老祖天师张陵的身上,像镀了一层金黄之色。老祖天师张陵的整个身子此时凝重得像一尊雕塑。这可是神明在显示他的奇迹?这个时刻的背后难道没有某种类似于婴儿与母亲之间相互沟通的脐带或秘密的通道,从而与永恒、不朽的精神世界相连在一起?
这世上,总会有那么一些能让我们怦然心动的瞬间,让我们心中因感动而充满无限的温暖。然后,我们会因为这怦然一动的瞬间便做出某种人生道路的选择。从此,我们的人生就会因这样的一次选择而完全改变它固有的轨迹。而当我们的人生走向终点的时候,再回首我们的人生所划出来的轨迹时,我们会对当初的选择无怨无悔。老祖天师张陵的弟子们此时可否面临着这样一个让人怦然心动的人生抉择的温暖瞬间?
老祖天师张陵的弟子中,王长是最有悟性的。自从在那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回答完老师提出的关于有几个月亮的问题后,他曾长久地看着月亮而沉思。王长在想,那天上的月宫之中可否寻求得到人们所向往已久的幸福?服食仙丹固然可以让人的肉身飞升,可一定就能过上幸福的神仙生活么?唐代的大诗人李商隐不是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么?天宫中的寂寞不是让飞升成仙的嫦娥也难耐么?而两千年后的伟大政治家兼诗人毛润之先生不是也说“寂寞嫦娥舒广袖”、“泪飞顿作倾盆雨”么?天宫既然那么美好,为什么嫦娥在看见吴刚的时候要作倾盆大雨呢?
由此可见,那偷吃灵药的嫦娥确实是飞升了的,但她成仙了么?飞升如果只是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无穷无尽、绵延不绝的寂寞的话,那这样的飞升又有什么意义?
我亲爱的读者朋友,你也许会反问我举的例子完全是王长之后好多年的事情了,他——王长——怎么可能会知道生活在唐代的李商隐和近现代的毛润之先生的诗句呢?你是不是在这里犯了一个简单的时间顺序方面的逻辑错误呢?当然,我亲爱的读者朋友,你们的质疑是对的,笔者在这里确实是犯了一个简单的时间顺序方面的错误。但是,我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必须得承认:道理总是那么一个道理。这个道理不仅年轻聪慧的王长是想明白了的,而且唐代的大诗人李商隐和生活在近现代的毛润之先生也是明白的。当然,更不用说,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也一定会想明白的。
可,真正的仙界在哪里呢?仙界难道不可以像我们心中的那第三个月亮,永远地存在于我们心间么?所以,王长最后坚定了这样一个道理:心中无仙,纵使长命万年,又怎么谈得上已寻求到了人生永恒的幸福呢?
此刻,听完师父的这番讲述之后,王长的心灵似乎一下子变得透亮起来,他仿佛看到另一片宽广的天地在心灵视野的地平线上依次展开,无穷无尽,无限美丽,他的人生似乎因此而变得具有了无穷的可能性。当然,王长还仿佛听见了在生命重压之下那些“无明”者们的叹息之声。这叹息之声固然让人心酸、同情、怜悯,却也孕育了希望的种子——但这希望的种子需要另外一些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的先觉者们精心的培育、浇灌。只有这样,这些希望的种子才可能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王长在内心的深处已经有了这样的信念,那就是自己必须投身于这一片新的广阔天地之中,倾听那些叹息之声,走近它们,并付出自己辛勤耕耘的汗水,自己虽然因此而再次充满劳顿,但自己的生命一定会再次进入另外一重境界。所以,王长意识到,对人生道路的再次选择,蕴含着生命境界的另一次升华,神明的庇佑以及永恒的充满诗意的精神家园会再次降临于这片大地之上。
所以,神仙的境界并不是人生所追求境界的终点,更意味着那栖居于大地之上的人生生命的又一次诗意旅程的开始!
王长终于开口说话了:“弟子愿终身跟随老师去西蜀传播大道,教化当地百姓。”话虽然很短,却异常坚定有力。随后,也许是在这一阵沉默之中涌动出来的思绪的力量触动和感染到了其他几位弟子内心深处那根最温柔的琴弦,只见其余几位弟子也在这个让人怦然心动的温暖瞬间做出了自己的人生的新的抉择,纷纷表达了要跟随师父去西蜀传道和教化百姓的愿望。
老祖天师张陵看了看那埋放着丹药的地方,挥挥手说:“它们从哪里来,还是让它们回归到哪里去吧!也许其他的有缘之人能得到它们,能得到它们的人是受神明眷顾的有福之人,你们不要因此而嫉妒他,而应该祝福他。”
当下,老祖天师张陵吩咐众弟子收拾好行囊,迈着坚定的步伐,踏着落日的余晖,往西方走去。
又是一次为了告别的聚会!
三、一路向西:巴山蜀水之间的召唤
求道之人的行囊是很轻的。求道之人的步伐总是不急不缓,但同时也是异常坚定有力的。求道之人的衣食总是很俭朴的,但求道之人的心灵却是充满了愉悦之情的。
从江西的龙虎山到四川的鹤鸣山,该要走多少个日日夜夜!旅途中虽然充满了劳顿,可是在求道之人看来,这还不至于称得上是艰辛!那这一路上的风土人情,那天上飞着的鸟儿,林中偶尔行走着的野兽,岩壁中不时传出的猿鸣,地上爬行着的虫儿,草丛中长出的花儿都让人感觉到那么亲切,仿佛是早早就做好迎客准备的老朋友。对于向道之人来说,还有什么比从自然界的亲身经历中所获得的知识更生动、更让人惊诧不已呢?还有什么能比亲自倾听大自然造化的呢喃私语更让人心动的事情呢?这大概就是庄子他老人家所说的“吾将与万物为侣”的意境吧!
从江西到江州,在古代大概要走数月吧。当年老祖天师张陵官拜江州令的时候,他才23岁,那正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龄;而当老祖天师张陵又一次抵达江州的时候,却已是年逾花甲的老者——一位有坚定信仰,并充满智慧的老者。巫山的云、巫山的雨还是那么妩媚,长江的水还是像往常那样咆哮,两岸的猿声还是像往常那样啼个不停。可人呢,人还是昨天的那些人么?还能碰得上他们中的几位呢?物是人非,我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可曾体味到了其中的落寞之情么?它还能触动早已历经沧桑的老祖天师张陵老祖天师的心境么?
严格说来,巴山和蜀水在古代指的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今天重庆一带在古代住着巴人,所以又称巴山;今四川成都周围的一些地区,则称为蜀水。因为它们在文化和地理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所以人们用巴山蜀水连而称之。人生很多时候常常会与某些地方结下不解之缘,老祖天师张陵是第二次进入巴山蜀水了,并且,在从此之后长达七十年的时间里,老祖天师张陵再也没有离开过这片美丽的巴山蜀水了。
越过江州,老祖天师张陵和他的弟子们才能抵达川西的鹤鸣山,而在江州和鹤鸣山之间还有青城山。老祖天师张陵和弟子们先在青城山歇息了些时日。“青城天下幽”,青城山的幽静是闻名天下的,但之名其实是晚出的。大概从唐玄宗时代开始才有此“青城山”之名。在此之前,青城山的名称繁多,人们曾叫它天国山、长坪山、天山、天谷山、西山等,每一个名称的背后都有一个浪漫动人的故事。其实,在这众多用来称呼青城山的名称当中,还是以“青城”之名最为形象、生动,因为青城山一年四季树木葱郁,青翠欲滴,四围的群山合拢而成城墙的四廓的形态,看起来真像是一座青色之城。
据记载,青城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一百零八处胜景。尚在远古的时候,黄帝的老师宁封子曾在此山修道成仙。后来,宁封子又为黄帝出谋划策,因辅佐黄帝有功,黄帝封他为五岳丈人。在老祖天师张陵来青城山之前,曾有一大批逸隐之士在此修道成仙,故青城山历来被视为道教的圣地,并有着“天下第五洞天”的美誉。
巴蜀自古多奇景。老祖天师张陵和弟子们在目睹了三峡之险之奇、青城山之幽之静后,更确信在冥冥之中达到自然造化的背后有着某种神明的力量在起着作用,只有那些能顺应这种力量而行的人才能最终领悟到宇宙人生的奥秘,寻求到生命的永恒意义。
也许到了此刻,老祖天师张陵和他的弟子们才更深地领会到了人生的另一重的境界:生命中的某一扇看起来充满着光明和希望之门在合上之时,神明在冥冥之中也会向人们打开另一扇充满新的可能性的生命之门,而这一扇新开启之门门内的景色会变得更为绚丽、光彩照人,瑰丽得足以让人晕眩。
老祖天师张陵和弟子们的脚步是匆忙的。青城山之景固然幽静得足以让人怦然心动,但此时的老祖天师张陵和他的弟子们并没有要长久停歇的意思,因为在他们心中有着一个永不可更改的目标,他们必须用坚定的步伐,赶往这下一个目标。这下一个目标正好是位于离青城山并不遥远的更往西边一点的鹤鸣山——那是太上老君于梦中嘱托老祖天师张陵前去传道、教化当地百姓的地方。
鹤鸣山,那可是老祖天师张陵漂泊一生的最后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