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最令人羡慕的27位中国女性
8482100000026

第26章 25 伊能静

辉蝗的历程:

英文名:ANNIE(安妮)

原名:吴静怡

籍贯:山东济南

1969年3月4日,伊能静出生于台湾台北。

1987年初,被刘文正挖掘,与裘海正、方文琳组成“飞鹰三妹”。

1987年2月3人出版了第一张专辑《闪亮的日子》,伊能静也从此踏入歌坛。

1987年7月,推出第一张专辑《有我有你》。

1992年,第一届十大偶像第八名。是唯一的玉女偶像。

1993年,第二届十大偶像第九名。

1997年,《流浪的小孩MTV》荣获中央电视台《杰出亚洲华语MTV》第二名。

1995年2月,赴美国LASVE-GAS作秀,并领取美国联邦广播电台颁发的《94年中文点播率最高和台湾杰出艺人奖》。

1995年,《好男好女》入围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1997年11月,《国道封闭》入围1997年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2001年2月14日,与丈夫庾澄庆在菱注册结婚。

2002年3月16日,爱子小哈利在美国顺利出生。

唱歌、演戏、写书,是她的职业;流浪、恋爱、思考,是她与世界的秘密交往。她的肩膀纤细脆弱,不堪重负,却凭着她精灵般的聪明和韧性,勉力支撑起她那一方小天地,显出一种别样的性感。

她,就是伊能静,一个被称作落入凡间的精灵的小女人,不仅才华横溢,更在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了她卓尔不凡的能力,从写作到演艺、从丈夫到儿子,一切都经营得妥妥当当,成了人们眼中接近完美的女人。

敏感孤独的童年

伊能静的身世比较特殊,她1969年3月4日在台北出生时,原本的名字是吴静怡,而后,父母离异,母亲改嫁日本人伊能,她才跟随日籍继父的姓改名为伊能静。

伊能静的亲生父亲是军人的后代,父亲一直希望家里有一个男丁。但伊能静的母亲却一连生了3个女儿,当她怀着第4胎的时候,有人跟她说,这一胎一定是个男孩,结果第4胎还是一个女孩——伊能静呱呱坠地。据说,当时伊能静的父亲看了这个情况很失望,就提出了离婚。

从小父母分离的家庭状况、不由自主的命运,养成了伊能静敏感的个性,使她没能很好地体会到童年的快乐,但也同时使她变得坚强,学会了如何孤单面对生命。

童年的伊能静没有玩伴,父亲离开后,母亲一个人根本无力抚养她们姊妹3个,无奈之下,妈妈把伊能静交给了奶妈,不跟两个姐姐住在一起。这使伊能静处于一个非常封闭跟独处的状态。

那时,家里不是太富裕,所以伊能静没有玩具,她每天的游戏不是数汽车就是数衣服。她常常拿着一个小木板凳坐在窗前,看窗外的汽车开过去,然后就在那里数:“黄色的1、黑色的1、黄色的2、黑色的2……”或者是指着衣服叨念着:“红衣服3件,绿衣服3件……今天扯平了,否则白衣服又赢了。”

童年时的这段经历,使伊能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率性不羁的个性。至今,她还不爱坐椅子,在卡拉OK厅里喜欢蹲在椅子上,牛仔裤可以一穿1个月。

去外景地拍摄时,伊能静还常常打着赤脚在宾馆走廊里走来走去,剧组很多人见了都惊呼,而她则笑着指指自己细致白嫩的脚丫说:“我在农村长大,这是贫困留下的纪念。”

这样的伊能静在爱美和邋遢两方面,都可以做得很极端:1万元一瓶的红酒她可以买,而吃起盒饭来照样狼吞虎咽,以致导演关锦鹏看到这样的她都被吓着了:“你,你难民啊?从索马里来的?”

破碎的家庭是小小的伊能静所面临的第一个人生打击,当她还没有完全从中站立起来时,在她17岁那年,她又一次面临了人生中的重大打击:她的父亲去世了!

虽然父亲在生前和她的接触并不多,但伊能静“已经把他幻化成一个美好父亲的形象,深爱着他”。一直觉得应该要弥补一下父女之间的生疏。所以,当她要做歌手,需要家长签名时,她主动跟父亲取得了联络。

从那时起,他们开始相处,开始时感觉有一点尴尬,但是后来那种尴尬的感觉慢慢淡下来了,伊能静已经可以感受得到,他还是自己的父亲,自己和他有很像的地方。但遗憾的是,父亲在帮她签完约之后不久就出车祸身亡了。

让一个17岁的小女孩去认识死亡,似乎有些太早。所以,伊能静自此开始变得很没有安全感,很怕“失去”这件事。她发现。原来一切都是会有尽头的,这种恐惧一直长存她心,以致现在的她在午夜梦回家时还会被恐惧惊醒。

不甚开心的童年,为伊能静留下了磨灭不去的沉生活底蕴,也为她未来的发展打造了一条与众不同之路,更让她学会了如何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

“十九岁的最后一天”慢慢成名

“忽然之间走过/十字头的年龄没留下什么/二字头的开始我好想说如果一切可以从头来过……”1988年3月,伊能静以一首《十九岁的最后一天》唱红华人流行乐坛,使地球上黄皮肤的人都深深记住了她的名字。

伊能静初登歌坛是在1987年初。当时,刘文正自组了一间名为“飞鹰”的音乐公司,同时挖掘出伊能静、裘海正跟方文琳3人组成了“飞鹰三妹”。2月,她们迅速地出版了第一张专辑《闪亮的日子》。这张专辑一推出就反响热烈,于是,三姐妹便都在不解散的情况下去各自发展了。

1987年7月,伊能静首先推出了个人的第一张专辑《有我有你》,以一首《新娘》成为大众备受宠爱的“小新娘”。

她的声音像一条小溪里缓缓流动的清水,清澈、透明而显得十分干净,静静地听就好像细雨中轻轻摇曳的风,湿润地吻在脸上,甜蜜而清凉的感觉,陶醉中似乎还会飘过一抹淡淡的紫丁花香。

她的歌犹如一杯柠檬茶摆放在眼前,杯中的冰块上上下下、大的小的,悬浮在被“染”成柠檬色的杯中,它们簇拥着,把只有半杯的水挤成了一杯,喝上一口,让它们在嘴中从有到无,是一种带着清香滋味的清爽。

随后,让伊能静红遍两岸三地的第二张专辑《十九岁的最后一天》顺利出炉。这首歌隐隐透着一抹迷惑怅惶的味道,带有一些淡淡的忧伤和对往日的怀念,同时还有一些对于明天的憧憬。伊能静用那种半成熟的心态唱得洋洋洒洒,使那些正值校园的年轻人依稀感到一丝迷惘,但觉前路正长,眼前是一条光明大道。

接着,伊能静又陆续发行了《我是猫》、《悲伤朱丽叶》、《落入凡间的精灵》等专辑,逐渐迈向了她事业的巅峰。

在伊能静所发行的这些专辑中,很多歌曲都是由伊能静自己做词的,她的文笔自然流畅,而且细腻中还不失思想的跳跃,像富有浪漫伤感的童话味道的《悲伤朱丽叶》、对于感情的迷茫困惑和执著的《落入凡间的精灵》、仿佛一本用渴望写出来隽永清新的寓言书的《安妮的王子》……

从1992年开始,倔强的伊能静选选择了流浪,从台湾流浪到香港,再从香港流浪到日本。这样的流浪之中,她想过什么呢?没有人知道,因为她在微笑。

终于,在1993年11月发行的《流浪的小孩》中听到了她的心声,所有浪子的心声:“应该往哪里走/找到一个地方属于我/不需要勉强虚伪/心像风一样自由”。在那些属于孤独的人之中,也许只有伊能静才会向命运宣战吧!

之后,伊能静在陆续推出《下大雨了春花开了》、《说不出的快活》《自己》等专辑的同时,也开始流连影视圈,并取得了可圈可点的表现。

在与国际导演彼得格林那威合作拍摄的《八又二分之一的女人》中,伊能静不但有傲人的表现,更分别在法国坎城、日本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而在大陆拍摄的《人间四月天》,她所出演的“陆小曼”一角,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注目。其实,细看她所拍摄过的电视剧,大都是文艺类的,从《人间四月天》、《风声鹤唳》,到《画魂》,她的角色都有一点偏精神分裂。

对此,伊能静的解释是:“这些角色都不是我自己争取来的,是他们选择我。侯孝贤、关锦鹏,他们都讲过同一句话,他们觉得我有很多重的人格。觉得我有一个很女性化的外表,可是我有一个很小男孩的内在。他们觉得很奇妙。天真和世故的综合体。在我身上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大师因为她的天真和世故而选择她,唱片公司因为她的天真而选择她。

而她,凭着直觉做出各种选择。她喜欢跟侯孝贤聊天,因为能开扩更大的视野;她喜欢一个在乡间拍戏的群体,蹲在乡间吃盒饭。她知道自己的优点是感受力很强,“你生命中有什么东西没有发挥出来,可以通过角色去放大。”

伊能静在影视圈的活跃表现,使人们几乎认为她将一直沉溺于影坛,而在歌坛销声匿迹。但就在此时,告别歌坛3年之久的伊能静,在制作人陈珊妮的全新打造之下,终于带着专辑《我很勇敢》回来了!

在这张专辑中,伊能静完全蜕变。专辑中收录的歌曲,有一半以上的歌词是伊能静在拍戏空挡记录下来的文字,全都是生活中的累积。

为了让这张改变形象的唱片出炉问世,伊能静卖了一幢房子,花了1200百万,从制作、业务、讨价还价、拍摄MTV,到做成成品,每个环节她都亲力亲为,辛苦至极。

当初,伊能静的新专辑已经完成初步作业,但遇到华纳改组,当时她的心情很彷徨,不知该如何是好,但转型是她的音乐梦想,她不甘心就此放弃,所以干脆一口气拿出300多万买下版权,想另寻唱片东家。

没想到,在寻找的过程中却是一路碰壁,大家都问她:“伊能静加陈珊妮的新音乐有谁要买?”“偶像包装的伊能静要做纯正的音乐人,会不会太冒险?”这样的挫折使伊能静志气消沉,常常半夜想到就伤心失望地哭泣,找友人诉苦。

最后,伊能静决定自己组工作室,扛下所有责任。她亲自参与了所有细节,从制作、混音、包装、宣传都从头学起。这让她明白了许多只有自己亲身做了才知道的状况:“比如CD歌词页如果是九毛八,我还请助手不要杀人价钱了,助手告诉我,小姐,一张是0.8毛,一万张就多少钱了?”

这样的辛苦使伊能静的精神一直处在紧绷状态,甚至到发片前夕,她还梦到自己家里全是唱片的退货,情绪马上崩溃,哭着向所有人表示不要出了,幸好周遭的友人鼓励她:“这不是游戏,非走下去不可!”

在这张专辑中,伊能静付出的不只有心力,还有庞大的财力。她笑说,电视打歌费有百来万,一个人型立牌也要好几万元,连上哈林主持的《超级星期天》也不例外花了十几万买MTV。这样的财力付出几乎掏空了她的“家底”。所以,在新歌发表会中,她穿的咖啡色长袖衫是在专做成衣批发的五分埔买的,只花了台币790元,两条辫子发饰也是造型师免费奉送的,节省至极。

每当回首这些往事,伊能静都会说:“太苦了,我再也不敢了。”不过,皇天总是不负苦心人,伊能静的付出总算有所回报,以成熟女人姿态亮相的她重新奠定了她在歌坛不可撼动的地位。

既是歌手,又是演员,伊能静成功地让两者相辅相成,用自己的才华打造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摩登天空!

书写是一种遗忘

“表演是唤醒,书写却是遗忘,遗忘身体里无数个荒谬的灵魂,让这些灵魂在真实虚构交织的城堡里终能得到安息,只有学会遗忘才能继续刻苦前行,一如即使万般不舍,也不该、亦不能、更不需要再回头,凝望那因欲望过剩而被神摧毁的索多玛城。”

这是伊能静的第一本小说集《索多玛城》中的一段话,也是她写作状态的一种写照。对她来说,写作可能是一个出口。她喜欢写作,喜欢沉湎于不着边际的文字之中,就像她说话,逻辑性差但粘力很大,滔滔不绝,柔情万丈。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艺人写书,屡见不鲜,当写作成为其娱乐宣传环节的一部分,其中的自恋与美化,常使被图片淹没的文字呈现不出应有的实在。但伊能静颇有些与众不同,她有着不凡的驾驭文字的能力。

演过陆小曼的她,书中也常出现徐志摩式的笔触:“你沾满土拿手掩埋的不是什么,而是我微微跳动的心。”透过这些,除了能看到她绝佳的文采外,也可以感受到,双鱼座女子的敏感与纤细。

伊能静的丈夫庾澄庆在伊能静创作的阶段,就陆陆续续读过她不同时期完成的篇章,他的感想是:“她很厉害,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透过她的笔,竟然变得很有文学味。”

她所创作的《生死遗言》就像一个女人灵魂的喃喃自语。它使真实的伊能静突显出来,不再是那个疯唱着《我是猫》的偶像女孩,也不再是那个出现在另类导演镜头中的问题女孩。曾经的爱与愁,曾经的失落与飞翔,还有一份生为女人的生命孤寂,都透过那淡雅的文字和同样淡雅的图文排列传达出来。对于其耸动凄绝的书名,伊能静的解释是:“少女时代经历那么多事,现在做了母亲,才发觉很多感情要不说出来,恐怕就来不及了。”就像当年父亲车祸而死,她没有来得及问父亲,你究竟爱不爱我;就像曾经对离异的父母有那么多怨艾,现在才发现,自己其实还是那么爱他们。

因为长大成熟、因为豁达开朗,所以才要把曾经的感情说出来,怕的是,再过几年,欲辩已忘言。所以,这本书是一个女人为她的少女时代所画的句号、所做的努力,也同样为了让自己在有生之年不再有遗憾的语言。

如果说,《生死遗言》写的是一种天长地久的牵念,那么《索多玛城》则写的是女人无法满足的情欲。伊能静用写散文的手法来写小说,比较像香港导演王家卫的风格,也许正如伊能静本人所说,“安全与放纵,哪一个才是自由,这就是我在小说中追逐的永恒主题,永远难以抉择。”

在她的小说中,罗兰·巴特的情书体,被处理得像一幅幅淡远的丝帛画儿,以至于她不得不解释,书中的“你”并不专指一个人,而是指所有爱过的男男女女。

为了写作,伊能静特地租了一间房子,作为自己的书房。她故意把自己切割开了,在家里她就做一个好太太、好妈妈,在书房里她可以做回自己的另一面,这个领地是属于她自己的。

在她的领地里,有一台电脑搁在那里,键盘拉出的动作,在她看来,就像打开琴盖;敲击,无数的文字在屏幕飞舞,就像无数的音符在心中盘旋。

写作现在已成为伊能静的一生之爱,她说:“写作是一辈子的,我不反击,而且会更坚定的写下去。”

幸福的“小主妇”

哪一类女人更幸福?是舞台上风光无限的女明星,还是家里围着灶台转的小主妇?如果拿这个问题问伊能静,想必她会说:“做个居家的小女人是最幸福的。”这个曾经大红大紫的明星,虽然如今仍在努力地唱歌、拍戏,可连她自己都承认,她将更多的心思和感情放到了过日子上。

结束了13年的爱情长跑,伊能静和庾澄庆终于在2001年情人节那天在美国的洛杉矶注册结婚了。在最浪漫与瑰丽的日子里完婚,狮子星座的庾澄庆为双鱼座的伊能静许下了一个最美也最真情的誓言,他为她细心打点铺陈婚礼,她为他情牵一世缘。

婚后的伊能静幸福之情掩都掩不住,她说:“结婚前,失落的时候,我就在街上走,往人堆里钻,让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赶走那些不开心的事;结婚后,我开始喜欢回家,家给我温暖,它让我有安全感。”

知足的伊能静体会着做妻子的幸福、做妈妈的乐趣,体验着成为作家的兴奋,沉浸在做演员和歌手的魅力中。她像一个永远在恋爱的女孩子,爱别人,也爱自己!

伊能静带给我们的启示:

1.幸福需要把握,幸福需要经营,没有任何一件事是理所应当能获得的,但只要你全心付出,勇于出击,幸福就会降临在你的头上!

2.知足者常乐,伊能静以自身的经历充分实践了这一千古不变的真理。尽:管她拥有一个不算快乐的童年,但她永远懂得珍惜现在、憧憬未来,所以,她活得无比快乐。

家庭与事业从来都是可以兼顾的,只要你懂得安排,善于筹划,你就会同时拥有辉煌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