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最令人羡慕的27位中国女性
8482100000024

第24章 23 谢企华

辉煌的历程:

1943年6月,出生于中国上海。

1961年9月,进入清华大学。

1968年7月,大学毕业,从陕西钢厂基建科技术员做起,曾任工程设计组副组长。

1994年7月,任宝钢集团副董事长、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集团公司党委常委。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将上钢和梅山钢铁公司委托宝钢经营,正式成立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此次重组,使宝钢的总资产超过千亿,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2001年4月,操作了宝钢集团与首钢、武钢的战略联盟,构筑了中国钢铁业的旗舰。

2002年,被美嚣《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有权力的50位女强人之一,名列第18位。

2003年,集宝钢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头衔于一身。同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最有权力的50位女强人的第16位,并被中央电视台评为经济年度人物。

2004年,宝钢集团首度进入全球500强,并实现整体上市。

2004年8月20日,《福布斯》推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位女性”,谢企华榜上有名,成为中国入选的4位女性中的一员。

2004年10月,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年度全球商界女性50强名单中位列第二。

2004年11月8日,《华尔街日报》首次发布“全球最值得关注的50位商界女性”排行榜,谢企华入选“女性组织领导者”单元,在13位女性中,名列第9位。

谢企华现任宝钢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兼宝钢股份董事长。

钢铁,是一个让人联想到充满力量的词语;女人,一个会被大多数人联想到“脆弱”的词语,二者之间,似乎无法产生真正的融合。

但是,谢企华却成为了这一奇迹的创造者,这个外表绝对不像“铁娘子”的斯文上海女人,带着铁骨铮铮的气概和温柔的管理,走进了一向被男性垄断的钢铁世界,并赢得了世界的瞩目!

半生奉献给宝钢

谢企华,一个集宝钢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两种头衔于一身的奇女子!有人说她强悍干练,从海外竞争者手中夺下了巴西的采矿权,与国内汽车行业的攻守同盟滴水不漏;有人说她以柔克刚,身居全球最有权力的50名女强人之列,是驾驭中国钢铁航母的女舵手!

这样一个传奇女人的一举一动自然会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她是在上海土生土长的大学生,却在30多年前奔赴陕西,成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她从陕西一路走回上海,从技术员一步一个脚印登上企业顶峰,回首之际,有哪一个词语可以形容其中的艰辛?

但是,谢企华却从来不谈自己,她刻意保持低调,没有人能真正了解到她背后的故事。就连她公开的每一张照片,都经过她仔细挑选,在宽大的眼镜、朴素的衣着后面,散发出的是浓浓的书卷气。

她将所有的目光都引导到了宝钢身上,让宝钢成为了聚焦之处。因为自从她1978年被调入宝钢后,她的命运便与这艘钢铁航母紧紧相连,她将她的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宝钢。

1968年,谢企华毕业于清华大学工民建专业,成为陕西钢厂基建科的一名普通技术员。自那时起,谢企华就与钢铁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8年,谢企华被调到了刚刚创建的上海宝山钢铁公司,从宝钢工程指挥部基建处技术组组长、副科长、副处长、计划处处长、指挥部指挥助理、副指挥,到宝钢集团计划发展部部长,到宝钢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再到董事长,可谓一步一个脚印。

她秉承现代化管理和持续创新原则,带领宝钢快速发展,在国际钢铁业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眼光和领导能力及丰富的经验”赢得了同行的认可。

1994年7月,谢企华出任宝钢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时,宝钢正处于集团化思考阶段,准备实施自己的集团化规划,即通过跨省市兼并控股或者投资建厂进行自我扩张。但是,这一思路实质的危险在两方面:首先,这种吞并和控股行为带来的“财富权势”的聚集增长,会带来并购贪念和企业盲目的、无限度的横向扩张。第二方面,这种自我导演的母子集团化并没有改变集团公司原有的体制结构,而且缺乏改变的空间。

面对危机,谢企华当机立断,上任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放弃原来的方案,弃并购而走联合之路,转变母子集团化的自我扩张思路,从企业外部寻找联合伙伴。此时,具有地缘接近性又是老钢铁基地的上海地方钢铁公司上钢、梅钢进入了谢企华的视线。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政府将上钢和梅山钢铁公司的国有资产全数无偿划拨中央,然后国务院将这笔资产委托宝钢集团经营,正式成立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合并后诞生的上海宝钢钢铁集团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总资产过干亿。

循此思路,2001年4月,谢企华又操作了宝钢集团与首钢、武钢的战略联盟,在市场、研发、投融资、管理领域形成全方位合作,构筑了中国钢铁业的旗舰。现在宝钢已经是世界12家千万吨级以上钢铁企业之一,成为继韩国浦项制铁、日本新日铁之后排名第三的钢铁强企。

从谢企华身上,我们看到了她对宝钢的思考,看到了宝钢的战略,更看到了宝钢在她的带领下所取得的成绩:入世之前,吨钢盈利水平创全球最高;高炉喷煤、高炉利用系数、吨钢综合能耗、超低硅低硫冶炼等工艺指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现金盈利能力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冷静应对人世之“狼”

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这一年,谢企华所在的中国钢铁业经历了一场从未有过的洗礼。

虽然中国钢铁业早在1996年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是中国钢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并不是最强的。在中国加入世贸之前,谢企华相同行们都对加入世贸存在几分担心。谢企华曾说:“当时我们觉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钢铁行业应该是竞争的行业,所以我们是最不受保护的,不像汽车、粮食,还有几年的保护期。”

事实证明,谢企华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加入世贸后的第三个月,一场世界范围内的钢铁贸易战就把中国钢铁业卷了进去。

美国首先采取了201条款,把进口钢材的关税闸门高高吊起,使其他国家的钢铁进入美国数量大幅减少,搞得原本日子难过的全球钢铁业更是雪上加霜。

由于世界的整个钢铁产能是供大于求的,所以它大量地进入了中国的市场,对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几个月里,中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进口国。中国钢铁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各家钢铁的利润急剧下滑。

面对这匹入世之“狼”,谢企华的态度是积极应对。她所率领的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直面严峻形势,坚决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一改过去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只在低端竞争的格局,把重点放在开发高端产品上。同时,谢企华又灵活运用世贸规则,保障本应属于中国钢铁企业的合理权益。

2002年4月19日,宝钢联合鞍钢、武钢、首钢和邯钢一起向外经贸部提交了一份《关于对钢铁产品进行保障措施调查的申请》。

1个月后,中国外经贸部宣布对部分钢铁产品采取临时保障措施。

11月20日,外经贸部又启动了正式的钢铁保障措施。

在世贸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中国钢铁业成功化解了这次迫在眉睫的危机。

谢企华带领宝钢集团克服了市场波动的困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营业绩:2003年上半年的净利润达到4.63亿美元,比前……年增长了两倍,而且占据了国内汽车钢板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2003年,谢企华还打出了两套组合拳:一套是与三大国内汽车集团签订紧密的战略合作协议,抢在对手尤其是国外对手之前巩固稳定的供货关系;另一套是与诸如日本新日制铁和卢森堡阿赛洛钢铁公司这样的同行在中国组建合资企业以提升自己的技术力量。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宝钢股份更显得意义非比寻常,被誉为是中国股市的“定海神针”。2003年的时候,一路追捧钢铁股的基金经理们大都赚了个盆满钵满。无论是境内投资者,还是境外投资者,都对宝钢股份钟爱有加。

2003年7月,美国国际钢铁动态对全球钢铁企业综合能力进行了评比,宝钢股份位居第四,超过日本新日铁、美国UsSteel钢铁公司和世界粗钢产量最大的阿塞罗等国际老牌钢铁企业,这是50年来我国钢铁企业首次获此殊荣。宝钢股份同时还被国际组织授予“世界级质量组织”称号。

已经年过花甲的谢企华从不掩饰她对宝钢的雄心,她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宝钢成为世界第一流的钢铁公司。她的时间表是:2005年,宝钢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成为世界500强成员;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三名。

这气概,真似铮铮钢铁!

聚焦世界的目光

2004年被称为“钢铁业整顿年”,但这种宏观调控却丝毫没有影响大型钢铁企业扩张产能的热情,更没有让谢企华的脚步有丝毫的停顿,她依旧交出了一份又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2004年7月12日,最新出版的《财富》全球500强排名榜单上,上海宝钢集团的大名赫然纸上,宝钢以上一年实现收入1024亿元(折合145.48亿美元)入围500强,成为中国制造业第一批进入全球500强的公司。专家评价这是中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的一个里程碑。

作为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的奔跑速度让人吃惊。《财富》杂志称:“这不是最令人向往的行业,但宝钢的成绩引人注目,宝钢占据了国内汽车钢板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计划到2010年成为世界三大钢铁公司之一。”

虽然谢企华早就预言:宝钢作为目前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以钢铁为主业的大型钢铁集团,有望进入世界500强。但是,如愿以偿之后,她既没有开设庆功宴,更不见铺天盖地的广而告之,当记者们蜂拥而至时,却一一被谢企华礼貌地拒绝,因为她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如果说7月12日是谢企华和宝钢的一个里程碑,那么,8月12日则是谢企华和宝钢的历史上最具有悬念的一天:这一天,宝钢280亿整体上市方案出台。对于这笔中国股市上规模最大的再融资,市场判断严重分歧,是喜是忧前途未卜。

谢企华明知前方阴云密布,却还是义无返顾地带领宝钢成为央企改革的“过河之卒”。对于宝钢这位女掌门的背负之重和担当之勇,人们不由得深深佩服,更对其胸襟与胆略肃然起敬。

谢企华知道,宝钢要实现整体上市,须获得机构投资者的赞同。在此次博弈中,谢企华表现出世人少见的灵性与弹性,率领一批得力干将亲自登门游说基金。谢企华的游说功夫自是了得,但其深谋远虑更是折服了同行,一场风波悄然抹平。

非常时刻,这位“戴着眼镜、衣着朴素、颇有书卷味”的“中国现代化样板企业”的“女一号”,依据宝钢的“十一五”规划,带着几分幽默说:“干3000吨、看4000吨、想5000吨,2005年形成整体运作体制的雏形,2010年实现一体化运作,成为世界钢铁前三强!”

为此,在谢企华的带领下,宝钢实施了……系列重大举措:集团公司投资国外铁矿,继与巴西CVRD合资办铁矿外,又与澳大利亚哈默斯利组建合资公司:华宝信托与法国兴业资产管理公司发起成立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宝钢国际与三井物产成立合资公司,拟建成全国最大的钢材物流企业。

谢企华喜欢强调全球视野的力量,她说:“深化国际合作的内涵是着重弥补自身的战略缺口,培育动态比较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竞争结构。”

目前,年产钢材达2000万吨的宝钢是中国最大、也是最好的钢铁公司,国家的扶植是其成功的一个要素,但谢企华本人更是一个重要因素,宝钢的分量现在越来越多地系于这位斯文女子身上。

谢企华说:“即使宝钢成不了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商,我也决心要让它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之一。”虽已年届花甲,却有如此斗志,足见谢企华宝刀未老,智勇依旧超常!

以柔克刚的管理艺术

谢企华的办公室里有很多精巧的摆设,她就是凭着这种女性的细腻、温柔、体贴和聪明,管理着一个庞大的钢铁航母。

在宝钢的日常管理上,处处可见这种“以柔克刚”的管理艺术。比如,打破常规,以最高40万元年薪外加20万元住房补贴及购车无息贷款的“市场竞争价”争夺人才;比如,研究院科研人才实行项目工资制,工作时间个人弹性掌握……

对此,谢企华自己的看法是:“我觉得不光是管理钢铁企业,可能管理所有企业都是这样的,因为女性自己本身有些特征,考虑问题比较细致。另外,女性对员工、对我们管理层之间而言,亲和力可能会比较大一点。”

在谢企华的眼里,科技创新不是科研人员的专利,有创造力的工人同样是人才“至宝”。

孔利明原先只是宝钢股份公司汽修组的一名电瓶工,几百辆进口载重车,内部构造精细但故障率也很高,孔利明边观察边琢磨,常常出其不意,瞬间解决了洋专家大半年都搞不定的技术故障。谢企华得知后,十分珍惜这朵智慧的“火花”,立刻送他去接受专业培训,并密切关心他的衣食住行以及家庭情况。

董事长无微不至的关心令孔利明十分感动,他在通过了外语等级考试,还自学了所有汽修专业的课程后,至今已为宝钢提出合理化建议304条,先后解决重型汽车149个疑难杂症,获技术秘密5项和先进操作法1项,连续5年摘取中国专利新技术博览会金奖,为宝钢创造经济效益1100多万元。

由此可见,宝钢挺进世界强企的业绩越来越辉煌,与谢企华提出的3条人才战略是密不可分的,即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

谢企华,这位感性又理性的“铁娘子”,这位把半生奉献给了钢铁的奇女子,这位中国特大型钢铁企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经理,或者说是第……位直接经营管理一个特大型钢铁企业的女企业家,凭借着她“以柔克刚”的经营管理风格,成功驾驭了中国的钢铁巨舰。

谢企华带给我们的启示:

1.任何成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艰辛的付出,才能赢来期待中的辉煌,正所谓苦尽甘来。

2.张扬不是一种财富,低调才是一种美德!现代社会,浮躁喧嚣,如果你只会停歇于嚣尘上,那么你也就只能沦为一介俗人,你所有已得的、既得的和将得的,都将受到限制。

女人不是因为美丽而迷人。而是因为迷人而美丽!只有当你成就了非凡的理想之后,你才会真正引来众人的注目,成为人们眼中无可比拟的智慧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