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信仰告白
8771200000013

第13章 追求真善美(7)

我所信仰的是一个“善”字。“善”,不是容颜的闭月羞花,不是举止的温文尔雅,不是财富的腰缠万贯,更不是权势的叱咤风云。“善”,是黑暗凄冷中的如豆星火,是干涸枯竭时的点滴甘露,是迷惘徘徊时的一句点化,是沉迷无助时的一把搀扶。真正的善良是来自心灵深处的真诚的同情与怜惜,无私的关爱与祝福。真正的善良,无须剪红刻翠,无须粉黛雕饰,它本身就是人们内心最原始最淳朴的感情精华。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在经历了太多之后,我们在学会坚强的同时也逐渐变得冷漠起来。我们匆匆地在人潮汹涌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漠然地与一切和自己相关的人与事擦肩而过,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各自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而不必再牵挂别人的任何困苦。于是,眼看着那颗曾经晶莹的善良之心在红尘之中慢慢被尘土侵蚀包裹,结成厚厚的茧,于是,我们又不得不负载着这颗结茧之心孤独地在冷漠中艰难跋涉。

太多的事实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小悦悦”的猝然离世叩动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的心弦。我所信仰的“善”字似乎在一瞬间轰然倒塌,社会对于人性的认知岌岌可危。“善”仿佛成了纸上谈兵式的荒唐,拒我们于千里之外。然而,我想说的是,“善”并未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小悦悦”最终被那位拾荒者救起。“善”是无分贵贱的。拾荒者在此之前双手接触的是肮脏的垃圾桶,散发着恶臭的饮料瓶,然而,就在那一刻,也正是那双手,撑起了民族道德的脊梁。善良其实植根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然而由于各种顾虑,我们总是把它隐藏在心底最偏僻的角落,不愿施之于众人。我们害怕因为一时的冲动而付出代价。其实,“善”是没有代价的,我们伸出援手,做我们心底愿意做的事。有何代价之言?如果我们一直都以一颗冷漠的心面对世界,当岁月的风尘将皱纹刻上额头,将雪鬓迁上青丝,我们不知不觉地在孤独与冷漠中逐渐老去,在夕阳残照下,剥去心灵的一隅,才忽而发觉没有了善良,没有了那颗原本容易受感动的心,只剩下麻木干枯的躯壳和永无止境的疲劳与困顿。

“善”,是人生大厦的基础,是人性品质中的瑰丽珍品。拥有善良的人才会懂得去感激,去回报。善良的人,即使没有巍峨高山的冷峻与清峭,也可以有平川凡壑的踏实与稳健。拥有善良,就拥有了生命的方向,即使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中穿梭,也会永远来去从容,两袖清风。

善良,不需要太多的诠释,它是寒风中的一支火把,失意时的一句安慰,痛苦中的一丝爱抚,无助时的一点支援。把善良给别人,也给自己,那么人类将与日月同辉:留一份善良给世界,那么世界将与星宇同寿。珍爱善良,拥有善良,撒播善良,既使自己美丽,也使别人温暖。

我信仰“善”,用我的行动去充实它。我始终相信,“善”是可以传播的,我一人为善,就如撒下善良的种子,它会发芽开花,将善良的芳香撒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23.人性本善

2013级外国语学院/黄炜

没有信仰的人最恐怖。

因为无所畏惧,所以可以无所不为;因为没有什么信任的东西,所以失去了该有的价值。

还记得高中语文老师谈到信仰时,他对那些为非作恶之徒的解释:他们不相信神灵,不相信后世,不相信自己做的事情会遭到一定的报应,就像在死后上不了天堂,只能在地狱中慢慢煎熬。他们没有时间忏悔,也不屑于祷告。甚至,在现实世界,连一个他们真正尊重和在乎的人都没有。他们的内心太空、太虚,只能去寻找一些自以为能让他们感到满足的东西——金钱、权力、情色、暴力,或者在他们心里,这些便是他们的信仰,毕竟他们已经真心诚意地将自己交给了这些东西,就像提线木偶一样任凭这些东西支配着他们的精神和肉体。也许,有一天,他们恍然醒来,会一脸诧异地看着自己原来的那尊自以为能拯救自己的心中之神,然后后悔自己做过的事。

我是无教主义者,但这不代表我没有信仰,没有一些坚持的东西。

百度上说: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主体信奉和仰慕的东西。

我不会三跪九拜地登上西藏的布达拉宫,不会点燃一束香虔诚地在佛祖面前祈求些什么,不会周日跑去做礼拜、忏悔一个星期以来做过的错事。甚至,我分不清各个教派的习俗,分不清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区别,分不清佛教和迷信的不同。

但我相信人本身,相信“人性本善”。

在我的思想里,没有一个人是100%的邪恶。再不堪的人内心也有柔软的地方。或许,他们是犯下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又或者心里想着如何害了别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但在他们出生时,便有一种善良的本能,就算在时间中慢慢掩藏,就算被残酷的现实碾碎,就算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他们还有这种品质,但我相信。

我相信,被绑架小孩子的哭声、痛苦的号叫,会让绑匪的心有一丝的颤抖;也许,绑匪并不会轻易放了他们,不会那么简单中止自己的恶行……

我相信,向我借钱的陌生人是真的需要一些帮助,他们也许只是被偷了钱,没有回家的路费;也许只是饿了,想要吃一顿暖暖的饭菜……

我相信,扶起跌倒的老奶奶时不会被敲诈,被汽车碾过的“小悦悦”不会有那么多人无视,落水的少年会有人愿意跳下去相救。

我相信,曾经发生的那些惨剧,都只是个不幸的意外,就算人们畏惧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最起码,他们也不愿这样的事情发生。

很多人对我说,我很傻很天真。傻到没有理由地去相信一个陌生人。在校医院新生体检时,排在我前面那位同学没有带够打疫苗的钱,回头来向我借,我毫不犹豫地拿出了两百元,背后投过来的是异样的眼光。她不断向我道谢,并保证会还钱,我只是笑笑说,不用急,慢慢来好了。并不是说我有多伟大,只是我不相信她会有恶意,相信“人性本善”。我的这种信仰,让我寄予别人足够的信任,让我做出一些我认为很自然的事。

当然,我也曾迷失过,以后也许还会。

妈妈说,你太容易相信别人了,很容易被骗的。那些人不会无缘无故对你好,都必是有所图的。也有老师说,人性的沦丧,是社会整体氛围所致。大环境的冷漠与怀疑,并不是你一个人就能改变得了的。陶渊明并不是那么好当的,桃源也并不是随处都有的。

或许我坚持的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愚蠢。那句只存在于教科书上供人研究的话,却被我当成神一样供着,就像一根被水打湿了的火柴,明知道点燃很困难,我却还是努力用它来寻找光明,照亮前方的路。我也想过,如果,有一天我发现我的信仰不足以撑起我的世界,我会崩溃么?我想不会有那么一天。

因为我的信仰有了事实的支持。在无意中我发现了一个调查,给了我足够的信心。在一个实验中,心理学研究员每天在一群刚刚会爬的婴儿面前做简单的动作,比如用夹子挂毛巾,把书垒成堆。

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员会故意笨手笨脚地搞砸这些最简单的任务。

比如夹子掉了,或书堆碰倒了。此时实验室24个婴儿在几秒钟之内,同时都表现出要帮忙的意思。这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仅有18个月大的孩子也具有帮助他人的无私品质和能力,婴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这个事实更让我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我情愿,被人用斜眼睥睨;情愿,被人误会为太过单纯。但我还是愿意相信我心中的那一颗北斗星,相信它每时每刻都会为我指明方向,无论我身处何方,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挫折,都能用“人性本善”来勉励自己,支撑下去。

人性本善,相信别人,相信自己,便是我的唯一信仰。

24.责任让人变得厚重

2011级理学院物理系/魏婷婷

我相信——爱的本质一如

生命的单纯与温柔

我相信——所有的

光与影的反射和相投

我相信——满树的花朵

只源于冰雪中的一粒种子

我相信——三百篇诗

反复述说着的——也就只是

年少时没能说出的

那一个字

我相信——上苍一切的安排

我也相信——如果你愿与我

一起去追溯

在那遥远而谦卑的源头之上

我们终于会互相明白

席慕蓉用诗向我们讲述她心中崇高的信仰,读完之后,我深思我的信仰是什么。我的信仰是真善美——“我相信,爱的本质一如生命的单纯与温柔。”每个人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世上,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现实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教会我们生活的经验,同样也有可能改变我们最初的坚持。于是,我们走向了不同的人生方向,走出一条条迥异的路,或笔直,或扭曲,或光芒璀璨,或黑暗如夜。

静下心来细想,究竟是什么在左右着我们的脚步?是心中的信仰,是对爱、对真善美的坚守。“人之初,性本善。”人生之初,我们都有纯洁人性、美好理想。可是那些利欲诱惑就像一股不定的风,时刻准备着把我们前进的小船打翻。真正能驶向终点的是那些坚定不移的人,他们也就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愈走愈远、愈爬愈高,心灵也在一次次的淬炼中升华,发出耀眼的光辉。

其实求美的过程可以很简单,它对我来说,就是做自己觉得该做的事,做值得做的事,好好听每一节课,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地参与社会服务等等。身为一个人大人,我深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是多么高的要求,而成为表率和栋梁的前提就是做一个爱美知美求美的人。这也是我永远的守候。

我的信仰是公民责任。作为一个物理人,爱因斯坦是我心中神圣的珠穆朗玛峰,不仅是他在物理学上做出的伟大贡献,他的人格魅力也让我深深折服。“我对社会正义的冲动经常把我卷入为人类的冲突中,尽管我对任何看来不必要的联系和依赖都是厌恶的。我一直尊重个体,怀有一种对暴力和抱团活动的不可抗拒的厌恶。无论从任何动机来讲我都是激情澎湃的和平主义者,反对穷兵黩武,拒绝任何民族主义,即使它表现的只是像爱国主义。”爱因斯坦的言论深刻地道出了一个物理人的良知与社会责任感、公民责任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老师用许许多多的例子来诠释生命的道理,引发我们的深思。我深切体会到了一个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人生责任,潜心治学,用自己的所得哪怕很小,为这个世界增添一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