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美妆最令人羡慕的27位中国女性
8482100000003

第3章 2 吴小莉

辉煌的历程:

吴小莉现任香港凤凰卫视有限公司资讯台副台长;

1993年吴小莉加盟卫视中文台,先后主持了多个风格迥异的节目,在东南亚华人观众中名气甚响。

1996年卫视中文台摇身变为凤凰卫视中文台后。奚小莉成为时事节目的主持。并专访了候任香港行政长宫的董建华。

1997年,吴小莉成功主持播琳香港回归的重头节目——《柯受良飞越黄河》和《香港回归世纪报道——60小时播不停》。

1998筚4月1日吴小莉推出新节目《小莉看时事》。

2001年,吴小莉担任了凤凰卫视资讯台的副台长。

2002年,吴小莉担任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大型演播室辩论秀《纵横中国》的主持人。

有一个新闻记者曾发过这样宏大的誓言:当大事发生时我存在,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我!

1998年3月19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当时的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主持人吴小莉被朱总理亲自点名允许提问。

吴小莉在过去十年间走访了世界各地领袖名人,亲身见证了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每一个重大历史时刻,其个人主播风格与水平在亚太地区享有盛名,其出色表现曾获多国领导人高度赞扬,被亚洲权威杂志《亚洲周刊》选为“当今中国重要人物”之一,最近又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选为“环球20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

锋芒毕露的新闻记者职业造就了吴小莉坚韧的性格,也造就了吴小莉的“传奇”。世事造就了她的“传奇”,她造就了世事的“传奇”拥有极大抱负的吴小莉在新闻记者职业中一步一步走向实现自己誓言的目标:当大事发生时我存在,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我!

有人说,吴小莉是因为朱总理的亲自点名走红大江南北的。有人说,世事造英雄,是这个时代造就了吴小莉的“传奇”。

但是,究竟是世事造就了吴小莉的“传奇”,还是吴小莉造就了世事的“传奇”?我们都不得而知。

如果你只看到吴小莉这些成就,你只羡慕她这点成就的话,那你就错过了吴小莉很多成功背后的故事了。

的确,是世事造英雄,但是,世事的“传奇”也是不能缺乏主角的。缺乏主角的世事也无法造就英雄的传奇。

吴小莉从小就是一个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人,她天性乐观心软,自幼就知道要迁就和忍让别人。小小年纪的吴小莉由于生性乐观,使她成为了爸爸、妈妈与姐妹的“快乐宝宝”。

有一次,父亲告诉吴小莉说:“其实那时候父亲就只想要个男孩,不是因为父亲重男轻女,而是因为我只身到台湾,艰苦奋斗了一辈子,希望能在台湾传宗接代。”

幼小但是善解人意的吴小莉便对爸爸说:“不怕,爹爹,长大后,我也找个姓吴的老公,这样,我的小孩也姓吴啦,别人分不清楚是他的吴还是我的吴!或者我将来不出嫁,一辈子陪着爹爹。”

吴小莉的童言无忌,逗得父亲哈哈大笑。

就是这样善解人意和善于与人打交道,吴小莉从小就得到家人、老师和朋友的欣赏。家里也给了吴小莉一个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可以说,吴小莉一直就成长在别人肯定的环境中。但是,吴小莉知道不能够满足于现状,不能因为得到别人的肯定就可以随意乱来。

吴小莉经常这样来告诫自己:一定要把事情做得更好。

这就是吴小莉成长在被别人肯定的环境中所得到的心理暗示,它使得吴小莉时刻都保持着清醒而执著的良好状态。

上学的时候,吴小莉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由于有家人的支持和吴小莉天性聪慧,再加上她又能尽心尽力,吴小莉每次都能拿第一名。因此,小小年纪的她可就已经小有名气了。妈妈告诉她说:“这是好事呢,以后你出名了,这样的情况就更多了。”

吴小莉听到母亲的赞许,自己心里也是乐滋滋的。

但是,高兴过后,吴小莉又想起上次的演讲比赛,她心里想:“其实上次的比赛,我要是准备得更充分的话,我会说得更好,更能吸引大家的。虽然拿了第一,但还是没能很好地发挥出来。不行,下次我一定要准备得更加充分,一定要把事情做得更好。”

吴小莉经常就这样叮嘱自己:一定要把事情做得更好。

等到了下一次的比赛时,吴小莉的干劲更足,准备也更充分。她又再次走上了学校演讲奖台的最高位置。

一定要把事情做得更好的理念让吴小莉一次次地站到了奖台的最高点。因此,吴小莉的一位隔壁班的同学在演讲台上经常和她“狭路相逢”。而每次比赛,吴小莉总是以微弱优势胜出,获得第一,而那位男生则总是屈居第二。

后来他们在香港相遇的时候,吴小莉介绍说:“这位是我多年的老同学。”

这时,吴小莉的那个同学不无佩服地说:“对!她就是小时候让我永远也得不到第一的人。”此语一出,吴小莉和朋友们皆哄堂大笑。

小小年纪的吴小莉就是在自己的这一理念下不断成长的。而且,直到今天,吴小莉依然把一定要把事情做得更好这个理念来作为自己心理暗示的动力,她时时告诉自己: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

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吴小莉顺利地考上了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这是决定她走上记者道路的一个转折点。

之后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吴小莉在1993年加盟卫视中文台。她先后主持了多个风格迥异的节目,在东南亚华人的观众中名气甚响。

但是,吴小莉把自己的成功一直都归结于自己能够做充分的准备。就是在吴小莉的重要转折点上,吴小莉都坦然地说:“我的成功,除了幸运之外,也是有我的努力在里面的。每次要到记者招待会上提问,我都会做很充分的准备,查资料每晚到一二点,手上总是准备着五六个要提问的问题,提防着被别人先问掉。”

对于那次朱总理的亲自点名,吴小莉感慨地说:“能够得到朱总理的点名,那是我的运气,我当时也很意外。一是因为我不知道总理竟然认识我;还、有一个意外是他居然还很喜欢我的节目。”

吴小莉清楚地记得,在那次记者招待会的前一天晚上,吴小莉既激动又着急,她想:“这样的盛会很难得,我得想出点有建设性的问题来,这样才能有所交代,才能在明天的招待会上有所收获!”

于是,吴小莉开始在屋子里想来想去,想到问题她就赶紧把它记下来。吴小莉写了几个问题,但是,过了一会,总觉得问题不够有建设性,不够突出和有价值。

这样,一直折腾到很晚,吴小莉才留下个几了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问题。

在她刚想好好休息的时候,她又想:“这些问题会不会被别人先提出来呢?”吴小莉又立刻精神起来,心想一定要多想几个问题出来。

在不断的修改下,吴小莉终于准备好了6个问题。这时,已经是夜凉星稀了,吴小莉才满意地睡去。

后来,吴小莉说,从职业新闻工作者角度而言,自己面对的永远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未来:主持新闻访谈节目,你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而自己又不是专家,要做好节目,就得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有时候突然有重大事件发生了,于是忙起来的时候,要几天几夜不睡。

我们由此可以看到,吴小莉在幸运的背后,也离不开她的努力。是她的理念让她走向了成熟。

一个人的成功,也许需要一点点的运气,但是,单靠自己的运气,就算成功也绝对不能走得像吴小莉那样长远。而一个人信奉的理念则可以陪伴着自己走过一生,陪伴着自己成长和走向成熟。

要想实现最想做的事情,就要先付出

伴随吴小莉一生的,除了她的要把一切事情做得更好的理念以外,当然还有她对待事情的态度:要想实现最想做的事情,就要不遗余力地付出。

吴小莉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是专心致志地对待的。

吴小莉说:“只要是我自己当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我最想做的事情,因此,我就要竭尽全力地付出,要专心至致地对待。”

一次,吴小莉做客新浪网接受网友的提问时,有位网友提问说:“我想请教你,你是如何处理工作压力的。”

吴小莉没有正面回答,她说:“我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管遇到多大的压力或者问题,我都会咬咬牙,告诉自己,明天会更好。”

接着,吴小莉说:“我能够有这样的心态,是因为我有一个对待事情的良好态度:最想做的事情,就要最想做的付出,要用心地对待每一件你最想做的事情。像我这次到北京来,我是上个星期二来的,然后我去了上海、绍兴,作了一个纺织博览会的活动,再来到北京做农业部的论坛,做论坛的主持人,今天在这里和新浪朋友们聊天,我都在一直告诉自己说,每一次做好一件事情,比如说我现在跟大家聊天,我一进来就关了手机,因为这个就是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最想做的付出。明天上午我还有两个采访要做,我一定要做好准备。”

吴小莉又说:“所以我觉得,再强的人,再有能力的人,他也需要一个人生态度,需要一个良好对待事情的态度。对于工作上的压力,我就是一直用自己对待事情的态度来缓解的。”

每一个人,在拼搏奋斗的过程中都不会始终都顺风顺水的。吴小莉也一样。刚刚进入新闻行业,吴小莉也曾因为胆小而不敢面对采访对象。

吴小莉谈起刚开始时的工作,她感慨万分。

她说:“刚开始采访工作时,我的表现就很像我在高中时的那段采访经历。”

一天,刚刚加入学校校报记者的吴小莉就被派去采访学校的校长。吴小莉一听,心里有点怕了,她想:“我们校长德高望重,万一自己采访不好,那就不好了。”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吴小莉不得不走到了校长室门前,举起来的手刚想敲下去,心里一怕,又缩了回来。徘徊了近一个小时,吴小莉还是没能敲响校长的门。

忽然,校长从后门出来了,吴小莉鼓起勇气走到校长面前,把自己的目的说了一遍。校长热情地请她进去。

在采访过程中,校长极力赞扬了吴小莉,告诉她,只要自己认真对待,把当前自己要做的事情看成是最想做的事情,心里就会变得从容得多了。

聪慧的吴小莉在这个小故事中收获了很多。她学会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它看成是自己最想去做的事,然后,就会坦然地做到最想做的付出了。认真付出了,就会把心态调整好,就会让自己轻松面对所碰到的一切困难。

有了这样的认识,吴小莉就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刚开始工作时遇到过的挫折。凭着这样的心态,现在的她,工作起来可谓是得心应手。

镜头前面对的无论是政界要人,还是财经巨子,吴小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人们最欣赏她的当然是她表现出来的那种自信。

吴小莉的这种自信就是来源于她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对待事情的心态。

如今成了凤凰卫视咨讯台副台长的吴小莉,负责的事情更多,每天要开会,和同事策划报道方案,幕后的事情数不清,一个人要干五个人的活。但是尽管很忙,她还在主持《小莉看世界》、《时事直通车》和《凤凰环球播报》等重要节目。如此繁重的工作,吴小莉都很乐观地接受,因为她有了一个良好地对待事情的人生态度。

一个人如果拥有一个良好的人生态度,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简单和精彩。你是否很羡慕一个能够拥有成功又能轻松面对人生的人呢?其实,只要你愿意,你也一样可以做到,让自己活得更加轻松而有活力——调整好你的心态!

不是“大话”的“大话”

吴小莉在电视上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希望大事发生的时候,我存在。”这句话一直深深留在每个人的心里。

一次,有人对吴小莉说:“你曾经说过一句大话:当大事发生时我存在,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我。”

这时,吴小莉沉思了半刻,她说:“那不是大话,反而是我的真心话,至少是我作为一个职业新闻人的真实愿望。现在恐怕还要加一句:而且我希望女儿也能和我一起在。”

究竟这是不是大话?看看吴小莉在新闻界所走过的历程就会有答案了。

在1996年卫视中文台摇身变为凤凰卫视中文台后,吴小莉变得更加忙碌,但是,吴小莉依然成功主持了时政和经济节目,并且她还成功专访了后来任香港行政长宫的董建华。

1997年,吴小莉负责主持了香港回归的重头节目《柯受良飞越黄河》和《香港回归世纪报道——160小时播不停》。

刚接受这个重要任务时,吴小莉感到了责任的举足轻重。她既兴奋又害怕,兴奋的是能够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和这么多的人一起分享见证这激动人心的历史事件,害怕的是自己能否成功担任这个重要任务。

想来想去,吴小莉终于平静下来了,她对自己说:“当大事发生时我存在,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我!我要为自己的这句话负责,我要付出自己的行动才能够实现自己的诺言。”于是,吴小莉心里坦然了,她兴奋地接受了任务,并成功地转播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随之而来的是吴小莉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了。

为了做一个合格的新闻人,吴小莉对自己提出的标准是:新闻感很强,遇到事情很亢奋;不怕危险,肯吃苦;有能力,可以采访到新东西。

1998年吴小莉采访九江抗洪。吴小莉得到抗洪消息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去现场。即便已经被洪水淹没,我也要去。因为大堤上还有乡民,被淹的楼房顶层还有老百姓。我知道,那里会有新闻。”

于是,吴小莉就去找指挥宫,找军区的领导,坚决要领导同意让她亲自到抗洪现场做采访。

吴小莉的坚定打动了领导的心,他们找了条冲锋舟给吴小莉。

于是,吴小莉就乘着冲锋舟驶进了抗洪现场。在洪水漫漫的抗洪现场,吴小莉一次又一次记载了那动人心弦的场面。

在吴小莉的自传《足音》里,吴小莉这样描述着:“举目四见,淹没的民房,倒落的浮木电线,冲锋舟几次纠缠在不知是否还通电的电线中。”

2001年成了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的吴小莉,主要负责新闻内容方面的策划和统筹。责任更大,负责的事情更多。担任副台长的吴小莉并没有脱离播报第一线,她仍继续担任60分钟重点节目《凤凰环球播报》的首席主播,节目每晚20:00播出。

2002年,吴小莉又接受了一项新的挑战,她担任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大型演播室辩论秀《纵横中国》的主持人,该节目集趣味、益智、文化、紧张于一体,由几十个能代表地方特点的问题,引出不同阵营的嘉宾之间进行对抗性沟通,融中国文化和地方特点于问答和争论中,深入探讨中国的地缘文化。节目播出后,反响很好。

同时,吴小莉很有“野心”地表示:“我要把凤凰资讯台做成中国的CNN。”

吴小莉说,如今信息全球化,但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台24小时有关时事经济报道的全球华文电视频道。这是一个空缺,也是一种机遇。

终于,吴小莉成为了刚刚开播的凤凰卫视资讯台的副台长。当然,吴小莉也还担任着重要的主播角色。在凤凰卫视资讯台,吴小莉主持的节目是每晚8点到9点的《凤凰环球播报》。“无论你身在何方,吴小莉在香港祝全球华人平安!”这是吴小莉自己设计的结束语。而在凤凰卫视中文台,吴小莉保留了原来的《小莉看世界》这个栏目,并参加一些大型报道。然而,吴小莉最大的成功却是面对成功,能够始终保持自己对职业、对社会、对将来的奋斗热情。一个人能够从事业和生活上得到成功值得人们的羡慕;如果他还能够在工作中、精神上得到成功和满足,这更是让人们羡慕的。生活中的人,并不是事业、家庭和精神上都能两全的。这就看我们是如何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对待每一个人了。而在这方面,吴小莉确实能给我们不少启示。

吴小莉带给我们的启示:

1.要想赢得骄人的业绩,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为自己确一个一生坚守的人生理念,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心态就是一颗种子,要想有出人意料的收获,就必须先让心态达到这个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