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042

第42章 “人才集聚机制创新与福建跨越发展”分论坛综述

朱婧

12月9日,由福建省和谐社会研究会、福建省人才研究会,福建江夏学院联合承办的福建省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人才集聚机制创新与福建跨越发展”在福州举办。此次论坛吸引了各界学者、教师和学生共500多人参加,分为主题报告和人才集聚机制研究的多元视角、人才集聚机制创新与福建跨越发展两个分专题研讨。

在主题报告的第一个环节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吴德贵,做了题为《关于人才国际化问题的思考》的精彩报告。在报告中,吴院长阐述了人才国际化的五个必然及人才国际化的科学内涵,针对目前人才国际化战略相对滞后、国际化人才总量匮乏,“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进行简析,提出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那就国内的有效做法,自足自身的政策创新。吴院长还根据福建省的实际情况为福建省人才国际化政策提出了三条总体建议和十六条具体建议。主题报告的第二个环节,福建农林大家党委书记陈永正研究员从管理者的角度,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做了关于如何创新人才集聚机制、如何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发挥好现有人才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人才作用促使其进一步成长等问题的发言。福建省“百人计划”入选专家、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凌启淡教授则谈到作为人才被引进过程中的自身经验,提出不能盲目引进,要做好布局,符合学科发展需要,做到人才层次的补缺,通过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实现人才的公平竞争。福昕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福州运营总监陈裕坚结合本企业的情况,讨论企业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方面在两个分专题研讨中,各界学者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其中,福建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家骅教授对教育家型校长成长路径的规律提出观点,莆田学院管理学院林喜庆副教授发表了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实证研究,福建农林大学人文学院的李中斌教授针对创新型科技人才谈竞争力,苗月霞、郑亨钰、徐志箴、许文兴、陈爱玉、赖扬恩等专家学者也为人才集聚机制的研究与福建的跨越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观点。

(作者单位:福建江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