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未知的远古文明
8454200000013

第13章 欧洲大陆上的谜题(1)

永恒之城的起源之谜

意大利人一向宣称他们的首都罗马是“永恒之城”,但罗马城是怎么来的呢?关于其起源问题,除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至今没有可信的证据。

在意大利著名的卡彼托林博物馆中,有一尊青铜母狼雕像,而狼身下是一对正在吮吸乳汁的男婴。母狼形象很高大,身材颀长精瘦,四肢健壮有力,脚爪紧叩地面,两耳竖起,嘴唇略张,牙齿微露,双目圆睁,直视前方,带着一股沉着、冷静与警觉。肚腹下的一对男婴仰着头贪婪地吮吸着乳汁,对周遭的一切恍若无知无觉。

这座母狼铜像据说是公元前6世纪的作品,弥足珍贵;两个男婴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添加上的,艺术价值不菲。二者珠联璧合,不但是上乘艺术佳品,而且向人们讲述了罗马城起源的故事。

意大利半岛中部有一条台伯河,蜿蜒向西注入地中海,罗马城建在台伯河左岸的小山上,离入海口不远。据说,罗马城是由两个孪生兄弟——罗慕洛和勒莫建立的。他们是希腊神话中特洛伊英雄之一伊尼亚的后代。在特洛伊城被希腊人攻陷的时候,伊尼亚带领一些人逃了出来。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和海上漂泊,来到了意大利半岛。伊尼亚的儿子后来在拉丁地区修筑了新的城池——亚尔巴龙伽城,自己当了国王。王位后来传了15代,一直传到依米多尔。依米多尔有个弟弟叫阿穆留斯,他通过政变篡夺了王位。阿穆留斯为了防止哥哥的后代报仇,下令杀死了自己的侄子,并强迫侄女去做女祭司。女祭司是不能结婚的,阿穆留斯以为这样一来就能使哥哥断了“香火”。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不久,被迫当祭司的侄女竟生下一对双生子。阿穆留斯又恨又怕,他立即下令处死侄女,并派一个奴隶把孪生兄弟扔到河里去。奴隶提着装着两个婴儿的篮子来到台伯河边,看着不断上涨的河水不敢靠近。他想,如果把篮子放在河边,不一会就会被水卷走的。就这样奴隶把篮子放在河岸上就回去了。万万没想到,篮子被河水漂起后,没冲多远就被岸边的一根树枝挂住了。河水退下后,篮子里传来了嗷嗷待哺的婴儿的哭声。恰巧一只母狼正好来河边喝水,它闻声走过来嗅了嗅篮子里的孩子,不但没有把他们当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反而用自己的乳汁来喂他们。

后来一个牧人发现了哥俩,于是把他们带回家抚养。牧人还给他们起了名字,一个叫罗慕洛,一个叫勒莫。牧人后经多方打听,知道这两个孩子是老国王的后代,于是一直对他们的身世守口如瓶。这对孪生兄弟在牧人的一手调教下渐渐长大,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牧人看到时机成熟后,便把他们的身世和盘托出。于是,兄弟俩开始行动,领导亚尔巴龙伽人民起义,推翻了残暴的阿穆留斯。兄弟俩又找到了退居乡间的外公,并让他重新当了国王。

后来兄弟俩不愿待在亚尔巴龙伽城,他们打算在昔日遇救的地方另建新城。新城建好后,兄弟之间却因为新城命名、由谁来统治等问题发生争吵,最后双方决定让神来作出选择。至于神意如何,则通过占卜测知。勒莫首先在自己的占卜地看到6只秃鹫飞过,便认为神选择了他。当他派人通知罗慕洛时,罗慕洛正看到有12只秃鹫飞过。一方声称先见秃鹫者为王,另一方则坚持以秃鹫的数目多寡定夺。双方爆发了一场舌战,激愤的谩骂导致格斗。罗慕洛杀死了勒莫,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城市。“罗慕洛”后来的读音就成了“罗马”。这件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754年,这一年也是古代罗马纪年之始。

当然,这只是传说。这个传说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多少历史真实性?罗马城市建立的真实情况到底怎样呢?史学家已经争论了百年之久,人们还是各执一词。

罗马古城风光目前,我们关于罗马早期历史的知识,大部分来自古代史学家李维、奥尼修斯和普鲁塔克3人的记述。有关罗马起源的主要情节,他们3人的口径基本上是一致的。从这可以推断,早在他们之前,可能就有人对罗马的起源和早期罗马历史的传说做过一番删订、统一工作。一般认为,大约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关于罗马起源的传说已经被大家公认。直到16世纪,西欧的人文主义者才起来否定伊尼亚和罗慕洛的故事。于是,有不少学者开始对上古传说的真实性表示怀疑。17-18世纪,疑古之风已经走向极端,一切古代传说统统被斥为“胡编乱造”、“纯粹神话”。

但是也一直有人持保留意见。一些史学家根据民间歌谣、语言学、铭文材料,认为这个传说是比较可信的。事实上,关于罗马建城的故事,肯定有许多情节是后人胡乱附会上去的。但也不能否认,传说多少会折射出历史的真实。因为,一切古老民族的历史几乎都是从夹杂着神话的传说开始的。

但是,德国考古学家施利曼于19世纪70年代发掘出了一向被怀疑其真实性的特洛伊遗址,既然特洛伊并非荷马编写的神话故事而是历史真实,那么伊尼亚在特洛伊城破时逃到意大利是不是也有可能呢?

也有一些史学家认为,罗马城的建立与拉丁人和萨宾人有关。拉丁人约于公元前2000年进入意大利的拉丁姆平原。在他们居住区附近还有其他印欧语族人:萨宾人、埃魁人和伏耳西人等等。他们建立了好几条南来北往的商道,其中较重要的一条穿过罗马诸山。在巴拉丁山脚下的渡口处,他们还派人常驻,并设卡收费,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交易市场,随着贸易的不断扩大,人们在这里设卡收费,在山坡上筑堡防卫,逐渐发展为罗马城的雏形。

孰是孰非,尚无定论,看来有待考古证明。

但是罗马人至今对那匹母狼怀有感激之情,他们将母狼视为“母亲之狼,并精制了一个饲养着一只母狼的永久性兽笼,置放于市政厅前面的显眼处,还将母狼的形象镌刻在罗马的城徽上。

世界上最古老的圣坛

1979年,西班牙考古学家埃奇加莱·巴伦迪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人类学家弗里曼·克莱塞,在西班牙北部的埃尔朱育洞穴进行发掘时,发现洞穴入口处有一座原始人用泥土和石块堆砌起来的圣坛,圣坛底部的面积约10.96平方米,在它的中间有一条长达1.09米、宽0.78米的浅沟,沟里堆满了石制矛头、动物骨骼、贝壳和颜料。在沟的一头有个高0.51米的土石充填的黏土框架(框架用鹿骨、石板等加固),架顶上平放着一块重达1吨的石灰石板,石板上放置着一尊石雕像。石雕像非常古怪,它高0.36米、宽0.33米、厚0.21米。雕像中间有一道天然石缝,把所刻的脸庞分成了两边,右边是长着胡须的人的半边脸,左边则是凶恶的食肉兽(狮子或豹)的半边脸。

根据放射性元素判断方法测定,这座圣坛是在14000多年前建成的,这是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宗教圣坛,也是唯一的一座早在旧石器时代建立的宗教建筑。

宗教的起源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世界各国学者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不一致。根据现在所掌握的考古材料来看,宗教萌芽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才逐渐发展起来。当时原始人的生产力很低下,他们的实际知识还处在萌芽状态,而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庞大、复杂、神秘莫测的世界,在他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他们不能理解、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他们感到自然界中似乎到处都有威力无穷、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在发生作用,他们在跟大自然斗争时,感到自己是渺小和软弱无力的,这样就产生了最古老的宗教观念。这座圣坛地面的石块磨得很光滑,这说明当年原始人经常在这里举行集体性的宗教活动。14000多年前的原始人竟然已经有了如此完备的宗教活动场所,这在世界上也还是首次发现。

更令人奇怪的是那半人半兽脸型的石雕像。为什么原始人要把那尊石雕像的脸庞分成左右两部分呢?考古学家们的看法不一。有些学者认为,可能出于图腾崇拜,这是原始人类一种最早的宗教信仰,当地原始人可能认为狮子或豹与自己有亲缘或其他特殊关系,以狮子或豹为图腾,他们把狮子或豹当做神灵来尊敬和崇拜,这种崇拜既是迷信,又在当地原始人中起着维系集体、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作用。有些学者不同意上述看法,他们认为,这是由于在长期劳动过程中原始人类的体质和智慧都大大向前进化和发展了,他们已经有了较高的思维能力,尤其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更快,因此,这尊人脸与兽脸各半的石雕像,表明了当时原始人已经在认真思索人性与兽性在人类以及神灵中的表现,右边长着胡须的人的半边脸象征着人性之“善”;左边凶恶的食肉兽(狮子或豹)的半边脸象征着兽性之“恶”,这样,原始人就巧妙地把“善”与“恶”、“美”与“丑”糅杂统一在一起。这尊石雕像是原始人运用象征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出来的佳作。

可是,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在近代和现代欧洲艺术品里,所谓象征方法还是一种十分时髦的表现手法,难道14000年前的原始人就已开始运用这种象征方法来进行艺术创作——雕制石像了吗?当时原始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的情况究竟如何?这是有待深入探讨的一个谜。

1998年7月的一天,法国职业潜水员昂利·库斯奎同3位潜水学会的会员,一起潜入地中海摩修奥湾40米深的海底。在海底,他们发现了一个黑乎乎的洞,洞口四周布满珊瑚。他们小心翼翼地潜入洞穴,艰难地在这1米宽的水下隧道中左右探索。

约半个钟点后,他们来到了一个拱形洞窟,这里的水深仅及腰际,宽约60米,高2~5米不等。洞壁颜色白、蓝交杂,钟乳、石笋如林,景象十分奇特。

他们手持电筒,沿着堆积方解石的滑溜溜洞底,一步步地向前挪动。突然,他们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缺口。从缺口望进去,那里还有一个洞室,30米高的洞顶俯瞰着一个被岩壁包围着的小湖。这又是一处绝妙的洞窟。

库斯奎把电筒放在一块大石上。灯光照在了洞壁上,在黑暗中他赫然看到了1只手的图案,他赶紧把洞内的奇妙图案一一拍了下来。

2天后,库斯奎到照相馆去取洗好的照片,才发现图案上的手不止1只,而是3只。他想这很可能是古人留下的杰作,他查考了所有能找到的考古资料,可是却一无所获。

库斯奎等人再次回到海底,这次他们大获丰收。在洞窟的西壁有一横排小马,是用像炭一样的黑颜料画的,画面上蒙着一层半透明的方解石。洞顶上有一幅巨角黑山羊图,还有一幅雄鹿图。东壁上画着2头大野牛和更多手印般的手掌,有的五指不全。还有一个猫头和三个企鹅图。有些图显然是部分或者完全重叠在一起,甚至还有怪异的几何符号。

库斯奎把他的发现向法国的考古研究部门作了报告,但是专家们对此都表示怀疑,因为证据只是一些照片,况且法国东南部从未发现过什么洞窟壁画。幸亏史前史研究权威和资深潜水员让·库尔丹出来为库斯奎辩护,库尔丹曾在卡西斯湾发现过旧石器时代的遗骨、燧石和木炭等,他知道海底有许多洞穴在几万年前原是人类的居所,当时地中海的海岸线是在100多米以外,后来才给海水淹没的。法国海底考古专家让·克罗德也出面支持,认为虽然年代久远,在这一带寻找旧石器时代克罗马努人的遗迹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还是应先派专家去现场勘察,再下结论不迟。

9月19日,库尔丹等专家随库斯奎潜入隧道。眼前的景象让库尔丹惊叹不已:“这是欧洲考古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我从未见到过这样一类的景象!”壁画不仅完全像库斯奎先前所描述的那样精美,而且这次使用的强力泛光灯还照出先前没有发觉的壁面。

经过几天紧张的鉴定之后,再也没有人对此表示怀疑了。克罗德完全相信从洞中带回的资料。他说:“马、野牛、山羊等壁画和雕刻全部有着旧石器时代的特征,甚至是按照史前艺术惯例画出来的。例如,那时候画的野牛角总是弯曲或半弯曲的,蹄从来不画出来,腿总是缺掉最后的一截。这一切可以说明它们比著名的拉斯拉洞的画还要早。”

克罗德的初步推断,不久便得到了实验室测定结果的支持。测验由里昂市全国科学实验所技师需克埃温主持,根据碳测年法测定,这批画已有18000多年的历史了。

18000多年,已远远超出人类文明历史的极限,已变得十分遥远,科学家还能读懂这部“洞穴巨著”,还能破解这一史前之谜吗?

米诺斯王国的神秘消失

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悲剧故事:很久以前,克里特米诺斯王的一个儿子在雅典被杀害了。暴怒的米诺斯便对雅典发动了一场战争,最后强迫雅典国王埃古斯签订了一项骇人听闻的条约:每隔9年(一说每年)雅典必须向克里特进贡7对童男童女。这些人被送到克里特后,即被当做食物让一个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诺陶洛斯逐个吃掉。传说,米诺陶洛斯为王后帕西法厄与一头公牛所生。国王为了遮丑,便请大建筑师达代罗斯在克诺索斯建造了一座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双斧宫殿,然后把那牛首人身的怪物藏在深宫中。

雅典惧怕米诺斯的强大,万般无奈,只好按屈辱的条约按时纳贡。因此,每年进贡期限,凡有童男童女的父母们都害怕悲惨的命运会降临到自己的子女头上。到第三次进贡的时候,埃古斯的儿子,英雄忒修斯为了全国的百姓,决定作为7对童男童女中的一员到克里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