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创业改变命运
8653900000013

第13章 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3)

1998年的儿童节那天,潘跃勇像往常一样到书店来看书。因为是儿童节,孩子特别多,把书店挤得满满的。当过9年教师的潘跃勇喜欢孩子们,所以他并不觉得烦,而是专心地去看自己的书,沉浸于书海之中。突然他听到周围一片嘈杂,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他也挤上前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个小女孩在人群拥挤中被挤倒了,手上的酸奶不小心泼在了书上,书店的工作人员要求家长照价赔偿,家长不服气,毕竟不能全怪孩子,别人也有责任的。书店自然不依,双方就争吵起来。而那个小女孩被他们的争吵吓坏了,好像自己犯了什么大的错误,既惊恐又委屈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潘跃勇觉得为这么点小事,让孩子在儿童节不开心不值得,于是就上前对工作人员说:“你们不要吵了,弄脏的这几本书我买了,你们以这样的态度对待顾客可不好啊。”问题就这样解决了。潘跃勇做了一件好事,心里也挺舒服。没想到工作人员不服气,又回敬了潘跃勇一句:“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书店不是你的,你当然不会心疼。再说我们这么大的书店,像她们这样的顾客来,我们还不欢迎呢!”潘跃勇想辩解些什么,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和她争论没有必要,于是就没有再说什么。通过这件事,倒是给了潘跃勇一个启示,他们的服务态度这么不好,以后还会有顾客来买书吗,真是因小失大啊。要是我自己开一家书店,我的服务态度一定要很好,顾客也一定会愿意来我这里买书。想到这里,潘跃勇不禁心头一亮,对呀,我何不自己开个书店呢,用优质的服务来和他们竞争,生意一定会很好的。而且我教过书,又干过酒店销售,对这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应该可以做好的。潘跃勇为自己的想法激动不已,想着自己翻身的机会来了。

潘跃勇不是一个莽撞的人,主意定下来后,他又亲自跑遍了济宁市,对所有的书店做了一番调查,结果让他大喜过望,整个济宁只有一家新华书店,个体书店也不多,根本无法满足40多万市民的需求,如果开个小书店专进畅销书加上一流的服务,肯定有钱赚。调查结果更增加了他开书店的信心和决心。

潘跃勇跑回家与妻子商量开书店的事,妻子也表示支持,于是他们取出家里仅有的3000元钱,在城郊学校比较集中的街边租了个店面,然后又到图书批发市场购进一批炒得最热的畅销书。一切准备就绪,1998年6月28日,潘跃勇的小书店顺利开张。

刚开始,潘跃勇预计自己的书店一定会生意红红火火的,但是事实上却正好相反,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因为一开始他经常跟风进一些畅销书来卖,但是由于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导致他的畅销书反而“畅销”不起来。两个星期下来,只卖掉几本。到了月底,潘跃勇除去房租、水电费,最后竟然亏了1000元钱。潘跃勇创业的第一步就栽了个大跟头。但是他并不甘心就此罢休,想要再进一些其他的书来卖。但是原来的书都没卖出去,哪有资金进新书。无奈之下的潘跃勇不得不从自己家里和从亲戚朋友那里找来许多旧书,把它们全部都搬到书店,以示书店图书丰富,来硬撑场面。他专门把那些旧书摆放在书店不显眼的角落里,以2~8元的低价出售。没想到的是,这些角落里的旧书却成为学生们的最爱。特别是旧书中的旧教材和辅导书卖得最快,在亲戚朋友那里拿来的20多套旧教材和辅导书,不到一个星期就销售一空。这下着实地让潘跃勇的小书店火了一把。他也因此了解了学生的真正需求,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从此以后,潘跃勇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每个周末他就跑到各家各户去收购旧书,专门挑那些价格低廉,但又是刚刚出来的学生读物。由于潘跃勇市场定位准确,他的小书店备受学生们青睐,当其他同类型的小书店望着大量畅销书“滞销”而一筹莫展时,他的书店却每天门庭若市,人山人海的,使兄弟书店羡慕不已。

潘跃勇善于思考问题,善于捕捉商机,能够从别人不注意的地方“琢磨”出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很快他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二、执着追求,使梦想变成现实

潘跃勇那个小书店的生意一般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学生放学回家的时候;一个是周末。平时人流量比较小,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喜欢看书的潘跃勇便拿起书摊里的经营管理类书苦读起来。随着经营管理知识的积累,潘跃勇脑子里经常会产生一些新想法。有一次,他根据一本《市场营销学》提供的调查统计办法,专门设计了一张统计表,对全市的文化娱乐产业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网吧、录像放映厅、歌舞厅、夜总会不仅生意火暴,而且呈现畸形发展的态势,小小的济宁城居然有50多家娱乐城,而且每年还以10多家的速度递增,整个图书业却显得冷冷清清,极不景气。全市40万人口,10多万学生,遍布街头的小书店、报摊有不少,但公共图书馆只有一家,而且偏居城市一隅,交通十分不便。这仅有的一家图书馆设施简陋,读书环境很差,藏书少得可怜,几乎看不到什么新书,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还发现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和西方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在以色列,每4000人就拥有一家图书馆;在英国,一个街区有两家图书馆,公民持证率达到58%;而在我国,持证率仅为0.47%,相差100多倍。

有着基层教育经验的潘跃勇经常想,如果把自己的小书店稍加改造,做成一个书店型图书馆,既卖书又开展图书馆的业务,集零售与借阅于一体,这样既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读书环境,满足孩子和家长的需要,又能将书店的资源利用起来,还能为自己的书店开辟更广阔的发展前途。于是他又开始做自己新的图书梦。

在一次看电影的时候,潘跃勇遇到的一件事,更加坚定了他开图书馆的决心。

那是一个周末,潘跃勇去电影院看电影,影片是美国爱情大片《泰坦尼克号》。他刚找好位子坐下来,却发现旁边一位母亲带着10岁左右的小男孩也来看电影。这让潘跃勇觉得很奇怪:这位母亲怎么带孩子来看这种影片,孩子这么小能看得懂吗?为什么不让孩子在家玩呢。潘跃勇有点想不通,也很好奇,他不禁与那位母亲攀谈起来。小男孩的母亲向潘跃勇倾诉了自己的难处,她说孩子在学校里学习了一周,到了周末本应该让他放松一下,但是现在的街上除了网吧就是歌舞厅,没有正经适合学生休闲的地方,让孩子随便出去玩,怕孩子学坏,关在家里吧,又不忍心,所以只好带他来看电影。潘跃勇若有所思,想了一会儿,他问:“如果有一个供孩子阅读课外书的地方,你放心孩子去吗?”那位母亲说:“读书能让孩子学知识、长见识,我当然乐意孩子去那里,可是咱这里只有一家图书馆,去晚了没座位,再说适合孩子看的书并不多,一到周末,我们做父母的,不晓得为孩子操多少心!要是市里的图书馆多一点就好了。”这位母亲的话使潘跃勇豁然开朗,开图书馆的想法逐渐地明晰起来。

于是潘跃勇开始着手图书馆的准备工作。经过了解发现,其实要开一家图书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图书馆不仅对场地有很高的要求,店面要宽大,至少要比自己的小书店大上十几倍,而且还需要有足够数量的图书,这些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否则开图书馆就是白日做梦。而且最令潘跃勇头疼的是,私人创办图书馆是史无前例的事情,国家并没有明确政策允许这样做,所以当地的文化局、工商局不敢给他办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这样的话,潘跃勇的图书馆根本就开不起来。

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和阻碍,潘跃勇的家人也极力反对他这样做,因为家里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投入,即使有,也不敢保证图书馆开了以后就一定赚钱,大家都觉得他这样做,太冒险,太不理智。

但是潘跃勇并没有就此放弃,他坚持自己的梦想,并积极地去努力争取,一步一步地去清除拦路虎。关于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事,潘跃勇以国家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私人创办图书馆为由,来回游说文化局、工商局,最后主管部门在经营范围里做了一点变动,允许潘跃勇经营图书馆业务。剩下的就是资金和店面的事情。

一开始潘跃勇用自己的创业激情和对梦想的美好憧憬说服了两位朋友投资,与自己联手创办科教图书馆。1999年9月,潘跃勇选好潘家大楼作为馆址,并招聘了人员。正当图书馆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时,朋友却认为房租太贵,借故没有资金打起了退堂鼓,潘跃勇顿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当时他已经是骑虎难下,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面对资金紧缺的困难,潘跃勇想起父亲遗留下来的三间门头房,便想去银行办理抵押贷款,但母亲说啥也不同意。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潘跃勇趁母亲到江苏走亲戚的时候,做通了弟弟的工作,背着母亲偷偷地将房子抵押出去,先斩后奏地从银行里贷出30万元。

图书馆如期开张,就像潘跃勇最初预期的一样,生意十分火爆。由于这是济宁除了国有图书馆外,第一家私人创办的图书馆,老百姓感觉新鲜,纷纷涌进图书馆,那天人流量居然高达5000多人。一个月下来,平均每天的人流量达到2500多人,当月办理借书证1000多个。经过短短三个多月的运营,潘跃勇就还清了30万的贷款。

潘跃勇成功地成为中国首家民营图书馆的馆长,他的图书梦终于在自己的艰苦努力和执着追求下变成了现实。

济宁科教图书馆作为国内首家民办图书馆,它的诞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震动。一些专家认为,在当前国内公共图书馆资源匮乏,数量少、百姓借阅不方便的情况下,科教图书馆的问世打破了传统的办馆模式,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改革发展闯出一条新路。这样的评价让潘跃勇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但最让他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能在就近的图书馆安静地看书学习,而不去网吧玩游戏。

三、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赢顾客

图书馆的生意红红火火。但是顺境中的潘跃勇却懂得居安思危,如何保持和提升图书馆在顾客心目中的地位,是潘跃勇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他觉得有一条是必须要始终坚守的,那就是对待读者,要保持持久而且绝对的诚信。服务质量是图书馆的生命,这一点,潘跃勇深有体会。所以对员工的服务态度和质量,他专门制订了一套详细的标准和奖惩措施,目的只有一个:让读者到图书馆真正感到“宾至如归”。经过3个多月的运营,他的书店备受济宁市民的欢迎和喜爱,“到潘跃勇的图书馆看书休闲去!”成了济宁市民的口头禅。这不仅是对潘跃勇图书馆的嘉奖,也是他不断发展和提高服务的动力源泉。

服务青少年朋友,为他们创造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是潘跃勇科技图书馆的宗旨。

潘跃勇到学校调查,发现很多学校虽然都设有阅览室,但往往只对老师开放,学生们除了教材外,对课外读物接触的还是很少。潘跃勇想:图书馆的人流量一般都是晚上和周末比较大,其他时间孩子上学,大人上班,人流量就比较少,这样就导致了资源闲置,这不就是浪费吗,何不把闲置的资源免费提供给读者,这样既为读者提供了方便和优惠,又不会增加太多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图书馆的人气提升上来,让大家更加乐意来图书馆休闲和消费。

当时济宁市教育系统正在推行“第二课堂”教育,当过老师的潘跃勇了解学校的苦衷。他找到一所学校的领导,提出图书馆每星期对学生免费开放半天时间,一次接纳60名学生,让学校在图书馆建立“第二课堂”,为期三个月。

正在为没有地方实行“第二课堂”而发愁的校长听到这个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他将信将疑地答应了下来。但是校长还是忍不住问潘跃勇:“你的图书馆是私营的,你这样做不是亏本吗?”潘跃勇诚恳地说:“图书馆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学校和孩子们的支持,我这样做叫取之于民,还之于民呀!”

既然承诺的是免费服务,潘跃勇说到做到,他每周都会提调大量对孩子有益的书籍,选用最好的员工来为学生服务。三个月下来,学校对此十分满意和感激,想对图书馆有所表示,但是潘跃勇坚守承诺,分文不取。潘跃勇用自己的诚信赢得了人心。其他学校得知此事,也都纷纷派人找到潘跃勇要求合作,有的还愿意支付适当的费用,出现了“团队预购”的竞争现象。

而此时的潘跃勇却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认为,图书馆只有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才能赢得经济效益。尽管他从学生那里获取的利润只有正规图书馆的三分之一,基本上属于公益活动,但是由于赢得了学校和学生的信任,人流量不断加大,薄利多销,图书馆还有不菲的收入。

潘跃勇接下来又进一步深化图书馆的服务项目。他积极与当地政府机关和社区联合推出一系列公益活动,不仅使图书馆声名远扬,而且还认识了许多老师和技术人才。他“就地取材”,以图书馆为依托,办起了面向社会的电脑、美术等培训班,同时利用自身优势,承接图书出版策划、学校辅导刊物批发等多项业务。由于潘跃勇的诚信经营为自己事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其他书店甚至图书馆难开展的业务,一到潘跃勇那里就会风风火火!到2002年3月,潘跃勇的图书馆接纳各类读者240万人次,相当于整个济宁40万市民人均去了6次,图书也由原来的5万册增加到20万册,各类报刊300余种,音像资料3万余套,固定读者1万人,而且在山东省曲阜、济宁、菏泽等地建有8家图书馆,办公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正式员工也发展到30多人,业务领域由最初的一两项发展到借阅、图书零售、教育培训和出版策划等10多种业务。

四、进军京城,占据地利促发展

2002年2月,潘跃勇应邀参加北京国家图书馆加盟连锁会议,这种能快速实现低成本扩张的先进管理模式立刻引起了潘跃勇的兴趣。2002年7月,潘跃勇从报纸上获悉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北京市图书馆管理条例》,《条例》中规定:本市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办图书馆或者以捐赠资金、文献信息资料、设备等形式资助图书馆事业发展。这一消息立刻牵动了潘跃勇敏感的神经,因为条例的颁布意味着民营资本依法进入图书馆领域,民营图书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前途。在潘跃勇的心中,一个更大的创业梦想已经开始孕育。

《条例》定于2002年11月1日正式实施。10月,潘跃勇就赶到北京,他要以中国第一个吃螃蟹人的身份挥师北上,将图书馆总部搬到北京,然后占领首都这个文化制高点,在全国建立第一家最大的民营连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