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129

第129章 关于教育管理科学化的思考(2)

(7)要从靠行政命令式管理向为基层和社会提供更多优质服务转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并不全在于校舍、设备等硬件是否改善,也并不全在于教育收费是否减少,他们更关注的是直接享受到的具体的教育服务的质量。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新的教育服务观,在扩大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机关上多下工夫。机关干部要多深入基层,满腔热情地为区域工作大局服务,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服务,为学生考生服务,为社会群众服务,让基层满意,让群众满意。

(8)要从重视学校教育向关注终生教育转变。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处在社会转型期,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既要加强学校教育工作,也要关注终生教育工作。要树立大教育观念,强化大教育意识,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研究怎样努力实现人民大众受教育的权利、怎么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接受高质量教育和终生学习的要求。目前教育行政部门的眼光更多的放在教育系统内部。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从主要关注教育内部需求向全面关注社会需求转变,从主要对直接管理的教育机构负责向对每位公民的教育诉求和利益负责转变。

三、把握重点:在繁杂的教育管理事务中注意分清轻重缓急

教育管理事务纷繁复杂,工作任务多、压力大。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理好头绪、分清主次轻重缓急,是提高教育管理科学水平的关键。教育管理干部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打理好教育管理事务。在工作中,要重点抓“五个教育”:

(1)平安教育。安全稳定是教育管理部门的第一位职责,没有安全稳定,教育办不下去。所以要把平安教育放在第一位。平安教育涉及很多方面,样样不可懈怠。①校园安全。要坚持不懈抓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整改。要把工作重点放在防范群死群伤事故上。②考试安全。中考、高考社会关注度很高,出考题、改考题、考卷保管、考场管理、招生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疏忽不得。③政策安全。教育部门出台一个政策,作出一个规定都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百姓的切身利益,要慎之又慎,不要瞎折腾,不要留下后遗症。④网络安全。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与管理,是新时期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内容。⑤民办学校安全。随着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公办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民办教育出现两极分化。有的民办学校进入恶性循环,曾经发生有的民办学校举办者抽逃资金、教师领不到工资而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事件。必须把民办学校安全作为平安教育的一个重点来抓。⑥党风廉政安全。教育管理干部平安、校长平安也是平安教育的重要内容。党风廉政出问题,教育收费出问题,不仅影响教育形象,甚至会引发群体性事件。

(2)公平教育。政府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教育管理部门要把促进教育公平放在重要位置。促进教育公平,重点要抓三个方面的工作:①加快发展促公平。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推动教育公平迈出更快步伐。当前学前教育是个短板,更要通过加快发展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②配置资源促公平。要积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让每一个孩子接受相对公平的教育,这是政府的责任。教育部门要通过抓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师轮岗交流、优质校带薄弱校等,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还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关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将教育资源向这些地区倾斜。③完善资助促公平。要健全贫困学生助学体系,关注处境不利群体受教育权利,重点解决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教育问题。

(3)优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特别对目前学校做得有偏差的事、不太关注的事、不积极做的事,但又是关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事,要通过督查、引导、鼓励等手段进行推动。

①要强力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对优质教育的理解,不能狭隘地理解成升学率,优质教育首先是把人培养好,思想品德树立好。近几年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小学德育工作总体上有了很大加强。但是,德育工作在学校层面、家长层面上重视还不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还有待提高。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研究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市场经济的时代、网络化的时代、城市化进程的时代、优生优育的时代,对青少年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把“纲要”提出的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

②要督促学校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纲要”强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目前有的学校并没有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中小学体、音、美、科学、通用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检查学校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并要配齐配足各学科老师,真正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

③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建设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形象、多元的认知结构、完善的能力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求真创新的现代教师队伍,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坚强保障。

④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专家预测,随着“纲要”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各项目标的贯彻落实,预期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在未来5~10年将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将全面实现数字化资源教学常态化,个别先进地区和部分学校可实现全方位数字化环境下无处不在的学习。教育部门要积极建好教育城域网,建好教育资源中心,让教师共享共用优质教学资源。

⑤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实施优质校带新校、带薄弱校等办法,扩散优质校的办学理念,并引导、鼓励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办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

(4)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部门要抓好和谐学校、和谐机关建设,并要善于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教育行政部门涉及面广,上下左右关系都要处理好。在教育系统外部,主要应处理好七个方面的关系:①与党委、政府领导的关系。要主动请示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②与人大、政协领导的关系。要主动走访、汇报沟通,善于借助人大、政协的力量,组织视察等推进难点工作。③与横向部门的关系。要加强与财政、人事、编制、规划、土地、审计、工商、物价、政法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真心换真情,取得横向部门的理解与支持。④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要主动汇报联系,取得支持与指导。⑤与媒体的关系。教育工作是最大的民生,百姓关注点也是媒体的关注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联系。要善用媒体、善待媒体,借助媒体的力量塑造教育积极正面的形象,并在危机中化解负面影响、重塑形象。⑥与社会的关系。要满腔热情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政府的温暖、社会的温馨。⑦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对各民主党派要多尊重、多沟通,主动走访,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5)阳光教育。就是办事要规范、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要切实抓好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在办事公开中,关键要做到敢于公开、彻底公开、及时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操作。

四、提升能力,努力提高教育管理科学化水平

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要求教育行政干部既要当政治家,又要当教育家,还要当社会活动家。所以,对教育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行政干部应努力提高六个方面能力:

(1)沟通协调能力。教育发展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作为教育行政干部,与上下左右进行有效沟通协调的能力至关重要。沟通协调能力强,办事就顺畅,沟通协调能力不强,办事不顺畅,就难以办成事、办好事。

(2)研究分析能力。教育工作周期性强,寒来暑往,每个学期开始,看似工作周期的重复,但每个周期工作都有新的变化、每个年度工作都有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育行政干部要善于研究分析工作。教育工作上半年一般比较忙,自然灾害也多,学校也在准备中考、高考,暑期则忙于考试、招生、培训,秋季开学初要抓教学秩序等,教师节过后工作转入正常相对比较宽松,这一段时间可以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对教育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对新的一年工作进行研究谋划,制定工作规划、计划。教育管理干部提升研究分析能力,可以使工作站位更高、视野更宽、思路更清晰,工作更主动,不至于忙碌、平庸、被动。

(3)宣传发动能力。教育工作牵涉千家万户,对党委、政府定下来的教育决策,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具体政策,要善于做好宣传工作,让老百姓理解政策,使政府政策得以顺利实施。教育部门还面对众多学校,对学校工作的新要求,也需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4)信息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教育工作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要善于运用网络工具了解学校、师生和家长动态,开展教育宣传等等,提高工作成效。

(5)应急反应能力。教育工作经常碰到应急事件,在应急事件面前,反应快慢,处理好不好,是对教育干部管理水平的考验,也关系到维护社会安定稳定问题。应急反应能力强,可能就避免了一次危险、一次社会动荡,甚至会化危机为机遇。

(6)综合文字能力。机关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公文往来。教育行政管理干部要掌握常见公文种类,提高综合文字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