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碑林集刊(十六)
8547500000046

第46章 隋代令长辑存附考(下)(4)

琅邪郡 旧置北徐州,后周改曰沂州。统县七,户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

颛臾县 旧曰南武阳,开皇十八年改名焉。又有南城县,后齐废。有开明山。

张达

《补遗》显庆五年《张德操墓志》(二辑165):“祖达,隋沂州颛臾县令。”

江都郡 梁置南兖州,后齐改为东广州,陈复曰南兖,后周改为吴州。开皇九年改为扬州,置总管府,大业初府废。统县十六,户十一万五千五百二十四。

江都县 自梁及隋,或废或置。

(1)皇甫珍

《补遗》永徽三年《皇甫德相墓志》(四辑321):“祖珍,隋扬州江都县令。”

(2)高侯

《补遗》龙朔二年《高捧墓志》(四辑357):“父侯,隋江都令。”

(3)田文林

《补遗》龙朔三年《田君彦墓志》(二辑182):“祖文林,隋任扬州江都令。”

(4)杜国

《补遗》仪凤四年《杜美墓志》(八辑284):“祖国,隋任扬州江都县令。”

(5)郑颖

《补遗》开元十四年《郑戎墓志》(五辑344):“曾祖颖,隋扬州江都县令。”

海陵县 梁置海陵郡。开皇初郡废,又并建陵县入,寻析置江浦县,大业初省入。

(1)刘弘亮

《补遗》贞观十九年《刘德墓志》(三辑333):“祖弘亮,隋扬州海陵县令。”

(2)董恽

《补遗》开元十年《董虔运志石文》(六辑397): “曾祖恽,隋朝散大夫、扬州海陵县令。”

安宜县 梁置阳平郡及东莞郡。开皇初郡废,又废石鳖县入焉。有白马湖。

郑贽道

《补遗》嗣圣元年《郑肃墓志》(五辑194): “父贽道,隋安宜县令,庐江郡丞、同安郡通守。”

山阳县 旧置山阳郡,开皇初郡废。十二年置楚州,大业初州废。有后魏淮阴郡,东魏改为淮州,后齐并鲁、富陵立怀恩县,后周改曰寿张,又侨立东平郡。开皇元年改郡为淮阴,并立楚州,寻废郡,更改县曰淮阴。大业初州废,县并入焉。

(1)王贵

《补遗》天授元年《裴公夫人王氏墓志》(二辑306):“(王氏)祖贵,隋楚州山阳县令。”

(2)赵才

《补遗》先天元年《赵克廉墓志》(五辑310):“曾祖才,隋越府参军、常州功曹、山阳令、上柱国。”

(3)开翼

《补遗》开元二十一年《开休元墓志》(一辑131):“曾祖翼,隋楚州山阳令。”

六合县 旧曰尉氏,置秦郡。后齐置秦州。后周改州曰方州,改郡曰六合。开皇初郡废,四年改尉氏曰六合,省堂邑、方山二县入焉。大业初州废。又后齐置瓦梁郡,陈废。有瓜步山、六合山。

(1)焦仲

《补遗》天授二年《焦松墓志》(三辑492):“祖仲,隋任扬州六合县令。”

附考:“祖”,《补遗》误为“神”。据《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第六册《焦松墓志》改。

(2)魏裕

《补遗》景龙三年《魏体玄墓志》(五辑298): “祖裕,隋方州六合县令、灵州司马、陇州刺史。”

钟离郡 后齐曰西楚州,开皇二年改曰濠州。统县四,户三万五千一十五。

涂山县 旧曰当涂。后齐改曰马头,置郡曰荆山。开皇初改县曰涂山,废郡。有当涂山。

张守礼

《全唐文》卷355《张九皋神道碑》(3598):“高祖守礼,隋钟离郡涂山令。”淮南郡 旧曰豫州,后魏曰扬州,梁曰南豫州,东魏曰扬州,陈又曰豫州,后周曰扬州。开皇九年曰寿州,置总管府,大业元年府废。统县四,户三万四千二百七十八。

寿春县 旧有淮南、梁郡、北谯、汝阴等郡,开皇初并废,并废蒙县入焉。大业初置淮南郡。有八公山、门溪。

(1)张虔雄

《隋书》卷66《张虔威传》(1558):“(虔威弟虔雄)后历寿春、阳城二县令,俱有治绩。”又见《北史》卷43《张乾威传》(1579)。

附考:《北史》作“乾雄”。

(2)孙某

《补遗》咸亨三年《尹达墓志铭》(三辑424):“夫人孙氏……父,隋寿春县令。”

(3)翟璇

《补遗》先天二年《翟庆墓志》(八辑346): “祖璇,随汾阴、澧阳、寿春三县令。”

霍丘县 梁置安丰郡,东魏废。开皇十九年置县,名焉。

柳孝斌

《补遗》万岁通天二年《柳明逸墓志》(七辑326): “祖孝斌,秩秩德音,终于令长,为隋霍丘令。”唐龙朔二年《柳积墓志》云:“考孝斌,隋淮南郡霍丘县令。”附考:柳孝斌任霍丘令当在“开皇十九年置县,名焉”之后。

弋阳郡 梁置光州。统县六,户四万一千四百三十三。

乐安县 梁置宋安郡,及宋安、光城二县,又有丰安郡,开皇三年并废入焉。有弋阳山、浮光山、金山、锡山。

封仲

《补遗》龙朔三年《封温墓志》(三辑384): “父仲,隋通州司士、光州乐安县令。”

定城县 后齐置南郢州,后废入南、北二弋阳县,后又省北弋阳入南弋阳,改为[清]董诰:《全唐文》。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李举纲藏拓片著录。

定远焉。又后魏置弋阳郡,及有梁东新蔡县。后周改为淮南郡。又后齐置齐安、新蔡二郡,及废旧义州,立东光城郡。至开皇初,五郡及郢州并废。

(1)孙仕

《补遗》咸亨四年《任君并夫人孙氏墓志》(二辑253): “夫人孙氏,隋定城县令仕之女也。”

(2)韦瑗

《补遗》载初元年《韦仁约墓志》(二辑6): “祖瑗,隋光州定城、庐州慎县、绛州高梁、荥阳郡阳武四县令。”

期思县 陈置边城郡。开皇初郡废,改县名焉。有后齐光化郡,亦废入焉。有大别山。

杜政

《补遗》永淳二年《杜芬墓志》(四辑388): “父政,隋光州其思县令,皇朝上柱国。”

附考:《补遗》原注:“其”似应为“期”。

蕲春郡后齐置雍州,后周改曰蕲州。开皇初置总管府,九年府废。统县五,户三万四千六百九十。

黄梅县 旧曰永兴,开皇初改曰新蔡,十八年改名焉。有黄梅山。

侯孝孙

《补遗》显庆六年《侯忠墓志》(二辑171):“父孝孙,隋黄梅县令。”

庐江郡 梁置南豫州,又改为合州。开皇初改为庐州。统县七,户四万一千六百三十二。

慎县 东魏置平梁郡,陈曰梁郡,开皇初郡废。有浮山。

韦瑗

《补遗》载初元年《韦仁约墓志》(二辑6): “祖瑗,隋光州定城、庐州慎县、绛州高梁、荥阳郡阳武四县令。”

霍山县 梁置霍州及岳安郡、岳安县。后齐州废。开皇初郡废,县改名焉。

杜石

《补遗》景龙二年《杜安墓志》(二辑398):“祖石,隋寿州霍山县令。”

附考:《旧书》卷40《地理三》寿州: “霍山汉飅县,属庐江郡。隋置霍山、应城三县。贞观元年,废霍州,省应城、飅城二县,以霍山属寿州。”(1577)

鮯水县 梁置北沛郡及新蔡县。开皇初郡废,又废新蔡入焉。有坠星山。

卢赤松

《邙洛》贞观二十三年《卢赤松墓志》(67): “公讳赤松……在随历官河南王府掾,鮯水、北海令,南乡、河东长。”

同安郡 梁置豫州,后改曰晋州,后齐改曰江州,陈又曰晋州,开皇初曰熙州。

统县五,户二万一千七百六十六。

怀宁县 旧置晋熙郡,开皇初郡废。大业三年置同安郡。

辛公义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卷3《辛氏》(481):“《寰宇记》一二五、大业八年有舒州怀宁令辛公义,按《隋书》七三、《北史》八六《公义传》均未载怀宁之任,且传言从征辽至柳城卒,则八年想亦不得为怀宁令也,是否开皇之伪,待考。”

附考:《旧书》卷40《地理三》舒州属县:“怀宁汉皖县地,晋于皖县置怀宁县。

晋置晋熙郡。隋改为熙州,又为同安郡。武德四年,改为舒州,以怀宁为州治。”

(1582)

宿松县 梁置高塘郡。开皇初郡废,改县曰高塘,十八年又改名焉。有雷水。

李奇

《邙洛》开元十四年《李大都墓志》(143):“曾祖奇,随宿松县令。”

历阳郡 后齐立和州。统县二,户八千二百五十四。

历阳县 旧置历阳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置郡。

李郝

《补遗》乾封二年《李弘墓志》(二辑217):“父郝,隋任和州历阳令。”

乌江县 梁置江都郡,后齐改为齐江郡,陈又改为临江郡,周改为同江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置历阳郡。有六合山。

(1)褚贞

《补遗》乾封元年《褚朗墓志》(五辑134):“父贞,陈上□郡守,隋乌江县令。”

(2)成嘉祥

《补遗》永隆二年《成几墓志》(三辑452): “祖嘉祥,隋毗陵郡西曹掾、乌江县令。”

丹阳郡 自东晋已后置郡曰扬州。平陈,诏并平荡耕垦,更于石头城置蒋州。统县三,户二万四千一百二十五。

江宁县 梁置丹阳郡及南丹阳郡,陈省南丹阳郡。平陈,又废丹阳郡,并以秣陵、建康、同夏三县入焉。大业初置丹阳郡。有蒋山。

边伯

《补遗》麟德元年《边师墓志》(二辑194):“父伯,隋江宁令。”

宣城郡 旧置南豫州。平陈,改为宣州。统县六,户一万九千九百七十九。

宣城县 旧曰宛陵,置宣城郡。平陈,郡废,仍并怀安、宁国、当涂、浚遒四县入焉。大业初置郡。有敬亭山。

奚让

《补遗》万岁通天二年《奚弘敬墓志》(二辑347):“祖让,隋任宣州宣城县令。”

泾县 平陈,省安吴、南阳二县入焉。有盖山、陵阳山。

李宗俭

《补遗》开元十一年《卢正权妻李氏合5志文》(千唐卷138): “夫人顿丘人……

随宣州泾县令、本州大中正宗俭之孙。”

秋浦县 旧曰石城。平陈废,开皇十九年置,改名焉。

任国

《补遗》贞观二十三年《董柱墓志》(四辑317): “夫人任氏,隋宣州秋浦县令国之女也。”

附考:任国任秋浦令当在“开皇十九年置,改名焉”之后。

毗陵郡 平陈,置常州。统县四,户一万七千五百九十九。

晋陵县 旧置晋陵郡。平陈,郡废。大业初置郡。有横山。

(1)唐恭

《补遗》长寿二年《唐夫人墓志》(二辑332):“祖恭,隋常州晋陵县令。”

(2)刘行之

《补遗》开元二十四年《刘约墓志》(八辑377):“祖行之,隋常州晋陵县令。”

无锡县 有九龙山。

姚孝宽

《补遗》贞观十七年《隋毗陵郡无锡县令姚孝宽墓志》(四辑305): “隋起家为左勋卫,迁毗陵郡无锡县令。”

义兴县 旧曰阳羡,置义兴郡。平陈,郡废,改县名焉。又废义乡、国山、临津三县入焉。有计山、洞庭山。

梁寂,开皇四年。

《补遗》开皇十七年《梁寂墓志》(千唐卷451-452):“(梁寂)开皇四年……敕授永州义兴县令……迁潞州阳城县令。” 又见《汇考》开皇十七年《梁寂志》(二册270)。

吴郡 陈置吴州。平陈,改曰苏州,大业初复曰吴州。统县五,户一万八千三百七十七。

吴(嘉兴)县 旧置吴郡。平陈,郡废,大业初复置。有胥山、横山、华山、黄山、姑苏山、太湖。

张晖

《补遗》景云二年《张游恪墓志》(一辑95):“曾祖晖,隋苏州嘉兴县令。”

附考:《旧书》卷40《地理三》:“苏州上隋吴郡,隋末陷贼。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苏州。六年,又陷辅公纏。七年,平公纏,复置苏州都督,督苏、湖、杭、暨四州,治于故吴城,分置嘉兴县。八年,废嘉兴入吴县。九年,罢都督。贞观八年,复置嘉兴县。领吴城、昆山、嘉兴、常熟四县。天宝元年,改为吴郡。乾元元年,复为苏州。”属县“嘉兴汉由拳县,属会稽郡。吴改嘉兴,隋废。武德七年,复置,属苏州。八年,废入吴。贞观八年,复置,属苏州。” (1586) 是知隋无嘉兴县,乃唐武德七年后始分吴县置,墓志用唐时称谓,因附吴县。

昆山县 梁置。平陈废,开皇十八年复。

(1)王繫

《补遗》咸亨四年《王俭墓志》(五辑168):“祖繫,隋任苏州昆山县令。”

附考:王繫任昆山令当在开皇十八年复置昆山县之后。

(2)元大通

《补遗》显庆二年《元则墓志》(六辑257):“父大通,隋吴郡昆山县令。”

附考:元大通任昆山令当在开皇十八年复置昆山县之后。

会稽郡 梁置东扬州。陈初省,寻复。平陈,改曰吴州,置总管府。大业初府废,置越州。统县四,户二万二百七十一。

会稽县 旧置会稽郡。平陈,郡废,及废山阴、永兴、上虞、始宁四县入,大业初置郡。有稷山、种山、会稽山。

(1)王璇

《补遗》永徽二年《王顺孙墓志》(二辑107): “父璇,隋豫州司功参军、赵州平棘越州会稽二县令。”

(2)张正平

《补遗》永徽五年《张陇墓志》(二辑127):“祖正平,隋越州会稽县令。”

(3)秦谅

《补遗》圣历元年《秦朗墓志》(六辑345):“祖谅,隋任越州会稽县令。”

馀杭郡 平陈,置杭州。仁寿中置总管府,大业初府废。统县六,户一万五千三百八十。

馀杭县 有由拳山、金鹅山。

张士衡

《旧书》卷189上《张士衡传》(4949): “仕隋为馀杭令。” 又见《新书》卷198

《张士衡传》(5648)。

於潜(紫溪)县 有天目山、石镜山。有桐溪。

□□德

《补遗》天宝六载《(上缺)尊师墓志》(五辑376):“曾祖□□德,仕隋官至馀杭郡紫溪长。”

附考:《旧书》卷40《地理三》:“杭州上隋馀杭郡。”“紫溪,垂拱二年,分於潜置。”(1588—1589) 《舆地》卷22《两浙路上》杭州: “昌化县本於潜县地。唐垂拱二年析置紫溪县,万岁通天元年曰武隆县,皆属杭州。”(633)知隋无紫溪县,乃唐时分置,墓志用唐时称谓,因附於潜县。又据志文知尊师祖为“秦客,朝散大夫、昌化郡别驾”,显然非是武周朝之宗秦客。

盐官县 有蜀山。

袁天纲,大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