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人中的心理学
8449200000051

第51章 暗示的艺术

有这么一个故事:传说曹操带领军队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渴极了。曹操对他们说,前面有梅树林,到那里摘梅子吃,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都流出了口水,也就不那么渴了,精神一下振作了。曹操的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称为“暗示”。

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的过程。暗示,它可以不知不觉地通过大脑给人的情绪带来巨大的影响,或是胆颤心惊,或是心急如焚,或是兴高采烈,一或是悲痛欲绝……。暗示有这么大的威力,所以,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在医学、人事和其他很多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用人当中,暗示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区别。积极的暗示,表现为对别人的信任、期待和希望,这种暗示,能给人以正确的动机和力量。胡耀邦在一次和牡丹江市委领导座谈时讲过一件事。他说:我1952年调到北京当团中央第一书记。半年以后,参加毛泽东主持的一次会议。会一开始,毛泽东就问,胡耀邦,你来了多久了?我答半年了。毛泽东说,小伙子上台威信不高哇1毛泽东又说,半年不行嘛,耍两年才解决间题,不要怕嘛1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耀邦同志最后说:毛泽东的这些话是讲给一些老同志听的,是支持年轻干部。毛泽东这里退用的是一种积极的暗示方法,暗示老同志要支持年轻同志的工作,不要苛求,同时又暗示耀邦同志要努力工作,注怠方法。消极的暗示,有可能是无原则的许愿,也可以是故意的拨弄是非。这种暗示,只能扰乱别人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制造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葛,甚至导致各类身心疾病的产生。比如,有些人用不同的手法暗示自己的部下将得到提升,使部下在一段时间内干劲倍增,但事后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使那位部下得到提拔时,往往使其增加很大的压力,有的为此一级不振,闹情绪等等。还有一些人为了讨好他人,对他人的某些不合理要求不能直截了当地阻止,反而拐弯抹角地暗示是别的领导不同意等等,使他人把意见的矛头指向别的领导。

现代化建没和经挤体制的改章,需要调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在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做思想工作过程中,有不少场合运用暗示的方法比直接刺激的方法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它不象用直接刺激容易引起相反的意念,也就是暗示运用得当,副作用小,可以获得直接刺激所不能取得的效果。因此,巧妙地应用暗示,是用人中的一种艺术。

正确地运用暗示,首要的是要从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出发,从提高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出发,决不要随便许愿,更不能拨弄是非。各级领导还特别要往意白己的言行,由于领导的言行不慎而产生的无意暗示,也常常给别人产生某些错觉,由此造成思想问题的现象也是常常可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