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望族毒女
8613200001362

第1362章 大结局(19)

萧允先去看了看孩子们,回来后问顾琰,“这一天都干嘛了,都在打呼呢?”

顾琰道:“难得出来远足,坐大半天车本来就辛苦,后来又都玩儿累了。你怎么样?”处理了一天的公务又骑了两个时辰的快马。

“我还好,应该一会儿不至于打呼。不然,你等下仔细听听?”

“我才没那闲工夫呢。你就是打呼也不影响我睡觉的。我让人烧了热水,你去泡泡解乏吧。小家伙们也都泡过了。”

“那你呢?是在等我一起么?”

“美得你,我也泡过了。而且那木桶本来不大。”

“那你来帮我擦背。”萧允说着,脱着衣服往冒着热气的浴室去。顾琰只得跟在他身后,老妈子一样的把衣服一件件捡起来理好放到一旁挂起来。说过很多次了,可是萧允这个习惯还是改不了。她也懒得费口舌了,弯腰捡拾起来便是。

萧允拘起一捧水拍在脸上,“老三今天状态如何?”

“下午师傅跟他谈了谈,晚上看着还成吧。”

翌日是休沐,不用着急回宫。萧允睡了个自然醒,醒来的时候身边已经没人了。出去一看,明晖和晋王在闲谈。看到他出来便起身给他行礼。

“师傅,琰儿呢?”

明晖笑道:“团子要去捉虫喂鸡,这会儿她带着孩子们都捉虫去了。嗯,我也去看看。”说着便出去了。

小菊端了两盏茶进来上茶,并送上茶点,然后安静的退了下去。半道回头看了一眼,这儿是当初小道观的正殿,虽然看起来残破,其实看出去景致很好。太子和晋王之间隔小几对坐,但从她这个角度看出去中间隔着一座山峰,看起来意境相当深远。

小菊没敢再多停留,端着托盘出去了。里头两兄弟分别端起了茶品缀。

“小菊沏茶这手艺还真是被国师调教出来了,不比宫里专司的宫女差分毫。”萧允轻道。

晋王道:“看来殿下的性子的确变了些。从前你只会嫌茶烫嘴,哪里有耐心去品茶。”

萧允摇摇头,“让朝上那些家伙磨出来的。治大国如烹小鲜,什么都得戒急用忍!”

“这不挺好么。”

“好什么好啊,这么磨下去,不是我总有一天忍不了拍桌而起,就是……嗯,没有就是。”谁敢跟他拍桌,他就灭了谁。但把人都灭了,除了换来一个暴君的称谓,没有任何好处。他也不是要当什么铁血君主。虽然内里是法家,外皮还是得崩起的。所以,他需要一个人作为他和朝臣之间的转圜。现在看来叶相明显是不合适,要另找一个威望极高还很能做事的也不容易。

从前他会担心晋王威望高又得官心民望对自己造成威胁。可如今,晋王虽然没有真的举事,但毕竟是起了那个心,也留下了蛛丝马迹。如今他大度的放过,却也是在手里握了晋王一个把柄了。一旦揭露出来,晋王雪雪白的名声立即就要蒙尘。他最大的优势便荡然无存。至于他自己,私生子这个黑点倒是已经被一炒再炒不稀奇了。一再炒冷饭就没意思了。再说了,老头子把功夫做得很到家,要说真正的物证,那是没有的。人证,也就是欧家的兄嫂而已。他们不为了兄弟情谊,也会为了义父的名声咬死不认的。

听到萧允强势的话语,晋王唇边露出苦笑。的确是没有就是,谁敢跟帝君,尤其是小允这样强势的帝君强硬呢?

“不过,琰儿说没有丝毫限制的权利最后肯定会滑向独裁。我也觉得有道理。所以,我需要一个人在必要的时候敢站出来约束、劝阻我。就如同兄长当日在我抽剑要金殿斩使时抱住我一样。纵观满朝上下,这个人非兄长莫属!旁人,我还真不看在眼底。”琰儿虽然能劝阻他,但她不可能时时刻刻在朝堂上。

晋王默然无语,昨天下午他想了许久,但还是欠缺一点决心。

萧允也不着急,继续品缀着茶,过了一会儿又开口道:“秦先生信中说他其实没花费太多力气劝你。只问了你一句初心是否不改,是兄长自己想通透的。我也想问一下,兄长的初心是否与我一样,只愿看到一个海晏河清、国泰民安、四国俯首的清平天下?”

晋王终于抬起头来,慢慢点了一下头,“是!”

“那么,兄长就来帮我吧!我们兄弟携手,让老头子这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不要白费了。”

晋王盯着萧允看,他听得出来萧允此刻的真诚。至于说之前故意派他出京这些事儿,三天前大家在紫檀精舍一同罚跪、一同被晒给各自的儿女看,那些就都翻页了。

“秦先生带的话,说那些跟随我的人殿下不会追究?”

“既然你们根本没有起事,那自然不好按律法追究。我也不想把已经翻过去的一页再翻回来。至于那些人怎么安排,兄长回去拟个章程拿来我看,怎么样?”

把那些人的初步处置权交到晋王手里,这可谓是极大的诚意了。而且正因为如此,晋王也不可能太护短。如果是萧允处置,他还能求求情什么的。当然,这些人他最了解,他来安排他们的新位置也是最省事的。那些人的反弹、局外人的议论也就都不干萧允的事了。最要紧的,就算晋王想偏私,最后还得萧允拍板才成呢。这个中的度晋王也不能不好好把握。

他心头盘算了一番,大概三五年,这批人就会渐渐被替代。里头真有出挑的,如果转过弯来了,那太子个别留用也不是不可能。

“其实,殿下是在偷懒吧?”晋王看着萧允道。

萧允两手抱在胸前,“兄长要这么说也可以,这一批人我其实正是懒得安置。我对提拔、任用新人更感兴趣。这新旧过度的事儿,咱们兄弟就一人一半吧。当然,便是新人,将来也是在兄长管束下做事。旧人也不是不能用,齐桓公不也用过管仲,李世民也重用了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