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8445500000002

第2章 忆我在灵武园艺场工作的片断

李有信

我是1950年3月至1951年8月在灵武园艺场工作的,先后一年半左右。

1950年春节过后,我们被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分配到宁夏工作。我们一行七人,从西安出发,坐着一辆破旧不堪的苏制嘎斯卡车,走了11天才到银川。在省建设厅报了到,暂住在厅里一个大炕上等待分配。没有多久,我们就陆续被派遣到各自的工作岗位。我被分配到灵武园艺场。

宁夏解放后,灵武园艺场暂由灵武县代管,场里的人员和工作仍维持原状。这次派我去,就是组织上已决定将该场划归宁夏省农业试验场,让我去接管。根据组织上的安排,我先到永宁王太堡省农业试验场场部,1950年3月初由农场场长霍纯锡同志带领前往灵武园艺场。当天早饭后,我们由王太堡出发,霍场长骑自行车走公路,我骑着马驮上行李走马路(当时公路上不准走牲口),分头前往灵武,在灵武城见面再一同去园艺场。到园艺场时已是黄昏,我们让工人将当时园艺场负责人史占元从家里找来(他住在场北面姓徐的农民家)。霍场长给他讲明来意,晚上史占元在他家招待我们吃了一顿粉汤。饭后,我们回到场里,就睡在亭子东屋的土炕上,铺盖是我带的一条被子和褥子。为了安全,我用行李绳将霍场长的自行车拴在桌子腿上。第二天,史占元拿来交接手续的清单交给霍场长,并领我们在场里看了一圈。早饭后,霍场长即回王太堡场,史占元也回了家。就这样,这个场算是被我们接管了,我成为解放后人民政府派往灵武园艺场的第一个干部。

灵武园艺场的历史和以往的情况,我没有考察和了解。当时的场子50多亩大,坐落在灵武城东南的东山坡上,东面临山,其他三面挨着群众的果园。这个场子虽是公家办的,但和周围群众的园子差不多。场内栽植的杏、梨、桃、枣、葡萄、核桃等,都是些当地农家品种。周围群众栽植的也都是这些。果树也不进行整枝修剪。设备极其简陋,场内除了五间亭子和一条较宽较直的丁字形道路,其他就是有三间土屋、一头黄牛以及几样简单的灶具。说是一个园艺场,可什么科学仪器都没有。史占元走后,场里就剩下我和两个工人。场里没有一分钱,而且人没粮吃,牲口没草料。这就是当时我们从国民党手中接过的灵武园艺场,也是我工作的起步点。

从灵武园艺场被划归省农业试验场后,再到省灵武园艺试验场成立前近一年时间里,组织上没有给我们下达过什么任务和要求,一切维持原状。看管好这个园子,就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在这一年里,我和两个工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们按照农时变换,随着季节的节奏,进行果园管理、修渠浇水、除虫(人工摘虫卵、捉成虫)、锄草、采摘销售果品等工作。一日两餐,自做自食。晚上我们睡在一个大炕上,说说闲话,尚不感寂寞。1950年上半年,社会上常有土匪坏人出没,为了以防万一,我们睡时枕边都要放上铁锹或马刀(当时县公安局要给一支枪,我没敢要,要了把马刀)。我们订的《宁夏日报》,每天下午要去灵武城取。我们的生活费用是由农场统一发放(我是供给制),一般多是我每月去王太堡场部领取。徒步去一趟王太堡,往返最头疼的是过黄河。当时过河是人工摆渡,木船顺利时早去早到,不顺利时早出晚归。记得1950年10月的一天,我去王太堡,早上由场出发,行至仁存渡,当时正逢渡口过解放军,一般行人不渡。无奈我们向下游走去,到了个常不渡人的渡口。岸上没有吃的卖,上了船我饿得实在难受,同船一个好心干部给我一个梨,吃后当时觉得还可以,但过了一阵子又饿得发慌。就这样,我和两个工人过了差不多一年和周围群众一样的农家生活。

1951年,上级决定“宁夏省灵武园艺试验场”正式成立。高嘉楹场长及其他一些干部陆续到职,人员、设备俱增,并积极开展各项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工作。由于我先来场一年,灵武园艺场出现了生机,加之是学农的,所以领导分配我做科技推广和群众工作。1951年春,我协助省植保站给周围果农做梨星毛虫防治示范工作。由于宣传动员充分,科技干部亲自免费给群众喷洒防虫药剂,因此,不仅经济效益明显,而且为以后科技工作的普及打好了基础。我们还根据省建设厅的要求,将灵武地区的梨、李子等果树向省北的贺兰、平罗、惠农等县推广。同时,我们除在场所在地做果树、蔬菜科技示范推广工作外,还协助地方政府进行其他各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951年春,我们积极协助地方政府进行群众性的小麦选种工作,为此,我和当地乡、村干部及群众工作生活在一起。总之,省灵武园艺试验场成立以后,使灵武园艺场获得新生,各项工作蓬勃展开,全场职工上下齐心,同心同德,创业进取,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51年8月间,组织上调我去省农业试验场工作,我满怀留恋地离开了灵武。

我在灵武园艺场虽然只工作了一年多,但在今天想起那时,我还是十分怀念十分留恋我那革命生涯的第一站。我实难忘怀那种没有名利、地位之争,且缺乏物质享受的时代,虽然那时生活艰苦,但精神上感到异常的幸福。1986年夏,我因公去宁夏,到了银南地区,我专程到园艺场去看了看,此时的场子与原来的场子大不相同,原来的景物全没见到。从怀旧的心情上讲,未免有些惆怅,但见到一片现代化的果园林立在昔日的教场滩上,我感到由衷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