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商之道
8441500000028

第28章 要发财做生意,做官不是生意经

浙江地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商业文化,这种文化带给老百姓的是重商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激发多少浙江人走上经商之路,并获得成功。一个地方没有较好的商业文化基础,在商不言商,而言官、言权,这个地方的经济很难说能够发展起来,即使能够发展起来,也是不健康的经济。

1不谈升官发财,专心经营致富

以宁波商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充分借鉴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精髓,成就了儒家文化中独特的一脉,演绎了“义利并重、工商皆本”的南派儒家文化。明末时,宁波一带人们就“重富贵而羞贫贱”,出现“士庶并营有无”的现象。

清朝中叶,镇海方氏家族的开创者方建伦曾说:“升斗之粮,非可幸也,菽水之奉,不可待也,诚循循然自勉于儒行,则贾与士等耳,奚必轩彼轾此,薄之弗为?”宁波人甚至鄙视仕途,和宁波人谈升官发财,他们总是很不为然地说:“要发财,做生意,做官不是生意经。”

近代浙商如杭州人叶葵初、绍兴人吴鼎昌、吴兴人刘锦藻、海盐人张元济,由进士而经商;杭州人陈蝶仙,由著名文人“下海”;王晓籁攻读经史,中年后转营商。把工商业作为崇高的事业,并敬之,终身业之,这是近代浙商成功的重要原因。

近代大商人虞洽卿(镇海人)与政治的关系非常密切,但他一生不愿做官。用他的话说,“做官如做戏,我做生意来不及,还做啥戏!”然而,他十分懂得政治与商业的关系。辛亥命期间,虞洽卿开始与同盟会接触。他组织了一个革命军饷征募队,积极资助革命党人陈其美开展革命活动。1911年11月,上海武昌起义后发动起义,虞洽卿被陈其美派去苏州游说江苏巡抚程德全易帜成功。在革命军攻打南京的战斗中,虞洽卿代江浙联军向外国人购买枪械,还亲自押运子弹到南京天堡城下支援浙军。

1918年,虞洽卿与闻兰亭、李云书等在上海发起组织我国第一家证券物品交易所——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经过长期的准备,克服了许多困难,交易所于1920年开张,虞洽卿为理事长。虞洽卿在大发其财的同时,暗中通好孙中山,在交易所内,他收纳、结交了一大国民党以后的军政要员如张静江、戴季陶、陈果夫、蒋介石等人。

后来,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的胜利进军和上海工人运动的发展,虞洽卿逐渐向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靠拢,与之搭上关系。虞洽卿利用政治上的优势大力拓展自己的商业,最终成为一代商业巨头。他虽与政治靠得很近,但并没有走仕途,他对官位很淡泊,一心经营他的商业王国。

从今天来看,虞洽卿近政治但不为官的思想仍有借鉴的意义。一是,企业家虽然不是政治家,但不能不关心政治,因为商业与政治有很大的关联,受政治的影响很大。二是,企业家不能过分热心政治,否则会败在企业政治化上面。企业就是企业,企业家的天命就是赢利而不是搞“政治”。

2经商意识渗透骨髓

深受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重儒轻商、士农工商等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多敬业于科学、仕途。人生最大的价值是获得高官,享受厚禄,这种观念在一般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但陶朱公则弃官场而入商场,重新创业,最后获得巨大成功。这对后世浙江人影响最大,浙江商人,特别是宁波商人的观念却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士与商同等地位、同等重要,故以“商”为正业,以富为荣,崇商敬贾。

由于对经商情有独钟,在近代的上海工商界,浙帮人数最众、势力最雄。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初仅宁波帮、绍兴帮、钱江帮、金华帮工商业者就有23万余人。这还不包括人数肯定多于绍兴、钱江、金华等帮的湖州帮及其它地区的商人。1920年上海百余万人口中,仅旅沪的宁波人就达50万。

浙江商帮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在许多行业如洋布、棉纱、五金钢铁、医药、颜料、煤炭、丝业、茶业、砂糖、钟表眼镜、银楼、服装、缫丝、丝织、火柴、造纸、橡胶、卷烟、航运以及城市公用事业等行业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执其中大多数之牛耳。

到了现代,浙江人的家庭教育中仍存在“士商同等、崇商敬贾”的遗风。出生在绍兴一个书香门第的俞翠薇,幼时就受到经商观念的熏陶,做买卖的能力在小的时候就已经有所体现。俞翠薇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所卖的商品。“那是一场家庭小测验。我大姐卖芹菜,二姐卖白菜,而我卖的是茄子,结果是我最先把东西卖完的,因为我把茄子批发给了一个人。”那年俞翠薇才8岁。

俞翠薇平时的爱好就是经商,在上学期间她与众不同之处就是“非常喜欢做生意。”“我推销过名片机,卖过电子辞典,做过导游,甚至抄信封的活我也干过,当时就是想多挣点零花钱。事实上,上学期间我就有6万多元的积蓄,为此别人还称我为天才的业务员。”俞翠薇说。她认为这些经历对自己的人生很重要,凭着自己的经商潜质,她才得以进入EMC,成为美格科技中国事业部的执行副总。

如今,现代的浙江人经商意识已经渗透到骨子里面,即使是菜市场上卖菜的年轻人,也从未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谋生活费的小贩,他们认为自己是在经商,是在做经理。“商本位”的思想是浙江人能够把生意做大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