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仪金说6:社交礼仪
8753900000015

第15章 写信的你 (1)

各位好!本篇我们来谈谈有关写信的礼仪规范。

圣诞节快要来到了,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不久的王卫想起了自己的英国同窗珍妮,便特意上街为她购买了一枚圣诞卡,附上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一同寄往英国。谁知这封情浓意厚的书信不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就连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也就此中断了。

一年之后,王先生因公出访英国。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竟然遇上了珍妮。对珍妮“挥刀断袍”的行为百思不得其解的王先生,在“忍无可忍”之下,终于主动走上前去,向有意躲避自己的珍妮打招呼,并语无遮拦地相问:“何以断交?”

听完惊诧莫名的珍妮的解释之后,无话可讲的却是王先生自己。

原来珍妮告诉他:正是他自己首先在那封圣诞节的贺信中,以暗示提议“断交”的。这个暗示,就是王先生在写信和填写贺卡时使用的红色墨水。平时惯用纯蓝墨水写信的王先生所以要改弦易辙,用红色墨水给珍妮写信、填贺卡,本来是要给对方讨一个“开门见红”的大吉大利,想不到却“正打歪着”,让珍妮很不高兴。因为在不少西方国家里,人们在写信时不轻易使用彩色墨水,而使用彩色墨水是有特殊寓意的:红的表示绝交,绿的则表示求爱,……。因使用墨水的色彩不当而险些危及几年才培养起来的同窗之谊,这个后果真让王先生始料不及。

在人际交往中,通信与拜访、交谈以及参加其他各种形式的社交活动一样,都是联络感情、发展关系的一种重要渠道。在与他人的书信往来中,我们切不可信马游缰,草率地敷衍了事。只有讲究礼仪,遵循惯例和规范,才会使自己寄发的每一封信件向收信人充分地表达出自己敬意或友谊。不然的话,就有可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会写信的你,首先必须谨记最基本的通信礼仪,即“得信必复,早复为佳”。在一般情况下不宜有意拖延复信,或是干脆“有来无回”。

收到来信后,应尽快拆阅,并尽可能地当即复信。要是将他人的来信“原装”不动地搁置良久,不仅可能误事,而且还有可能给其他旁观者以将“客人”拒之门外的感觉。

在复信里,我们首先应当明言对方的来信系何时收到的。对转请他人带交的信件,尤其需要这样“处置”。但这个时间是不可随意编造或有意延后的。不要用“我这些天非常忙,故此复信一拖再拖”之类的话去欺诳对方。谁都不是傻瓜,真要看重对方,宁肯从自己吃饭、睡觉的时间中挤出一点儿来回一封信,人们也会在所不惜。把忙当作拖延复信的借口,说白了还不是目中无人,而且还低估了对方的智商。

复信给同自己经常有书信往来的人,不要忘了提一句自己刚刚收阅的是对方几月几日的来信,以免对方担心有些信件中途丢失。

遇上有人通过书信求助于自己,应早日给予对方明确的答复。暂时帮不上忙,也应先写信通知对方一下,以免其惦念。对极个别不宜回复的信件,如求爱信、崇拜信,以及所谓“幸运环”的来信,可以置之不理,但也不宜将其内容有意张扬、曝光。

写信时选择的书写工具也很重要。私人之间往来的信件可以手写,也可以打印。不过后者往往会给收信人公事公办、不知道一下会复印多少份[原文为“不知道一下可以同样制造多少份”]的感觉,所以私人信件应尽可能地手写,对感谢信、祝贺信、吊唁信则务必要亲笔书写。

手写信件之时,不宜采用字迹不清、不能长期保存字迹的铅笔和圆珠笔。写信时,使用钢笔与毛笔都可以,只是要“量力而行”。

写信时,我们所采用的墨水与信纸也多有讲究。国人之间使用彩色墨水,不大可能使人产生“断交”或“示爱”的错觉,但至少会使人感到孩子气太重,还不够成熟,故还是使用纯蓝、纯黑、蓝黑墨水为好。书写私人信件的话,不要使用公用信笺,也不要随便弄一张纸应付差事。使用以白色为底色、专门印制的信纸,才是对的。

书写正式的信件,应在动笔之前考虑好谋篇造句,打好草稿或腹稿,然后以工整、清晰的字迹,按行就格、标点准确地在信纸上写好。不要字迹潦草、层次不清、辞不达意,寄人以一纸天书,让对方去“猜字谜”玩。也不要在信中写什么:“此信写成于理论学习的时间。”或是“时间来不及了,我不得不上班走人了。字迹若不清楚,希望鉴谅”,这些话可都不是什么能够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的理由。

不论收信者与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寄给他的信件上都不要乱涂乱改。发现自己写错了字,应涂之以涂改液,或是剪纸覆盖于其上,然后加以改正。不会写的字应去查字典,或向他人请教,不要注上拼音或者用错别字代替。不了解其准确含义的外文、成语和典故切勿滥用,以免授人以话柄。

自己意欲向收信人表达的意思,应认认真真地写在信纸上,并且一以贯之。不要想一句写一句,在信中丢三落四;或是信纸都用完了,才发现还有一件要事未写。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一般情况下,不应在信纸上的“天地之间”,即信纸四边的空白处,操练文笔。也不要信尾已经落了款,又要加上一句可有可无的附言或“又及”。见到这类情况,收信人通常只会感到写信者不够认真,书写这种通篇欠考虑的信件,不过只是为了交差应景而已。

在信件的正文当中,称呼、问候与祝辞、署名都是致关重要的大事,它们直接关系到收信人展信而阅后的第一印象,而且间接影响到信件收寄者之间的双边关系,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一,称呼。

信上所写的第一句话,是对收信人的称呼。对它而言,一是要在信纸上的第一行顶格而写;二是注意称谓的准确与得体。对于长辈,有亲属关系的,应以“爷爷”、“姑姑”相称;没有亲属关系的,可称其为“某先生”、“某经理”、“某某老”,关系较为密切者亦可称其为“叔叔”、“阿姨”。对于平辈人,可称其为“某先生”、“某小姐”,也可以“某同志”相称。对待晚辈,直称其名,或是在其名字前冠以“小”字,都是可以的。

除非收信人是自己的至爱或家人,一般不允许称呼其小名,或是直呼其昵称。如果要想更好地向收信人适当表示一下自己的亲切与敬重之意,可视自己与收信人的不同关系,在其称呼之前加一个准确的形容词。在至亲至爱的称呼前面,可冠以“亲爱的”,使收信人沉浸在亲切温暖之中;在其他令自己敬佩的长者或平辈人的称呼前,则可以加上“敬爱的”或“尊敬的”等语,以暗示收信人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崇高无比。

与外宾通信,要按国际惯例行事,应称其姓氏。唯有关系极为密切者,才可直呼其名。在外宾的称呼之前,通常还应加上“亲爱的”,或“我的亲爱的”等字眼,合成“亲爱的某先生”或“亲爱的某小姐”。

有时不清楚收信者为何许人也,则可以用“敬启者”或“尊敬的先生”作为对收信人的称呼。

其二,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