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非人间富贵花
86904200000003

第3章 衣不染尘

少年的心动,往往就是很简单,只盼着日日能见到她。

朔风和花月总约在黄昏时相见。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黄昏的月光为尘世披上一层朦胧的纱,梅花枝条嶙峋,稀疏的影子横斜在水面,愈发映衬得西湖清浅,若有若无的香气似在空气中浮动,好像不忍辜负黄昏月光。

梅花之美,美在其秀雅的风姿,美在其清幽的冷香,美在其淡远的气韵。

而凡是与梅相伴的景物,亦总是被注入一种别样的情致。

水因梅而更加明澈,雪因梅而更加高洁,月因梅而更加雅致。

因此朔风总会带来些梅花糕,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朔风有时又会带来一些诗书,一句一句教她念。

无论是于谁,那都是一段天真无暇的美好时光。

有谁不是少年热忱,子然一身爱一个人。

平日里冷漠轻的眼神,在落于她身上时,总会不自觉的温柔下来。

朔风本以为一切都可以继续这样美好下去,但怎奈世事无常,一切美好不过婷游一般惊鸿一瞬。

那日,朔风禁不住同窗的怂崽,生平第一次进了凌香楼,只第一眼,他就愣住了。

他看到了她。

她就怯怯地立在那里,嘴里不停地唛需着对不起。

问了周围旁观的人,才知道是因为花月不慎将茶水洒了一些到客人身上,引来一顿痛骂。

“不过是京城的一个九品小官,嚣张什么。”

朔风一听到此言,脑子一热冲了出去,将哭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她护在身后,冲那九品小官挑眉道:

“区区九品小官,竟也敢仗势欺人了?你仗的,是谁的势?”那是他生平第一次用身份压人。

最后事情不了了之,但也闹得街坊皆知。

朔风的父母听说后自是不愿儿子与一个青楼女子有什么纠缠,先将他禁足在府中,日日告诫他这有损名誉,对仕途有百害而无一益。

这些朔风自然是懂,身出豪门士族,最忌讳的便是名誉有损,但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心。

于他,她不是青楼女子,而是他的光,是他一生的救赎。

人生不是功与名,利与禄,胜与败的挣扎,更不是在万事沉浮之中连自己的本心也忘记。

“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追求的人生态度,不过是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人生态度有很多种,有潇洒豁达,有愁苦沉郁,有壮志豪情,有寄情山水。而什么才是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呢?

东坡在《定风波》中的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便能道出此中真意。虽东坡此句意为:我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乡。

置于人生态度的抉择上,“吾乡”可以不仅指故乡,也是人生归处,可以上升到人生的追求,人生的方向。心之所向,心灵安然的地方,就是人生归宿。所谓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就是叶落归根的地方。

追求生的力量,也是在找寻心灵得以放置的地方。

见到花月之后,他便知道那就是他的救赎了。

可是“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朔风的父母自然是恨铁不成钢,罚跪祠堂,他便夜半自刎,以命相逼。

那次几乎要掉他半条命。他父母也累了,深知儿子脾性的父母只能是叹气,将他放了出去,但仍是不允他们二人再出什么纠葛。

在修养的那段时间,朔风写了一些文章,大多都是像她一般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子。

后来细细数来,竟有十来篇,只写她,衣不染尘。

两人未见的那一年,他十六,她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