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最有用的心理学全集
871200000018

第18章 配套效应的妙用

第2章第5节配套效应的妙用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协调: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后来心里却不舒服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他把这种感觉写到一篇文章里——《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也叫“配套效应”。就是说,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总倾向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生活中的“配套效应”是随处可见的。例如,有人送了一只高档的手表,如果要戴上,就要配以相应的衬衫、西裤、外套、皮带、皮鞋、领带,皮夹子也要换成真皮的,然后眼镜也要换成更decent的。然后要用香水,然后发型也要打理,吃饭也必须出入更高级的餐馆,开销越来越大。还有,人们说“女人的衣橱里永远少那么一件衣服”,“那一件”就是配套效应中用来和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鞋子、不同的首饰、不同的手包相搭配的衣服。

现实生活中,配套效应可以带来好的结果,也会带来不好的结果,这取决于所参照的“睡袍”的价值。有价值的“睡袍”可以促使我们为了与之配套而产生一系列好的或者对我们成长有利的行为表现,反之,劣质的“睡袍”却可以使我们走向倒退。要想引起学生的变化,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设置目标,适时地抛给学生一件有意义的“睡袍”,激发学生自我转化的内在动机,主动实现良好的与之配套的行为。

汪阳是一个调皮捣蛋、不遵守班级纪律的后进生。一天,他与班上品行、学习均较好的优秀生李涛发生了争吵。被教师发现后,按照自己以前的“经验”,汪阳认为自己必先挨批,必先受老师呵斥,老师必“袒护”李涛,但是教师却一反其常规,采取“冷处理”,经过询问,搞清原委,分清是非,公正处理。结果汪阳大为感动,一反常态,主动向老师道歉认错;教师则因势利导,告诉汪阳:“其实你有很多优点,比如见义勇为、热爱劳动、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像上次由你发起的篮球比赛,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这些老师都是看在眼里的,老师正在考虑让你来当咱们班的纪律班长呢!你回去想一想,看采用什么方法能把班级的纪律管理得更好,想出一个方案给我,好吗?”汪阳回到班级后,为了像个班长的样,一改原来的恶习,不仅遵守纪律、关心同学,把班级管理得很好,而且课堂上也变得很活跃,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不会的问题主动提问,结果成绩很快提高了。

在上面的例子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旧的配套的“常规”认识注入与之冲突的不协调的因素,动摇其原有的认识体系,然后顺势抛给他一件优质的“睡袍”——当纪律班长。学生为了与这件优质的“睡袍”相配套,就会以新的行为体系替换原有的行为体系,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

有一位自然课老师在临下课的时候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用扦插法繁殖一株植物,要求两周后交上。第四周自然课上,学生都带来了自己的作业——一盆扦插的植物。绝大部分同学扦插的植物都长出了新芽,只有个别同学扦插的植物不见动静,老师看了一下,属于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但一个小女孩扦插的柳树竟然没有发芽,着实让老师感到奇怪,因为杨柳是扦插最容易成活的植物,只要温度适宜、水分适当,定能发芽,而这点看起来她做得都不错,为什么没有插活?老师走到跟前仔细端详,透过她精心包扎的塑料薄膜发现,她扦插的枝条上面粗、下面细,明显是插倒了。老师便问:“你先看看插得有问题吗?”她怯怯地说:“我想要一枝垂柳,所以就把柳枝倒过来插。”她又补充道:“这是我在故事书上看到的,说将柳条倒过来插就会长成垂柳。”老师笑了,首先在全体同学面前表扬了她勇于创新、善于想像、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然后又从水分、养分的运送方法方面讲解了枝条的作用和功能,告诉大家,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但不能随意改变自然规律。这节课,小女孩似乎特别兴奋,因为她独树一帜的创新受

到了表扬,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关注。从这节课后,她变得开朗了,上课也敢于发言了,老师还发现她喜欢上了科学和植物。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老师没有因为小女孩的错误而指责她,而是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敢于创新的精神,小女孩因此而喜欢上了科学和植物。上例中那位老师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教师或家长应该多给孩子们一些有价值的“睡袍”,因为一旦给了他那件“睡袍”,他就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但是在为学生提供“睡袍”时要注意把握好时机,及时处理学生内心产生的不愉快或者不信任的紧张体验,千万不要让学生觉得你让他当纪律班长只是为了让他收敛不良行为,而不是出于真正的信任。

从学生的成长过程看,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的习惯,都可以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一件“睡袍”。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几件有价值的“睡袍”。如果我们给孩子的是劣质的“睡袍”,那么,就别想孩子的行为有多高尚。如果我们给孩子的是有价值的“睡袍”,那么,孩子也会努力配之好的习惯。因为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按照标签所标定的去塑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