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点悟”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为一个领导人,要言行一致。如果领导者只知要求属下,自己却与所言相违背,则下位者必不服之。再者,如果领导者操守不良,下位者必投其所好,甚至依循而行,所以领袖必须以德行服人,以身教服众。领导者要率先做模范,且言出必行,如此无须颁布法令,属下也能努力于岗位上。
中国人向来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之说,说明人的天性大都希望领导别人,而不喜欢被人领导。但是,一个本身无能力又不肯接受别人领导的人,反而是团体进步的绊脚石。所以,做人既要懂得领导别人,也要乐于被人领导。身为一位领导者,能够时时心系大众,怀着“为大众”的心情,才能深刻体会到大众需要什么,以此来不断端正自己的行径,其所作所为才能使大众心悦诚服,这样自然就能得到众人的爱戴和信服。
儒家的掌门人孔子认为,假如本身公正,去从政,不必讲,当然是好的。“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政者正也,要正己才能正人。假使自己不能端正做榜样,那怎么可以辅正别人呢?星云大师虽修佛道,对此亦深感信服。中国古代的能臣将士,历来以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来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他们深谙身正令从的道理。
三国时的曹操曾被人称为“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古今向来褒贬不一。然而,虽然其功过不定任由后人评说,但他深谙管理之道,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在治国治军方面深得将士尊重。
麦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百姓因害怕士兵,躲到村外,无人敢回家收割小麦。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告诉百姓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他是奉旨出兵讨伐逆贼、为民除害的,现在正是麦收时节,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立即斩首示众,以儆效尤。百姓心存疑虑,都躲在暗处观察曹操军队的行动。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有一个敢践踏麦子。百姓看见了,无不称颂。
然而,曹操骑马经过麦田之时,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坐骑受惊,一下子蹿入麦地,踏坏了一片麦田。曹操为服众,立即唤来随行官员,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之罪。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言道:“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阻。此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
曹操沉思了好久说:“既然古书《春秋》上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又肩负着天子交付的重任,那就暂且免去一死吧。但是,我不能说话不算话,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曹操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曹操深知要正人,先正己,自己以身作则才能约束他人。如果他未能赏罚分明,草草了事,想必很难服众,还会在三军之中失去威信,士兵们又如何能放心将自己的生命交给这样不负责任的领导?由此足见“其身正”的重要性。
从松嫩平原的冬雪严寒,到柴达木盆地的高原荒凉,涩北首站站长刘保侠都一直坚守在管道第一线的技术管理岗位。艰苦的自然环境没有削弱他的学习热情和工作质量,反而使他磨砺出执著坚忍的性格。在林源泵站,他放下架子,虚心诚恳地向工人师傅求教,加倍苦练现场基本功;涩宁兰管道投产准备期间,他挑战承受高原反应的极限,用本来就很少的休息时间翻译了大量资料,编写了多项操作规程;全线引压管动火改造,他作为负责施工的组织者,每天超负荷奔波协调,风餐露宿,出色完成任务;增压工程启动,为了确保燃压机组按时正常投运,他主动放弃轮休和出国机会,在涩北首站一待就是8个月。
曾有外国公司要聘请刘保侠,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虽然工作在涩北,但是我的事业早已深深扎根在中国石油这片沃土中了。”
就这样,刘保侠发扬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以野战为荣,以艰苦为乐,立足岗位,先后解决生产中的多项技术难题,以身作则,带动基层团队积极向上,为管道安全平稳运行、管道增压提量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个人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人信服。只有营造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氛围,才能形成由上至下凝聚一心的无敌战斗力。
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即使你没有一流的能力,但只要用心去工作,同样会获得人们的尊重;反过来讲,即使你能力无人比及,若没有基本的以身作则的精神,也一定会遭到社会的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