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行为与社会
“一个人用什么态度生活,是与他早期生活中养成的行为习惯有一定关系的,这就是早期教育的价值。”可怜先天下父母心,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过幸福的生活。所谓健康的生活习惯,即指那些使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均能健康发展的生活方式。它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消费、娱乐、休闲、卫生及饮食起居等内容。青少年能不能培养起健康的生活习惯,父母是第一任和最直接的老师;而孩子形成不健康的习惯,父母也就难辞其咎,是第一责任人。所以,廖世承说:“孩子学母亲的声音、说话的语调、做的手势、立的姿势,甚至母亲的度量和宽宏与否,态度诚实与否,以及说谎骗人的方法,孩子都在领会,其他如起居饮食的方式习惯,无一不受母亲的势力的支配。”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们必须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自己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还要从小教育、引导孩子依照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习与生活。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指出的:“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起的,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事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外国有句话说‘开始做得好,一半做到了’。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做人是顶难的,一定要从小就加以训练,养成种种优良的习惯和态度,在小孩子时代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
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
关键的第一步如果没有走好,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可能会影响到家庭的幸福。换句话说,如果青少年没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则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以及长大成人以后,就会对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状况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习惯导致问题行为的产生,直至发展成为反社会行为,甚至过失和犯罪行为,从而对个人的人生发展与成功产生极不利的影响。二是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习惯与问题行为也说明父母教育子女的失败,对父母自身来说,这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对整个家庭来说,则会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内在的稳定。
1.不良行为习惯很有可能会发展成反社会行为或过失、犯罪行为
对工读学校学生走上违法和轻微犯罪道路的原因进行调查的一项研究表明,工读生走上违法道路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良行为习惯。不良行为习惯往往是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表现。工读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表现多种多样,他们懒散、好斗、说谎、偷盗等,但主要表现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逃避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行为,如夜不归宿、旷课逃学等;二是违反纪律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如抽烟、酗酒、欺侮弱小、捣乱秩序等;三是违法或犯罪行为,如偷窃、抢劫等。专家认为,少年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他们自私、个人主义膨胀、没有责任感、对谁都不负责任。另外,犯罪的孩子都有撒谎的习惯。
2.不良行为习惯还可能会影响到家庭的结构稳定和生活质量
我国的家庭模式以核心家庭居多,特别是城镇,更多的形成了“4+2+1”的模式。家庭的重心是孩子健康成长,家庭的未来寄希望在孩子的人生成功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一旦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什么闪失,如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或者孩子失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则整个家庭几乎顿时就会陷于一片非正常的状态之中,预示着长辈(父母、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教育的失败(教育子女的成功也是成功人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长辈(特别是父母)身心由此可能受到严重的创伤;严重者则意味着整个家庭结构的崩溃。因为,当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不断增多时,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也往往会变得冲突和紧张起来,当父母挣扎着去面对由子女的破坏性行为带来的耻辱和痛苦时,他们自身的健康与平和心态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曾经就读于某大学的小辉,因偷窃和故意伤害罪入狱。消息传出,全家震惊,几乎伤心欲绝。原来,小辉是刘家三代单传的独苗,且从小聪明伶俐,成绩优秀,深受父母宠爱,爷爷奶奶更是珍爱倍加。尽管父母都是工薪阶层,但对小辉的吃、穿、用却很舍得花钱。此外,还不时给他三块五块的零花钱。虽然并不是很多,但在他们所处的县城中,小辉得到的已比同伴们要多得多。可以说,小辉是在一种优越的境遇中长大的,物质条件优越,思想精神优越,家庭环境优越。他的父母、爷爷、奶奶也都骄傲地认为,自己的孩子优秀,就该有这样优越的生活。然而他们没有想到,小辉考上大学来到北京后,周围许多同学的生活条件又远远比他优越,他的心里感到极大的不平衡。另外,光怪陆离、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也让他目不暇接,激发起的欲望更是无边无际。在屡次向家里要钱仍无法满足需要后,他潜入了同学的宿舍。就在他向同学的钱包伸出手时,同学回来了,慌乱的他抓起桌上的水果刀向同学刺去……
小辉的家庭情况及经历,在生活中是很有代表性的。在当前这个以核心家庭模式为主导的时代,孩子往往是家庭中的“太阳”,家庭中的其他成员都成了“太阳”的星星,不停地围着“太阳”转。小辉从小形成与自己的家庭条件不相符合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方式,从而没能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这一教训应引起当前父母的格外重视和注意。因为,不良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养成以后,一旦由于某方面的原因,如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或出现某种变故,不能满足孩子的消费欲望时,就有可能走上偷窃、抢劫等违法犯罪的道路。如当前少年犯中,有好多就是为了过生日,为了有一辆山地车,为了拥有名牌衣服、一双名牌鞋等,而“一失足成千古恨”的。
3.青少年不良行为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
因为个人无法顺利适应环境的多变,导致他们开始感到生活适应的困难,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等各个方面,可能发生生理上或精神上的困扰;个体所遭受的困扰、挫折、冲突如果超过其容忍限度,就会引起严重紧张不安或焦虑,于是采取防卫机制,进而可能形成不良适应。问题行为在开始时可能是违背社会规范、家庭约束、道德的普通不良行为,但也可能发展成为违背法律法规的反社会行为,甚至过失、犯罪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问题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原始状态和前夜。问题行为一旦从量变发展到质变,就会变成违法犯罪行为。这种不良行为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
影响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亲子依恋。所谓亲子依恋一般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一种情感上的联系,是子女在乎父母的意见和期望的程度。它包括情感、爱、兴趣和关注、支持和帮助、信任、鼓励、不拒绝、身体亲密、积极交流和认同等。如果亲子之间所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弱依恋的关系,那么不太依恋父母的青少年对父母的意见就不会很敏感,也不愿被父母的规则所束缚,因而在作出过失行为时也就很少会考虑父母亲的感受和意见。正是由于弱依恋减小了孩子对父母意见的敏感度,实际上就等于在行为上放纵了孩子,尽管这种关系的力量只是中等程度的,却实实在在地增加了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大多数研究表明:子女的攻击性和犯罪行为与不良的亲子关系有关;不良的亲子关系会使孩子形成消极回避的行为。如果亲子之间建立的是一种积极的依恋关系,则青少年就会产生更少的过失行为,这是因为孩子强烈依恋于父母并且内化了他们的规则与期望,且父母的规则与期望往往会成为个体的一个部件而被自觉地遵守,因而不愿意违反已经建立好了的关系。换句话说,具有强依恋亲子关系的青少年在可能作出一个问题行为甚至犯罪时,所内化的父母的规则和期望就会出现,因而就更有可能去遵守父母的规则和期望,而并非是因为这个行为是违法的或规则是正确的而去遵守。
一个人的不良行为习惯,将直接影响他的成长,也会给自己的形象罩上阴影。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习惯不良给人的感觉往往是修养差,没有风度,直接影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影响人际关系,是造成家庭不睦、邻里不和的直接原因。为了使学生长大后成为一个有修养、有风度的人,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从小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待人习惯。
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文明礼貌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和环境熏陶的结果。学生在各方面都处在成长阶段,可塑性很大。科学文化知识“讲习之于幼稚之时”,效果最好。道德品质、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我国古代就十分注意行为习惯的培养。西汉文学家贾谊在给汉文帝的小儿子当老师时,就向汉文帝提出要让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贾谊引用了孔子的话:“少成若无性,习惯如自然。”
讲文明懂礼貌将带给你友情、欢乐和巨大的力量。一个家庭里人人讲文明懂礼貌,家庭就会变得融洽;一个学校里人人也讲文明懂礼貌,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就会更加团结协作;整个社会上都讲礼貌,那么就会使每个社会成员都心情舒畅,大家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团结进步。
只有诚恳地待人,时刻注意考虑他人的利益和方便,才能表现出文明礼貌行为。文明礼貌修养要从提高认识开始,并把这种认识转化为道德信念。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文明礼貌习惯就会变成自觉行动。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坚持不懈,天天浇灌文明之树、礼貌之花,那就会使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更加文明,更加美好,更加光辉灿烂。
诚信待人
这里所说的诚信,就是诚实、重守信用。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不堪为伍的;一个言而无信的民族,是自甘堕落的。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可见诚信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一个人要养成好的人格,没有什么比诚信更好的了。
孟华琳(台湾行为分析训练学导师)曾这样表述过诚信的力量:“我获得了一些成功,但这不是因为我是天才,别人尊敬我也不是因为我是富翁,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遵守诺言!只要我说出话,我绝对兑现。所以,我的学生信任我,社会人士尊敬我,他们尊敬的不仅仅是我这个人,更是尊敬我坚守承诺的人品!我从不对别人失信,无论他是非常成功的名人,还是刚步入社会的穷小子。我相信,如果我经常失约或是迟到,无论我怎么成功,也不会有人来听我的演讲。况且,没有诚信,我根本不可能成功。”
的确,你的生活中如果缺少诚信,大家就会逐渐失去对你的信任,你就会成为一个让大家痛恨的人。周围的人不知道你说的哪一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渐渐地,你说的话没有人相信,你失去了做个正直的人最起码的资格!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健康、美貌、机敏,拥有才学、金钱、荣誉的近乎完美的人死去了,上帝安排他进地狱,他不服,要求进入天堂,他的鬼魂找到了上帝理论。
上帝笑一笑,问:“你有什么条件可以进入这个极乐的天堂?”鬼魂于是把他在阳间所有的东西统统抖出来,带着炫耀的口气反问道:“所有这些,难道不足以使我进入天堂吗?”
“难道你不知道你缺少进入天堂条件中最重要的一样东西吗?”上帝并不恼怒。
鬼魂嘿嘿地笑着:“你已经看到了,我什么都有,我认为我完全能够进入天堂。”
“你忘记了你曾经抛弃了一种重要的东西?”上帝面对这个恬不知耻的鬼魂,有了一点不耐烦,便直截了当地提醒他,“在人生的渡口上,你抛弃了一个人生的背囊,是不是?”
鬼魂想起来了:年轻时,有一次乘船,不知过了多久,风起云涌,小船险象环生。老艄公让他抛弃一样东西。他左思右想,美貌、金钱、荣誉,他都舍不得。最后,他抛弃了“诚信”。但是鬼魂不服:“难道仅仅能够因为我没有‘诚信’,就被拒绝在光明的天堂之外而进入可怕的地狱吗?”
上帝变得很严肃:“那么,之后你做了些什么?”鬼魂回想着:那次他回家后,答应母亲要好好照顾她,答应妻子永远不背叛她,答应朋友要一起做一番事业。后来,后来……他回想着,自己在外面有了情人;母亲劝阻他,他对母亲却再也不闻不问,他不允许母亲破坏他的“幸福”;他和朋友做生意,最后却私吞了朋友的那一份……
上帝打断他,说:“你看到没有,由于没有诚信,你做了多少背信弃义的勾当。天堂是圣洁的,怎么能容忍你这卑污的鬼魂?”
鬼魂沉默了,他不是无所不有,而是一无所有,亲情、友情、爱情……统统随着诚信的失去而失去了。他,一个卑污的鬼魂,只能下地狱。
“下地狱去吧!”上帝说完,飘然而去。
诚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信守诺言
诺言是对自己或他人所做的承诺。这种承诺可能是以语言的形式外现出来,也可以是人在心里对自己所做的某种比较郑重的决定。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要说到做到。
如果一个人经常不能信守自己向别人许下的诺言,那么,他在别人心中会渐渐失去信誉,他说的话从此再不会有人放在心上。在人群中,他也会变得可有可无,因为他说的话、做的事再不会有人去关注。他会渐渐失去朋友,变成一个孤单而无助的人。
同样的如果一个人也不能信守向自己许下的诺言,那么他的人生也将是一种失败的人生,因为他给自己定的目标常常会被忽略掉,而且还会不以为意。
总之,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就是信守诺言,没有诚信的人格是不健全的。我们常说那种不信守诺言的人是食言而肥。
食言而肥有这样一个典故:春秋战国时期,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就话不算话。鲁哀公对他很不满。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另一个重臣郑重也参加了这次宴会。孟武伯向来不喜欢郑重,在宴会上借机出郑重的洋相,便问道:郑大人怎么长得越来越胖了?哀公听到后,便插嘴道: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长肥呀!在座的大臣一听就知道哀公并不是批评郑重,而是在暗中指责武伯不信守诺言。“食言而肥”的说法从此而来。
信守诺言的力量很强大,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例子: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为图霸业攻打原国。晋文公和士兵约定用七天时间攻打原国。晋国到了原国后,受到了顽强的抵抗,七天之后,原国仍然没有投降。于是晋文公下令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