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石然札记
8725600000020

第20章 社会(4)

美国迫使日本投降,打出的王牌。1945年8月6日早上8点9分,3架号称“空中堡垒”的美国飞机飞到了日本广岛上空。市区的人们和往常一样,对美军接连不断的轰炸都很习惯了,谁料想8月6日这一天,一场灭顶之灾就要从天而降。8点15分,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带着降落伞从飞机上投出,从9000多米高空落下,“小男孩”在离地面6百米的空中爆炸。天哪!飞机上的人惊叫着。先是一道刺眼的闪光,接着是震天动地的巨响,随即一团蘑菇状烟云冲天而起,霎那间,爆炸产生的数千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使广岛变成了起着波浪的火海。核裂变释放的能量使任何物质瞬间融化,近爆区,岩石融化,钢铁顷刻气化乌有,各种建筑物、民房、工厂、公园在爆炸产生的气浪中倒塌、粉碎,旋转的热风卷起碎片升到空中。生命此时显得更微不足道,大多数平民当场烧死,化为灰烬,被烈焰灼伤的人惨叫着在地上翻滚,遭冲击波击打的人七窍出血,痛苦地挣扎……爆炸当场死亡的加上被放射物质伤害在3周左右慢慢死去的总人数达13万。

美国总统杜鲁门接到广岛被炸的电文,兴奋地大声说:“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情”。他通过广播向全世界声明:“这是一枚原子弹,它驾驭的是宇宙的力量,我们用它来对付那些在远东发动战争的人”。美国警告日本,假如不投降,更大的毁灭性打击将再从天而降。日本法西斯仍然负隅顽抗,8月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日本天皇再也支撑不住了,在惊恐中,8月15日,他用颤抖的声音向中、美、英、俄等盟国宣告,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

社会问题

社会群体心理压力和紧张问题。由于社会群体内部被抑制的冲突对立,一时得不到解决而产生的现象,如社会中出现的腐化和社会犯罪问题,社会群体秩序不稳定现象,如贫困失业、犯罪、离婚、卖淫等社会问题。

由于社会组织管理失调而造成社会问题,使社会群体大部分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因时间、地区、民族、国家不同,出现的情况也不同,其共同表现有:普遍性,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社会性,不只关系到少数人;历史性,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历史阶段的产物,一个问题从发生到消失,往往时期漫长;多因性,每个问题常由多种原因造成,交叉发生,涉及面广,解决办法也应从整体出发,综合治理。

以罚代法

以罚代法,主管者通过制止别人而给自己带来好处。罚款成了目的,违纪者花了买路钱,还继续违纪。以罚代法,就是有法不依,亵渎法律。

标榜

应做的做了,就标榜一番,誉人而过乎其实,自我标榜之风必起,自我标榜和抬举标榜是很坏的名利意识。做了“善事”还故意显示是一种耻辱,善怕人不知不是真善,恶怕人知便是大恶,要积阴德。

暗托

不怕黑帮,就怕帮黑,什么恶人都不怕,就怕托硬。

攀比

未富先豪,小富大豪,你有我也有,借钱买轿车,没钱不还,有钱也不还。公司办公的住所装潢的富丽程度与该公司的基本偿债能力成反比。

权力阶层

权威

美国政治分析家认为:权威所指的不过就是一个有权说话的人,并且有权让人听到他所说的话。权威并非力量,而是压迫,权威不是知识,而是劝诱或欺骗。

1合法的权威

以法律程序获得的权威,唯才选用,掌权施令者和服从命令者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有完备的组织机制,工作各有分工,各司其职,职权责明确,履行职责,恪守法令,不得营私,一切规章均有成文的形式,依其政绩而升迁。

2非常权威(又称超人权威)

往往出现在新旧时代交替时,表现为宗教先知、军事首领、政党领袖。一般在传统权力阶级不能维持而又不采取改革时,守旧的权威必然实行严酷的措施加以维持时,被领导者不堪忍受就以暴力手段改变现状,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由此而获得的权力为非常权威,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否定过去一切的价值观念,拒绝维持社会现状,无视任何法律。非常领导者的气质、才华倍受推崇,他的一言一行就是无上的法律。

3传统权威

传统权威,它来自对古老传统的尊重,是封建色彩的传统产物。

上层权力者

上层权力者曾为下层阶级中具有非凡才能的人,在其创造的环境中升为上层权力者。

独裁领导和官僚主义

独裁领导,集权于自身,以个人为中心,目无下属,刚愎自用,发号施令。在任何组织中,凡主管领导将个人的意志通过各种手段变为所有人的意志的均为独裁领导。

绝对的独裁就是公众的意见在私下里也不能表达,独裁领导容易产生分裂和矛盾激化。

往往一个有效率的组织也就是一个独裁的组织。

执政者如果不分辨是非,只根据“内心确定”来行使权力,就会导致敌对的严重性。无节制的权力产生暴政,使其疯狂,甚至任意屠杀。暴政使局面恐怖,人人自危,草木皆兵,但也意味着反抗。

官僚主义。主管者不做调查研究,脱离实际,脱离被领导者,只知道发号施令,行为表现是: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下属,独断专行,压制民主,甚至专横霸道。在管理体制方面表现为:机构臃肿,多个部门管理,互相扯皮推诿,人多不干事。官僚主义就是早就应该淘汰的东西。

英国帕金森指出:行政官员要求增加下属人员而不愿意增加同级竞争者。下级对上级负责任,下级有时需要借口,从而不断地扩充庞大的官僚机构,即使任务减少,机构还会扩大。

权力和权力之争

权力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一个人,依仗权力(关系),既是温床,也是陷阱。

权力只有在遭到相当的抗拒时,才有可能被放弃。权力也捡软的捏,对最容易管制的事情,施以最严密的管制,而不是对最重要的事情。

权力之争太深奥,离权力太近,又无能力驾驭权力就会毁于权力。被权力诱惑了就是灾难,世上有一些灾祸来自追求高位的人。权力有诱惑力,权力是强人之间的赌局,赌的是个人的力量和豪气。用逻辑处理政事是不合逻辑的。使用权力不需情感,只需理智。权力的最后一招是动刀弄枪,功成名就的掌权人总是饱受过威胁的。

未必可能和对社会的批判

不一定能从许多不同的个人选择中得到大家都满意的决策,(你觉得)不管你把事情做得多好,总有人节外生枝。

社会哲学的重要职能是对存在,特别是社会现实进行非恶意的批判。

团体人员的管理

人有两种倾向,消极性和积极性。有人认为,这属于人的素质高低的表现,积极者素质较高,较低者一般消极。在这方面,美国麦格雷戈对人有两个假设,称“X理论和Y理论”。也就是针对人的消极和积极性提出的管理办法。

1消极性理论(X理论)认为:人厌恶工作,追求安全安逸,缺乏进取心,不愿负责任,大都缺乏解决组织问题的能力,缺乏理智,容易受环境影响。基于这些假设而提出的管理办法是:为了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必须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和责任,对其进行指挥、控制、监督,强调纪律,进行惩戒,以经济利益为激励手段,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使人的行为尽可能地符合组织需要。

2积极性理论(Y理论)认为:要求工作是人的本性,人能主动地承担责任,能自我指挥控制,大多数人都具有解决组织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些假设而提出的管理办法是:鼓励职工参与目标的制定,以启发和诱导来代替命令和服从,用信任代替控制和监督,重视职工的各种需要,并尽可能地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予以最大的满足。

科学

什么叫科学,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理论体系。我们说的知识,是人通过实践获得的关于外部世界的一种认识,就是对外部世界的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反映。反映的深度不同,也就有不同的知识,如一般生活知识,经验知识。科学知识和其他知识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对外部世界各种现象和过程的本质或规律性的反映。普通的经验知识和常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一般来说,还只是一些直观的判断,因而这些知识只能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方面和外部关系,不能提供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如钻木取火和大海的潮起潮落都是人类很早以前就已经知道的经验知识。为什么钻木能取火和为什么海潮会涨落,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深入到事物内部去研究,去揭露本质,形成科学的理论,而这只有依赖物理学、化学和天文学才有可能。钻木,物理学揭露了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燃烧,化学揭露了化学反应(燃烧)规律。天文学解释了地球受太阳、月球的引力形成的海潮。人们对上述现象的认识,才能上升为科学知识。经验知识是零散的片面的,科学是系统的理论化了的知识。

科学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的现象和规律。自然科学分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及各种专业科学技术。基础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等。自然科学源于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它间接或直接为生产服务。社会科学包括政治、经济、伦理、法律、教育、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学科,它源于各种社会活动和阶级斗争的实践。一个国家掌握运用了社会发展的策略,就能改变社会的落后状况。社会科学基本上属于上层建筑(如政治、法律等)的学科,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其中语言学、教育学中的某些部分不属于上层建筑,没有阶级性。

自然科学可以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推动生产向前发展。自然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在近代史上,由于自然科学的进步,引起资本主义社会中发生了技术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蒸汽机时代,社会上的阶级进一步分化,资产阶级凭借由产业革命壮大起来的强大经济实力,战胜了封建统治阶级,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终于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代替。电动机、内燃机时代带来的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的规模迅速扩大,更加集中,社会化程度提高,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电子计算机、原子能时代,使生产规模更加扩大,社会化的程度更高,相应地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国际化。

自然科学对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自然科学既可以物化为武器装备,转化为军事技术,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也可以改变阶级力量对比,影响政治制度。自然科学对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是对社会的哪一个局部或哪一个方面,而是通过影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也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附:科学中心转移理论

1962年日本汤浅光朝提出科学中心转移理论。在一个历史时期内,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同期内全世界科学成果的25%,就标志着科学活动中心已转入该国,根据资料大致的起止时期和路线为:1540年—1610年为意大利;1600年—1730年为英国;1770年—1830年为法国;1830年—1920年为德国;1920年转移到美国,周期为8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