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084

第84章 论家谱的种类及其功能(2)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家谱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贯穿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由于历史原因,如今人们对家谱已经有些淡落,特别年轻人更为冷漠,视为陈列在图书馆的藏品。其实,家谱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化和学术价值,等待我们去重新认识和开发。

编修族谱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深受海内外华人的殷切关心和大力支持,各地在开展编修族谱的同时,加强了对原来留在海内外零散的家谱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抢救。对破损的家谱,进行整理、修补,以免文献进一步地损坏。各藏谱单位和个人也加强了家谱的收集与征购,使大量散在民间的族谱得以发掘与集中收藏、研究。

近年来,收集、整理、编印族谱受到政府和社会充分关注,新闻媒体及时报道。不少海外华人奔走相告信息,他们或主动捐赠自己多年保存的家谱,或积极提供有关家谱和资料,或寻找族谱与自己对接,或来电、致函姓氏研究会要求帮助他们寻找自己根。有的华人离乡上百年,还惦念自己的祖先的生养之地,特别闽台两岸族人更加关心祖地编修族谱,台湾族裔常组团回乡寻根问祖、参与民俗文化等活动。这有力的促进了两岸和平统一进程。国家的统一,民族的振兴,是当今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任何力量都无法抗拒。我们修谱、寻根,发挥宗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海内外宗亲的共同愿望。

“公益·创新·发展:’十二五‘时期的图书馆与社科信息事业”分论坛综述

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秘书处

福建省社科界2011年学术年会“公益·创新·发展:’十二五‘时期的图书馆与社科信息事业”分论坛于2011年10月16~19日在大田县召开。本次分论坛由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和福建省社科信息学会联合承办,共收到论文165篇,经专家评审,共评出大会宣读论文28篇,交流论文137篇。全省公共、高校、党校、社科院、中学、中专、医院等系统图书馆馆长、论文作者代表等113人出席会议。

10月17日上午在大田县均溪镇政府礼堂举行分论坛开幕式。在主席台上就座的领导有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理事长、省图书馆馆长郑智明,省社科信息学会会长、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省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刘传标,中共大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章玲,大田县文体局长林春忠,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泉州市图书馆馆长许兆恺,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市图书馆馆长林丽萍。开幕式由省社科信息学会会长、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刘传标主持,郑智明、章玲二位领导分别致开幕词和欢迎词。郑智明理事长在讲话中指出,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和福建省社科信息学会作为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图书馆工作者和社科信息工作者之家,承担着团结全省图书信息工作者、促进学术研究、推动事业发展的光荣使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学术社团的学术研究和行业指导作用,当好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和社科信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和社科信息事业的发展再立新功。他在讲话中还特别介绍了本次大会特邀代表、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的马辉洪主任。章玲部长在开幕式讲话中介绍了大田县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文体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文化和图书馆事业作为关系民生的基础工程来抓,大力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向广大读者免费开放,不断拓展公共服务领域,让图书馆在提升市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两位领导对出席学术年会的各位来宾和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对本次学术年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开幕式后,全体来宾和代表合影留念。

上午9:30,大会进入主题报告阶段。分别由福建省图书馆学会理事长、省图书馆馆长郑智明作《文化共享工程与基层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专题报告,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泉州市图书馆馆长许兆恺作《全新理念与全面服务--访美国俄勒冈州图书馆见闻与感想》专题报告。两位专家精彩的报告使与会者受益匪浅,博得阵阵掌声。其间还由本次会议赞助商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张丽美经理、福州云锐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罗恒经理分别简要介绍了各自公司的主要业务及产品特点。

下午,大会首先进行论文作者代表宣读论文,由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市图书馆馆长林丽萍主持。分论坛特邀代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马辉洪主任、厦门大学图书馆苏海潮副研究馆员、漳州师范学院图书馆赵立红馆员、福建省图书馆肖宏飞助理馆员、厦门市图书馆叶雅云馆员、厦门理工学院图书馆林水灿馆员、漳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徐雅丽助理馆员、集美大学图书馆林建清助理馆员8位代表在大会上发言。马辉洪主任阐述香港首次进行的学校图书馆应用Web2.0现状调查与分析,首先简介调查的目标及方法,然后分析调查的结果,最后指出调查的局限。苏海潮副研究馆员以厦门大学图书馆区域研究资料中心的实践为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指出阅览室可以成为一个大舞台:调整社会网络就能创新;联合专业人士能更有效地完成专业服务;图书馆在动态中谋求发展。赵立红馆员阐述了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阅读经典已成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客观要求。图书馆应积极参与经典阅读推广,使读者的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相结合,培养民族道德与提升个人健康素质相结合。肖宏飞助理馆员结合福建省图书馆为“两会”服务的实践,指出公共图书馆为“两会”服务是图书馆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提供决策参考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信息咨询工作的新领域。此项服务开展十多年来,各公共图书馆在服务模式、运作机制、资源配置、服务方法等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对这一服务工作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叶雅云馆员根据本馆工作实践,指出RFID技术提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但也存在拒借、漏借、漏还现象,以及图书污损、调包违规行为无法识别等,分析了厦门市图书馆引进RFID系统后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林水灿馆员从分析建设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的意义、目的入手,介绍了利用清华同方TPI系统建设专题数据库的可行性,重点结合本馆的建库实践,详细介绍了车辆工程专题数据库的建设过程。徐雅丽助理馆员阐述了Web3.0的定义与特征,分析在Web3.0时代应如何利用Web3.0的理念与技术来进行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并阐述了Web3.0在图书馆的应用前景。林建清助理馆员从独立学院及其图书馆建设迅猛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了独立学院与母体大学如何有效地实现图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问题。

下午5:00,大会举行闭幕式,由省图书馆学会理事长、省图书馆馆长郑智明主持。首先由省图书馆学会、省社科信息学会的4位理事长、副理事长为本次学术年会宣读论文作者代表颁发论文证书。接着由省社科信息学会会长、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刘传标研究馆员作会议总结。他指出:每年一次的学术年会,已成为全省广大会员和图书馆工作者交流学术、沟通信息的平台。本届学术年会征文紧密联系福建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与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不少新观点、新建议、新对策,既有针对图书馆人才培养、政务信息服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3G时代图书馆发展策略等问题进行探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对业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有结合各系统图书馆管理与业务创新进行深入探讨,对全省图书馆事业和社科信息事业的发展与业务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次年会上,省图书馆馆长郑智明副研究馆员、泉州市图书馆馆长许兆恺副研究馆员所作的专题报告使大家深受启迪,具有指导意义。本次学术年会征集的论文数量为历届年会之最,内容丰富,紧紧围绕“公益·创新·发展:’十二五‘时期图书馆与社科信息事业”这个总主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同时本次会议也是省图书馆学会和省社科信息学会首次联合召开的学术研讨会,达到了本次学术年会的目的,会议开得圆满成功。今后我们要继续深入探索,勇于创新,让学术年会成为学会的一个品牌,永远充满活力。大会在代表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本次学术年会期间,于10月16日晚上在大田县龙山宾馆会议室召开了省图书馆学会八届三次理事会。龚永年秘书长向到会理事作学会秘书处2011年开展各项工作的汇报:(1)传达厦门市图书馆被中国图书馆学会评为2010年度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和省图书馆学会被评为2010年度全民阅读优秀组织奖的情况;(2)介绍本次学术年会的筹备经过及有关情况;(3)福建省入选2011中图学会年会论文情况;(4)今年福建省学会工作情况;(5)增补理事(因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理事陈颖调离该院图书馆,该馆推荐副馆长林玉盈同志增补为理事并表决通过)。

本次学术年会得到了大田县县委县政府、大田县文体局、均溪镇政府以及大田县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考察了正在积极准备申报世遗项目的大田土堡。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学术年会自始至终充满热烈的气氛,代表们充分利用会上会下时间交流工作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沟通信息,都感到收获颇丰,会议开得圆满成功。

厦门大学图书馆人文社科实验室的实践与启示

蔡剑文苏海潮

摘要以厦门大学图书馆区域研究资料中心的实践为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得出几点启示:①调整社会网络,实现服务创新;②联合专业人士,更有效地完成专业服务;③在动态中谋求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阅览室社会网络分析

2010年10月,厦门大学图书馆区域研究资料中心被因地制宜地改造为“人文社科实验室”。该馆的实践,既可供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型图书馆借鉴,也是社会网络分析的经典案例。

一、厦门大学图书馆区域研究资料中心的实践

组建于2010年3月的厦门大学图书馆区域研究资料中心(下文简称为区域研究中心),主要收藏研究闽台、港澳、东南亚各国及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跨学科资料,提供图书资料在室阅览。该中心同时被定位为“基于网络和实体,公开、开放、自由的学术交流与文化传播活动的人文社科实验平台”。从2010年10月8日开始,该中心特地辟出周五、周六和周日的下午与晚上为读者互动时间,内容包括:(1)周五“文化讲堂”: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个直接与读者见面的宣传文化、传播知识的平台,鼓励学有所成、研有所得的读者利用这个开放的讲堂,将自己的心得和收获传达给其他读者,也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定期前来举办公益讲座。至2010年12月31日共举办19场。(2)周六“观点论辩”:支持有思想、有观点、有想法的读者前来坐坛辩道,亮出观点让大家检验,至2011年1月8日共举办12场。(3)周日“学会活动”:旨在为各种学会提供开放的活动平台,扩大社团的对外影响力,至2010年12月26日共举办11场。

场所方面,除了该阅览室,如遇特殊情况,区域研究中心可以充分利用馆内学术报告厅、会议室等。而且该中心对这些活动的所有原始文字、图片、视频都予以记录、传播;大幅增加存储空间,加强对图片、视频文件的元数据标引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免费相册与视频网站,开展网上视频点播,进行开放获取,如开设“厦门大学人文社科实验室”博客(http://hsslab.xmulib.org/)、豆瓣:Hsslab (人文社科实验室)(http://www.douban.com/host/hsslab/)、youku优酷专集、我乐56.com 专辑、微博、活动、微群等;还积极与超星数字图书馆有限公司合作,将部分精彩的讲座纳入到超星公司的学术视频库,以扩大讲座的影响力,提高视频资料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