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太宗李世民(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8448200000070

第70章 革故鼎新(2)

人们常说,天子无情。而李世民却很重感情,讲义气,不杀开国功臣,让他们养尊处优,生活愉快。同时还设法提高他们的身价和家族门第,长保富贵,荫及子孙,诏令重新修订《氏族志》,重新编定氏族等级。

人选氏族等级的标准由吏部尚书高士廉、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棻和中书侍郎岑文本议决裁定。《氏族志》书成,奏报李世民。所谓氏族,就是士族。从前,山东的高门豪族崔、卢、李、郑等大姓,喜欢自我标榜门第,虽然多少代以来已经衰落,但仍保持世家声势,非世族人家想跟他们通婚,定要多索财物,作为聘礼。有些平民庶族甚至丢弃原来的籍贯而冒称名门士族,有的同胞兄弟也以妻族背景欺压手足骨肉。李世民十分厌恶这种风气,从贞观六年开始,即命高士廉等搜集全国的家谱,及朝廷的人事命令,再查考史书记载,甄别真伪,判断辈分,厘定等级顺序,褒扬忠孝贤良,贬斥奸佞叛逆,把全国的姓氏分成九等。高士廉等人没有摆脱“尚姓”(数世以前的相沿郡望)的影响,将黄门侍郎崔民干列为第一等高门,违背了李世民重修《氏族志》“尚官”的原则,即以今日官爵高低作为确定氏族等级的标准。李世民面露愠色,断然批驳道:

“汉高祖刘邦与萧何、曹参、樊哙、灌婴,皆以布衣起兵,至今仍受尊重,当做一代英豪。难道在乎他们的世卿世禄?崔氏偏居山东,梁、陈二朝战乱迁避江南,即令有什么人物,也不值得一提,何况他们子孙的才能德行衰竭,官爵地位降低,还很骄傲地以望族自负。尤其有的人挂羊头卖狗肉,有的投靠富贵人家,寡廉鲜耻。不知世人为什么偏要推崇他们?”

高士廉等不敢应对,一个个都垂下了脑袋。李世民扫视了他们一眼,继续往下说:

“本朝三品以上的公卿大臣,有的以品德行世,有的以功勋为人所称道,有的以文学素养致身显赫。那些破落的世族们,有什么可以羡慕的?有的人希望跟他们通婚,哪怕送再多的金银财物,他们照样被看做寒酸。真不知作何解释?现在要厘正讹谬,舍弃虚名,只取实际,你们仍然将崔民干列为第一等姓氏,是轻视大唐的官爵而遵循陈腐的流俗。”

“皇上息怒。”高士廉等一个个面红耳赤,“臣等当重新刊正。”

“朕与山东士族,旧既无嫌,为其自恃族望,嫁女多取聘礼,无礼无耻,因此非禁不可。重修《氏族志》,就是要整饬陈规陋习,树立新的风尚。”

高士廉等遵旨以当朝品秩高低制订标准,于是确定以皇族李姓列居首位,外戚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的情绪变化很大,喜怒无常,时而苦闷得辗转反侧,仰天长嘘;时而莫名其妙地发火,无故训人;时而烦躁地用手指乱扯自己的胡须;时而困倦得哈欠连天,身子如棉花般松软,昏昏欲睡;时而到处乱转一气;时而又独自呆在御书房里,不看书,也不见任何人,深陷于忧思之中。他心情悒郁,酷若梅雨天气一样,脸色阴沉,眼睛发红,湿漉漉的。抬头仰望,天空的云雾薄似丝绸,而他却觉得仿佛有无边的愁云悬浮在皇宫的上空,日色也昏然无光。

熬过一冬后,第二年春天,李世民决计巡幸洛阳宫,到东都去解解闷、散散忧心。途经行宫时,临时传谕当地官员接驾。宫内缺乏储备,宫监慌了手脚,应付不过来。护驾的兵马和随行的官吏比往日都多,许多人轮到天黑还没有吃上茶饭,闹闹嚷嚷,骂骂咧咧,发脾气,发牢骚。马草也不足,得临时到乡下去购买。马匹饿得捌动着四蹄,咴咴咴直叫。李世民气得脸庞发紫,嘴唇也扭歪了,呼嗤呼嗤地喘粗气,在殿内来回走着,脚踏得砖铺地面嗵嗵响。宫监等官吏跪倒丹阶请罪。李世民狠狠训斥道:

“接驾疏忽失职,该当何罪?”

“微臣罪该万死。”宫监惴惴而言,“我们没料到会来这么多人马,准备不充分,临时补充,拖长了时间。”

李世民要处罚宫监等官员,魏征则请求他息怒,从反面再考虑一下:“陛下若因接驾准备不足而处罚官吏,臣恐怕地方官会见风使舵,大肆聚敛用来接待,以致造成民不聊生。臣想,这绝非陛下出巡的本意。从前隋炀帝暗示郡县进献饮食,视其丰盛与否作为赏罚的标准,造成天下百姓叛离。陛下曾亲眼所见,为何还要效法?”

“爱卿提醒得好。”李世民若有所悟,“讨伐王世充时,朕曾带领兵马路过行宫。那时吃的是从民间临时买来的食物,三军将士有的还没吃上饭,又要拔寨起营,将士们都无怨言。现在用餐仅仅慢了一点儿,不应该计较。”

“谢皇上开恩!”宫监等官员连连叩头。

“都起来吧!”李世民抬了抬手,“接驾不必过于讲究,只要让众人能够及时吃上便饭就行啦。”

车驾抵达洛阳西苑,李世民率群臣入苑游幸。龙舟在前,其余船只随后,一只次之,把崔民干降到了第三等。《氏族志》共定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颁布全国。

一只沿龙鳞渠鱼贯而入,驶进了南边的五个湖:东湖即翠光湖,西湖即金光湖,南湖即迎阳湖,北湖即洁水湖,中湖即广明湖。湖旁的长堤上,百步一亭,五十步一榭。两边桃花夹岸,绿柳成行,周围栽种奇花异草。茸茸芳草被春色染得绿如碧毯,姹紫嫣红的花朵向水中探着脑袋,好像在向游船点头致意。次日,船队由南向北顺流而下,划到了北海。北海方圆四十里,海中造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红日西垂,黄昏微妙的绀青色渐渐从天际漫来,流入西天绚丽的落霞中,水面上泛起一层层胆汁色的涟漪。舟船靠岸,李世民领头走下龙舟,款步登上蓬莱山顶。归鸦噪聒着落进巢里,树木和楼台都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灰色。天风清峭,仙露缤纷,星月离树梢仿佛只有数尺,伸手可摘。人恍若腾云驾雾一般,飘然欲仙。李世民顿觉心情舒爽,美滋滋地对侍臣说:

“五湖北海,风光旖旎,景色迷人,终究没有脱离人间的气息。登上神山,离开了尘嚣,犹如天风吹开迷雾,心境豁然开朗。”

“山顶真舒服!”许多人附和着发表感慨,“身体煞像陶醉了似的酥软起来,一概都松懈了,忘记了一切,解除了一切,几乎到了忘我的境界。”

中官率教坊乐伎演奏了一回细乐,轻拢慢拈,节奏舒缓,宛然天国音韵。君臣尽情痛饮了一气,方才下山。

数日后,李世民又在积翠池划船。阳光煦和,景物鲜明,南风吹皱了柔软的池水,碧波涟涟。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聚。鱼群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池畔的香芷和浅滩上的兰花玉蕾乍放,芳香四溢。游人心旷神怡,兴致盎然。李世民传旨铺排筵席,邀百官细细赏玩饮宴,又添歌舞助兴,丝竹弦管合奏。人们端着酒杯临风细品,觥筹交错,一派喜气洋洋的融和气象。李世民嘴角布满笑意,一心头喷射出灿烂而欢快的火花:

“海内升平,万象更新,朕与卿等君臣同乐,可算得上千秋盛事。常言道,及时行乐。趁着盈盈春意,众卿满饮一杯吧!”

“臣等躬逢盛世,”王硅干了一杯酒,抹了抹胡须,“国泰民安,日子愈过愈遂意,委实大慰平生。”

长孙无忌满脸闪着油光,吃得两腮胀鼓鼓的:“王硅、魏征往昔是我们的对头,想不到今天能够同餐畅饮,亲如手足,成了一家子。”

“他们忠心事主,”李世民一边饮酒一边说,“所以得到了朕的重用。不过,魏征进言,要是朕不听取,再跟他商讨时,他就毫无反应。不知是什么缘故?”

“臣以为事情不可行,”魏征放下酒盅,坦然对答说,“所以谏阻。陛下不肯听取,我若再答话,那么事情便会得以施行,因而不敢应对。”

“暂且应答而后再谏阻,又有何妨?”

“过去舜帝告诫群臣:‘你们不要当面顺从,背后却另说一套。’我心里明知那是错的,却在口头上敷衍陛下,便是那类两面手法,岂是稷、契事奉舜帝的做法!”

“呵呵,”李世民粲然笑了笑,“人们都说魏征举止疏散简慢,我看却分外端雅大方,晶莹皎洁,正是因为他忠贞赛若冰雪。”

魏征起身离席,拜谢道:“陛下鼓励进言直谏,臣才得以知无不言。若是陛下拒绝忠言,臣怎么敢屡次冒犯天颜!”

魏征的话,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同时又道出了事情更深层次的含义。谏臣的勇气与胆量固然可嘉,李世民的襟怀与气度尤其值得称道。古代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批评国君叫做“犯龙鳞”。据《史记·韩非列传》记述:龙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撄之,则必杀人”。所以,历代尽管设有谏官,但殿廷上往往是鸦雀无声。唐初竟有那么多直谏之臣,关键还是由于李世民虚心求谏,诚意采纳,臣僚才有可能犯颜直谏。

君臣细细赏玩湖光山色,尽情痛饮,一边闲聊。李世民满面生辉,整个身心都好似浸泡在甜水里:

“贞观以来,操劳国事,君臣难得一游。值此春和景明,湖光潋滟,众卿乃饱学之士,何不赋诗以记之。”

“古人说,逢场作戏。今日君臣共享太平,饮酒自然不可无诗。微臣不才,少读诗文,谨以俚言奉献。”户部尚书唐俭饮干一杯酒,嗽了嗽嗓子,一手捻着胡子尖朗诵道:

四海承平日,花香鸟语甜。

泛舟风景异,进食列梅盐。

青猿来献果,仙鹤舞蹁跹。

君恩如湛露,山高万古瞻。

席间响起一阵欢呼声,山水共鸣,花草似乎也张开了笑脸。

魏征放下酒杯,徐徐站立起来:“征诗赋不精,仅好经史,偶然吟得《西汉》诗四句,以此献丑。”众人都静了下来,听他念道:

夜燕经柏谷,朝游出杜原。

终籍叔孙礼,方知天子尊。

李世民一听便知,魏征又在诗中以汉高祖创业艰难,讽谏他不应及时行乐。众人怕冲淡宴会的气氛,强作欢颜,哄哄然把话题扯开,赞美“风和日丽,绿柳依依,十里桃花相映红”的景象。李世民虽然微带醉意,头脑倒还清醒,尚能控制住自己的情感。他微妙地一笑,对身旁的长孙无忌说:

“魏征的言语听起来逆耳,其实好比良药,随时都在以礼约束朕。”

“陛下勤政爱民,天下安泰。自古功成而作乐,治定而制礼。至于万机之暇,对酒当歌,愈见关雎雅化,修文致治。”

长孙无忌的话启发了李世民的思路,心想帝王治世积善,不妨适情娱乐,明显流露出一些得意的神态:“取得洛阳时,朕曾赋诗四句,近来读了《尚书》,有所心得,凑成一首,聊资笑谈。”兴之所至,即席吟咏道:

日昃玩百篇,临灯披五典。

夏康即逸豫,商辛亦流湎。

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

减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

诗歌借饮宴抒发情怀,酣畅淋漓,君臣尽兴而散。

李世民被洛阳的山水迷住了,乐不思返,口头上却说:“隋炀帝修池筑苑,结怨于民,如今全都归我所有,是由于宇文述、虞世基与裴蕴之辈在宫内谄谀,在宫外蒙蔽君王的视听。要引以为戒呦!”而背后他已命人准备秋狩,还派人出去选美,充实后宫。文武官员跟着李世民愈玩愈痛快,又一次请求皇上登泰山封禅。李世民让秘书监颜师古等人考究封禅礼仪,由房玄龄裁定。魏征、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大臣发现长孙皇后薨逝后,李世民有许多明显的变化,出现了滑坡的势头。他们借李世民重视以礼相制,框定君臣的行为规范,由房玄龄、魏征上奏所订《新礼》一百三十八篇。李世民下诏颁行全国。

随着夏日的到来,西苑焕发出更加诱人的美香美色。蔚蓝的天壁镶着大理石纹般的云缕,树叶在阳光底下闪动着油绿的光晕,万物争荣,鱼跃荷开,苑内的珍禽瑞兽都换上了新装。李世民干脆在苑内住了下来。理政之余,不是游苑,便是划船,或者设筵,或者观赏歌舞,纵情玩乐,如痴如狂。炀帝留下的十六院全都修葺一新。东一院烧龙涎,西一院蒸凤脑,左一院唱清商歌,右一院跳胡旋舞。西苑几乎恢复了昔日的热闹,清亮的湖水都快要搅浑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