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鱼向反方向游
8632100000017

第17章 亮剑精神 (1)

亮剑精神

旧规则:藏锋之道

新规则:亮剑精神

李云龙是谁?

这是一部小说《亮剑》中的人物,八路军的一位团长,也是2006年最令人瞩目的虚拟个人品牌。

2006年,国防大学林东教授到美国走访防务安全领域的智库时,他与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徐立泰研究员的谈话居然是从《亮剑》开始的。

徐立泰说,中国这几年拍的《DA师》、《突出重围》、《亮剑》这几部军队题材的连续剧,他都认真地研究过。在这几部片子中,他最喜欢看的还是《亮剑》,而且从头到尾看了整整3遍。从研究军事的角度看,《亮剑》中中国军队的灵活性让人生畏,“它足以让世界上所有强大的军队不再敢小视中国军队”。

徐立泰很欣赏《亮剑》中的男主角李云龙,他觉得“李云龙代表了中国军队指挥官的特点”。《亮剑》里反映出的中国军队那种灵活机智的战略战术、不讲常规的作战方式,是西方军队所不具备的,也是西方军队难以招架的。

2006年,《亮剑》电视剧播出后,李云龙及其提倡的亮剑精神开始成为CEO嘴边的话题。一个虚拟人物被崇尚实战的CEO、经理人阶层所推崇,有点奇怪。更奇怪的是,不少公司总裁把《亮剑》当作内部培训的手段,老板亲自买碟给员工进行商业培训。比如牛根生、冯军都在大谈“亮剑”,“亮剑”一词甚至出现在爱国者的一则广告中。

何谓亮剑精神?李云龙曾经有过解释,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明知不敌该怎么办?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亮剑的背后是一种精神,在李云龙那里,就是一种“军魂”,电视里有人这样做过评价:我去过他的连队,他们上上下下都有一种气质,平常不起眼,别让它着火,着火肯定爆炸。在公司里,这是一种公司精神,一种价值观。

《亮剑》中李云龙的处境跟当下许多中国经理人的处境几乎一样:群雄环伺、资源不足、一穷二白、处境险恶。换个角度来看,李云龙的战场环境几乎就是当下众多中国CEO商业处境的真实再现。

当时日军的单兵携弹量一般都是150发子弹,而八路呢?除非一次缴获特别多,或是经过了长期的休整、积累,才能达到10到20发子弹,一般情况下,八路军单兵携弹量是5发左右。因此,日军单兵火力就数十倍于八路军,更别说飞机、大炮、坦克那些重装备了。这种对比简直是中国公司与跨国公司在研发、技术上的对比。

日军曾对八路军的核心竞争力做过分析,大概有三个阶段:一、1937年—1939年,最为凶悍,因为经过长征洗礼,每个人都是信仰坚定者。二、1940年—1942年,战斗力下降,主要是经1942年大扫荡,老兵减少,并进行了大量扩充。三、1943年以后,战斗力快速回升。

与其说是那些CEO、经理人从《亮剑》里寻找安慰,不如说是想从中获得一些解决方案。李云龙虽然是虚构的,但是,他却有现实的原型,这就是“亮剑”之鉴。

“亮剑”强调的是孤注一掷。“孤注一掷”(Fustest with the Mostest)是美国内战时期一名南部联邦骑兵将军的常用取胜战略,也是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强调的理论。采用这种战略,企业家的目标是领导权,或是占领新市场,或新产业。这种策略被不少中国企业所采用。

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就如“亮剑”而言:成败不在武器和战术,关键是人的问题。

“亮剑”的另一层含义是“做反方向游的鱼”,反其道而用之。在极限竞争情况下,采取逆向思维,反倒更容易开拓蓝海市场。

就像公司品牌需要品牌精神一样,个人品牌也需要新的品牌精神,“亮剑”则是个人品牌精神的第一个关键词。

一定要孤注一掷

旧规则:不要孤注一掷

新规则:孤注一掷

20世纪70年代,社会学家达雷尔·西登托普遇到了一个难题:邻居家的孩子们把他的后院当作足球场,老是践踏他的草坪,

愤怒的西登托普没有采取常规的策略,这位研究社会动机学的教授想到了另一个主意,他把孩子们叫了过来。

教授没有惩罚或者吓唬这些孩子,他告诉这些孩子,他邀请孩子们每天放学后继续过来踢球并有奖励——给每位小球员每次支付一美元的酬劳。孩子们也是大喜过望。第二天,他们相约在西登托普的后院踢球,教授支付给每位小球员一美元。可是,几周过后,他们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不久后就再也不来踢球了。

西登托普不仅解决了自己的草坪难题,还为他在1972年出版的《运动和生理教育行为的发展与控制》一书中的动机学找到了宝贵的案例。

西登托普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起初,孩子们踢球是因为兴趣,他们热爱足球,但是,当孩子们接受酬劳时,他们的动机就变了。踢球的动机,从发自内心的“来踢球吧”转变为外部激励。所以,结论是:一种由内部动机所驱使的行为,要比依赖于外部奖赏的行为更加有力和持久。

在心理学家看来,这种孤注一掷就是献身精神,而献身精神对成功而言必不可少。他们甚至把人分为三种类型:1、健康的献身精神,充满热情、追求卓越、找到成功的方法等;2、不健康的献身精神,梦想的目标、追求完美、悲观、计较失误等;3、缺少献身精神,偶尔参与游戏、成为困难的牺牲品、缺少内心的渴望、懒惰等。

健康的孤注一掷 不健康的孤注一掷 缺少孤注一掷精神

充满热情 梦想的目标 偶尔参与游戏

追求卓越 并未感到是在工作 使事情简单化

从中获益 追求完美 缺少内心的渴望

找到成功的方法 牺牲 装出做事情的样子

追逐自己的梦想 总是计较失误 懒惰

热爱额外的付出 总是在工作 并不是真心想做

乐观 悲观 并不能持之以恒

为了自己而工作 强迫进行额外的付出 找借口

资料来源:约翰·埃利奥特的《办公室超人》

1996年底,52岁的尹钟龙被任命为三星电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时,心情却是忐忑不安。在接到调令通知的当天晚上,尹钟龙与三星会长李健熙在东京一块吃了饭,尹钟龙说:“非常感谢让我管理这么大的公司,但是我的能力不够,所以非常担心”。李健熙沉默了半天说,“三星电子的事情你都做过了,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你会做得很好。”

此时,尹钟龙也许是谦卑,也许是真的不自信。但不管如何,担任三星电子CEO这一重大而冷酷的决定成就了今日的尹钟龙。最近几年来,尹钟龙多次获“杰出管理成就奖”、最佳商业人士、年度最佳经理人等光环,2005年则进入《财富》“亚洲权力榜”第一位。

尹钟龙非常推崇拿破仑,拿破仑曾经说过:“做决定的能力最难获得,因此也最宝贵。”事实上,尹钟龙的重大决定都很“孤注一掷”。比如,1999年,尹钟龙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三强,跻身一流品牌俱乐部,以及超越索尼。2006年,这些目标基本一一实现,尹钟龙也开始重树远景:五年后营业额要较2005年翻一番,达到1 1 0 0亿美元,20种产品做到全球第一。

问三星经理人,尹钟龙有哪些不可触犯的天条,一个比较雷同的回答是:不允许做与主业无关的事情。比如,三星电子早期曾在海外市场投资房地产业务,1997年后,尹钟龙一纸禁令停掉了这项投资,并规定三星电子海外公司不许卖地盖楼。一个鲜为人知的例子是,1998年前,位于北京大北窑的三星中国总部所在地,原本是叫三星大厦,遭遇禁令,后来改为摩托罗拉大厦。

明基董事长李焜耀也是这样一个“孤注一掷”者,2006年12月,我采访李焜耀时,就先从他热爱的爬山聊起。李焜耀爬的山,绝对不是什么小山,玉山、雪霸等台湾大山,才是挑战目标。鲜为人知的是,他差点因此葬送生命。大二那年,李焜耀跟几位同学结伴挑战雪霸,时间选在初春,没想到却遭遇大雪。为了躲避风雪,大家跑进树木茂密的森林里,但因为大雪封山,因此迷了路,整整花了三天才出来。

在李焜耀的职业生涯中,有过多次“孤注一掷”的经历。1994年,李焜耀从瑞士回来接掌明碁电脑,第三年营业额达157亿台币。2001年自创品牌Benq。2005年“孤注一掷”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一年后,面对巨亏压力,又宣布明基西门子德国公司破产。

虽然经历了一次挫折,但李焜耀却表示,“自主品牌的品牌理想没有变,仍是进军华人第一品牌”。

“孤注一掷”的背后,是超凡的远见,以及全身心投入的热情。

PK哲学

旧规则:防守精神

新规则:进攻精神

2006年年底,百度贴吧推出了一个大规模的网上调查,盘点三年来各种社会热点话题和现象,共有300万名网民参与了此次评选,在“最新鲜热门词汇”中,PK名列榜首。

PK原是网络游戏中热门词汇,是Player Killing的缩写,指得是玩家与玩家间的较量,以游戏中一方生命的终结为直接目的所进行的对抗。在“超级女声”中,有个环节就叫PK,随着节目的火爆,这种PK哲学逐渐成为流行,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对个人品牌而言,PK哲学也代表着一种新的精神:1、PK把个体的优劣淋漓展现,高下立判;2、PK反对了传统的论资排辈,能够“人尽其才”,优秀者更突出;3、PK真实、直观、明朗,是外界认识个体的优秀途径,PK也符合新消费观,突出了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