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掌心里的爱
8751500000003

第3章 垂钓的蝴蝶 (2)

凯瑟琳把自己的袜子给了老妇人,感觉自己做了一件最有意义的事。老妇人所说的话让她很感动:“如果有什么是我最爱的,那就是晚上睡觉时有双暖和的脚。”

几天后,警察在一个破旧的小屋子里发现了那个老妇人,她已经死了。据附近的人说,她是个老寡妇,自己一个人艰苦地生活着。他们还说,老人死时看起来一脸的安详。是什么让她那么满足,却没有人能知道原因。

这个世界上如果只有一个人知道原因的话,那就是凯瑟琳。

第一百个客人

编译 / 艾柯

中午用餐的高峰时间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儿。

“牛肉汤饭一碗要多少钱?”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汤饭,热气腾腾的汤饭。

奶奶将碗推到孙子面前,小男孩儿吞了吞口水,望着奶奶说:“奶奶,您真的吃过午饭了吗?”

“当然了。”奶奶含着一块萝卜泡菜慢慢咀嚼。一眨眼的工夫,小男孩儿就把一碗饭吃了个精光。

老板看到这幅景象,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

一个多月后的某一天,小男孩儿蹲在小吃店对面像是在数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原来小男孩儿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50个都不到。

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很忙吗?没什么事,我要你来吃碗汤饭,今天我请客。”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到来。

“81,82,83……”小男孩儿数得越来越快了。终于当第99个小石子被放进圈圈的那一刻,小男孩儿匆忙拉着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

“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小男孩儿有些得意地说。真正成为第一百个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饭。而小男孩儿就像之前奶奶一样,含了块萝卜泡菜在口中咀嚼着。

“也送一碗给那男孩儿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说。

“那小男孩儿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老板回答说。

呼噜……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没想到小男孩儿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看……”

剃光头

编译 / 艾柯

罗伯特从幼儿园放学回到家,将书包随便一甩,就坐在沙发上,不说一句话。妈妈见了,感到很奇怪,忙问:“怎么了?老师批评你了吗?”

“妈妈,我们班的杰克得了癌症,不来上学了。”罗伯特难过地说道。

“他不会有事的,我们要有信心,癌症并不意味着死亡,对不对?”妈妈说。

罗伯特犹豫了一会儿,抬头看了看妈妈,不安地说道:“老师说,他正在做化疗,头发都掉光了。”

“我想,过不了多久就会长出来。”妈妈的心里泛起了一阵悲意。

“我和几个小伙伴约好了,准备明天去医院看他。”

听了儿子的话,妈妈感到十分高兴:“好极了。你可以带一些水果去。”

罗伯特低着头小声说:“我们想把头发都剃光。”

妈妈愣住了。

罗伯特终于抬起了头,勇敢地说道:“妈妈,带我去理发店,我想剃光头。”

妈妈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呆呆地站在那儿。

罗伯特拉了拉妈妈的手,再次恳求道:“这是我出的主意。我跟汤姆和路易说,我们也把头剃光,好让杰克放心,我们跟他一样,他就不怕了。”

妈妈看着儿子,非常感动,她决定陪罗伯特去理发店。她在心里默默地想:让孩子学会去爱人、关心人,让他们有一颗善良、怜悯的心,只有这样,整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温暖。

在理发店里,罗伯特高兴地唱起了歌。没过多久,汤姆和路易也来了,他们的家长都以此为荣,连理发师也被感动了,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好样的,我今天免费为你们理发。”

望着三个小光头,妈妈忽然间想起了一些童年琐事。因为自己小时候头发稀疏,不男不女,所以害怕出去见人。最后,还是爸爸替她出了一个主意:每次带她出门,就让她戴顶帽子。因此,她现在存留了很多帽子。

回到家里,妈妈对罗伯特说:“我有个更好的提议,明天去医院之前,把你的小伙伴叫到我们家,我要送你们每人一顶帽子,你说好不好?我有一顶珍贵的帽子,那是你外祖母从英国买来送给我的,现在依然很新,你带去给杰克,他一定会喜欢的。”

罗伯特高兴极了,搂着妈妈说:“妈妈,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披 肩

编译 / 艾柯

那是一条漂亮的披肩,看上去柔软舒适,蓝色的衬底,托着用红线织成的图案,下摆垂着一缕缕的丝穗。它挂在小铺里,吸引着过往的行人。人们欣赏着,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凯薇每次路过那家小铺,总是情不自禁地要盯着那条披肩看一会儿。一次,当母亲的手轻轻拂掠过那条披肩时,凯薇发现,她的眼神异样地闪烁着。在凯薇的心灵深处,一个声音在说话:“妈妈需要它,那条披肩是为妈妈织的。”

赶集的日子又到了。清晨,凯薇跟着母亲,搭上一辆马车,带着母亲制的泥坛和酒樽,准备到集市上换一些食品和生活必需品。

从凯薇住的村落到集市要经过很长一段颠簸不平的路,还要穿越变幻莫测的沙漠,在沙土覆盖的灌木丛中穿行。沿途可以看到草原牧羊犬追随着那些散散漫漫的羊群。有时,前方的道路上会突然窜过一条飞跑的蜥蜴,把蹒跚的蟾蜍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有时,在远处的土坡上,有一只娇小的羚羊倚石翘首而立,一只孤独的老狼,垂着尾巴,不紧不慢地跑着。凯薇喜欢这一切,也喜欢赶集。

凯薇走进小铺,靠近那条披肩,手指轻轻地触摸着。

“您要买它吗,妈妈?”她急急地问,脸颊贴在柔软的羊毛披肩上。

“不,亲爱的,”母亲摇摇头,“我们需要的是食物,不需要它。”

“您需要一条披肩——喏,这条披肩。”凯薇说,“妈妈,您需要它!”

“不要再说了,我的女儿,我们的钱只够买食物。”

凯薇静静地站着,纷繁的思绪在她脑海里跳跃着:“妈妈应该有那条披肩!”

母亲先把食物带回了马车。凯薇来到货主身旁。他是一个风趣的人,对她和蔼可亲。

“那条披肩要多少钱?”凯薇问道,“那条蓝色镶有红边的。”

“6美元。”

凯薇的眼神像在沉思,她的手移向自己颈部。

“看,这是我的项链,非常漂亮,当阳光照在这些贝壳上时,它们就像天一样的蓝,我——我想卖掉它,您愿意买下它吗?”

货主弯下腰,微笑着看了看凯薇的项链。

“是的,”他点点头,“这是一条漂亮的项链,我将付2美元,如果你愿意……”

凯薇有些失望,“2美元?你看,我想换那条披肩——”她用手轻轻摩挲着项链上粉红色的贝壳。

“噢,小宝贝,那条披肩值更多的钱,项链换不到它。”

回家的途中,凯薇无心再看那些小蜥蜴、野兔和草原牧羊犬,也不再留恋那些美丽低伏的苜蓿草和仙人掌丛。她默默无语,思考着怎样才能挣到足够的钱,买回那条美丽的披肩。

她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织出一小块布,那是一位老人教她的。她也跟母亲学过制陶,可手艺还不够好。现在的季节,还不能采摘桃杏。她没有什么可拿去换钱的——除了那条心爱的项链。

当凯薇和母亲再一次来到那家小铺时,凯薇急不可待地搜寻着那条披肩。它已不见了!她感到心脏像是停止了跳动。披肩已卖出去了!热泪在刺灼着她的眼睑。

“它已经卖出去了吗?”她用难以抑制的颤抖语气问货主,“那条漂亮的披肩,它已经卖出去了吗?”

货主迷惑地望着凯薇。

“披肩?”他问,随即,像记起了什么似的,他的眼神立刻闪烁着光彩,“不,它还在这儿,你想要吗?”他笑着问。

一个念头在凯薇的心头一闪而过。

“是的,我想买下它,我妈妈需要它。但是,我现在没有钱,钱不够,瞧——”她用颤抖的手解下项链,把它放在货主的手心里,“等我下次再带些别的东西来,您能为我先保留这条披肩吗?”

她的声音,她的眼神,都表达了她的期盼。货主的眼里流露出一份诧异,他把手轻轻地放在凯薇的头上。

“告诉我,你多大了?”

“7岁,妈妈说的,——是的,她告诉我,7岁。”

“噢,”货主凝神地说,“我的小女儿也该有7岁了。”

“我为你保留这条披肩,孩子。”说完,他转身与另一些顾客打招呼。

凯薇走回马车,兴奋得飘起来了。那条披肩将属于她!那条柔软的羊毛披肩披在妈妈的肩上,红色的丝穗闪亮着,多美啊!她为自己感到骄傲,那是她买的。

接下来的一个月非常忙碌,也非常兴奋,凯薇常常背着母亲藏匿什么东西,有时还独自一人去沙漠。

赶集的日子终于又到了,凯薇递给货主一只装有野蜂蜜的坛子。她的心扑通扑通地跳得厉害。她没说是如何弄到这些蜂蜜的,也没露出那双被蜜蜂蜇得伤痕累累的胳臂。可她的语气里透着一份骄傲。

“先付这些,下次我再带些别的。”她不明白今天货主为何如此奇怪,他顾不上与她说话,一直与站在附近的一个陌生人小声说着什么。最后他转过身来对她说:“我这里还有许多别的披肩,这位先生已经把那条蓝色的披肩买下了。”

这话在凯薇的耳边震荡着——她的披肩——她心爱的披肩——已在这位陌生人手里!她一言未发,泪水无声地涌上眼眶,滑落到地上。她冷冷地看着那位陌生人夹着包裹,走出门外。

凯薇茫然地走出小铺,风暴般的愤怒和忧伤充斥着她的心。可是她没有哭,只是安静地走着。

不知过了多久,她回到了家。母亲招呼凯薇,递给她一只包裹。

“拿着这个,孩子,一个陌生人说是你买的。你用什么买的?”

凯薇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只包裹外裹着一层白纸,柔软得像一个襁褓。凯薇顾不上细想,急切地撕开了白纸。是披肩——她的披肩!里面夹着一封短笺,用墨水写了几行字,凯薇吃力地读着,现在她真希望能在教会学校里多听几堂课。

“你有一颗纯洁的心,孩子,这是你给母亲的礼物,也是我给你的一份礼物。祝你快乐!”

披肩的一旁搁着她的贝壳项链。

凯薇紧拥着那条披肩,哭了。她的母亲还没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是货主还是陌生人给了她那条披肩?凯薇不知道,但她知道了一个秘密,他们都有一颗和她一样的心!

同情的眼神

文 / 安娜莫斯

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渡河,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刺骨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而僵硬。

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冷的羊肠小道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这几个骑马的人,他们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个人的眼神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同行?您知道,单凭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那人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那人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他不仅把老人送过河,而且愿意送他到目的地,那里有数英里远。

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那人好奇地问道:“先生,我注意到您让其他几个人过去却没有向他们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您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寒冷的一个冬夜,您却等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人,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呢?”

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他。“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立即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意思,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神,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让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帮助。”

这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那个人。“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过于忙着自己的事业了,所以我对别人的帮助太少了。”

说完这些,那人——未来的托马斯·杰弗逊总统掉转马头,踏上了通往白宫的路。

心灵创可贴

文 / 迈尔德伊·麦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