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千金方
8530500000064

第64章 脾脏下(2)

赤石脂干姜各十两。

上二味,蜜丸如豌豆。服十丸,日三服,加至二十丸。

仓米汤治小腹冷气积聚,结成冷痢,日夜三四十行方:

仓粳米半升,净淘干漉薤白一握,去青切细羊脂一升羊脂一升:宋本作“羊肾一具”。,熬香豉三升,以水一斗,煎取互升,澄清。

上四味,先以羊脂煎薤白令黄,并米纳豉汁中煎,取四升。旦空腹温服一手一,如行十里,更进一升,得快利止,若利不止,更服如前,利后进粳米豉粥,若复作,更服一剂,永瘥。

附子汤治暴下积,旦不住,及久痢方:

龙骨甘草芍药干姜黄连各一两石榴皮一具,大者阿胶二两附子一枚黄芩半两粳米三合。

上十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卒下痢汤方:

黄连五两生姜一斤。

上二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顿服。未止,更合服,必定。

治久冷痢下纯白者,此由积卧冷处矣,经久病发,遂令脾胃俱冷,日夜五六十行,大小腹痛不可忍,凡白痢属冷,赤痢属热,方:

好曲米五升,微熬令香,粥清、淳酒令热,和曲末一升,空腹顿服之,日三服。若至食时,捣蒜一升,令至熟,下姜椒末,调和如常食之法,惟须稠,勿加盐;以水和曲二升,作索饼,极烂煮之,干漉热,纳蒜,臼中相和,一顿食之,少与余食。至饥时,仍准前食曲末酒,比至瘥来,少食余食。以此法治,不过两日无有不差。

治久冷,或痢不痢,但患腰腹苦冷方:

上新蜀椒三升,醋宿渍之,以曲三升,和椒一升,紧拌煮作粥,空腹顿服之,加葱豉盐任性调和,不瘥更作,以瘥为限,不过三升椒即愈。此不但治冷,大治诸虚损冷极,有所益,久当自知耳。

马蔺子丸治积冷痢,下白脓方:

马蔺子一升,熟熬之附子二两干姜甘草各二两半神曲麦蘖阿胶各五两黄连三两蜀椒五合。

上九味,末之,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日二,以知为度。酒调散服方寸匕,亦佳。

治三十年痢不止,厚朴汤方:

厚朴干姜阿胶各二两黄连五两石榴皮艾叶各三两。

上六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四续丸治三十年注痢,骨立痿黄,肠滑不瘥方。一名蜡煎丸。

云实五合,熬令香龙骨三两附子女萎各二两白术二两半白术二两半:宋本无。

上五味,末之,以蜡煎烊,以丸药如梧子大。服五丸,日三,不过五六服瘥。

椒艾丸治三十年下痢,所食之物皆不消化,或青或黄,四肢沉重,起即眩倒,骨肉消尽,两足厥冷,腹中热,苦筋转,起止须扶,阴冷无子方:

蜀椒三百粒熟艾一升干姜三两赤石脂二两乌梅一百枚。

上五味,椒、姜、艾下筛,梅著一斗米下蒸,令饭熟,去核,内椒、姜末,合捣三千杵,蜜和丸如梧子。服十丸,日三服。不瘥,至二十丸,加黄连一升。

下痢丸治数十年痢,下气消谷,令人能食,夏月长将服之不霍乱方:

法曲一升附子干姜黄连黄柏桂心各三两蜀椒半两乌梅二升半大麦蘖一升吴茱萸四两。

上十味,末之,蜜和。食后服如梧子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三食三服,亦可至四十丸。

曲蘖丸治数十年下痢不止,消谷下气,补虚羸方:

好曲大麦蘖各一升附子当归桂心各二两蜀椒一两黄连吴茱萸乌梅肉干姜各四两。

上十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食已服二十丸,日三服。

乌梅丸治久痢,诸药不瘥数十年者,消谷下气,补虚方:

乌梅四两当归三两桂心二两黄连吴茱萸干姜各四两蜀椒一两半。

上七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食后服十丸,日三。

治下痢肠滑,饮食及服药俱完出,猪肝丸方:

猪肝一斤,熬令干黄连乌梅肉阿胶各二两胡粉七棋子。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三。亦可散服方寸匕。

乌梅丸治冷痢久下方:

乌梅三百枚干姜黄连各十两当归蜀椒各四两细辛附子桂心黄柏一方用麦蘖人参各六两。

上十味,末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五升米下,别捣如泥,盘中搅令相得,蜜和捣二千杵。食前服如梧子十丸,日三服,稍增至二十丸。

七味散治痢下久不瘥,神验方:

黄连八分龙骨赤石脂厚朴各二分乌梅肉二分甘草一分阿胶三分。

上治下筛,浆水服二方寸匕,日二,小儿一钱匕。

羊脂煎大治诸久痢不瘥方:

乱发灰汁洗去垢腻,烧末黄连末,各一升乌梅肉二两醋七合,煎取稠白蜡两棋子羊脂一棋子蜜七合,煎取五合。

上七味,合纳铜器中,汤上煎之。搅可丸,饮服如梧子大三十丸,日三,棋子大小,如方寸匕。

又方:

黍米二升蜡羊脂阿胶各二两。

上四味,合煮作粥,一服令尽,即瘥。

治大下后腹中空竭,胸中虚满,不下食方:

芍药甘草半夏各一两厚朴当归各三两生姜五两桂心三两。

上七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服二剂最佳。

治下痢,心胸满不快,腹中雷鸣,或呕吐方:

黄连五两橘皮甘草各二两龙骨三两大枣十五枚人参一两生姜半夏各三两。

上八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先煮水一大沸,乃纳药,煮取三升,分四服。并妊身良。

断痢汤治胸心下伏水方:

半夏一升生姜五两茯苓甘草龙骨各二两附子一两人参黄连各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九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下后烦气暴上,香苏汤方:

香豉五两生苏一把,冬用苏子三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之。

治卒大下痢热,唇干口燥,呕逆引饮,泻心汤方:

人参甘草黄芩橘皮栝楼根各一两黄连二两半夏三两干姜一两半。

上八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胡洽》云治老小利,水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满,干呕不安,无橘皮、栝楼。若寒加附子一枚,渴加栝楼一两,呕加橘皮一两,痛加当归一两。仲景用大枣十二枚。

治夏月暴冷,忽则壮热泄痢,引饮热汤,下断变,通身浮肿,成冷下结,脉沉细小数方:

泽漆一两半吴茱萸茯苓白术桔梗当归犀角青木香海藻芍药大黄各二两。

上十一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下后消息五六日许,可与女曲散。

女曲散治利后虚肿。水肿者,服此药小便利得止,肿亦消方:

女曲一升干姜细辛椒目附子桂心各一两。

上六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不知,加至二三匕,日三。产后虚满者大良。

治卒暴冷下,下部疼闷方:

烧砖令热,大醋沃之,三重布覆,坐上即瘥。

疳湿痢第九

论曰:凡疳湿之病,皆由暑月多食肥浓油腻,取冷眠睡之所得也。礼云:君子盛暑之月,薄滋味,无食肥浓煮饼。此时以不利人也,养生者宜深戒之。不尔,多患疳湿耳。

凡所患处,或著口龈咽喉,下部疳与月蚀,并不痛,令人不觉。其治用五月五日虾蟆,角蒿,救月木,寒食泔淀,但得一事单用之,烧作灰,和腊月猪脂敷之,逐手便瘥,极须慎口味耳。

凡疳,在慎盐、酱、醋、酥、油、枣等,一切皆忌。惟白饭、豉、苜蓿、苦苣、芜菁,不在禁限。

凡吹药入下部,没中指许深,即止。

治疳湿下黑,医不能治,垂死者方:

骷髅灰熏黄朱砂青黛石盐丁香麝香矾石栀子莨菪子铁衣干姜故靴底灰干虾蟆五月五日者细辛土瓜根芥子蜀椒葶苈菖蒲各等分。

上二十味,治下筛,以竹筒吹杏仁大著大孔中,所有患疳疮上悉敷之。其丁香、麝香别研捣,著药中合之。一方有寒食泔淀、救月木、楸叶,为二十三味。若病大者用灌方如下:

麝香丁香甘草犀角各三分。

上四味,治下筛,合和以盐三合,蜀椒三合,豉二合,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纳四味散合和。分作二分,灌大孔,旦一灌,酉一灌之。凡久下一月不瘥,成疳候,大孔必宽者是,以此主之。

凡下血者是蛊也,以八物茜根汤主之。在蛊方中。

治疳湿久下痢赤白,百疗不瘥者方:

兔头骨蛇头菥蓂子故绯并灰葶苈子狸骨一作狐骨蜣螂百草五月五日收倒挂草床中桄木青黛晚蚕蛾青矾丁香蝎虫屎麝香苦参黄柏干姜角蒿朱砂印成盐救月木桂心铁衣芒硝虾蟆黄矾荏子各等分。

上二十九味,治下筛。以筒子纳下部吹著,日三度,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