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那时花开别样红:民国十大名媛的传奇岁月
8443700000002

第2章 林徽因:气如幽兰,才馥仙(1)

“你是人间四月天”

关于林徽因,有太多的东西可说。她的美貌、她的才华,还有她那三段美得让人心碎的感情,都让后来人无限感念和怀想。

林徽因是美丽的,这既是由于她的天生丽质,也是由于她的兰心若芷,更是由于三个爱着他的不平凡男人。是他们,成就了林徽因超凡脱俗的美。而诗人徐志摩,便是三人中最难让人忘怀的。

林徽因曾写过一首题为《你是人间四月天》的诗: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著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後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诗的一篇;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位才女笔下的人间四月天,就是与林徽因始终缘差一线的徐志摩。他们俩同样富有诗情,同样文采飞扬,彼此心心相惜,却最终未能走到一起。这段无果而终的感情,即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会情不自禁地为之扼腕和叹息。

然而,这毕竟只是后来人的一厢情愿。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着那么一种感情,她不粘带任何凡世尘埃,纯净而高洁。两个人相互倾心,却礼待有加,共同呵护着那个桃李芬芳的“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和徐志摩的初遇,是在国际联盟的一次演讲会上。在那之前,林徽因已经跟随任北洋军阀政府司法总长的父亲林长民来到英国旅行。旅居国外的日子是相当苦闷的,主要是无人说话,无聊得很。林徽因曾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我独自坐在一间顶大的书房里看雨,那是英国的不断的雨。我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我在楼上能嗅到楼下厨房里炸牛腰子同洋咸肉。到晚上又是在顶大的饭厅里独自坐着,一个人吃饭,一面咬着手指头哭一一闷到实在不能不哭!”

就是在闷得人想哭的异国他乡,林徽因认识了从北美大陆游学英伦的徐志摩。那时的徐志摩,已经是家有妻小的男人。他之所以来到英国,是想求学于著名哲学家罗素门下。可是,十分不凑巧,当徐志摩来到英国皇家学院时,罗素却又来了中国。无奈之下,徐志摩只好先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后转康桥皇家学院。一时间,也是苦闷无聊得厉害。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徐志摩跟林徽因相遇了。或许是由于彼此各有心事,或许是由于初次见面过多顾及礼仪,在那次演讲会上,徐志摩虽然觉得林徽因是个梳着两个小辫的极其可爱灵气的小姑娘,却并没有为之倾心,更别说进发出诗人的浪漫激情。更有趣的是,不谙世事的林徽因,居然差点把徐志摩叫成叔叔。

然而,随着徐志摩跟林家交往的增多,这位诗人很快就发现,自己眼前的这位小姑娘一点也不简单:她不仅长相俊美,而且才气逼人。无论在诗歌创作上,还是在文学品评上,甚至在政治见解上,年纪不大的林徽因都有着不凡的表现。她那一颦一笑,她那轻蹙娥眉,她那明晰双眸,她那音律吐字,深深地吸引住了徐志摩。

这以后,徐志摩更加频繁地拜访林家,表面上是去看望林长民,实际却是为了更多地接触林徽因。徐志摩曾写诗《偶然》,笔墨中充满了初识绝代佳人的讶异: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可是,诗人的投影并没有泛起佳人心湖的涟漪。林徽因是聪明的,她很快即察觉出徐志摩的言外之意。她虽然也欣赏甚至敬佩眼前这位年长许多的大才子,但是她却始终没有让情感逾越友谊那根界线。她托父亲写了一封婉拒徐志摩的信:

“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惊,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mockery(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徽徽问候。”

敏感多情的徐志摩接信之后的心情如何,今人已经无法得知了。但是,可以相信,这次情感触礁,无疑给这位浪漫诗人打击不小。但同时,这也再次激起徐志摩心中本已拥有的狂飙突进的浪漫情怀。他从这次事件中,看到了人应该勇敢追求真爱的道理。于是,很快,徐志摩便跟自己的发妻张幼仪解除了婚姻。在写给张幼仪的信中,他说:“……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从这信中,可以看出徐志摩那股强烈的追求新生命、新感情的情怀。他甚至认为,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得到幸福,才能去改良社会。假如没有这种情怀,怎么谈得上改良社会,造福人类呢?他的著名诗歌《最后的那一天》,便是这种情怀的最好写照:

在春风不再回来的那一年,

在枯枝不再青条的那一天,

那时间天空再没有光照,

只黑蒙蒙的妖氛弥漫着

太阳,月亮,星光死去了的空间;

在一切标准推翻的那一天,

在一切价值重估的那时间:

暴露在最后审判的威灵中

一切的虚伪与虚荣与虚空:

赤裸裸的灵魂们匍匐在主的跟前;

我爱,那时间你我再不必张皇,

更不须声诉,辨冤,再不必隐藏,

你我的心,象一朵雪白的并蒂莲,

在爱的青梗上秀挺,欢欣,鲜妍,

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

徐志摩此举,在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包括他的老师梁启超,也曾严厉斥责他“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痛苦之上”。

十分直接地批评了徐志摩那种浪漫起来什么都不顾的诗人情怀。

对于徐志摩究竟对与不对,我们不置可否。然而,可以确定的是,正是林徽因,唤起了这位诗人勇敢追求真爱、追求真感情的浪漫情怀。

可是,自古多情空余恨。徐志摩的情怀并没有引得佳人回首。

从英国回来不久,林徽因便与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确定了婚事。

已经是局外人的徐志摩,此时仍未放弃。他不断以各种理由,想接近林徽因。无奈之下,林徽因和梁思成只好用英语在门上贴了一张纸条:“恋人想单独在一起。”

1924年4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华访问,徐志摩便邀请林徽因在泰戈尔访问北京期间做副翻译,林徽因答应了。对于徐志摩来说,或许那是一段最令他难忘的日子吧。这段时间的相处,几乎让徐志摩的浪漫情怀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表达。然而,这件事情结束之后,林徽因毅然决然地和梁思成赴美留学了。

听闻消息,徐志摩犹如从五天云坠落凡间,他大哭一场,无限依恋地惜别了心中的爱人。他没有再去疯狂追求林徽因,只是把一片深情都写进了自己的文字里。

1931年11月19日早8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准备前往北平,参加当晚林徽因的中国建筑艺术演讲会。

当飞机到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天上大雾弥漫,飞机师只能降低高度,以辨明航向。谁知,却不幸撞上白马山,飞机坠入山谷,机上所有人员,包括两位机师和徐志摩全部遇难。

听闻噩耗,林徽因当场晕倒在地。她怎能料到,那个浑身充满生命热情的知心人,竟会如此突然地离开自己呢?

11月20日下午,胡适的北平家中,梁思成、林徽因、张奚若、陶孟和、傅斯年等文化名人、好友相聚一起,相对凄凄。林徽因更是潸然泪下。

随后的收敛尸骨,林徽因没有前去,而是叫丈夫梁思成去了。

梁思成从现场捡了一块烧焦了的木头,拿回去给了林徽因,以作纪念。见到那块木头,林徽因像是见到徐志摩的尸骨一般,非常悲痛。她把这块木头挂在了床头,一直就这么挂着,直到她1955年去世。她觉得,徐志摩是为了赶回来听她的演讲而死的,她就要用这种方式纪念他。这是一份多么高贵和纯洁的情感!

徐志摩的去世,是林徽因久久无法摆脱的伤感。每到他的忌日,林徽因都会用鲜花围住徐志摩的照片,深深地寄托着自己的哀思。或许,这份哀思里还包含着另外一份真挚的情谊。四年后,林徽因终于挣脱出这份伤感,她写道:“你应当相信我不会向悲哀投降,什么时候我都相信倔强的忠于生的。”在她心目中,这位逝去的老友,“人格里最精华的,就是对人的同情、和蔼,和优容。”徐志摩在林徽因眼中,竟然是如此的完美。相信,徐志摩泉下有知,也应该含笑了。

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就是说,浪漫美好的诗歌,充满的都是纯真无邪的情感,就如同白玉一般无暇。这或许可以借来形容徐志摩跟林徽因的感情吧。很多年之后,林徽因曾写信给胡适,回忆起了她与徐志摩的交往:“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起”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后来更要对得起另一个爱我的人,我自己有时的心,我的性情便弄得十分为难……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徐志摩也承认过这话。”

林徽因仍然是思念徐志摩的!这是两颗心心相惜的心灵之间的思念,超越了一般人眼中的情情爱爱,即便已经有着俗世的障碍在其间。不过,就让此情只待成追忆吧!毕竟,他们共同拥有过美丽的人间四月天!

“梁上君子.林下关人’。

如果说林徽因与徐志摩之间是一份只可追忆的浪漫情感,那么她与丈夫梁思成之间则是弥久越坚的真挚爱情。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姻,用他们的好友,同时也是林徽因爱慕者的金岳霖的话说,便是“梁上君子,林下美人”,可谓是“神仙眷侣”。

众所周知,梁思成是中国近代思想家、大学者梁启超的长子,他本身也是知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性格严谨而不失活泼,长相清秀的他在早年就读清华的时候,是个不折不扣的“活跃分子”:他喜爱绘画,曾任《清华年报》美术编辑;他喜爱音乐,当过管弦乐队队长;他还喜爱体育,并获得过校体育运动会跳高冠军。与这些爱好相随的,则是他那不知是否遗传于梁启超的政治头脑。在同学们眼中,梁思成“具有冷静而敏捷的政治头脑”。这就难怪,他在“五四”运动时,成为清华“爱国十人团”和“义勇军”的中坚分子了。

对于这个长子,梁启超自然寄望颇高。无论是梁思成的学业、求职,还是婚姻,他都关怀备至。不过,深知当时中国政治黑暗的梁启超,却并不希望儿子再踏上仕途,而是让他学习当时比较生僻的建筑学。

父亲的期望是一方面,而真正让梁思成走上建筑学研究道路的,则是他未来的妻子林徽因。梁思成曾对朋友说过:“当我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这个专业。”

实际上,梁思成与林徽因,早在这次拜访之前就已经相识了。

梁、林两家是世交,林徽因在出国之前,两人有着很多的见面机会。正如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在《回忆我的父亲》中写的那样:

“父亲大约十七岁时,有一天,祖父要父亲到他的老朋友林长民家里去见见他的女儿林徽因(当时名林徽音)。父亲明白祖父的用意,虽然他还很年轻,并不急于谈恋爱,但他仍从南长街的梁家来到景山附近的林家。在‘林叔’的书房里,父亲暗自猜想,按照当时的时尚,这位林小姐的打扮大概是:绸缎衫裤,梳一条油光光的大辫子。不知怎的,他感到有些不自在。门开了,年仅十四岁的林徽因走进房来。父亲看到的是一个亭亭玉立却仍带稚气的小姑娘,梳两条小辫,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仅及膝下的黑色绸裙上;她翩然转身告辞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给父亲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良好的家族关系,使得林徽因在从英国回来后便和梁思成确立了恋爱关系,并且很快进入热恋。这对神仙眷侣,经常在环境优美的北海公园幽会,一起参加音乐演出,一起逛太庙。在那些春光灿烂的日子里,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欢歌笑语、浪漫情丝。

两人甜蜜的爱情,因为一次意外的车祸变得更加坚实。1923年5月7日,梁思成骑摩托车和弟弟梁思永上街参加“国难日”示威游行。结果,在长安街被北洋军阀国务院权贵金永炎的汽车撞倒,梁思成受了重伤。那天,梁家正在为梁启超的二弟祝寿。消息传来,梁家自然大乱,而前来赴宴的林长民全家也跟着费心。这其中,最担心的莫过于林徽因。眼看着恋人鲜血淋淋,她急得不知所措。

送到医院抢救的梁思成,确诊为腿筋骨大伤。虽然经过治疗没有生命危险,梁思成却从此落下了残疾,左腿比右腿短了小小一截。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林徽因每天在医院悉心服侍。当时恰值初夏,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的梁思成热得大汗淋淋。林徽因并不避讳,替恋人揩面檫身,无微不至。两人的爱情,经历了这次磨难之后,愈发显得甜蜜。

车祸事件之后,在梁启超的精心安排下,梁思成与林徽因一起赴美国留学。身处大洋彼岸的异国他乡,一对年轻人都离开亲人万里之遥。于是,两人更加朝夕相伴,深深依恋,感情也越加弥笃。

就在林徽因学业进展十分顺利的时候,1925年却传来了父亲林长民遇刺身亡的噩耗。一时间,她感觉天崩地裂。若是没有梁思成的日夜守护,向来把父亲视作精神依靠的林徽因,绝难迈过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