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信仰告白
8771200000022

第22章 信仰红色中国(4)

正因为有了上述认识和信仰,我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在这里,同学们奋勇争先、努力学习,心中悄然树立起对校园东门大石头上镂刻的四个大字——“实事求是”的崇敬。只有先实事求是地读书、做学问,实事求是地做人,才能坚定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信仰,才能在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正因为我们要做到实事求是,所以我们才不能忽略中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所走的弯路。十年“文革”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不能让它湮灭在历史的灰尘里;当今中国党政机关中出现的腐败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在我的信仰里,人民的国家能够勇于面对惊涛骇浪,能够自我批判。回避自然无益,一味地归咎于体制问题更加无益。人民需要的是渐进式的改革,需要人民所依靠的红色政权展现出力挽狂澜的魄力,带领人民扬帆起航,驶向光明的前方!

或许正是党和国家的发展道路上出现的失误,令西方人误以为中国人没有信仰。西方人以一种高傲的姿态宣扬着人权,妄图传播他们自以为是的基督式的安乐。在我看来,西方人永远不会明白中国人自始至终信仰着的集体主义。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发出过“世界大同”的诉求,唐朝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这不正是中国现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土根源吗?西方人因为过于强调个体的自由,才有了所谓的两党政治、轮流执政;而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同样适用于当今社会,一个古老大国的豪迈将在这种制度下展露无遗,它便是中国人民选择的——民主集中制!

在我的信仰里,人民与红色政权的有机结合,能带来先进的生产力。红色中国60余年的发展,走完了欧洲人依靠少数资本家所谓的民主200年方能走完的路。中国的悄然崛起令西方社会感受到深重的压力,他们妄图用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同化中国,然而他们忽略了人民和红色政权的力量。毛主席曾经说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一切先进武器都敌不过人民的汪洋大海。”中国人等来的不会是苏联式的毁灭,而将是新时代的到来。中国人民所支持的红色政权将把中国引向时代的高度。

12.每一代中都有能够扛起肩上重任的人

2011级财政金融学院/胡治宇

什么是信仰?张信哲在《信仰》里唱的是:“爱是一种信仰”、“我爱你是忠于自己忠于爱情的信仰”,而我认为,所谓信仰,就是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有可能是毕生)所坚信、所守候、所为之努力奋斗的,这有可能是宗教、爱情、理想、知识等等。

什么是我的信仰?说实话,以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可以说,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是没有信仰的。即便有我要为之奋斗的东西(比如高考要考入人大),那也不能称之为信仰,因为它只是一个短期的目标。或者说是梦想,能在短期内实现,也就不值得你去长期坚信、守护和奋斗。虽然目前我为自己的信仰困惑,但我却知道,信仰也是有时代性的。

我爷爷外公那辈人,出生在旧社会,过的不是一个人应该过的生活:或战乱,或饥荒,或疾病,或苛政……饱经磨难,在他们的眼中,进行革命、国家稳定、生活安宁就是他们的追求,也是他们的信仰。我爸爸妈妈那辈人,兄弟姐妹很多(那时国家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家庭负担很重,也不能像我们一样得到上一辈人的悉心呵护。经济改革、恢复高考、下岗再就业等,他们都赶上了。在他们看来,生活富足、谨言慎行、爱护子女就是他们的信仰。

到了我们这一代,国家稳定、生活富足、社会也千姿百态了,我们又有什么信仰呢?

我发现,有拜金的,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座笑;有拜物的,宁愿不要自己的肾也要iPad;有坑蒙拐骗偷、吃喝黄赌毒;有三聚氰胺、“地沟油”,有贪污者、以权谋私者,有“潜规则”、各种“门”,有“我爸叫李刚”……人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因此,有人悲观地认为,一代不如一代啊,中国整体堕落了吗?

作为一个90后,我从来不这样认为。虽然有那么一部分人是这样。但,很显然,这一部分人代表不了所有人。我们会看见有雪域里的熊宁,有长江边的何东旭、方招、陈及时,山村里的洪战辉,汶川、玉树、舟曲、奥运、世博……他们无处不在。有这些人在,有他们不为自己、只利他人的信仰,谁敢说我们堕落了!美国当年有战后“垮掉的一代”,哈雷摩托、马龙·白兰度、破洞牛仔裤、打架斗殴、无组织无纪律是他们的代名词,社会上对此普遍悲观,认为他们堕落,美国的堕落也开始了。可结果如何呢?现实让他们失望了。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让他们读到了不一样的这一代,硅谷、华尔街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这一代。正是这“垮掉的一代”,撑起了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辉煌。

写到这里,我对自己的信仰渐自清晰,有关自己,有关时代,也有关国家:如果可以,我愿意,和我们这一代人一起,像美国那“垮掉的一代”一样,撑起我们国家明天无上的荣耀与辉煌13.携笔从戎,报效祖国

2011级法学院/刘锦润

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芽。国防生,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朝气蓬勃的群体。作为一名国防生,我想说,我志愿携笔从戎,报效祖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我进入大学生活的第一感触,但我有一个梦想,从小就有一个肩扛徽章的将军梦,并把它作为未来可期的希冀。为了让梦想在阳光与绿色中成长,我奋力前行。或许正如毕加索说过的一样:“你就是自己的太阳。”

正是因此我喜欢太阳,喜欢它的晴空万里,喜欢它的锐不可当;我喜欢绿色,喜欢它的朝气蓬勃,喜欢它的坚毅刚强。

我想说大学其实是人生的一道坎儿。迈过这道坎儿我知道了许多,不再迷茫和消沉。在人生的路上,只有你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驾驭生命的航向,在人生的路上,你就是自己的太阳!

是啊,只有我自己才是自己的太阳啊!我自己就可以给自己阳光的力量。怀揣梦想,我会重新上路。夜色朦胧中,我会与自己赛跑,挥汗如雨,痛并快乐着。

在我看来,人民大学会是我人生中最色彩斑斓的舞台,每当看到“立志国防,携笔从戎”这八个大字之时,我的心情总是充满激情,为了心中的绿色梦想,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我把斑斓多彩的愿望打进背包,加入了直线加方块的行列。

不同的选择有着不同的人生。

马克思说过:“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而作出的牺牲。”

也许我并没有那么高尚,但既然选择了国防事业,成为一名国防生,那么,我就愿意孜孜地追求,愿意维护这一未来职业的荣光。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奉献出智慧乃至生命,创造价值,全社会共享。

虽然我不一定富有,但我的收获将是社会的敬仰。

国防生,生为国防,为国防而生!经意不经意的选择,我的生命颜色中增加了一抹耀眼而凝重的绿色;选择了国防,交付了青春,我将在军营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为年轻的国防生,深知无限的责任,包含着无上的荣誉,荣誉和责任同样都会给我勇气与智慧。

我自信,因为我是一名大学生;我坚信,自己能成为未来的军中栋梁。

14.科学指引人生

2010级国际关系学院/李宛霖

大学的我们,心中除了期待之外,总会有一点点幻想。这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将来的我又会是什么样子?有了专业的我们,是否还需要一点信仰来支撑我们的心灵呢?我想这就是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对我们最大的意义——探讨我们未来的人生路,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现今社会,有信仰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的,面对这些,刚进大学的我就像是走马观花似的,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一定要信仰这些宗教吗?我们难道要靠这些甚至是有些虚无缥缈的神明来安慰我们自己吗?所谓的宗教信仰只是狭隘的“信仰”。而广义的信仰,是一种能够支撑我们心灵的力量。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件事,也许是某个地方,甚至是一句简单而厚重的话,都可以是我们的信仰。

在大学生活中,迷茫、空虚、不知所措,这些都是我们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但是上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老师的课后,我又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认识了社会,认识了生活,原来拥有一份信仰是如此的重要。

有人信仰神明,只是在很多事情上,我并不认为通过一味地祈祷就能够完成任务或是突破难关。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不断地尝试和努力。因此,在宗教方面,我没有特别的崇拜或是信仰。

然而信仰不仅仅是宗教方面的,还有理性主义的信仰。我相信科学的力量,科学的准确性让我们认识到世界的各个方面。文艺复兴是人类理性主义的开端,人们从“神创造人”的思潮,渐渐转向“人性”的方面。我确信这是一种进步,一种对真理的探索。

有人说,信仰是真理及对真理的追求。我认为这说得很对,但是何为真理?是不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真理,那么人又要信仰什么呢?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理性主义者,都是具有一定的正确性的,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古代社会,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限制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大自然的力量让人畏惧,似乎只有信仰才能够缓解人们的恐惧。天神、上帝甚至是动物信仰,都是当时人们对真理的探索,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不过,这只是一方面,很多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们还是过着一般人的生活,比如理性主义者,他们相信科学、相信真理,通过理性的思考得出结论,通过实践来找到真理。

王晓华学者在一篇文章中探讨了“我们需不需要信仰”的问题。

他认为,在21世纪的中国,我们需要信仰。他说:“信仰对于中国人来说绝不是某种精神上的奢侈品,而是走向新世纪的必备素质和前提。我们要时刻拥有判断善恶的真正尺度,就必须学会从最高的高处和最远的远方看问题。”所以,确立信仰是21世纪中国人的必修课。我们需要借助信仰的力量使自己生存下去,进而使自己日益强大起来。

作为一个学生来说,我用理性的思考方式考虑问题,用时间的观点解决问题,相信社会、相信道德、相信科学,这也是一种信仰。

我相信,在科学和理性信仰支撑下的中国,必将走得更加顺畅,也必将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