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8814400000010

第10章 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1)

本章探讨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主要的知识点有: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原则及一般方法;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其中,重点和难点内容是制定教育评价表的,尤其是关于初拟评价指标的方法、筛选评价指标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以及设计教育评价标准方法。学习本章内容要结合实际、注重理解与应用、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学完本章后,你应当能够:认识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掌握制定教育评价表的原则;掌握确定教育评价指标的方法;掌握确定教育评价表指标权重的方法;掌握制定教育评价标准的方法;具有完整地建构一个教育评价表的技能。

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与原则

一、制定教育评价表意义

量表是对客体进行评价的尺度,是进行测量与评价活动的标准物,离开了一定的量表和尺度,测量以致评价活动就无法进行。比如,离开了砝码或其他衡量重力标准的量具,人们就无法测量重力;离开了米尺或其他计量长度标准的器具,人们就无法测量长度。教育评价表是指根据教育教学的特性而编制的,由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等构成。它是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工具,为了使评价的结果更为可靠,需要对教育评价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教育评价表是衡量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具体依据和尺度。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表,是实施教育评价的关键步骤,主要表现在:

(一)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客观性

教育评价实质上是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判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只根据目标进行笼统的综合评价,就可能出现由于评价者的水平不同、认识角度不同、个人好恶不同而评出不同的结果。教育评价表通过对评价目标的分解,形成具体可测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为评价者提供了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的统一依据。它能使评价者对评价对象进行较客观具体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综合评价结果。因此依据教育评价表进行的评价活动,可以减少评价的主观随意性,提高评价的客观性。

(二)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全面性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效果是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如果只强调某一种因素,就会导致系统失去平衡。失去平衡,而影响到教育效果。如当前有些地方以学生文化课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的惟一依据,以毕业生的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得好坏的惟一标准等。这样的评价标准,不仅发挥不了评价的作用,而且会把学校工作引向歧路。而教育评价表通过对评价对象的分析,将反映评价对象本质特征的一些主要因素分解出来,将评价对象本质特征具体化,从而为提高教育评价的全面性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三)有利于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评价是对事物客观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都是按照一定的价值观和一定的质量标准进行的。教育评价也是如此,它是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和一定的质量标准来判断教育活动的价值。教育评价表是教育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对教育质量的规定和对各项教育活动的要求。教育评价表的制定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们的价值认识取得一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一定的指标,并确定相应的权重以及评价标准,使人们的价值判断客观化,把价值的取向和认识统一在教育评价表中,这样就便于评价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取得比较一致的评价结果,从而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教育评价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几乎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有针对学校教育评价的,有针对教师评价的,也有针对学生评价的。就其基本的应用范围而言,教育评价表大致有学校办学水平评价表、课堂教学评价表、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表、思想品德评价表、教师评价表等。

二、制定教育评价表原则

为保证制定的教育评价表科学、合理、可行,必须遵循如下一些必要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与导向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和导向性原则是指所建立的指标和标准必须能反映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的客观规律,找出影响和制约教育教学的关键性因素。具体来说,就是评价指标要与教育教学的总目标相一致,评价标准要与国家或上级有关部门公布的标准保持一致,即目标的正确与否要以所引导的方向是否正确作为衡量的标准。如果指标违背了教育目标,则会导致目标的失准与决策的失误,最终导致教育教学走向歧途。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评价已由单纯的鉴定、确定、筛选功能转变为导向、激励和预测的功能。因此,评价表的设计应努力反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评价思想的发展趋势及其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引导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学思想,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与深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完备性与独立性原则

所谓完备性与独立性原则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评价表中的指标要全面反映教育教学目标和管理目标,不遗漏任何一项重要的指标。当然,完备并非求全、包罗万象,而是在众多的指标中筛选出一部分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性的指标,而舍弃某些虽有影响,但却属于非本质的、次要的指标。另一方面,又要求评价表中的各项指标彼此独立,即各项指标在逻辑上应是并列关系,而并非相互重叠、互为因果。为此,各项指标要有明确、独特的含义,做到内涵准确、外延清楚、措辞清晰、语义明白易懂而无歧义。这样可以降低评价工作的劳动量,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增强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指标确立的完备性与独立性要兼而有之,进行综合考虑,要做到在完备性基础上的独立,在独立性前提下的完备。

(三)发展性与整体性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评价表的编制应遵循发展性与整体性的原则。一方面要注意在不同的地区或学校、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指标内容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要以整体的眼光看待评价指标,把指标看成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四)操作性与可测性原则

操作性与可测性原则是指评价的指标必须是具体化的目标,它是指既可以通过实际的观察、测量、评定的方式进行度量,又便于在评价过程中进行操作。这就要求用操作化的语言对指标加以定义,特别是对一些抽象的、无法直接测量的目标,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使之成为可以间接测量的目标。

(五)可行性与可比性原则

可行性与可比性原则要求设计的指标和标准不仅内容和形式较为简化、通俗易懂、便于操作、为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都能接受,而且还要求采用这些指标和标准进行评价以后所得到的评定结果具有可比的性质。要做到这一点,设计评价表时应力求简单明了,易测可行。一方面要求评价表有足够的信息可以利用,另一方面应有简便易行的科学的量化方法可供使用,过于复杂的量化方法则会失去可行性。

可比性的原则,要求评价表设计必须反映评价对象的共同属性,因为只有在质的一致的前提下,才能实际地比较两个评价对象在同一指标上的差异。例如,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办学条件、不同的师资队伍和领导管理水平,因此,有些评价指标可能缺少可比性。这在评价方案设计过程中应当加以考虑。

(六)超前性和持续性原则

在动态、发展的基础上,还应设计出一些具有超前性的、持续性的指标,使得评价工作不是停留在现阶段,为眼前的利益而进行评价。要有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要符合时代精神。编制教育评价表,不仅要着眼于现在的教育活动,而且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对于那些即使我们目前可能难以实施的,但在今后的发展中其作用会越来越大的指标,也应作适当的考虑,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之中。这样就能够引导人们逐渐重视它,并最终接受它,使我们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教育评价表的构成及编制

一、教育评价表构成要素

教育评价表在结构上是由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三部分组成的。

(一)评价指标

指标是综合反映社会现象某一方面情况的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它是社会经济统计中的术语。评价领域借用这一术语来表示以目标为中心,层层分解,将目标分解成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因素,通过评定这些因素来反映目标的整体特征。所以评价指标就是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它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指标与目标是密切相关的。目标是指标的根据和基础,没有目标的指标,或脱离了目标的指标,是没有意义的指标。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是操作化了的目标,没有指标的目标,或脱离了指标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目标。尽管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的关系十分密切,但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从内涵来看,目标反映全貌,指标反映局部。前者总带有某种程度的原则性、抽象性,后者则具有较高的具体性、针对性。从稳定性来看,目标比较稳定,不轻易变动;而指标就可以在反映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各个时期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作适当的变动。

(二)指标权重

在教育评价表中,不同的评价指标,在判断评价对象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为了使每项指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赋予不同的评价指标以不同的权重。所谓指标权重,就是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并有相应的值,这个数值就叫做对应指标的权数,也叫权重。确定权数的过程叫加权。加权是评价工作计量体系中常用的数学手段,在评价工作中,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它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它能较客观地反映各项指标在实现目标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因而评价的结果比较客观。根据评价对象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适当地调整某些指标的权数,就能引导人们重视工作中某些薄弱环节;便于人们在工作中抓重点、抓关键,区分主次、轻重缓急,集中精力抓好主要工作,安排全面工作。

(三)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是由强度和频率、标号、标度三个要素构成的。标度是指指标达到项目要求的程度或各种规范行为的优劣程度,又称定性标准。例如,在等级评定中,达到什么要求评为好、较好、一般或差,都要有一定的规定。频率则是指达到指标项目要求的数量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相对次数,也称定量标准。例如,学生各科成绩及格有多少人次、及格率多少,班集体才算达标;学生操行成绩优良的有多少人次、优良率多少,班集体才可以评先进,等等。标号是不同强度和频率的标记符号,通常用字母(如A、B、C)、文字(如甲、乙、丙)或数字(如1、2、3)来表示。它没有独立的意义,只表示一种分类。标度是评价的档次。它可以是定性的(如优、良、中、差),也可以是定量的(用数字表示各个档次)。但定性时必须赋值,使定性标度转换成定量标度,以便做统计处理。评价标准的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强度和频率是具体的内容和主要的组成部分,标号是辅助部分,标度则是基础部分。

二、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方法

制定教育评价表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为保证评价表编制过程有条不紊,使指标和标准的内容都达到较为理想的程度,除必须遵守以上的基本原则之外,还必须采用一定的科学程序与技术进行操作:

(一)确定教育评价的对象和目标