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悟道
8486300000090

第90章 不恋繁华性自真

“大师点悟”

“不恋繁华性自真”,什么时候我们能放下世间繁华,什么时候就能在污泥中舒展如水的花瓣。

只有内心清净,才能得到幸福,见到任何繁华,不去蝇营狗苟;遇到任何逆境,自然舍得放下,这样才可远离烦恼,享受人生。

幸福应从内心清净中来,世界上的种种繁华虚荣,并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因为刺激只能片刻,无法永恒,运用耳、鼻、舌、身、意所求来的感官快乐往往是短暂的,好比看一场电影或一场音乐会,曲终,场散,终有结束。

宋代汾阳有善昭禅师,得佛法奥义,修行真挚涅槃,他曾自我揶揄:“我不过是一个混日子的粥饭僧。传佛心宗,并非我的职责。”当时许多僧众、官员前后八请,求他出来讲法开示,他都坚卧草庵,不肯出山。

那时的得道僧者皆喜游历,四处看繁华事态,寻觅优雅风景,但善昭禅师却很少出行,时人批评他缺少禅者的潇洒与韵味。善昭却严肃地说:“自古以来,祖师大德行脚云游,是因为圣心未通,道业未成,所以驱驰丛林,以求抉择,而不是为了游览山水,观风望景。”

在善昭看来,风景再繁华,不过是风景,大德祖师之所以游历,是因为感悟天地之道,而不是因为美景之美,才四处游玩。

出家人不睦繁华之心,如泥中青莲,清新入脾,令人敬佩。

世间一切繁华的真相其实是无常,有生必有灭,有聚必有散,有合必有离,有繁荣必有颓废,一切皆如梦幻泡影。何必过于在意呢?坦然接受吧。放松心情,你会发现在这繁华喧嚣的无常世界,你享有了一片安静的心空。浮生且就是一梦罢了。

崛多禅师游历到太原定襄县历村,看见神秀大师的弟子结草为庵,独自坐禅。

禅师问:“你在干什么呢?”

僧人回答:“探寻清静。”

禅师问:“你是什么人?清静又为何物呢?”

僧人起立礼拜,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请你指点。”

禅师问:“何不探寻自己的内心,何不让自己的内心清静?否则,让谁来给你清静呢?”

僧人听后,当即领悟了其中的禅理。

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过什么样的生活,只要他内心清净而安谧,就可以获得幸福。

有一天,李端愿太尉问昙颖禅师:“禅师!请问人们常说的地狱,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

昙颖禅师回答说:“无中说有,如同眼见幻境,似有还无;太尉现在从有中生无,实在好笑。如果人眼前看到地狱,为什么心里看不见天堂呢?天堂与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太尉内心平静无忧虑,自然就没有疑惑了。”

太尉发问:“那么,内心如何无忧虑呢?”

昙颖禅师回答:“善恶都不思量。”

太尉又问:“不思量后,那心归何处啊?”

昙颖禅师说:“心无所归。”

太尉再问:“人如果死了,归到哪里呢?”

昙颖禅师问:“不知道生,怎么知道死啊?”

太尉说:“可是生我早已经知晓了的。”

昙颖禅师又问:“那么,你说说生从何来?”

太尉正沉思时,昙颖禅师用手直捣其胸,说:“只在这里思量个什么啊?”

太尉说:“是啊,只知道人生漫长,却没有发现岁月蹉跎。”

昙颖禅师说:“百年如同一场梦。”

百年如同一场大梦,人更应该珍惜现在,减少忧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别去想着“未来一定发财”、“将来一定富贵”,谁知道将来又如何呢?现在过得好,活出了真我,就已经很快乐,何必强迫自己非要把未来建设得如何辉煌呢?人生是一场繁华的梦,只有不羡繁华、才能、心空清明,认真享受人生沿路的风景,这才是我们活着的最好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