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碑林集刊(十六)
8547500000014

第14章 读《胡永墓志》

侯纪润

近日检读《唐代墓志汇编》,发现其中一方编号为贞观008的《安定胡(永) 府君墓志》,原石未详所在,而拓本为周绍良先生所藏,其中有些内容可略为叙说。录文如下:君讳永,字敬延,安定临泾人也。建侯祚土,位列于隆周;作牧宣风,声驰于炎汉。俊硋踵武,皀璧烂庭,故以冠冕三河,羽仪四海,焕乎载籍,可略而言。祖亮,夏中书侍郎,魏镇北司马,赐爵临泾子、徐州牧,才称贞干,见重当时;父邕,魏开府、祭酒、通直常侍、骠骑将军、南青州刺史,识度淹雅,流芳后世。君禀气中和,资灵上善,暨于弱冠,筮仕魏朝。武定中,除相国府中兵,俄迁司徒府谘议,弼谐鼎实,赞理槐庭,允属具瞻,领袖斯在。又除南兖州司马、齐州长史,拾遗千里,海岱所以载康;献替百城,河济于焉是赖。历东莱、东平、雁门三郡太守。君秀气贞心,顾松筠而并操;宏图远略,与川泉而共深。亦既登车,奸吏闻而解印;及兹按部,权豪惧而敛迹。胜残去煞,风行草偃,虽宋均之著绩南土,廉范之流芳西蜀,比德畴庸,曾何足尚。爰及老成,悬车致仕,发轫蓟北,税驾燕南。以为河冀沃壤,贤圣所宅,遂家于清河郡,因构第焉。养素丘园,从容自得。方期齐寿南山,乞言东序,而逝川不息,惊电难留,遽捐华馆,永归蒿里。隋大业五年三月七日终于私第,春秋八十有八。夫人清河张氏,东海太守势之女也。风仪特挺,体貌闲华,妇德内融,母仪外朗,偕老同穴,生荣死哀。越以大唐贞观二年岁在戊子十一月癸卯朔卅日壬申,合葬洛阳千金里。惟君风格峻峙,器识淹通,尽孝敬于闺门,推信义于朋友。芝焚起叹,有功□闾;木坏兴歌,?感行路。有子质,任澧州司法参军事,克荷世业,不坠家声,天性仁孝,率由诚感。悲陟岵之无见,慨过庭而靡闻,式遵古典,建兹兆域。将恐山崩川徙,余美无传,勒石镌金,庶几不朽。乃为铭曰:华山镇地,渭水贯天,蓄池云雨,吐纳风烟。物产环异,人富英贤,飞声腾实,耀后光前。将军武功,中书文德,龙津骧首,凤池矫翼。落落词峰,恢恢风力,既赞鼎实,复?专城。比玉之洁,如冰之清,义高百代,道冠千龄。

天与徒言,日华未久,忽如流电,奄同过牖。道著生前,名存身后,偕老同穴,共归丘阜。荒郊寂寞,寒谷萧条,笳?雾夕,挽咽霜朝。便房既掩,泉路方遥,唯余松鯢,岁暮空?。

伯祖国珍,后魏司徒安定公。兄长粲,陇东王。

一、胡永生卒年月与葬地

墓志云大业五年胡永在清河郡私第去世,终年八十八岁。大业五年为公元609年,可知其生于公元522年,即北魏正光三年。墓志又载唐贞观二年十一月三十日胡永与夫人清河张氏合葬于洛阳千金里。千金里,仅笔者查阅文献,唐以前墓志中未见此地。

翻检《唐代墓志汇编》和《唐代墓志续编》,在唐代墓志中却几次出现。指明葬在“千金里”的墓志共有17方,分别是《唐代墓志汇编》中贞观001、008、009、013、016、030、036、037、042、061、078、080、096、160,显庆007,总章021、天宝011

及《唐代墓志汇编续编》贞观002。通观这些墓志,发现述说“千金里” 的方法分别有以下几种:1.有些仅提到洛阳千金里或河南千金里,如本文所考墓志、《(韩)君讳远字彦深汝南平舆人》(贞观036)、《君讳谅字慈信瀛州博野人也》(贞观002,《续编》)。

2.有些提到千金里邙山,或北邙山千金里。如《大唐故关(道爱)君墓志之铭并序》(贞观001)、《故蒲州河东县令李(彻) 府君墓志铭》(贞观016)、《大唐处士梁(凝达)君墓志铭并序》(贞观078)、《大唐故张(弘秀) 府君墓志铭并序》(显庆007)及《大唐故朱(信)府君之墓志》(总章021)。

3.有的指出在北邙山之南原千金之里。如《(冯) 君讳信字师言河内修武人也》(贞观096)

3.有的则说北邙山河南县千金里,如《(郭)君讳通字监远太原介休人》(贞观009)、《安定胡(质)公墓志铭》(贞观013)、《故处士张(轈) 君墓志铭并序》(贞观030)、《故隋阳平郡发干县主簿郭(提)君墓志铭并序》(贞观037) 和《大唐故宁远将军左龙武军中郎将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张(伏生)公墓志并序》(天宝011)。

4.有些墓志则对千金里表述得非常清晰,如《大唐故交州都督上柱国清平县公世子李(道素)君墓志铭并序》(贞观080)云:“以贞观十五年岁次辛丑十一月戊朔十五日壬申,葬于洛州河南县千金里之原。” 《大唐故处士宋(荣)君墓志铭并序》(贞观160)云:“迁窆于邙山之阳千金乡千金里。” 《大唐护军魏王府主簿唐逊故夫人柳氏墓志铭并序》(贞观061)曰:“即以其月廿七日窆于洛州河南县千金乡千金里北邙山。”5.还有两方墓志提到千金里,却不在千金乡。一是《处士李(继叔) 君墓志铭并序》(贞观042)曰: “以其年岁次甲午八月庚子朔廿一日庚申卜窆邙山之原清风乡千金里。” 另一方是《唐故朝散大夫豪郢二州刺史上柱国卢府君夫人陇西李氏(禮) 墓志铭并序》(永贞002)则云“以永贞元年十月廿日合纎于河南府河南县平乐乡千金里之原礼也”。似乎说明河南县千金乡、清风乡与平乐乡都有叫“千金里”的地方。

《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河南道河南府下记, “武德四年,讨平王世充,置洛州总管府,领洛、郑、熊、谷、嵩、管、伊、汝、鲁九州。洛州领河南、洛阳、偃师、巩、阳城、缑氏、嵩阳、陆浑、伊阙等九县”。从以上墓志所述可知,千金里位河南道洛州河南县境内,北邙之南原。但其确切在千金乡还是在清风乡或平乐乡,还是三个乡交界的地方,抑或者是三个乡的范围有重叠,而千金里刚好又位于这个重复的地区,有待进一步考证。

另据《大唐故李君墓志铭并序》(永徽077),“以其年五月十日瘗于邙山之阳,去州城七里千金乡之礼也”,和《(崔) □讳长先字后已博陵安平人也》(武德005),“粤以武德九年岁次景戌二月庚申朔廿三日壬午,葬于洛州河南县东都故城北十里千金乡安善里”。《括地志辑校》与《元和郡县图志》对洛阳故城的方位表述略有差异,《括地志辑校》云:“洛阳故城在洛州洛阳县东北二十六里。” 《元和郡县图志》则记为,“故洛阳城,在(洛阳) 县东二十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故城工作队考古显示,《括地志辑校》较为正确。如果胡永葬在千金乡的千金里,至洛州城东北至少七里,甚至更远。

搜集这些墓志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葬地是千金里的墓志集中于贞观年间,共有14方,显庆、总章和天宝年间各一方,天宝年以后暂未见。并且葬于此地的墓主身份多为中下层,来源复杂,以县令、主簿甚至没有官职的人为多,并且籍贯都非洛阳本地人。不知千金里是否是唐代贞观时期洛阳的一个中下层人士集中的墓葬区?

二、胡永父祖及其历官经历

胡永的祖父名胡亮,父为胡邕,正史皆无记载。据墓志,胡亮曾任夏中书侍郎。

《晋书·赫连勃勃传》云: “(凤翔中) (姚)泓将姚恢弃安定,奔于长安,安定人胡俨、华韬率户五万据安定,降于勃勃。以俨为侍中,韬为尚书,留镇东羊苟儿镇之,配以鲜卑五千。” 后“勃勃进师次城,泓遣其将姚绍来距,勃勃退如安定,胡俨等袭杀苟儿,以城降泓”,不久“(赫连勃勃) 寻进据安定,姚泓岭北镇戍郡县悉降,勃勃于是尽有岭北之地”。赫连勃勃死后,其子赫连昌与赫连定相继占据平凉、安定延续大夏国。直到北魏神三年(430) 十一月太武帝亲征攻克安定,十二月定平凉,夏亡。胡亮应该在这段时间内任夏中书侍郎。归附北魏后,先后任镇北司马和徐州牧,受封临泾子。镇北司马和徐州牧皆为地方官员。胡亮子胡邕历任魏祭酒、通直常侍、南青州刺史等实职。胡永父祖两代并未越出地方官的范围而升至中央为官。

胡永在北齐武定年间开始了他的仕途,首先任相国府中兵。据《隋书·百官志》记载:“尚书省,置令、仆射,吏部、殿中、祠部、五兵、都官、度支等六尚书……五兵统左中兵,掌诸郡督告身、诸宿卫官等事。右中兵,掌畿内丁帐、事力、蕃兵等事。” 北魏北齐时期三师、三公府皆设中兵参军、谘议参军。如“元晖字叔平,河南洛阳人也……弱冠,召补相府中兵参军”。元晖这段经历与胡永相似,可知相府中兵是当时的起家官。不久就迁任司徒府谘议。其后辗转各地为官,先后担任南兖州司马、齐州长史、东莱太守、东平太守、雁门太守等。从这份履历表上看,胡永所任的官职甚至不如其父祖。《隋书·地理志》云, “东平郡,后周置鲁州,寻废。开皇十年置郓州”。又云“雁门郡,后周置肆州。开皇五年改为代州,置总管府。大业初府废”。

由此看出随着北齐的灭亡,胡永也结束了他的仕途。

三、胡永家族相关问题

安定胡氏是在北魏后期和北齐时兴盛一时,而旋即名声不彰的次等士族。胡氏开始在正史上留下赫赫名声的就是本墓志最后提到的胡国珍,为北魏灵太后的父亲。墓志云“伯祖国珍,后魏司徒安定公”, 《魏书》与《北史》皆曰“灵太后临朝,加侍中,封安定郡公…… (熙平中)迁司徒公,侍中如故,就宅拜之”,其官职与史书相合。墓志又云:“兄长粲,陇东王。”据《北齐书》与《北史》中《胡长粲传》皆无长粲封王爵的记载,而《胡长仁传》中则记,“及武成崩,预参朝政,封陇东郡王……长仁子君璧袭爵陇东王。君璧弟君璋,及长仁弟长雍等,前后七人并赐爵,合门贵盛”。

墓志云胡国珍为胡永伯祖,可知胡亮与胡国珍为兄弟。据《魏书·胡国珍传》,胡国珍父胡渊,胡国珍有兄胡真。那么胡真、胡国珍、胡亮为亲兄弟,三人中胡真居长,胡国珍次之,胡亮最幼。胡真长子是北魏封为临泾公的胡宁,胡宁生子胡虔。胡宁的女儿是清河王妃,生孝静皇帝。因此,胡虔是北魏孝静帝的舅舅,任司空,封安阳县侯。卒后,追赠太傅、太尉公、尚书仆射、徐州刺史,谥曰宣。胡长粲即是胡虔之子,曾任侍中之职。

胡长仁的身世相对于胡长粲来说比较复杂。胡长仁为北齐右仆射及尚书令,封陇东王。《北齐书》与《北史》只云长仁父名胡延之,魏中书令、兖州刺史,而不说其祖为何人。《北齐书·胡长仁传》记载胡长仁与胡长粲为从祖兄弟,而《北史》中胡长粲传附在胡国珍传下,胡长仁单列一传。《元和姓纂》云: “珍兄真,曾孙延,北齐太宰、安平王;女为武成帝皇后,生后主纬。长安,陇东王。” 岑仲勉在校记中认为,长安就是长仁,“安” 是“仁” 的误写。并且引《文馆词林》四五七《兖州都督胡延碑铭》论,“隋、唐间人名字之混,溯始于北魏,碑之名延,与《姓纂》同,不能遽是《北齐书》而非《姓纂》也”。因此,胡延与胡延之为一人。但这与《北齐书》所载胡长仁与胡长粲为从祖兄的辈份相矛盾。不论墓志所记是胡长粲还是被学者认为是误写的胡长仁,从辈分上讲都不能是胡永的兄弟。

(责任编辑:王其 王庆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