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红楼之禛惜黛玉
864700000061

第61章

胤禛冷笑着道:“终究是爷儿的侄女,爷儿岂能真除了她?再说了她亦不过一个女子罢了,凡事亦翻不出爷儿的手心。如今只是冷眼旁观就是了,由着她身上探听到废太子一党的底细,只要自己心中多一分心思,也就不怕别人算计了去!”

听了胤禛冷冰冰的话,雪鹰雪雁两人都打了个寒噤,知道即使不除秦可卿,一切亦都在胤禛掌握之中。

黛玉素来浅眠,但是这里树荫清凉,竟叫她足睡了两个时辰才悠悠醒转。

紫鹃拿出衣裳笑道:“难得姑娘今儿个竟睡了两个时辰呢,如今外面倒也凉爽了一些了。”

黛玉下了床,一面梳洗换衣,一面诧异地道:“我竟睡了两个时辰?”

紫鹃服侍她,雪雁笑道:“可不是呢,竟足足两个时辰呢!可见这里还是好的,若在那里,姑娘什么时候能睡到两个时辰的?如今老爷子也在这里要多住一些日子呢,姑娘也就多住一些罢。”

黛玉摇摇头,也有些诧异自己竟如此能睡,一时收拾好了妆容,便出了屋子到前面去,果然康熙和几个儿子都坐在凉亭里说康熙已经大大惩罚了德妃的事情,见黛玉来了,胤祥便先道:“好个懒丫头,睡了这么些时候。”

胤禛见黛玉穿着白底撒大朵红芍药红边领口的软罗对襟褙子,薄而柔软,胸前衣襟分开处不似别人戴着金镶珠花之类的扣子,而是一条红色丝带打成的蝴蝶飘带,衬着红色薄纱裙子,发上亦是红色头绳和白珠小簪子,越发显得眉如远山,鼻若琼脂,唇若红菱,梨涡微现,风流绰约。

黛玉妆容本适合清淡,但是娇艳的颜色在她身上亦是一股别样风情。

康熙笑道:“瞧瞧这丫头,站在那里,竟像是摇摇而来的,那影子也越发轻灵飘逸了。”

胤禛等人亦有同感,只觉得她这一身打扮,真是轻灵,只是黛玉终究是个闺阁中的女儿家,故也不肯造次,省得她恼了。

丫鬟们送上了茶点,黛玉坐下来浅尝了一口,笑道:“这里真是好,难得我竟睡了两个时辰呢!”

康熙便笑道:“既然你也觉得好,就住在这里好了。朕也觉得这里好呢,比老四那圆明园还好,朕住着这里就不想走了。”

黛玉笑了笑,想看看外面的田野风光,就笑道:“老爷子只闷在这里可也不好,外面我瞧着那庄稼有的绿油油的,有的是金灿灿的,闻着可舒爽了呢,倒不如外面走一遭儿。”

康熙拍手笑道:“好,真如你说的,陪着朕走一遭儿,见见那些庄稼人。老四,你和林丫头陪着朕,十三十七你们就留守在这里。”

胤祥和胤礼不满地道:“为什么不叫我们也去?留在这里有什么趣儿?”

康熙瞪了两人一眼,摆出了他身为帝王的架子,道:“你们有什么反对的?”

胤祥和胤礼见到他如此,忙摆手道:“没有任何意见,自然是没有丝毫反对。皇阿玛您就带着您最称心如意的人去吧,我们两只可怜的小狗在家里看家。”

黛玉忍不住扑哧一笑,有时候她感觉到十三和十七真的很好玩儿。

康熙满意地走出了稻香御田村,顺着山间田野小道,满目庄稼,竟真是难得的心胸也跟着开阔起来了。

可巧正见一些庄稼人正在割麦子,黛玉虽说聪明绝顶,可是却也不认得这些庄稼,只是有些好奇地问胤禛道:“那是什么?为什么要割了下来?金灿灿的不是挺好么?”

胤禛笑着解释道:“那是麦子,要等成熟的时候割下来,然后送到麦场上把那麦粒儿从麦穗儿里打出来,晒干了收起来,最后才能磨成面粉,做各种馒头面点。”

黛玉惊奇地问道:“这就是面粉啊?可是面粉是白白的,这个是金灿灿的,怎么打出来?”

胤禛从地上随手捡起了一只别人运送麦子的时候落下的麦穗,剥开麦穗,取下一粒一粒带着麦壳的麦粒儿,然后剥开放在黛玉手心里,道:“这个就是麦粒儿了,要等到晒干了,还要用水清洗过一次之后,重新再晒干,才能用那磨面粉的石磨把面粉磨出来。”

黛玉歪着小脑袋,看着手心里的一粒小麦粒儿,道:“那一个馒头,得要多少麦粒儿啊?”

胤禛想了想,道:“你听过积少成多吗?那些庄稼人打麦子的时候,自然是成堆成堆的,别看那简简单单的一个馒头,可是不知道要那些庄稼人多少道工序呢!要收割,要去杆,要去壳,要晒干,要淘洗,还要晒干,还要磨出来。”

黛玉油然生出一股敬佩之意,道:“原来还要这么辛苦,才能吃上馒头。”

可巧旁边有个老人家正停下来擦汗,听了黛玉这话,笑道:“便是许多庄稼人有了收成,也不一定能吃上馒头呢!”

黛玉好奇地看着那个七十来岁的老妪,粗布麻衫,头上裹着羊肚手帕,问道:“为什么?有了这些麦粒儿,不就是可以磨了面粉做馒头了吗?为什么还会吃不上馒头?”

那老妪笑道:“可见姑娘是个娇生惯养的大小姐了,看姑娘一身气派风度,竟比那王家的凤姑奶奶还要标致呢,想来是没吃过苦头的。我们庄稼人收成了,不管有地没地,凡是成丁了的男子都要交租子,收成好也还罢了,若是有个什么天灾人祸,那就是不知道要饿死多少百姓呢!”

黛玉听了更是奇怪,问道:“你说的王家凤姑奶奶,是贾家的链二奶奶吗?”

那老妪笑道:“原来姑娘也知道呢!正是那凤哥儿,竟是美人一般的模样,说话也是精细着呢!头里我那女婿家艰难着,所以我这老婆子也就厚着脸皮去见了那王家的姑太太,现如今就是贾家的二太太,姑太太虽没见到,却见到了那凤哥儿,赏了二十两银子,足够我们过一年的了。”

原来这老妪不是别人,正是曾经到贾家打抽丰的刘姥姥。

黛玉听了,笑道:“可见走到了哪里,也能见到有些瓜葛的人了,再不想,你们竟是那凤丫头的亲戚呢!怎么我却没听她说起过?明儿该问问她才是。二十两银子很多吗?”

刘姥姥道:“哎哟哟!怎么能不多的?在那样人家,自然是不在意,却是够我们庄稼人丰衣足食一年的呢!”

黛玉听了有些感叹,道:“这世道倒也奇怪,可见是最不公道的,为什么那最累的人反吃不上馒头呢?便是那些赋税,没有地的人怎么交那赋税?那岂不是难为人么?若是有地的也罢了,没地的人连吃喝都是不成的了,偏交那租子,岂不是把人家往死里逼的了?”

胤禛听了,深深地看了黛玉一眼,黛玉可不知道,今日她的话,就令登基之后的胤禛改革了赋税之说,实行了“摊丁入亩”的大改革,使得百姓赋税减轻了不知道多少。

刘姥姥道:“那皇帝老爷高高在上的,那些个官儿一个个都是蒙着上头,各自贪自己下面人的银子,那皇帝老爷住在皇宫里吃香的喝辣的,戴着珍珠玛瑙宝石,穿着绫罗绸缎,怎么能明白我们这些小穷老百姓的事情?”

康熙听了,看着胤禛道:“老四,这些个事情,将来都是要交给你来做了。”

胤禛听了,忙躬身道:“是,儿子明白。”

黛玉看着那些庄稼人做活,忽然看到刘姥姥田地边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子带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儿坐着玩耍,便道:“地上可脏着呢,怎么就坐在地上了?”

刘姥姥笑道:“我们庄稼人,哪一个不是席地而坐的?都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了,也不管什么脏不脏的,只要能吃饱了肚子就行了。那是我外孙女青儿和外孙子板儿,从小儿就是这么来的。”

黛玉矮身蹲在青儿和板儿跟前,青儿骨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看着黛玉,给太阳晒得黑黑面庞儿都是笑容,道:“姐姐,你好漂亮哦!就像是我们家里挂的那观世音菩萨一样好看。不,不,比那观世音菩萨还好看。板儿天天给我说那链二奶奶比仙女还好看,我看一定没有姐姐好看。”

黛玉忍不住笑了起来,道:“你又没见过链二奶奶,怎么就知道我比她好看?或许你兄弟说的没错,是那链二奶奶好看呢!”

青儿道:“我才不会错,刚刚姥姥也说姐姐比那链二奶奶还标致了,可见我是没猜错的。”

黛玉看着胤禛笑道:“别看是乡下的女孩儿,可真是聪明呢!”

胤禛和康熙只是微微一笑,那青儿好奇地看着黛玉手里双面透绣花卉草虫的团扇,道:“这是谁扎的花儿虫儿?真是好看呢!我们村子里最巧的姐姐也没有扎出这么好看的花样儿。”

黛玉把团扇递在她手里,笑道:“你喜欢就送给你了。”

青儿欢天喜地接了过来,笑道:“谢谢神仙姐姐,这扇子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