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给孩子一颗坚韧的心
8445200000029

第29章 专注执着篇: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4)

一年之后,女孩仍没有被选上,她实在没有信心再练下去。她认为自己虽然场上表现不错, 但个头太矮,再加上每次选人时,她都迫切希望被选中,因此上场后就显得紧张,导致平时 训练的水平发挥不出来。她为自己在足球道路上黯淡的前程感到迷茫,就有了放弃踢球的打 算。

这天,她告诉教练说:“看来我不适合踢足球了,我想读书,想考大学。”教练见女孩去意 已决,默默地看着她,什么也没说。

第二天女孩却收到了职业队的录取通知书。她激动不已地立马前去报到。其实,她骨子里还 是喜欢足球。女孩这次很高兴地跑去找教练,她发现教练的眼中同她一样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教练这次开口说话了:“孩子,以前我总说下一次就是你,其实那句话不是真的;我不能 说你的球艺还不精,这样会打击你。我是希望你一直努力练下去。”

女孩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

在职业队受到良好系统的实战训练后,女孩很快便脱颖而出,成了全国闻名的优秀球员。

俗话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人在人生低谷中徘徊,感觉快支持不 下去的时候,很可能就是黎明的前夜,只要你再坚持一下,拐过一个小弯,就到达巅峰了。

痴迷考古的谢里曼: 德国有个叫亨利·谢里曼的商人,幼年时期深深迷恋《荷马史诗》,并暗下决心,一旦他有 了足够的收入,就投身考古研究。

谢里曼很清楚,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是需要很多钱的,而自己家境十分贫寒,在现实与理想 之间,没有直线可走,他决定走曲线。

于是,从12岁起,谢里曼就自己挣钱谋生,先后做过学徒、售货员、见习水手、银行信差, 后来在俄罗斯开了一家商务办事处。

谢里曼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理想。利用业余时间,他自修了古希腊语,又通过参与各国之间的 商务活动,他学会了多门外语,这些都为日后打下了基础。

多年以后,谢里曼终于在经营俄国的石油业中积攒了一大笔钱,当人们以为他会大大享受一 番时,他却放弃了有利可图的商业,把全部时间和钱财都花在追求儿时的理想上去了。

谢里曼坚信,通过发掘,一定能够找到《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所描述的城市、古战场 遗址和那些英雄的坟墓。

1870年,他开始在特洛伊挖掘。几年时间,他先后挖掘出9座城市,并最终挖到了迈锡尼和 梯林斯这两座爱琴海古城。这样,商人谢里曼就成了发现高度发展的爱琴海文明的第一人, 其发现在世界文明史中有着重要意义。

此时,人们才真正明白:为什么痴迷考古的谢里曼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去赚钱,因为像许多事 业一样,考古研究特别是发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也需要衣食无忧的心态。

在平面上,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时候,却是“曲线”最短。如果直 接实现目标有困难,不妨先转一个弯。不管经过多么曲折的路线,真正执着的人都不会放弃 初衷。

一个最好的医生: 拉塞尔·尼尔森博士是17~18世纪英国最好的心脏外科手术医生,也是当时世界上这一 领域最好的医生。

1800年,一位英国妇女把她的孩子交给了尼尔森医生,希望能把她的孩子治好。经过十 几个小时的心脏手术之后,尼尔森医生尽了最大努力,但最终没能挽救这个小孩的生命。几 年之后,这位妇女的第二个孩子的心脏得了同样的病,妇女又把第二个孩子送到了尼尔森医 生的手里,希望医生能救救孩子。

尼尔森医生对这位妇女说:“几年前,我没能挽救您的孩子的生命,您还敢把您的第 二个孩子托付给我吗?”妇女说:“我相信,这个世界也只有您才能帮助我救回自己的孩子 !” 尼尔森医生为了保证这次手术成功,于是在动手术之前,他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去研 究几年前的那场手术的过程,并查阅大量资料,因为在他心里总在想:不能让这个妇女的第 二个孩子死在自己的手术台上。

虽然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努力,第二次手术结束后的第二天,孩子终因心脏衰竭而停 止了跳动。手术再一次失败,妇女留下了伤心的眼泪,只能感叹命运的不幸。尼尔森医生经 过两次手术失败后,他想放弃他的职业,因为他无法承受母亲两次失去孩子所带给他的痛苦 。

他的妻子知道后,对他说:“你是最好的医生,如果你放弃了,其他的医生又要从头开始 研究,不知道又会有多少孩子死在手术台上。如果你再多努力一些,多知道一些,也许 你就会成功。”

终于尼尔森医生开始潜心研究并进行了大量临床实验,并最终攻克了这一难关,他把 他的临床经验告诉了很多医生,并最终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只要你更努力工作些,学得更多些,在挫折面前更执着些,荣誉的花环迟早会戴在你的头上 。

一层薄薄的透明膜: 别涅迪克博士是法国一家化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

一次,在实验室里,他准备将一种溶液倒入烧瓶,一不小心烧瓶“咣当”落在了地上,糟糕 !还得费时间打扫玻璃碎片,别涅迪克博士有些懊恼。然而,烧瓶并没有破碎,于是他弯下 腰捡起烧瓶仔细观察,这只烧瓶和其他烧瓶一样普通,以前也曾有烧瓶掉在地上,但无一例 外全都破成了碎片,为什么这只烧瓶仅有几道裂痕而没有破碎呢?别涅迪克博士一时找不到 答案,于是他就把这只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

不久后的一天,在别涅迪克博士走进实验室前,他看到一张报纸上报道说市区有两辆客车相 撞,车上的多数乘客被挡风玻璃的碎片划伤,其中一辆车的司机被一块碎玻璃刺穿面部而进 入口腔。别涅迪克博士一下子想到了那只裂而不碎的烧瓶。他走进实验室拿过那只烧瓶,只 见那只烧瓶的瓶壁有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膜。

别涅迪克博士用刀片小心地取下一点进行化验,结果表明,这只烧瓶曾盛过一种叫硝酸纤维 素的化学溶液,那层薄薄的膜就是这种溶液蒸发后残留下来,遇空气后产生了反应,从而牢 牢粘贴在瓶壁上起到保护作用。因为无色透明,所以一点儿也不影响视觉。

“如果这种溶液,用于汽车玻璃的生产中,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乘客的生命安全系 数不是更有保障吗?”……

别涅迪克博士因为这个小小的发现,而荣登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的榜首。

生活中并不缺少机遇,缺少的只是善于发现的眼睛。唯有执着于探索和坚持不懈努力的人, 才能把握更多的机会。

一次昆虫长跑比赛: 昆虫王国要举行一次长跑比赛,蟋蟀、蚂蚁和蜗牛家族都选派了各自的代表。观众们对蟋 蟀最为看重,它既能跑又能跳,肯定拿冠军;其次看好蚂蚁,认为蚂蚁获得亚军没问题;说 到蜗牛,大家都忍不住笑了,但为了不伤蜗牛的自尊心,都安慰它说:“贵在参与,你能参 赛,精神可嘉!”

比赛开始了。一只黑色和一只金黄色的蟋蟀遥遥领先,几只蚂蚁紧随其后,那只蜗牛被 远远地甩在后面。眼看快到终点了,两只蟋蟀为争夺冠军,突然相互挤撞起来,继而就咬在 一起,因严重犯规,它们被裁判罚出赛场。

“蚂蚁,加油!蚂蚁,加油!”观众们对好斗的蟋蟀感到很失望,就把希望寄托在几只 蚂蚁身上。

可是,在奔跑途中,几只蚂蚁不约而同地看到一粒大米,便纷纷围上去争夺起来,乱成一团 ……

最终,一步一步坚持的蜗牛获得这次长跑比赛的冠军。

一个人只有心无旁骛地执着于目标,不为各种干扰所阻挠,不为各种诱惑所左右,才有获 得巨大成功的希望。

梦寐以求的金币: 乔治是一个喜欢开玩笑的庄园主,圣诞节前夕,他觉得应该给予兢兢业业的管家以嘉奖。 于是他拍着管家杰克的肩膀说:“这里有四大碗粥,我在其中一碗的碗底放了两枚金币,亲 爱的杰克,看看你的运气怎么样了。”

杰克非常渴望得到金币,但是他不确定究竟哪个碗里放有金币。他犹豫着把第一碗里的 粥喝了一部分,忽然觉得金币应该在第二个碗里,于是他又去喝了一半第二碗的粥,但是心 里还是不甘心,便把第三碗的粥又喝掉了一部分,最后又改变了主意,第四碗粥又被他艰难 地喝了一半——这时候,杰克感到自己的胃里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

结果,他一枚金币也没有得到。

其实,乔治在每碗粥的碗底都放了两枚金币。他只要随便喝掉一碗美味的粥,都会得到 梦寐以求的金币。

比别人更执着,愿意付出更多努力的人,常常有意外的收获;而浅尝辄止,常常会致使 我们失去唾手可得的成功。

一个白痴画家: 一个白痴孩子,每个人见了他都会烦,包括他的父母,没有人能教育他,只得求助于康复中 心。于是,父母把他带到一家儿童教养中心。那里的老师也无法管教他,他不停地在课堂上 发出像警车鸣叫一样的声音,让儿童惊吓不已。然后他的手不断在玩东西,一刻也不休息, 连睡觉的时候也在运动他的手。

老师说这样的孩子没救了,让他自生自灭吧。

一天,孩子发现了地上有支笔,他像平常一样不停地玩着这支笔,不断在地上画着线条,没 有人能阻止他这么干。

第二天起来,他继续画。

但是,细心的老师发现了他画的这些线条,她惊呼:“天哪,他竟然会画画。”

其实,这些线条并不是画,但是一个白痴儿童能画出圆形、方形的轮廓也足以让人惊讶了。

老师再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夺走他手中的东西,而是让他在地上画,或者在地上铺上白纸,让 他在纸上画,然后又给他不同颜色的水笔,除了睡觉之外,他都在不停地画,没有人指导他 ,他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和水笔。

10年后,他画的画被人拿到了展卖会,结果,意外地卖出去了,他得到了16英镑,而且被许 多资深画家看好。

他就这样一举成名,他的名字叫理查·范辅乐,苏格兰人,他的作品在欧洲和北美展出100 多次,已卖出1000多幅作品,每幅的售价是2000美元。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专注和执着的力量是惊人的,它们常常能够弥补智慧和才干的不足, 冲破各种不利因素的障碍。

“纳斯卡线条”之谜: 在秘鲁首都利马以南四百公里的地方,有一座被称为纳斯卡的山谷。那里有一片约250平方 公里的荒凉高地,当人们从飞机上向下俯瞰时,可以看到许多巨型图案,有的呈长方形、平 行四边形、三角形;有的呈螺旋形、星形;还有一些图案像蜘蛛、蜂鸟、蜥蜴等动物或植物 ,组成这些图案的线条短则几百米,长则几公里;更令人惊叹的是,如果早晨登上附近山顶 上观察,在朝阳的照耀下,巨画的线条非常清楚,但太阳一升高,巨画因光线角度的变化而 在眼前消失。

据考古学家推测,这些远古巨画应建于公元前1000年末至公元前450年左右。然而这些神妙 至极、巧夺天工的巨画究竟出于何人之手,是干什么用的,至今依然是世界上一个难解的谜 。

在众多研究“纳斯卡线条”的科学家中,有一位玛利亚女士,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密纳 斯卡和保护纳斯卡的神圣事业中,终身未嫁,在沙漠上一住就是60年,过着素食粗衣的清贫 生活,直到1998年以95岁高龄去世。人们说:她的生命是为“纳斯卡线条”而存在的,因此 ,一生就嫁给了这片远古的荒原。

有人说,人的一生只要能干成一件事就足够了。遗憾的是,玛利亚女士这一生并不能算 是一个成功者,“纳斯卡线条”依然如谜一般的停留在人们的争论中。但这并没有妨碍玛利 亚女士在人格上得到世人的尊敬。因为成功与否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伟大,她奋斗不息的精 神才是永垂不朽的。玛利亚死后,纳斯卡小镇万人空巷为她送行,她的故居如今已对外开放 ,成为人们深深怀念这位杰出女性的地方。

在很多事业上,是不能以成败论英雄的。一个人胸怀宏大的志向,有了执着的精神,贡献了 自己毕生的精力,纵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也是虽败犹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