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给孩子一颗坚韧的心
8445200000004

第4章 努力进取篇:只要你愿意努力去尝试 (4)

当白发苍苍的图书馆员正在为这10岁的小女孩所借的书盖上日期戳印时,小女孩渴望地 看着柜台上“新书专柜”的地方。她为写书这件事一再地惊叹,在书中开创另一个世界是何 等的荣耀。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她定下了她的目标。

“当我长大以后,”她说,“我要当一个作家。我要写书。”

图书馆员检索了她的戳记后,微笑着鼓励她,并没有像其他大人一样叫小孩谦虚点。 “如果你真的写了书,”她回答,“把它带到我们图书馆来,我会展示它,就放在柜台上 。”

小女孩承诺说,她一定会的。

她长大了,她的梦也是。她在九年级时有了第一份工作,撰写简短的个人档案,每写一 个档案,地方的报社都会给她15元钱。钱的吸引力比让她的文字出现在报刊上的魔力逊色 多了。

而离写一本书还有根长的路要走。

她编她高中的校内报纸,结婚,有了自己的家,而写作的火焰还在内心深处燃烧着。她 有了一个兼职的工作,把学校发生的新闻编成周报。这使她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也可动动脑。

但书还是连影子也没有。

她又到一家大报社从事全职的工作,甚至还尝试编辑杂志。

还是没写书。

最后,她相信她有话要说,开始了创作。她把成品送给两家出版商过目,但遭到拒绝。 于是她悲伤地把它丢在一旁。7年后,旧梦复燃,她有了一个经纪人,也写了另外一本书。 她把藏起来的那本书一起拿出来,很快地两本书都找到了出版商。

但书的出版比报纸慢得多,所以她又等了两年。有一天,内含这名自由撰稿人新书的邮 包寄到她门前,她打开一看,哭了起来。等了这么久,她的梦终于落实在她的手上。

她记起了图书馆管理员的邀请和她的承诺。

当然,那个特别的管理员早已去世,小小图书馆也扩建成大图书馆。

这个女人打电话问了图书馆馆长的名字。她写了一封信,告诉她,她的前辈对小女孩的 意义有多重大。她在高中毕业后第三十年校庆会回到小镇来。她写道,她会愿意让她带两本 书送给图书馆吗?这对当时那个10岁的小女孩而言是件大事,似乎也是对鼓励过小孩的管理 员表示尊敬的方式。

图书馆管理员复电表示欢迎。所以她带了她的两本书去了。

她发现新的大图书馆就在她当初念的高中对面;就在那间她的作家生涯永不会用到的和 代数奋战的教室对面,几乎就在她老家旧址,从前的隔壁人家已经都拆除了,变成一个市中 心,还有这间大图书馆。

馆内,图书馆员热情地欢迎她。她向她介绍一位地方报纸的记者——就是从前她曾乞求 过写作机会的那家报纸的后来人。

然后,她把她的书交给图书馆员,而她把它们放在柜台上,还附上了解说。泪水流满了 女人的面颊。

她拥抱了图书馆员之后离开了,在外头照了一张相片,证明梦想成真,承诺也兑现了— —虽然经过了38年。

站在图书馆公布栏的海报旁,10岁小女孩的梦想和这名作家终于合二为一了。上头写着 :欢迎归来,姜·米歇尔!

命运并不存在于一小时的决定中,而是建筑在长时间的努力、考验和默默无闻的工作基础上 。成功决不会一帆风顺,青云直上。要想成功,就要靠顽强的信念和斗志,不懈攀登,克服 障碍,寻求机会。

一个杰出的男高音: 在意大利德纳市郊,有一座只有两个单元门的公寓。公寓前面,有一块开阔碧绿的芳草地, 不远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小树林。

1935年10月的一天,一个小男孩在这个公寓里呱呱坠地,他那洪亮的哭声好像在向全世界宣 告他的降生。接生的医生听了高兴地拍手叫道:“天哪,多好的男高音哪!”这个孩子就是 后来闻名遐迩、誉满全球、被称为“当代歌王”的意大利着名男歌唱家卢奇安诺·帕瓦罗蒂 。

帕瓦罗蒂从小就喜欢唱歌。他的父亲费尔南多·帕瓦罗蒂是个面包师,却有着良好的声音素 质,是个出色的男高音。老帕瓦罗蒂一度想成为歌唱家,后来改变了主意。妻子是个感情尤 为丰富的女人,她爱听音乐,优美的音乐往往能唤起她心中的狂澜。帕瓦罗蒂十分幸运地既 继承了父亲动人的歌喉,又继承了母亲丰富的感情。

老帕瓦罗蒂收集了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歌唱家的唱片:吉利、马尔蒂内利·斯基帕、卡鲁索 ……他无休无止地听,直到把唱片听坏为止。父亲对歌唱的痴情无疑对年幼的帕瓦罗蒂产生 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给了他良好的音乐熏陶和启蒙。

幼小的帕瓦罗蒂开始模仿父亲,在自己的房间里,他学唱《女人爱变卦》,他的歌声吵得四 邻站在公寓窗口冲他大声喊叫,以示不满。5岁的时候,帕瓦罗蒂已经能够带上一个小板凳 ,坐在后院的小喷泉旁,手持曼陀林弹小夜曲了。在邻里街坊的眼中,他已经是一个小小的 歌唱家了。他们从帕瓦罗蒂的童声里发现了他成为歌唱演员的潜力。

9岁时,帕瓦罗蒂进入唱诗班,那是摩德纳一个名叫圣·杰来尼诺的小教堂。这个教堂给帕 瓦罗蒂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回忆。成了着名歌唱家以后,演出闲暇时,帕瓦罗蒂经常到这里走 走,重温儿时的旧梦。

12岁时,世界着名男高音歌唱家贝尼亚米诺·吉利到摩德纳歌剧院演出。排练结束后,帕瓦 罗蒂悄悄来到歌唱家身边,胆怯而小声地说:“我也想成为歌唱家。”

“好孩子,很好。但是,你要下工夫啊!”吉利抚摸着帕瓦罗蒂的头,亲切地对他说。

“您学习了多长时间?”帕瓦罗蒂赶紧问道。

“我现在仍在学,我一直在学习,懂得吗?”

60多岁高龄吉利的一番话使小帕瓦罗蒂心中翻滚着激动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成为一名歌 唱家,一名像吉利那样的歌唱家的愿望,在年幼的帕瓦罗蒂心灵中悄然萌生。“30岁前一事 无成,我将改弦更张,另谋生路。”初中毕业,帕瓦罗蒂上了师范学校。师范毕业后,他面 临着重大选择:是上大学,还是学声乐?

提到上大学,对年轻的他来说,无疑在巨大的吸引力;然而,上大学意味着还要付出5年的 时间和一笔不小的花销。帕瓦罗蒂明白自己家境并不富裕,他不想再增加父母的负担。但这 是大事,必须征求家人的意见。

“你还是到罗马上体操学校吧!”慈祥的父母亲见他酷爱体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不 ,我想学声乐,我想当一名歌唱家。”帕瓦罗蒂信心十足地回答道。

对于这一选择,父母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既然他坚持,那就让他试试吧!”母亲是爱 儿子的,这种爱只有帕瓦罗蒂心里明白。

“学唱歌要吃很多苦,受很多累,你受得了吗?我一辈子喜欢音乐,可没搞出个什么名堂来 。”父亲的担忧不无道理。

帕瓦罗蒂对当歌唱家早已铁了心,他坚持道:“没关系,我想留在家乡学声乐,什么苦都可 以吃,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

见到父母默不出声,帕瓦罗蒂决定趁热打铁:“不过,我请父母亲再供养我几年。我保证, 如果30岁以前一事无成,我将改弦更张、另谋生路。”

1955年,19岁的帕瓦罗蒂拜职业男高音阿里戈·波拉为师,正式开始声乐学习。

波拉是一位很好的老师。他认为,对一位初学歌唱的人来讲,最重要的是了解并掌握正确的 发音和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这是歌唱的基础。他开始教授帕瓦罗蒂歌唱技巧,极力使帕瓦 罗蒂掌握这个技巧并成为一种自然的、自发的本能。

整整6个月的时间,帕瓦罗蒂整天全都是练声和发音练习,没有曲调,没有旋律,只有音阶 和练曲。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他都置之度外,整日把自己关在屋内,无休无止地一遍一遍 地重复A、E、I、O、U,从枯燥的练声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

帕瓦罗蒂的勤奋学习,表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毅力,奠定了他日后成功的基础 。多年以后,他的导师波拉这样赞扬道:“从一开始,我就断定卢奇安诺会成为一个杰出的 男高音。不仅因为他有理想的声音素质,而且因为他有一种专心致志、顽强、刻苦、好学的 精神。在我家上课时,他不是为了完成一个小时的上课任务,而是如饥似渴地努力使自己的 声音变得更美。”

跟随波拉学习两年半,帕瓦罗蒂的声乐技巧有了很大提高。波拉在与日本订立长期演出合同 后,把帕瓦罗蒂介绍给艾米利亚地区杰出男高音康波加利安尼。在那里,他与儿时朋友米雷 拉·弗雷尼再次成为同学,二人交流心得体会,憧憬未来美好的歌剧生涯。后来,弗雷尼成 了世界着名女高音,二人经常全作演出。

在康波加利安尼那里帕瓦罗蒂一学就是5年。艾米利亚歌剧院升起了一颗耀眼的新星——帕 瓦罗蒂可以开独立的音乐会了,此时的他羽翼渐丰,踌躇满志。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开始一两场独唱音乐会,观众反应平平,他没有得到任何报 酬。满怀热情的帕瓦罗蒂情绪低落,当头一棒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他承担不了这个打击。

一开始,他信心百倍,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一鸣惊人,荣获观众热烈的掌声和鲜花。然而事 与愿违,7年过去,一事无成,囊空如洗,还是孑然一人。心情郁闷的他,声带上长了小结 ,唱起歌来,声音变调,效果不好,自己的歌唱家美梦眼看就要破灭了。他对着女朋友—— 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阿杜阿·维罗尼说道:“没希望了,再到萨尔索马焦雷演一场,从此与舞 台告别了。”

处于低落的帕瓦罗蒂干脆静下心来休整,把烦闷暂时置之脑后。那天,萨尔索马焦雷的歌剧 场早已坐满了观众,人们静候演出开始。轮到帕瓦罗蒂演出了。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心理上 的负担,从容不迫地演唱。多年来从两位恩师那里学习来的全部技巧,和生俱有的美妙嗓音 ,在这次演出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人群中爆发出来阵阵掌声。演出成功了!帕瓦罗蒂 没有想到自己这次临场发挥有这么好,他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但愿这是生命中的一个 转折点。”帕瓦罗蒂在内心里祈祷着上帝的保佑。

又一次重要考验到来了。帕瓦罗蒂应邀在勒佐·艾米利亚的阿里斯托大厅演出。他选唱难度 很大的男高音咏叹调《弄臣》中的《我似乎看见了眼泪》。走上舞台,帕瓦罗蒂一眼看到坐 在观众席位上的世界着名男高音歌唱家费鲁乔·塔利阿维尼,他感到在大师面前演出,无异 于关公面前舞大刀,他顿时紧张了起来,呼吸急促。他极力控制住自己,努力地把自己的 特长发挥出来。演出后,塔利阿维尼对帕瓦罗蒂的演唱十分满意,当即表示:“我还要看你 的 《波希米亚人》演出。”帕瓦罗蒂深感荣幸,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

1961年,帕瓦罗蒂以《波希米亚人》中鲁道夫的一个唱段参加了阿基米·佩里国际声乐比赛 ,一举夺得了第一名。帕瓦罗蒂终于一炮打响了!

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促使我们启程、拼搏、播种和奋斗。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 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能有收获;只有奋斗,才能品 味幸福的人生。

最优秀的女主角: 艾伦的妹妹纳尔从小喜爱音乐,13岁的时候,纳尔在红极一时的欧洲歌剧明星琴·劳莱 恩悉心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声乐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纳尔17岁的时候,着名的声乐辅导教师兼大都会歌剧院女主角的伴奏科恩纳达·波斯对 纳尔说,“唱得不错,但离完美还有很大差距。到纽约来吧,我辅导你。”

纳尔高兴得几乎昏了过去。但是要到纽约去,哪来的钱呢?父亲当时手头拮据,两个姐 姐又在上大学。但是,纳尔在向父亲谈了自己的打算后,父亲还是决定支持她去纽约学习。

一个歌手走上社会要过的第一关,便是有评论界人士参加的首场演出。对纳尔来说,这 个关键时刻是在1947年的春天。她家用350美元租下了纽约市政厅为她举行首场演出。

父亲对纳尔的首场演出,内内外外地操着心。并且写信求助于全国各地同他在五金生意 上有交道的人,恳请他们来观看演出。

纳尔演出时,大厅里座无虚席!每唱完一首歌曲,听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天晚上的 音乐会虽然只取得了一般的成功,但对艾伦一家来说,却是非同小可了。母亲虽然看到了纳 尔的演出,但几个月后她便突然患病去世。

第二天,情况却使人大失所望。早晨他们拿到报纸时,心都凉了,没有黑字标题报道纳 尔的演出。他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找到了无关痛痒的几行小字。

纳尔一声不吭,悄悄地抽泣起来。她花了很大代价,辛辛苦苦地学了8年,可是仍然没 能跨进歌剧院的大门。

为了付每周的房租,纳尔经常在教堂里参加唱诗班;为了寻找职业,她不停地在街头徘 徊,排在千百个处境同她相似的“歌星”的行列里,以谋求一个试听的机会。但是,她每次 得到的答复几乎都是同样的一个声音:“对不起,这里没有名额了。”

后来,纳尔听说苏黎世的国家歌剧院需要年轻歌手,于是便借了钱坐船去瑞士,径直走 进了国家歌剧院。但是,剧院经理却冷冷地说:“对不起,今年我们所需要的演员已招聘满 了。”

“我从3000里之外赶到这里,就是为了让您试听一下的,”她并不因碰壁而离去,“您 就让我试唱一下吧。”于是,她也不管剧院经理同意与否,拉开嗓门便唱了起来。不一会, 剧院经理便被她那圆润甜美、感情深沉的歌声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