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男人卷
8480600000027

第27章 圆融

立于世上,可方可圆,乃是男人的大聪明。认死理就会走死路,太古板就会事事难。圆融是男人立身处世的看家本领,若想成就一番事业,缺少方圆之术,这样的男人,十有八九会在社会上碰得头破血流。

1.圆融立身,人生左右逢源

圆融立身,就是说为人处世不能过于有棱有角,否则与人碰撞伤己伤人。而要善于运用处世的方法谋略,以期八面玲珑,左右逢源。

圆融不是“圆滑”,是根基于正直与诚实处世的做人艺术、做人方法和做人智慧,即,左右逢源的处世之道。

一位少女,参加全美内华达州的小姐竞选,获得第三名。在竞选期间,评委提了一个刁钻的问题,“你中学读书时成绩不好,你是否很笨?”这个问题的确棘手,可这位少女的回答却发人深思:“请注意,读书时成绩一流的人毕业后可能当工程师、律师、医生;而成绩一般的人,他们中有很多却是那些人的老板。”

我们不妨观察一下周围的人,那些成功的经理、厂长,甚至专业性很强的工程师、律师、医生,他们的成功是否因为他们的专业技术都是最好的呢?答案是否定的。他们的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善于为人处世,会有效说话,推销自己。也就是说,他们熟练地掌握了为人处世的艺术。

比如你对邻居说:“我家有一盆花,你帮我修剪一下吧?”对方一定会让你滚到一边去,“哼,要我给你卖体力。”但如果你换一种说法:“我发现你家的花修剪得特别漂亮,你在这方面造诣很高。哎,我家有一盆花,你能不能教教我,看怎么剪才漂亮?”对方一定就会高高兴兴地帮你剪花了。同样一件事情,说话的方法不同,导致的结果就截然不同。这就是技巧的作用,这就是圆融做人的功效。

1924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团在芝加哥某企业做“如何提高生产率”的实验时,首次发现人际关系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由此提出“人际关系”一词。自此以后,人们普遍认识到个人的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生活快乐都与人际关系有着密切联系,用我们中国的话说,待人接物能不能“圆”,直接关系着我们的事业成功与否,家庭幸福与否、生活快乐与否。

处世圆融,懂得人际关系的技巧能使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如鱼得水,是每个人在现实世界中拼搏、奋争的有力武器。所以,追求人生成功的男人,对“圆融”之道,不可不知,不可不察,不可不用!

2.方圆相生,处世游刃有余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之道,是妥妥当当处世的锦囊妙计,只有内方外圆才是为人处世之最高境界。

“方”,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指一个人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人所左右。“圆”,圆滑世故,指一个人做人做事态度不鲜明,八面玲珑,永远让人琢磨不透。

外圆内方之人,有忍的精神,有让的胸怀,有糊涂的智慧,有疯傻的清醒,有脸上挂着笑的哭,有表面看是错的对……

商界有巨富,官场有首脑,世外有高人,情场有老手。他们的成功要诀就是精通了何时何事可“方”,何时何事可“圆”的为人处世技巧。

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无论是在商界、官场,还是交友、情爱、为职等等,都需要掌握“方圆”的技巧,才能无往不胜。

现实生活中,在学校成绩一流的,进入社会却成了打工的;在学校成绩二流的,进入社会却当了老板。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成绩一流的同学过分专心于专业知识,忽略了做人的“圆”;而成绩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学却在与人交往中掌握了处世的原则。正如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

有方无圆,则性情太刚,太刚则易折,在现实生活中若经常愤世嫉俗,牢骚满腹,自命不凡就会处处碰壁;而遇挫折缺少变通,很容易歇斯底里,自暴自弃,将自己推向极端。有圆无方,则谓之太柔。太柔之人缺筋骨、乏魄力、少大志,在生活中难以有大作为。所以方圆相生才是为人处世之本。

总之,人生在世只要运用“方圆”之道,必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无论是趋进,还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为世人的眼光和评论所左右。

真正的“方圆”之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武力,有沉静蕴慧的平和。真正的“方圆”之人能承受大喜悦与大悲哀的突然发难。真正的“方圆”之人,行动时干练、迅捷,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真正的“方圆”人,没有失败,只有沉默,是面对挫折与逆境时积蓄力量的沉默。

如果只“圆”不“方”,忘记了“方”的根本,从大的方面讲,社会的法令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就不能确立;从小的方面讲,个人也不能在社会上真正站立起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比较而言,儒家主要讲规矩、法则、礼仪、应用,是“方”的;道家则主要讲自然、无为,讲形式上的本体,是“圆”的。比如,儒家讲究立名,提倡仁、义、礼、智、信五德,提倡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间的五伦,作为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而道家则提出“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反对仁、义、礼、智、信的立名,反对儒家提倡礼教。

从事物的“体”即本质层面上讲,世界上本无绝对的美、丑、善、恶,没有绝对的仁、义、礼、智、慈、孝、忠、恕。一切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观念。而什么是美与丑,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仁义礼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标准和答案。因此,从“智圆”的角度讲,一家的观点是圆的;而另一家的观点则认为是方的。

然而,从古到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具体的善恶、美丑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道德观念,法律制度和文化思想,立规矩以成方圆。

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一个军队有自己的纪律条令;一个企业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一个家庭有自己的规矩习惯;一个人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这些都是“方”。这种“方”,犹如一座大厦的钢筋水泥结构和一个人身体的骨骼,是大厦和身体赖以存在、支撑和站立的基础,这是从体和用的角度讲“有圆无方则不立”。

从灵活性的角度讲,一个人办事时,只有圆,没有方,处处“打太极拳”,说话态度不鲜明,让人摸不着头脑,模棱两可;行为上不果断,犹犹豫豫,则让人觉得过于圆滑,没有个性,或缺少魄力,很难得到别人的真正尊敬,同时也很难真正在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

3.圆中有方,做人不忘大原则

圆中有方,即不忘原则,方外有圆,即要灵活应变;方圆结合,才能在为人处世中游刃有余。

圆中容方,从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的角度讲,是指不同物质和个性的个体和谐共存,允许在遵守共同规则的前提下发展个性。比如当今的世界,讲多元文化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各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是方,所有的方合起来就是一个圆,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整体。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和容纳,犹如不同个性的人互相尊重与和睦相处。

从人生的原则性上讲,圆中容方是指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处世方法。尤其是在乱世、困境、险境之中,人不能事行直道,不得不小心谨慎,讲究权变。有时为了大的原则、大的利益而不得已牺牲或违背小的原则、小的利益。比如《论语》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管仲原来是辅佐公子纠的。公子纠和齐桓公是兄弟,也是政敌。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不但没有为公子纠殉死,反而给齐桓公当了宰相。

有人说管仲不仁,孔子说,管仲这个人是很了不起的。他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没有使用武力,使天下得到了安定,老百姓如今还受到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我们今天很可能都成了野蛮人了。他为天下和国家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不是一个只知道自己上吊,倒在水沟里默默无闻、白白死去的普通老百姓所能比的。

管仲为齐桓公做事,对公子纠来说是不忠、不仁、不义,从个人处世的角度讲是圆而不方。但是,他为天下国家做出了贡献,为天下百姓尽了大忠、大仁、大义,可以说是圆中有方,没有违背天下的大义、大原则。所以孔子不但没有否定他,还充分肯定了他的伟大功绩。

“圆中容方”的另一个例子是冯道。

在唐、宋之间,五胡乱中华的几十年里,中华大地都是胡人统治的。5个朝代,都请冯道出来做官,而他对每个君主都表现出忠心。可见他“圆”到了极点。对冯道的这种行为,欧阳修骂他无耻,认为他替胡人做事,没有节气。而同时代的王安石、苏东坡等人却认为他了不起,是“菩萨位中人”。

冯道的一生,可谓是“圆中容方,不忘大原则。”尽管他在胡人统治的朝廷为官,但他本人的生活却十分严谨,即不贪财,也不好色。在他的谨慎和圆滑中,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人生大原则。他认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最重要的是护有中国文化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命脉,以待国家出现真正的君主。他死后很多年,才出现了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大宋王朝。

4.调整心态,迂回前进“圆”成事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自我心态的真正主人,能够驾驭、调控自己的心态,那么男人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中就会如鱼得水,随心所欲。

世界上没有一条笔直的路,所以在为人处世中,男人要树立以迂回曲折的方式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的深刻观念。其实,这是事物发展的本来规律。也许,没有什么比光线更直的东西了,但自然科学家们早已发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真理:表面上沿直线传播的光线,如果从微观上分析,其实是以“波”的方式沿曲线向前推进的。光线如此,更何况极其复杂的社会呢?所以,以“圆”的方式处世,乃是抓住了万事万物的本源。

但人类由于实现目标的愿望过于强烈,往往希望自己的目的一朝达到,希望“罗马在一日之间”建成,一旦自己的愿望和欲求受到阻挠和挫折,往往会“气不打一处来”,由此而导致许多愚蠢和鲁莽的举动。所以,为了实现以迂回的“圆”的方式办好每一件事,首先要拥有有效地调整和控制自己心态的能力。

阿兰·马尔蒂是法国西南小城塔布的一名警察,一天晚上他身着便装来到市中心的一家烟草店门前,他准备到店里买包香烟。这时店门外一个叫埃里克的流浪汉向他讨烟抽。马尔蒂说他正要去买烟。埃里克认为马尔蒂买了烟后会给他一支。

当马尔蒂出来时,喝了不少酒的流浪汉缠着他索要烟。马尔蒂不给,于是两人发生了口角。随着互相谩骂和嘲讽的升级,两人情绪逐渐激动。马尔蒂掏出了警官证和手铐,说:“如果你不放老实点,我就会给你一些颜色看。”埃里克反唇相讥:“你这个混蛋警察,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在言语的刺激下,二人扭打成一团。旁边的人赶紧将两人分开,劝他们不要为一支香烟而发那么大火。

被劝开后的流浪汉骂骂咧咧地向附近一条小路走去,他边走边喊:“臭警察,有本事你来抓我呀!”失去理智、愤怒不已的马尔蒂拔出枪,冲过去,朝埃里克连开四枪。埃里克倒在了血泊中。

法庭以“故意杀人罪”对马尔蒂作出判决,他将服刑30年。

一个人死了,一个人坐了牢,起因是一支香烟,罪魁是失控的心态。

明人吕坤对此类生活中常发生的事看得很透彻,400年前他就说过:“忍、激二字是祸福关系。”忍,是忍耐;激,是激动。二者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克制,能克制就能得福,不能克制就可能带来灾祸。所以这是一个必须认真面对的关口。

警察马尔蒂和流浪汉埃里克之间发生的悲剧,不就验证了吕坤的话吗?

林肯说得好:“与其为争路而被狗咬,不如将路让狗。即使将狗杀死,也不能治好受伤的伤口。”

唐代僧人寒山曾写诗道:“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

这些话很值得玩味。

其实,人完全可以控制住自己不好的心态。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人之所以不安,不是因为发生的事情,而是因为他们对发生的事情产生的想法。

的确如此,如果上面那个法国警察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这样认为:瞧!那个可怜的流浪汉需要一支烟!那么,他的心态就会彻底改变。如果流浪汉也改变自己的想法:不就是一支烟嘛,他不给就算了,还可以找别人要。那么,他的心态也会得到改变。所以,我们只要稍稍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就能改变自己的心态。

如果我们能够做自我心态的真正的主人,能够调整、控制和驾驭自己的心态,那么,要做到待人接物、处事应世上的“圆”,就非常容易了。

5.圆融处世,变脸何妨如翻书

变脸,也即随机应变。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角色,以适应不同的场合、不同情境的人际交往。及时变脸,圆融处世,是个性成熟、处世老练的重要标志。

“变脸如翻书”也是一种圆融的处世姿态,否则不易和人相处。

有一些做大生意的成功者,深深地领会“变脸”的功夫。

比如有人在他办公室的会客室等他,隐约听到他在电话里怒声和别人争吵,也许心想,来得真不是时候!

过了一会儿,他出来了,竟然满脸笑容,看不出任何刚刚和人争吵的痕迹。坐不到盏茶工夫,有员工进来问他事情,他立刻摆上一张严肃的面孔,连声调都充满了权威。

离开他的办公室,想想看,他用笑脸接待客人,当客人离开后,他会换上哪一张脸?而他用来接待客人的笑脸是真的笑脸吗?还是根本是皮笑肉不笑的笑脸?

不管如何,变脸功夫有其必要性。试想,如果他用刚刚和人吵架的怒脸来接待客人,话说得下去吗?弄不好,客人也要和他吵架哩!而他若老是和颜悦色,恐怕员工也会失去对他的敬畏吧!

从世俗来看,这种“变脸如翻书”有点让人觉得不可捉摸,缺乏一种真诚。但从现实来看,随环境的变化而翻脸,也是一种圆融的处世姿态,在复杂的社会里,若无变脸的功夫,怎能同时与许多不同的人相处呢?

总的来说,拥有变脸的功夫,在社会生活里有如下的好处:

(1)避免别人误会你的情绪,造成人际关系的反效果

例如,若把刚刚跟人吵架的怒容拿来面对客户,客户如果不了解,就会误认为你对他的来访不耐烦,你若无合理的解释,恐怕对方就会拂袖告辞了!同样,在不该严肃的场合严肃,在不该轻松的地方轻松,也都不是正确的做法,因为这会让别人误解你。

(2)隐藏自己的私密

你的情绪如果老是写在脸上,喜怒毫无掩饰,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心里想什么,有心人只要用话一套,你就有可能把事情来龙去脉说出来,这是比较犯忌的。这种人说好听是率直如赤子,说难听一点是对情绪秘密缺乏把关力,将给人留下“办事不牢靠”的印象。

(3)具有变脸功夫固然重要,但要学到这功夫并不容易

因为喜怒哀乐这些情绪都是难以掩饰的,有些人可以做到该哭就哭,欲怒则怒的地步,这种变脸的功夫可说已出神入化。

能做到以下的程度也就可以了:随时能从哭脸、怒脸转变成笑脸,以笑脸来面对外面的世界。

要知道,无论你有多哀伤多愤怒,除非你的至亲好友,否则不会有人对你的喜怒哀乐有兴趣,并进一步表示关怀,更不可能倾听你的哀伤或是愤怒。你若不知此点,不但会造成自己极大的压力,也会留给对方极坏的印象,因而下意识地看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