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8451000000061

第61章 凡事认真,提升自我

禅语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是人生中一个既简单又深奥的哲理。只有认认真真地去对待生活,我们才能从生活中收获更多。

佛教主张勤勉精进,对于任何事情都要有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样才能提升自我,进入佛境。人生只有一次,而且时光短暂易逝,没有比这仅有一次的人生更加值得我们去认真对待的了。不管我们的人生发生什么事情,遇到什么样的人,我们都应该认认真真地对待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人生原来也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因此。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力求将其做到最好。

故事

有个佛家故事:一个小和尚整天撞钟。照他的理解,晨昏暮色中,每天撞一次钟,就是那种“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机械单调和简单重复,每个人都会。半年下来,方丈却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难司撞钟之职。小和尚不服气:“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方丈语重心长地说:“你的钟撞得很响,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什么力量,因为你心中无‘钟”。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要唤醒沉迷的芸芸众生,达到激浊扬清、心灵空明的境界。为此,钟声不仅要响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即胸中无佛。不虔诚,不敬业,怎能担当神圣的撞钟工作呢?”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实在佛家的眼中并不是那么简单而毫无意义。

也许“认真”是一项无法保证丰收的艰苦耕耘。认真是行而下层面的行为,它收获的往往是行而上层面的满足,它使人生的原生态得以展示,也使人生的丰富性得以体现。

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一生穷困潦倒,以打磨眼镜片维持生活。白天,他在昏暗狭小的作坊里一丝不苟地淬炼、打磨、装配,每个程序都精益求精,几乎比夜晚在灯下写哲学著作还要虔诚。在他生活的城市里,没有人意识到斯宾诺莎将是影响几个世纪人类精神领域的大思想家,却都知道他是手艺精湛的工匠。艰辛的劳动使斯宾诺莎双目失明,英年早逝。但若没有认真打制眼镜片的劳动姿态,也就不可能有在思考和写作中燃烧自我的精神境界。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寻求永恒价值的根基,后者是前者在另一种劳动形态上的升华。在为世人寻求光明这个意义上,斯宾诺莎打制的每一副镜片与写下的每一页手稿都具有同等的价值。

解读

在这个世界上,德国人是最认真的。你在德国问路,他们不会随意指给你,而是会精确地告诉你“走50米后向左转”,也正是因为如此,德国人才能制造出享誉世界的奔驰、宝马。意大利的皮鞋有名是因为它的设计好,这个世界上最耐穿的皮鞋还是德国的皮鞋。

认真是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一个事事都认真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且懂得生活的人,他也许会是一个平凡的人,但绝对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人,他的生命将因为他的认真而变得丰满而充实。他的人生没有虚度,而且在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中赋予了巨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