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神秘现象
8499300000027

第27章 古文明之谜(12)

法国“寻宝俱乐部”根据新发现的资料认为,圣殿骑士团的财宝可能不在阿尔日尼,因为迄今为止并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材料可以确定它们的存在。“寻宝俱乐部”倾向于认为,圣殿骑士团的财宝可能隐藏在法国夏朗德省的巴伯齐埃尔城堡里,因为那里也发现了许许多多令人晕头转向的圣殿骑士团的符号。在巴伯齐埃尔城堡四周曾有3大块圣殿骑士团的封地,人们在其中的利涅封地发掘出一座墓穴,从其掉下来的一些石头上刻着的符号中可以看出,在圣殿骑士团垮台以后,有一个卫队曾在那里待过多年,它的神秘使命似乎与监视埋藏的财宝有关。

据说,圣殿骑士团还有另外一些财宝可能隐藏在法国的巴扎斯、阿让以及安德尔卢瓦尔的拉科尔小村庄附近。在法国瓦尔的瓦尔克奥兹城堡的墙上也刻着圣殿骑士团的神秘符号,而且也有关于圣殿骑士团把财宝隐藏在那里的传说。据法国历史学家让·马塞洛认为,在法国都兰的马尔什也可能会找到圣殿骑士团的藏宝,那里以前曾是圣殿骑士团的“金缸窖和银缸窖”所在地。圣殿骑士团的心腹成员知道在需要时如何从中取出必要的财宝,并会按接到的命令把新的财宝又重新隐藏起来。总之,人们认为,圣殿骑士团确实把一大笔财宝隐藏了起来,但是,究竟藏在什么地方,其谜底也许就像刻在石头上的神秘符号一样令人难以捉摸!

传说中的所罗门宝藏

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在亚伯拉罕圣岩上修建了一座雄伟的犹太教圣殿。圣殿里四壁镀金,里面没有圣像,却放着金铸的耶和华“金约柜”以及刻有摩西经文的石碑。公元前587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耶路撒冷,圣殿付之一炬,混乱中金约柜和所罗门王的无数财宝下落不明。

耶路撒冷是一座举世闻名、饱经沧桑的千年古城,它坐落在地中海东岸巴勒斯坦中部。从它问世至今,已重建和扩建有18次之多,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被基督、伊斯兰、犹太三教共同敬仰的圣城。

传说公元前2000年,一个叫耶布斯的阿拉伯部落来这里筑城定居。继之,另一个叫迦南的阿拉伯部落也来到这里。他们称该城为“尤罗萨利姆”,其意思就是“和平之城”。到了公元前1000年,犹太人部落首领大卫攻占了这座城市,并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犹太国家。

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是以色列历史上的一位出色的政治活动家和行政管理家。他在位约30年,其统治时期是以色列历史上最繁荣、昌盛与和平的时期之一。

上文提到了所罗门修建的圣殿、耶和华金约柜以及刻有摩西经文的石碑。在金约柜的两侧还有用橄榄木雕成的展翅欲飞的天使。在幽暗的圣堂中,金约柜闪烁着金光,明暗相映,使人感到十分庄严和神秘。这里每年只有最高祭司长才能进去一次,其他任何人不得进入圣堂看这稀世奇珍——金约柜。

耶和华是以色列各部落信奉的神主,也是国家的护佑神、人们的救世主。耶和华的训谕是当年摩西在西奈山的顶峰不吃不喝待了40个昼夜才得到的。摩西得到《耶和华十戒》和《西奈法典》后,让两个能工巧匠用黄金特制了一个金柜用来存放它们,世称“金约柜”。它是最神圣的圣物之一。

所罗门国王用非凡的智慧赢得了四方的尊敬,邻国每年都纷纷派遣使臣来进贡金银珠宝、名贵香料,所罗门国王富甲天下。宫殿的门窗墙柱、祭坛桌椅乃至一切饮器用具,都包着一层厚厚的金箔或黄金。他到底存放着多少财宝,一直是个谜。20世纪60年代,有人仅根据在埃及发现的一幅古代卡尔纳克浮雕作品中反映出的204件珍宝估算,所罗门的这批财宝价值达上亿美元。

美国学者伊曼纽尔·维利可夫斯基在20世纪50年代初出版的《混沌的时代:世界古代史重编》一书中,对所罗门的金银艺术品作过描述:四周是用黄金雕成的王冠一顶;用金、银和彩色宝石制成的百合花各一个,不同器皿的四周有一圈百合花;花瓶、圣杯花纹上的花朵种子,都用金制的“豆粒”装饰;金制的狮子头及饮酒器皿上的牛头;一个用于燃烧供品的金制大圣坛,价值连城,天下无双;有30个黄金制成的锥形物、24个宝石制成的锥形物,还有白银制的“面包”;用黄金、白银和宝石制成的带灯的烛台;金子做的圣桌及其上面摆的纯金器皿。要制成卡尔纳克浮雕上反映的204件珍宝,需要用几吨重的黄金和白银。但是204件珍宝只不过是所罗门财宝的一小部分,可见所罗门的宝藏多得多么惊人!

尼布甲尼撒二世派军队攻打耶路撒冷,神殿付之一炬变成废墟,巴比伦军队没有发现所罗门财宝和金约柜。据一些人估计有两种可能:一、巴比伦军队未入城前,祭司们早已将所罗门财宝和金约柜搬运到别的地方隐藏起来了;二、可能仍放在神殿圣岩的地下室和秘密隧道里,但由于它们结构复杂,像迷宫一般,巴比伦军队根本无法进入。从此以后,关于它们究竟藏于何处的问题,众说纷纭,谁也弄不清真相。

公元前4世纪起,马斯顿、托勒密、塞琉古诸王国相继侵占耶路撒冷,都曾设法寻找所罗门的财宝,但都没有结果。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也曾千方百计寻找,同样毫无踪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耶路撒冷神殿废墟上建造了基督教大教堂,在亚伯拉罕圣岩上建造了祭坛。伊斯兰教兴起后,倭马亚王朝的阿卡杜勒·马立克在耶路撒冷建立起城墙,即今伊斯兰圣地西墙的一部分,犹太人称之为“哭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奉耶路撒冷为圣地,三教的教徒们都把寻找所罗门财宝和金约柜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之一。公元11—13世纪,许多人涌进耶路撒冷,四处寻找仍没找到。

有些人认为在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军队入侵前,这笔财宝已转移到“尤安布暗道”(尤安布通过暗道攻入耶路撒冷打败以布斯人,故名)。暗道又在哪里呢?谁也说不清。直到1867年,英国军官沃林上尉在耶路撒冷近郊游览时,偶然发现了一个洞窟,并由此进入耶路撒冷城内,他宣称古代的“尤安布暗道”被他发现了。但暗道里没有所罗门财宝和金约柜。

据《圣经》及其他古籍记载,所罗门娶了一位埃及公主为妻后,他还与阿拉伯南部的示巴国联了姻。示巴女王来到耶路撒冷访问时带来了一支很大的骆驼队。2000多年来,国外还有两种说法:一说所罗门财宝和金约柜后来由所罗门和示巴女王的儿子偷了出来,运到阿拉伯南部或运到埃塞俄比亚古都阿克苏玛隐藏起来了;另一说是由埃及公主偷运到埃及隐藏起来了。许多人都曾跑到阿拉伯南部、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地去寻找,皆无所获。

稀世之宝金约柜究竟被何人盗走,还是由何人藏于何处?200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它,但至今仍无结果。一些学者认为金约柜和所罗门财宝,可能藏在亚伯拉罕巨石底下的暗洞里。

亚伯拉罕巨石是一块长17.7米、宽13.5米的花岗石,它高出地面1.2米,由大理石支撑着。下面的岩堂高达30米,在岩堂里有洞穴,完全可以把金约柜和所罗门财宝藏在这里。几个英国冒险家获悉了学者们的看法后,决定去寻找金约柜和所罗门财宝。他们买通了岩堂守夜人,趁黑摸进岩堂,秘密挖掘。他们完全是夜战,白天将洞口伪装好。就这样,他们一连大干了7天,但一无所获。后来挖洞的事情败露,只得逃之夭夭。

英国冒险家逃走后不久,又有人传说金约柜和珍宝藏在“约亚暗道”里。“约亚暗道”是所罗门之父大卫攻打耶路撒冷时发现的一条可以从城外通到城里的神秘通道。据说,此道和所罗门圣殿相连。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理查德·哈利巴顿和摩埃·斯蒂文森到暗道寻找过金约柜和宝藏。他们在“约亚暗道”里发现有一处土质不同的地方,并看见似乎有一条秘密地道里有被沙土埋着的阶梯。两人把沙土挖开,可是阶梯上的流沙却越挖越多,甚至连地道也几乎被堵。因此,两人急忙退出地道,使寻找金约柜和珍宝的梦想成为了泡影。

所罗门国王的财宝到底转移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人们又把目光移向了传说中的海外宝岛。探宝者为了找到它,几乎走遍了世界上所有的海岛,依旧一无所得。

有些学者认为,所罗门在位时,常派船出海,每次都满载金银而归。人们推测,所罗门在某一海岛上有黄金宝库,所载的黄金大概就是从这个岛上运来的。但是这些黄金究竟藏在哪个海岛上,也还是个谜。公元1568年2月7日,西班牙航海家明达尼亚在南太平洋上发现了一座岛屿,看见岛上的土著居民身上戴着许多金光闪闪的饰物,以为这里盛产黄金、就是所罗门国王的宝岛,所以把这里取名为所罗门群岛。事后,人们在岛上探查,并没有想象中的藏金窟和金矿,他的幻想又破灭了。

聪明的所罗门到底把金银财宝藏在了什么地方是一个永远也猜不透的谜。

丝绸之路上的宝藏

丝绸之路历经沧桑,时兴时衰。到明代,由于封建王朝关闭了通向西方的大门,丝绸之路被废弃了。然而,在丝绸之路的故道旁,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居民中,一直流传着关于埋藏在沙漠中的古代财宝的种种传闻和逸事。

西出玉门关,沿着断断续续的疏勒河前行,映入眼帘的是灰褐色的戈壁以及稀稀拉拉的碱蒿子、骆驼刺和红柳。越过数百公里长廊般的罗布沙漠,广袤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横亘在眼前。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群山环抱,四周的天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阿尔金山长年覆盖着积雪。夏日积雪消融,雪水下注,汇合成一道道流入沙漠的小河。小河流经的地方,肥美的绿洲星罗棋布。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在这些绿洲之上建立了一系列的小国,形成了沟通东西方交通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历经沧桑,到明代,丝绸之路日益荒废。沿途的绿洲被流沙所吞没,河流日益干涸,兴盛一时的城郭市镇惨遭湮没,埋葬在沙丘中间,被人遗忘。

然而,多少年来,这里一直流传着关于古代财宝的种种传说。1875年的一天,有一个牧羊人在罗布泊附近的盐碱沼泽地带从远处看见过一座曾被流沙湮没的城郭。城垣耸立在芦苇丛中,整个城市就隐藏在芦苇里边,四周环绕着泥塘。牧羊人没敢进去,因为几乎所有进去的人都死在了里面。

19世纪末,传闻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古代财宝引起了西方冒险家的垂涎。一伙伙道貌岸然的强盗,披着学者的外衣,打着考察、探险、旅游的种种幌子,纷纷粉墨登场,演出了一幕幕争夺丝绸之路财宝的闹剧,也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盗宝之谜。

1895年5月初的一个晚上,瑞典探险家斯文·海定和他的同伴卡西姆已断水5天了,当太阳跃出沙丘时,一道深绿色的线条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海定和卡西姆爬到树林边,他们仍然没有看见河水。傍晚时分,海定单独一人爬过树林,终于爬到了河边。没料到梦寐以求的和田河水干涸了。海定强打起精神迫使自己沿着河床继续向前爬行。突然,响起了一阵水鸟拍打翅膀的声音,海定的眼睛顿时一亮,一个清澈见底的小水池映入眼帘。海定得救了,卡西姆也得救了。

这是海定头一次深入神秘莫测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行5人中,有3人失踪,他们两个幸存者于6月21日回到喀什。

1895年12月14日,海定又一次从喀什出发了。这次他带着4个人,取道古丝绸之路,沿着沙漠西部边缘行走了21天,走到和田。在这儿,海定从当地人的手中得到一些文稿、钱币以及约500件小文物。这些并不显眼的文物为现今设在斯德哥尔摩的规模巨大的中亚文物收藏所奠定了基石。这些弥足珍贵的文物中有赤陶佛像、人和骆驼的小塑像,还有一个铜十字架。

1899年9月,海定在瑞典国王奥斯卡和百万富翁伊曼纽尔·诺贝尔的资助下,第三次进入塔克拉玛干盗宝。

一个偶然的发现使海定获得了丰盛的收获。在一处未曾涉足的废墟里,几件木雕露在沙子外面。海定把这几件东西挖出来。当他看着这些木雕时,非常激动,爱不释手。他立即决定,尽快对这个遗址进行一次彻底的发掘。

1901年,海定把他的同伙拉回到罗布沙漠中的神秘遗址。一座城池的废墟拔地而起,一座佛塔高耸天际。古城呈正方形,城墙断断续续,用黏性很大的黄土筑成,城内的建筑物大都倒塌,木梁、檩子、椽子一片狼藉,陶片、毡片、古铜钱随处可见。众多的文物经专家鉴定,证实此地就是1000多年前的楼兰古城遗址,它展现了这个卫戍城市完整的生活图画。

海定这次在楼兰所盗走的历史文物,连同在塔克拉玛干所盗走的古代文物,价值是可观的。他及西方国家的这种强盗行径,至今仍为中国人民所切齿痛恨。

当斯文·海定在楼兰盗取大量文物满载而归的时候,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另一端,另一个冒险家马克·奥利尔·斯坦因在丝绸之路的古道上也进行着劫掠我国古代文物的行动。

斯坦因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从孩提时代起,他就对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无比神往。与海定不同,斯坦因是东方学专家,因此劫掠古代文物远比他的对手海定要内行得多。

1900年5月,37岁的斯坦因开始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了第一次探险。5月31日,斯坦因率领的远征队离开印度的斯利那加,经过近两个月的艰难跋涉到达了中国的喀什。他吸取了海定的教训,把盗掘古城遗址的时间定在冬季。

斯坦因一行到达叶尔羌后,沿着丝绸之路古道继续东行。斯坦因抵达和田后,用重金在当地居民中招募了一批“半职业性觅宝者”作为他的帮手。一天,一个名叫杜狄的觅宝者告诉斯坦因,在和田东北部一个叫丹丹乌利克的地方,他发现了许多壁画和文字纸片,到那里大约有9天~10天的路程。在一览无余的沙漠里艰难跋涉了11天之后,斯坦因一行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发掘遗址的第一天他们就在几处小寺院遗址里发现了许多佛教壁画,得到不少泥塑的小佛像、菩萨以及飞天像。次日,他们发现了一份手稿。这份手稿是一张椭圆形的古老纸片,上面写着一种非印度语言的文字。

在丹丹乌利克发掘了20天之后,斯坦因辞退了雇工,带着满载文物的骆驼队,越过沙漠,前往凯利亚河,意欲逆流而上到凯利亚绿洲去,斯坦因在凯利亚绿洲停留了5天。在那里,他听说在尼雅北面的沙漠中有一个毁灭了的城市。1901年1月18日,斯坦因出发前往尼雅。向北走了5天,到达了目的地。第一天,斯坦因仅在其中一个房间里就找到了85块刻有文字的木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