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调查研究卷(上)
8791000000027

第27章 红军战斗在河西 原中共张掖地委《河西志》编写组(2)

红军到达倪家营子后,马匪军便天天来进攻,每次都使用两个旅以上的兵力,先以大炮轰击红军阵地,然后便以轻重机关枪掩护大量步兵猛冲。敌军的每次进攻,都被红军击退。一次最猛烈的进攻,敌人用了三个旅及几千民团猛攻八十八师阵地,八十八师在师长熊厚发同志指挥下,勇士们在坍塌的工事里、弹坑里,用步枪、机枪、手榴弹痛击敌人,最后挥刃出击,肉搏几小时,将敌人赶走。此后,红军展开运动战,派出少数部队,出没于敌人的左右前后,弄得马匪军昏头转向,疲于奔命,最令人惊奇的是“夜老虎”团奇袭雷家屯庄,五勇士巧设空城计,引韩匪狂奔。“夜老虎”是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五团的光荣称号,因为他们长于夜战,在川北时经常夜袭敌军,取得了辉煌战绩,被红四方面军总部授予了这个光荣称号。雷家屯庄位于临泽威狄堡附近,距倪家营子约20公里,是敌人放置弹药的地方。一日,红军总部得到消息,敌人又运来24辆马车弹药,在一个深黑的夜里派出“夜老虎”团的小分队,摸到雷家屯庄,袭杀了守卫的敌人,放火烧掉了所有的弹药。

五勇士是红军在一个庄子里留下作掩护的小分队。红军大部队突围后,他们把自己的帽子分开放在墙头上,把每人带的手榴弹埋在院内,拴上了一条绳子,拉到庄外的崖头下他们隐蔽的地方。敌人到来后,望见墙头上的帽子,以为是红军在探头,便向着墙头乱放了一阵枪。以后渐渐逼近到庄子跟前,觉得里面没有红军,就一齐进到院子内。五勇士一看敌人中计,把绳子一拉,轰的一声,手榴弹连着爆炸,炸死了不少敌人。

在沙河战斗中,敌旅长韩起功率部队把一营红军包围在十几个庄子里。一天晚上,敌军忽然发现庄子里的红军都走了,韩匪急忙抓来几个老百姓问红军到哪里去了,都说红军攻打甘州城去了。韩匪一听急了,连夜率部队狂奔,赶去保卫甘州城。韩匪赶到甘州城外,没有见到一个红军,气得暴跳如雷。事后才知,红军撤走时故意向老百姓说:“我们要去打甘州城。”其实红军是向南走了,诳得敌人狂奔了一夜。

红军在倪家营子住的时间比较长,除了天天和敌人周旋,又在春节以前建立了村苏维埃政权,平分了地主的土地,焚烧了原来的地契,颁发了新的土地证。当地农民民主选举宋德和、蒋发枝等8个苏维埃委员,群众称他们为八大委员,一直压在封建势力大山底下的农民,自己掌握了政权,分得了世世代代所向往的土地,那种对共产党和红军的爱戴,那种发自内心的欢欣,实在难以用言语形容。但不久,红军退出倪家营子,这个才萌芽的政治种子,便被匪军摧残了,他们把宋德和等“八大委员”都抓去办了“罪”。

红军在倪家营子几近3个月中据史料记载:红军是1937年1月6日进驻倪家营子的,1月21日晚突围,向东转移,次日进至张掖甘峻堡、西洞堡等地,1月29日晨又返回倪家营子;2月21日晚再次突围,转移到威狄堡一带,当日晚又返回倪家营子;2月27日晚再次突围转移。据此计算,西路军在倪家营子三进三出,前后共46天。,大战、小战不知打了多少次,期间也打了不少胜仗。但因没有后方,没有接济,处境日益不利,西路军的主要领导者,看到实在站不住脚了,才不得不决定回师东进,于是在一个晚上悄悄地离开了倪家营子。

(八)西洞堡大捷

红军离开倪家营子,走了两天,到达张掖县的西洞堡,其地在倪家营子东南,距张掖县城20公里。适马匪的宪兵团和青海民团一部刚开到这里,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两面夹击,其势如决口的黄河一样,不能阻挡,不到两个小时,便将马匪宪兵团和青海民团一部完全消灭,仅遗下的尸体不下2000具据调查,西路军在西洞堡滩歼敌1200余人,缴获多类枪1200余支。见《悲壮的征程》上册第22页、下册309页。,其他战利品不可胜数。这个胜利,本来对红军东进是有重大意义的,但西路军主要领导者,竟被这个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这一战决定了胜负,敌人的力量削弱了,因此又改变了东进的正确计划,命令部队重返倪家营子。

(九)再战倪家营子

红军二次到倪家营子后,敌人以主力对付红军的主力——三十军,小的战斗不计其数,大规模进攻有三次。前两次敌人使用的都是三个多旅和几千民团,对红军进攻非常猛烈,有一次,敌军竟然冲到了三十军的军部门前,军政治委员李先念同志正在吃饭,他一看敌人冲上来了,立即把饭碗一放,拔出驳壳枪,率领通讯队的战士们,与敌人拼杀。他一直战斗在最前列,给了战士们很大的鼓舞。

敌人第三次大规模的进攻中,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八团和二六五团一部,八十九师两个团,九军的一个团,分三路拒击。敌人将红军包围了几层,拼命向前冲来,最凶猛的一波,竟将白旗插到了红军指挥部的围墙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红军战士们个个如猛虎,冲出围墙,和敌人肉搏四五次。在这几次战斗中,红军歼敌3800多人,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十)三道柳沟退却

在倪家营子二次战斗中,敌人不分昼夜地疯狂进攻红军,包围圈不断缩小,情势越来越严重。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总指挥部决定向距离倪家营子五六十里的三道柳沟转移。三道柳沟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短的村子,南面是祁连山,其余三面都是戈壁滩,有三条干河把村子分隔成三部分,这中间的就是南柳沟。红军于3月1日晨,从倪家营子进到这里,喘息未定,马匪军已跟踪追来。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八十九师师长邵烈坤,指挥部队分据南柳沟的几个小庄子,奋勇堵击敌人。敌人猛攻过来一次,被红军打退一次,敌人又攻打,又被红军打退,如是五六个回合,最后一次熊师长左臂挂彩了,但他仍继续指挥部队将敌人打退。三道柳沟战斗,红军杀伤敌人不下三四千,小小南柳沟,村里村外,躺满了敌人的尸体。红军的伤亡也不小,红三十军二六五团和二六八团的一批指战员,为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十一)梨园口的失败

三道柳沟是一个小村子,人口很少,吃饭成了大问题,地形又不如倪家营子,势难久待,红军总部遂决定由梨园口进入祁连山,绕道柴达木转赴新疆,以保存现有的力量。

当红军冒着寒风转进的时候,原以为进了梨园口就可以避免敌人的攻击,但红军刚刚抵达梨园口,敌人骑兵就追上来了。这时,红军一部刚入口子,一部分正在走着,于是血战展开了,自辰及未,杀声连天,红九军政委陈海松战死,红三十军团政委黄英祥牺牲。这个时候,李先念率领的一部分红军约2000人,杀开一条血路,进入了祁连山。至此,红四方面军的三个军及其直属部队,已大部损失。

在这次战斗中,妇女团的英雄们,她们奋勇抗敌,宁死不屈,在殉难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等口号,充分表现了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真是动天地、泣鬼神。我们后来者尤其是河西的群众,今日得到解放,过上幸福的日子,都是这些壮烈牺牲的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以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

(十二)错误的安西之战

1937年3月14日,进入祁连山的两千多名红军,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决定分散活动。红三十军的千余人编为左支队,由李先念、程世才、李天焕等负责领导;红九军的300多名步兵和100多骑兵,编为右支队,由王树声、朱良才等负责领导。3月23日,左支队仅有的一部电台和中央联系上了,并且收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自陕北发来的电报,指示他们前进的方向是:新疆或蒙古,究竟到哪里?由自己决定,不论到哪里,中央都派陈云去迎接。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使红军在茫茫黑夜里看见了灯塔,大家欢欣鼓舞,遂决定上新疆。左支队在祁连山里整整走了43天据史料记载:红西路军从3月12日凌晨从梨园口进入祁连山,4月21日从石包城以北走出祁连山,在祁连山中艰苦战斗及行军共41天,如果从3月14日分兵算起,左支队在祁连山中共39天。,才走出祁连山、进入安西县。

这个时候左支队又开了一次会议,多数同志主张闪过安西,避开敌人,进军新疆,但参谋长李特,则力主打下安西,进行休息和补充。他的根据是敌人在安西只住一个排,认为敌人兵少好打,打下安西城,休息一两天再走。但当时安西敌人已增了两个骑兵旅据调查,安西敌军增援的是两个步兵营和一个骑兵连。见《悲壮的征程》上册第27页。,红军还没有进到东关,敌人便打起炮来。红军退到王家屯庄,和敌人血战一日,入晚突围,向白墩子走。刚走到天明,敌人的骑兵又追上来了,红军分两路依托沙岭,节节阻击,且战且走,激战两小时,向西北方向的红柳园转移。

红柳园是个很小的地方,只有几座泥土房子,周围全是起伏的沙丘。红军在这里同追来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沙丘上下烟尘滚滚,喊杀声、马嘶声、战刀撞击声,响彻大漠,直战到黄昏时候,仍杀声不绝,不知杀退了敌人多少次冲锋,只见起伏的沙丘旁躺满了断头缺臂的敌尸。这一战,红军杀死杀伤几百名马匪军,自身伤亡200余人。夜晚,红军摆脱敌人,进入了茫茫戈壁。

(十三)艰苦的戈壁行军

这时红军仅剩下800多人据《悲壮的征程》记载:红军左支队走出祁连山时,还有850余人,经安西城、王家屯庄、白墩子、红柳园四次战斗,牺牲和被敌冲散400人,到达星星峡的只有420余人。见《悲壮的征程》上册第27页、28页。。在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休息了半日,即展开戈壁行军。荒凉的戈壁,白天热得像在蒸笼里,夜间却冷得像在冰窟中,没有一户人家,没有一点水草,有时暴风骤起,飞鸟都被刮落。战士们在这个时候难耐的是白天的热和渴,热得一个个脸涨得通红,汗流浃背,渴得鼻子里、嘴里都要冒火。太阳刚刚过午的时候,许多战士就被渴倒了,有的浑身发烧,说不出话来,只能勉强说出一个“水”字来。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有人提出杀马喝血,但有的战士反对,一些同志就被干渴夺去了生命。为了急救指战员,只有牺牲战马这一条路了,于是,领导同志决定,将几匹瘦马杀了,取出血来,分给那些渴得非常厉害的指战员们喝。这可说是艰难困苦到极点了,但红军终于克服了这些困难,到达星星峡。

(十四)党的温暖

西路军陷入绝境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一直关心着他们,并派陈云、滕代远到新疆迎接他们。五一劳动节那天,党中央的代表陈云、滕代远带着几十辆汽车,载着衣服、碗筷和哈密瓜来到星星峡,慰问西路军同志,经过九死一生,从老虎口里脱险的红军兄弟,见到了自己的亲人,好像孩子扑进了慈母的怀抱,一时热泪横流,都深深地感到了党的温暖。

这是《河西志》(稿)第十五章的主要部分,是河西地区党组织首次系统调查编写的红西路军浴血奋战的材料。《河西志》(稿)由原中共张掖地委主持编修,形成于1958年。此文虽受当时政治形势的影响,文中有某些不客观的地方。但应该看到,当时中央同西路军的来往电报尚未公开,原西路军同志的回忆录大都未问世,由于资料缺乏,文内出现一些不准确、不正确的文字,也是难免的。尽管如此,由于它是最早形成的一份西路军史料,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故编入本书,以反映调查研究西路军历史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