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人中的心理学
8449200000042

第42章 考核的导向作用

1987年夏天,一场特大森林火灾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发生,经过数十天的奋力抢救,森林大火终于扑灭。但是,人们在惨痛的教训方面总结点什么呢?当时的林业部部长因犯官僚主义而被撤职。在列举他的错误时,谈到了他在森林大火期间,未能亲自到现场指挥灭火。

在此大火事件之后的第三个月,某市一家造纸厂发生了火灾。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组织了灭火指挥部亲临现场,有趣的是,这个市几乎所有的党政部门和工、青、妇的领导们一个一个都赶来了。来人一律是先到指挥部报个到,露个脸,然后去现场转一下,寒喧一番之后,汽车屁股一冒烟,走了。

人事考核中有一种心理现象,即考核内容对被考核者的导向作用。也就是对一个人考核的褒贬,会引导人们向一定的方向发展变化。

这种现象,在民主评议领导干部中也极为明显。比如,今年群众评价某个干部联系群众不够,第二年这个干部就会想方设法地改善群众关系。再比如:民意测验项目中若主要是人品方面的内容,就会引导干部片面重视自身品行的约束,忽视能力及实际的改进。显然,处理什么事情,都应褒贬适当,考核内容,也要主次分明。否则,就可能给被考核者和其他人员带来消极作用。

人事考核中的内容产生导向性,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故意迎合。前面提到的某市的有些领导干部,正是这种现象的表现。还有一种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产生的。因为上级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自己并没有故意迎合的心理,只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自觉地这么做了。

人事考核有导向作用,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应用不当,可以起消极作用,应用得当,可以取得考核目的之外的许多积极作用。

考核有导向作用,应该怎样利用这种作用呢?

首先,对考核对象的行为及绩效要有正确评估,不能人为地故意拔高和贬低。否则,人们就会产生错觉。去千那些所谓费功少评价高的事,以得到上级的好评。其次,考核的内容要主次分明,否则,也会导致人们忽视主要的努力方向。在我们的人事考核中,一段时期内偏重政治思想方面,忽视个人能力与工作实绩的考核,导致了一些千部只知勤勤恳恳,为人厚道,而忽视个人能力的提高,忽视工作实绩的取得。由此可见,无论是定性考核,还是定量考核,都要重视考核内容的导向作用,使考核工作更加科学化,更有利于干部的正确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